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拱整顿边防的巨大功绩,促成辽左大捷,明朝得以稳定辽东局势

高拱整顿边防的巨大功绩,促成辽左大捷,明朝得以稳定辽东局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坛典故 访问量:4190 更新时间:2024/1/31 22:28:25

高拱

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讲述的是张居正的传奇一生。主角是张居正,那就得树立个反面,结果就把当时的首辅高拱立为了一个阴险自私、只图私利的人。历史上高拱的确在隆庆时期任职首辅,也的确被张居正搞下去了,但他对明朝的贡献不能小觑,尤其是他对明朝军事体制和边防的改革,实开张居正改革的前兆。

一、辽东镇和建州蛮夷

辽东镇实为明朝九边之首。因辽东位于京师左翼,所以又称“辽左”。明代辽东镇的管辖范围大致为西抵山海关而为京师左翼、东临藩国朝鲜而君临其上、南抵旅顺遏渤海与山东相望、北至铁岭开元威慑蛮夷。其地理明朝的《九边图说》叹曰“三面频夷,一面阻海,一线内通”,若得此地,就能阻断明朝与东北诸藩的连接,所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辽东镇之外,即为化外之地,明朝对化外之地采取羁縻措施,设立土司,给土司首领官职,一方面显示此地为朝廷所有,另一方面让土司实际控制自己的领地,允许他们和内地贸易,让他们安稳度日。

辽东镇地图

辽东镇之外有诸多少数民族,大族就是女真和蒙古。其中女真族多年蛰伏,学习了中原先进的技术文化,生产方式上虽然仍以渔猎为主,但已经脱离了野人时代,兵力强盛。

至嘉靖中期,因明朝的内忧外患,辽东屯田制崩溃,守军将领腐败无能,明朝官僚对辽东镇下的少数民族又剥削严重,明朝对辽东之外的蛮夷控制减弱,辽东之外的大族女真、蒙古遂有做大的趋势。

二、嘉靖隆庆时期建州女真已经做大

大家熟知的明初三部女真(建州、海西、东海),其中最开始崛起的是东海女真,他频繁侵袭建州、海西两部。永乐时期,两部女真被迫南迁,最终明朝允许给定居在苏子河一带的女真设立卫所,即建州卫。

后来为防止建州女真做大,永乐十年(1412)分割建州卫一部分为建州左卫,正统七年(1442)又分割建州右卫。建州三卫就是明朝在化外之地代理统治机构,三卫的都指挥使受朝廷任命、接受朝廷管辖、服从朝廷法度。

为更进一步稳定辽东局势,明朝一直奉行以夷制夷、扶弱抑强和分而治之的政策。让建州女真各部落之间互相仇视,不能统一,最终达到朝廷实际控制建州,牵制蒙古东部的目的。

崇祯初期辽东局势图

但是,以夷制夷的政策有一个时间限制,即哄骗蛮夷可以,一旦蛮夷接受了中原文化,文明开化,有了见识,蛮夷部落有了自给自足的能力,不再指望和朝廷互市贸易,换句话说,蛮夷翅膀硬了,不想再被朝廷摆控了,那么完全靠策略拉拢而无实际力量保证的明朝以夷制夷政策就会失败。建州女真即是如此。

从永乐元年(1403)迁到建州发展的女真部落至嘉靖、隆庆时期,经过百年发展,真的“长大”了。他们经过多年和内地的贸易,掌握了知识,掌握了铸造铁器技术,农业生产水平也显著提高。至明穆宗隆庆时期,建州女真就开始大规模袭扰边境,掳我城池,屠杀边民。

边贸的马市

需要指明,侵袭辽东的还有蒙古部落,因蒙古草原东西狭长,蒙古又不是高度统一的帝国,所以大汗对手下部落的控制力不足。靠近辽东的蒙古部落就会经常侵袭辽东。

明穆宗

三、高拱的对策

高拱,字肃卿,河南新郑人。他在明穆宗隆庆三年(1569)入内阁,不久成为首辅。高拱继承了前任内阁李春芳、赵贞吉的政策,册封了鞑靼部的俺答,实际解决了明蒙问题。

高拱剧照

如前所述,蒙古地理狭长,俺答不能完全控制整个蒙古部落,临近东北地区的蒙古部落不听俺答命令,所以对俺答投降明朝这一决定,蒙古各部落之间有很大的分歧。最终临近东北、远离大汗王庭的蒙古部落反而成了隆庆之后的心腹大患。

辽东地理十分重要,不必再提。在俺答封贡的次年(1571),不服号令的蒙古土蛮部(现在认为他们就是临近东北的察哈尔部)就进攻了辽东边境,“敌聚攻,我分守”(《明史》),东北地区警报迭起。

此时东北处于女真、蒙古东西夹击的状态下,局势岌岌可危。高拱在《挞虏纪事》所言:“西驰东骛,扰我疆场,迄无宁岁……土蛮獗强,犹昔建州诸彝与之声势相倚,时为边患。”可见他对辽东边患的认识十分清楚,而蒙古和建州互为犄角,实为朝廷心腹大患。

为了稳定辽东局势,高拱首先对边军领导层进行了革新,将昏聩的辽东巡抚李秋拿掉,任用能力极强的张学颜为辽东巡抚,重用朝鲜人李成梁为总兵,让他们相互配合。

张学颜本为山西按察司副使,不是很出名,大家都怀疑他的能力,只有高拱坚持己见,认为“此人卓荦倜傥,时眼不能识,置诸盘错,利器当见”(《挞虏纪事》)。李成梁则早已名声在外,曾孤军救援被土蛮围攻的永平府,斩杀敌酋于阵前,军功卓志。二人到任后“同心协力,日为计至”(《明史》)。就是他们二人在之后共同主导了辽左之战。

四、高拱的军事改革实开张居正改革前端

高拱在任首辅期间,对明朝军事制度亦进行了改革。他认识到当今边患原因在明朝军力有亏,所以他提出了军事改革,而这实为张居正改革的前兆。高拱对辽东进而对边关全线提出了系统的整顿措施,提出了巡边八事,即:积钱粮、修险隘、练兵马、整器械、开屯田、理盐法、收塞马、散叛党。

高拱墓

同时他提出了近似于之后张居正改革灵魂考成法的追责制度。高拱提出边吏的政绩和升迁挂钩,同时将朝廷巡边制度化,每年派朝廷大员巡察九边,“责其成效”(《明史》),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督促边吏积极办公。

高拱的军事改革意见被隆庆皇帝接纳,明朝边军一时“号令明肃”(《挞虏纪事》),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五、辽左大捷

用人得当加上军事改革,明军战斗力大大提高。隆庆五年(1571),土蛮攻击辽东盘山驿,被张学颜和李成梁击退。之后土蛮部集合军队再攻辽东领地,又被李成梁击退。不久女真部想趁机得利也率军六千进攻辽东领地,李成梁身先士卒,明军所向披靡,女真溃不成军,接连败退。李成梁乘胜追击,围攻建州女真老巢,最终李成梁取得大胜。

按照高拱《挞虏纪事》所说,仅和女真一战,明军就斩杀贼酋2人、斩杀贼军588人、俘获战马600余匹、辎重无数,而明军仅阵亡8人、损失战马22匹,此为辽左大捷。

旬月之内,明军三战三捷,尤其是反攻女真一战,是明军数十年来罕有的大胜。《挞虏纪事》称,此战之后“西虏率众归降,东虏大加挫衄”,蒙古土蛮部老实了,女真部也不敢侵犯边境了,辽东局势遂安。

文史君说

高拱任职内阁首辅仅两年,在这两年期间,他对明朝军事改革有着重大影响:他提出的巡边八事强军富边;他设立了边防巡察制度,张居正改革的考成法俨然为其翻版。高拱主政时期知人善用,稳定局势,提高军力,又为张居正改革奠定了基础。隆庆年间,凡是边军大胜,边军指挥无不是高拱提拔的“有智谋才力者”。这样来看,高拱也是首辅中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明史》,中华书局1979年版。

高秀丽:《高拱研究问题献疑》,《中国民族问题博览》2017年第10期。

岳天雷:《高拱的北疆整顿及其功绩》,《殷都学刊》2017年第3期。

王振东:《明代首辅高拱:组织部长好榜样》,《领导科学》2017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标签: 高拱辽东明朝李成梁俺答

更多文章

  • 明代最有魄力、最有识见、最敢于改革旧制的首辅——高拱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高拱,徐阶,张居正,严嵩,大学士,嘉靖皇帝

    1569年,高拱起复回京担任内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消息传出一时间引得众官员奔走相告,很多官员都吓得两股战战。更夸张的是中议大夫胡应嘉直接吓得惊惧而亡。高拱,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嘉靖二十年(1541)中进士,入翰林院任编修;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开始担任裕王朱载坖的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

  • 高拱的个人性格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高拱,嘉靖皇帝,进士,吏部,给事中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是个性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嘉隆万时期,有三大政显位尊的风云时相:徐阶、高拱、张居正。此三人,俱是匡扶一时、高瞻远瞩的政治家,然因性格、立场各有不同,导致

  • 高拱为什么痛恨张居正?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高拱,张居正,徐阶,太监,皇帝,冯保,明朝,科学家

    高拱著作的《高文襄公集》一书当中,说起张居正那是一口一个荆人。张居正出生于荆州,在战国时期处于楚地,称其为“楚人”并不奇怪,但是称其为“荆人”那就奇怪了,因为“荆人”这两个字是贬义,其含义是野蛮无知。其实别说高拱,只要是个正常人,经历了高拱与张居正之间的事情,都会出现高拱的行为,甚至还有可能超乎高拱

  • 高拱的用人之道,一名高级别领导应有的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高拱,徐阶,张居正,海瑞,军饷

    前面文章说道,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都是不世出的治世之才,可惜他们几乎都生在了同一时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就必然导致了他们之间的不相容,因此,徐阶被高拱打翻,高拱又被张居正算计,最终在这场权力角逐当中胜出。当然了,这并不能说明徐阶就比另两位弱,张居正就比他们强。事实上,他

  • 江湖不仅是打打杀杀,更多的是人情世故:张居正与高拱最后的斗法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张居正,高拱,徐阶,严嵩,东厂,明朝,科学家

    公元1573年,万历元年正月十九,一个上朝会的日子。在皇城乾清宫值班的侍卫,发现一个鬼鬼祟祟的人,于是众人一拥而上擒住了此人。简单审讯一番后,知道这个刺客叫王大臣,直隶武进县人,乃是蓟州总兵戚继光的手下。于是侍卫就连忙禀告给司礼监首领太监兼东厂提督冯宝。刚刚上任的冯宝自然不敢怠慢,一番审讯后得知此人

  • 内阁首辅高拱被赶下台的背后:飞扬跋扈与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高拱,张居正,徐阶,嘉靖皇帝,严嵩,万历,冯保

    高拱,字素卿,新郑人,嘉靖二十年中进士,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隆庆五年升为内阁首辅。张居正,字叔大,荆州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与高拱同样历经三朝,隆庆六年代高拱为内阁首辅。高拱与张居正二人同朝为官,又同为裕王府旧臣,曾经合作无间、相互器重,推行一系列新政,扭转了嘉靖后期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然而,

  • 明朝中期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的政治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徐阶,高拱,张居正,严嵩,海瑞

    前言:一个喜欢驾驭群臣却又被大臣拿来当枪使当利用工具的皇帝、一个长期怠政二十多年不上朝一心炼丹修道的皇帝、一个只知享受权利却不愿为天下百姓承担义务的皇帝,嘉靖皇帝朱厚熜驾崩了。在他的身前身后,帝国内阁大臣之间的政治斗争却永远没有停止……本文再次讲述这段历史往事,以飨读者。我们前面说过,高拱、张居正都

  • 李自成为什么听从牛金星的话,斩杀了自己的谋士李岩

    历史解密编辑:校草不咋帅标签:李自成,牛金星,李岩,高迎祥,多尔衮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陕西米脂人,小时候由于家里很穷,甚至为了能上饭,年幼的李自成如给地主家放过羊,长大以后,他先是在明军里当了名小驿卒,后来队伍裁员,李自成失业了,但是天无绝人之路,一个偶然的机会,李自成投靠起义军将领高迎祥的队伍。李自成在高迎祥那里,他表现十分出色,又肯吃苦,很快得到了高迎

  • 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的最后结局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李自成,牛金星,丞相,清廷,吴三桂,刘伯温

    根据内阁档案《明清史料》所收录的一些清朝大臣讨论怎么处置牛金星的奏疏,就知牛金星本人在李自成灭亡后投降了清廷,做了个可耻的叛徒、汉奸。但受姚雪垠长篇小说《李自成》里关于牛金星这个人物的刻划和塑造,很多人的脑里,牛金星是堪和诸葛亮、刘伯温一类智谋忠义之士堪与媲美的人物,不应该降清,而应该是壮烈牺牲,或

  • 李自成失败后,牛金星和宋献策去哪了?一个投降清廷一个不知所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李自成,牛金星,宋献策,吴三桂,清廷

    一个造反团队能走多远,一看智囊水平高低,二看造反领头人会不会知人善任。李自成有三个智囊:李岩、宋献策、牛金星。三个人的水平,可用龙、虎、虫来形容。可惜,李自成不会用人,最器重的人,水平最菜;最有战略眼光的两个人,李岩被杀,宋献策“献策”很多都不采用,活该李自成功亏一篑。三人都是河南人,都是李自成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