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京之魂方山,秦始皇祖龙顶挥鞭,李秀成宝积庵被捕!

南京之魂方山,秦始皇祖龙顶挥鞭,李秀成宝积庵被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史 访问量:441 更新时间:2023/12/17 20:23:32

天印宫花园,方山之巅

定林寺的左后方,就是方山十八盘了,比较陡峭,雨雪天气不建议由此攀爬上山。正常时间,从这里上去,经过一片茶园,很快就能到达方山之巅——天印宫花园。

由于我去的这日,十八盘正在维修中,不能攀登。我便沿着柏油道慢走。

方山上有不少军事基地,是禁止靠近和拍照的,所以不要自找麻烦。倒是有一些已经废弃不用的防空洞,可以停下来一观。但也要注意安全。

我抵达天印宫花园时,已经接近晌午,阳光穿过云层洒落在山脉上,像是镀了一层金膜,不断发散着这份天赐的荣耀。

天印宫是方山的至高点之一,海拔达到了209米。

上面建有天印宫花园,为人们休闲观景之地。这里的桂花树,很有年头,香气浓郁号称是整个江宁的桂花王。

在两边设有玻璃的观景台。

我经常不理解,为什么上千年来有那么多文人骚客会牺牲体力、劳其筋骨地去爬山登高?

当我站在天印宫观景台的那一刻,我顿悟了。

站在观景台上往下眺望,几乎大半个南京的景色尽收眼底,城市中巨大的建筑物,都显得无比渺小。

能够切身感受到杜甫笔下的无限壮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悟空从一块吸收天地万物之精气的灵石中,蹦出开展了他一生波澜壮阔的英雄主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方山天印宫的中心,也有一块类似的灵石。按学术来说,这只是因底层塌陷形成的一块硅化石。

但形状奇异,呈现出一个柱状型,表面滑润光泽,掺杂着条纹杂质,十分有观赏性。

放进文化传说中,绝对称得上一块灵石,亦是聚天地之灵气,集万物之精华,罕见至极。

若是吴承恩动笔写《西游记》时,游过方山见过此等灵石,或许孙悟空便是从这块石头里蹦出来了。

天池、南天门,以及永不干涸的石龙池

方山有很多别致的小景观,天池、南天门,以及石龙池、仙人棋盘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从天印宫花园下来,沿着柏油路向西南方向行走不多远,就有一个岔路口,路口竖有一个南天门和天池的牌子。按照指示往前走,就到了天池了。

但因为过于偏僻,这里基本快成了废景。本是没有看头的,但恰恰因为没有过多的打造和治理,在旅游中探索的乐趣大大增加。

方山天池不是人为景观,而是火山喷发而成。

天池入口处建了一座亭子,名为青云亭,亭檐已经被风雨吹打得破败不堪,宛如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杵在那里。

天池里面落满了枯枝烂叶,中央立有一个大水壶,池中的芦苇肆意生长。

水面像是一面起了雾气的镜子,很浑浊,倒映出一片萧瑟之境。

南天门和天池紧挨着,在神话传说中,是人界和仙界的入口处,也是天庭的正门入口,直通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

方山的南天门就是以神话为基础而建,爬上南天门的观景亭,就能看到方山的另一面。

看完天池和南天门,往回走,沿着柏油路继续前行,不到100米,就有了通往石龙池的指示牌。

南京是座潮湿的城市,经常下雨,但夏天又热得烫人,所以方山哪怕有成千上万的树木庇荫,大多数的山坑涧水也都是干涸的。

但石龙池是个例外,它是方山的一道奇观。它位于方山一处火山口的通道位置,是由玄武石所形成的一个小水池。

相传,石龙池诞生之初,方山有一位僧人,在池边淘米时,池底突然浮出一条龙,能通人语,便每天都来向僧人要米吃。

有一天,僧人正准备抛米喂龙,被路过的人看见,龙立刻潜入池底,龙背没来得及潜入,变成石头,从此池中就一直露出一道石龙脊。

从此石龙池一年四季,都不会干涸,也不盈满,始终处在石龙脊的那条水平线上。

方山曾有一座慧海寺,在六朝时很有名气,有1600多年,比定林寺还要早上100年,不过如今已随历史湮灭。

遗址中有一口石龙井,是当时僧人的生活水源,该井也是那条石龙为造福百姓口吐甘泉而成。

与石龙池相隔不远,就是仙人棋盘。

这是一个石头雕刻的棋盘,两边有两座石椅,被脚下的山土埋去半截,已经看不出全貌。

传说是曾经有两位神仙,在此处下棋留下的。

山西忻州市城南有一个独担山,山上也有一个仙人棋盘,传说也是两位神仙跑到这里下棋所变的,我在想不知道和方山的仙人是不是同一拨?

樱花谷与情人树,小情侣打卡的好去处

方山的梅花种类很多,观赏性很强,但真正把方山当作的家的是樱花,它是方山毋庸置疑的“山花”。

看完石龙池和仙人棋盘,沿着石龙路往东南方向一直走,便来到了方山的樱花谷。

这是南京江宁区最大的樱花谷,里面足足栽种着1700多株樱花。

需要提醒的是,樱花谷的樱花大多都是晚樱,一般在四月中下旬到五月上旬之间才开花。

到这个时节来方山看樱花,绝对能感受到一场视觉盛宴。

这些樱花就像一个盛大的族群扎根生活在方山的土地上,不遗余力的绽放着美丽,向路过的世人尽情地吆喝、呐喊……

很多人都对樱花有个误解,认为樱花是日本的。被误导是正常的,毕竟它是日本的“国花”。

但我要强调的是,历史的多次论证已经告诉我们,樱花起源自中国,最早生长在喜马拉雅山附近。

日本本国就有一本关于樱花的著作《樱大鉴》,里面就详细记载了樱花的发源地为中国,所以是不必争辩的。

日本樱花开得最旺盛的时候,会开设盛大的活动和宴会,日本的很多学校也会放假,称为樱花假,他们常将本土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樱花,视为骄傲。

但中国对樱花美的发掘,比日本足足早了一千多年,早在秦汉时期,樱花就已经在中国的宫苑里面进行栽培种植。

到了隋朝,在当时的国都东京洛阳的天街上,两边就种满了樱花,是世界上最早的樱花大道。

也就是这时,日本的一位使臣叫做小野妹子的来到了中国,被樱花之美所震撼,将其带回了日本,慢慢才培育出了后来日本樱花。

到了唐朝,樱花已经开始出现在了私家庭院和民宅中了。

白居易有一首七言绝句《移山樱桃》:

亦知官舍非吾宅,且劚(jue)山樱满院栽。

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

这首诗,就是对樱花之美的赞赏。

我漫步在方山的樱花园里,透过一棵棵樱花树,感知到的是一个大国的文明骄傲。

沿着樱花谷的小路继续向前,看的仔细点,在樱花谷和火山口的交界地带,有一个特殊的景观——情人树。

这是由两棵同根同心的榔榆树,长到半空时延伸出的枝干奇迹般将两棵树连接到了一起,形成一个拱门的形状。

这种奇观,简直完美应合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那句爱情佳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来到方山情人树下打个卡,绝对是人间爱情的最好见证。

火山口见证大自然的“生命力”

趟过簇拥的樱花谷,沿着山路继续往上爬,就到了与天印宫比肩的另一处方山之巅——火山口。

临近火山口,可以明显发现脚下的土地,已经褪去了大地的本色,变成了红褐色。

这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土。

火山土相比一般的泥土,有着更为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价值和东北的黑土地差不多,用来种植出的农作物对人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以至于,方山未被开发管制前,附近的村民经常跑到这里采挖一些野菜。

站在方山的火山口处,能够俯瞰整个山野和城市的无限壮阔,近距离观看火山口,外表处已经凝结着成了赤褐色,像是伤口结了痂。

其实,火山喷发并不是想象中的突然,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火山在喷发前都是一个封闭的大山,由于火山底部开始运动,底部岩浆中的气体开始向上涌,整个过程就像吹气球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气体充盈在整座大山里的时候,山顶处岩石开始破裂,然后喷发出岩浆。

所以,在方山的火山口附近,能够看到很多带有孔眼的中空火山石,放进水里可以漂浮起来,这便是因为被气体冲压所形成的。

方山的火山,已经沉睡千年,但历史上中国最后一次火山爆发离我们并不久远。

是在1951年的新疆阿什库勒,那时新中国刚成立2年,百废待兴,全国大力修筑公路,有人便在处于修建中的新藏公路上看到了全过程。

据当时的新疆日报报道:“5月27日上午9时50分阿什库勒火山发生爆发。第一次爆发时只见一个山头上发出轰隆巨响,接着烟灰像一条大圆柱似的自山顶冒出。接着又连续爆发了3次,每次只隔几分钟,未发出巨响,只有烟灰上冒。以后几天又看到火山冒烟……”

对火山的探寻,是无数地理学家的研究向往,早在600多年前,云南腾冲火山喷发后,明代的徐霞客就曾专门跑过去对火山进行过一次记载。

当然徐霞客并不认识火山,只用了夜火描述火山喷发的过程。

在游记里,他这样写道:“30年前,也就是1609年,其上皆大木巨竹,蒙蔽无隙,中有龙潭四,深莫能测,足声至则波涌而起,人莫敢近,后有牧羊者,一雷而震毙羊五六百及牧者数人,连日夜火,大树深笺,燎无于通,谭亦成陆,今山下有出水之穴,俱从山根分逗云。”

想着徐霞客的描述,此时我望着方山之巅的火山口,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各种感叹:就在几百万年前,这座大山体内还蕴藏着无穷地生命力,岩浆如同血液般滚涌、迸发……如今却再没有力气。

方山的历变,如同人的一生,从青年的热血蓬勃,经过时间的打磨,最终也成了一位稳重无言的老人。

祖龙顶诉说着一个伟大帝王的故事

看完火山口,如果觉得体力充沛,还想继续挑战一下的话,顺着火山口的路下来,回到樱花谷的旁的石龙桥,对面就是方山的最高点——祖龙顶。

祖龙顶和火山口是恰巧相对的,就像两位饱受历史沧桑的老友,遥相呼应。

沿着长满青苔的石阶往上攀爬,便是秦始皇曾经登顶的地方,也是在这里挥鞭斩断了方山的龙脉。

为什么叫祖龙顶?秦始皇为什么被称为祖龙?

因为祖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古老的龙,也是众龙之首,象征着权力的最高阶层。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觉得自己的功绩,是一句“天子”远远不足体现的,所以他不屑只做天之子。

当时的丞相李斯认为三皇最为尊贵,嬴政认为自己已经德高三皇,功盖五帝,于是便取三皇中的皇,五帝中的帝,将自己称为皇帝,并自命为祖龙。

战国时期齐人邹衍曾宣扬“五德终始说”,五德即是指民间的五行:金、木、水、火、土。

邹衍认为想要成为一个国家的最高掌权者,必须拥有五德中的其中一德,一个王朝覆灭后,就意味着这一德陷入衰落,就会被另一德所取代。

而周王朝在邹衍“五德终始说”中,被视为拥有“火德”,所以按照推演,取代周王朝的应该是“水德”。

于是秦始皇在统一后,信奉风水玄学的他,立刻采用“五德终始说”,向全天下宣布秦王朝的建立是“水德”代替“火德”,他是受命于天。

因为这一典故,还引传出一种关于祖龙的传说。

据传说,春秋时期的秦文公在外出狩猎时,曾捕获了一条黑龙,而黑龙是阴柔的代表,是水性之物。

秦始皇听说后高兴至极,立刻说黑龙象征着水,秦取代周是必然的,从此便将这条黑龙视为自己的真身,称呼自己为祖龙,誓做与世同君,与天地共存。

秦始皇是极其喜好水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他发现南京有天子气时,断方山的龙脉,要凿穿整座山,引来秦淮河的水来泄金陵的王气...

这些传说,史书中都有记载,虽然真假难辨。不过千年之后,已然成就了今天的遗迹胜景。

登上祖龙顶,风光也是无限畅爽的,站在秦始皇曾经的地方,回望历史,足以令人感慨万千。

忠王李秀成宝积庵被捕

1856年春,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3年,33岁的李秀成被升任地官副丞相。

在与清军的抗战中,仅率领7000名残军,就守住一座孤城,打得清军溃败不堪。

在之后的几年里,又横扫千军,战绩卓越,成为太平军中的大英雄。

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一路升级,后被洪秀全封为“忠王”,李秀成的军政之路走得极快、极为顺畅。

这个速度和高度,回望历史中能与他相媲比的很少。

他所缔造的辉煌史迹,是每个读过这段历史的人,都愿意为其咋舌的。

但谁能想到呢,一个王朝的覆灭竟能如此之快,一个万人瞻仰的大将军的消亡竟能如此之仓促。

在他生涯最巅峰的时期,仅仅几年后,便跌入了人生至暗时刻,还摔得那般狼狈。

1864年,太平天国即将画上终点,天京被清军合围,李秀全已然嗅到了结局的味道,但还是负隅顽抗。

然实力终归过于悬殊,李秀成决定带王朝幼小的继承者逃离,他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骑,逃离过程中,李秀成因为骑的不是战马,战斗了一天,马不能行被俘。

这是他向世人最后一次展现权力下的大无私。

而李秀成被俘的地点,便在方山。

他是中国百年变革历史中的一位标志性人物,是一段动荡时期的具体缩影。是方山中不容错过的游玩探寻。

从祖龙顶下来,沿着定林路向西走。

前往的过程中,会路过了一个叫白龙凹的地方,这个没有的传说典故,是对景观的表面形象化。

等到夏天雨水盈满时,便会形成一道瀑布挂在半山腰环山路边,抬头仰望,流水倚石而下,雨天中形成的瀑布更为壮观,像是一条白色的游龙俯冲而下。

这是方山一处少为人知的独特景点,十分适合雨后有瀑布时拍照。

离开白龙凹,再往前走上几百米,就到了李秀成被捕的地方,那里有一块石头上刻着宝积庵和忠王李秀成被捕地,并用红色的颜料涂上。

宝积庵是六朝时,所建的一座寺庵,历史上毁坏过很多次,也修过很多次,但到了清末时彻底陷入荒废,现在已经完全毁损,只留下一片遗址。

石头上的寥寥几字,对李秀成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记录显然是苍白的,但仍弱化不掉我对这段历史的遥想。

李秀成被捕时是怎样的?这种好奇心是压不住的。

按照这位忠义将军的秉性,我想他当时仓皇逃离至此,定是经过一番与清军的殊死搏斗,手持宝剑面对四面八方的敌人,上演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大决战。

最终因体力不支,被迫降服,被捆上锁链、扼住臂膀时,也定是昂首挺胸,气宇轩昂。

但李秀成用他的自白,摧毁了我所有的幻想,被捕时的狼狈让我难以置信。

李秀成被捕后在《忠王口述》中写道:那帮百姓云:“尔问我分此物,此物是天朝大头目方有,如外别无。尔必拾获此头目。”云言该百姓带我,心有私忌,两家并争,因此我藏不住,是以披两个奸民获拿,解送前来。

李秀成的暴露,竟是因为两伙山民分赃不均所致。

真实历史中,他没有反抗,没有战斗,仅是被一些索要钱财的村民轻松所抓。

看来,一个人在极度落魄时是没有任何尊严可言,再大的人物也难脱俗。

标签: 嬴政祖龙方山李秀成宝积庵南天门

更多文章

  • 湘军攻克南京后杀了多少人?城破后忠王李秀成为何仍能突围而走?

    历史解密编辑:百年战争纪标签:李秀,太平军,李秀成,曾国藩,天京,城破

    1864年7月19日天京沦陷,繁华六朝古都顿成人间地狱1864年7月19日午后,湘军吉字营用穴地攻城法炸塌南京(太平天国王都天京)城墙一角,终于攻破了固若金汤的石头城——南京。湘军兵勇冲入南京城后,开始了一场疯狂的烧杀抢掠。城中太平军虽然断粮已久,个个饥疲无力,但仍然举起刀枪进行抵抗,与杀红眼的湘军

  • 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李秀成手握20万大军,为何打不过2万湘军?

    历史解密编辑:侃侃历史官方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太平军,清军,石亚达,洪秀全

    清政府晚年爆发长达2年多的鸦片战争,军费和赔款花了约一亿两,这些钱都是收刮民脂民膏而来,在短时间内全国各地增加税收,老百姓赋税沉重,尤其是两广富庶之地,承担的赋税就要多一些,加之长年旱灾,老百姓苦不堪言。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上帝教会众2万多人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是

  • 李秀成投降后献出一计,可剿灭太平军,曾国藩听完大怒:立即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军,太平天国,清军,洪秀全,军事制度,科学家,清朝,艺术家

    我们都知道,晚清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的封建王朝,有着属于它的辉煌,但也有着属于它的多事之秋。清朝末年是一个灾祸横行的年代,那个年代中内有太平天国举义,外有列强虎视眈眈掠夺中华民族的财富资源。种种的缘由让中华民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族危急时刻以曾国藩为首的一批汉臣开始崛起,他们靠着自己的能力支撑起了风

  • 曾国藩曾孙抛出重磅史料,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的真相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明星十级研究学者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洪秀全,清军

    太平天国,一个前期生猛活跃,被民众视为希望,后期内部四分五裂,遭到朝廷打压,成为朝廷巩固自己腐朽统治的牺牲品。不管是洪秀全,还是其他的王,最后都惨死在朝廷手上。大力想要摧毁太平天国,而不是与其一起联手击退洋军,宁愿任人宰割,也要将农民起义的势力扼杀在自己手里。太平天国的失败让世人看到清末朝廷的荒唐。

  • 李秀成评价杨秀清:不是做大事的料

    历史解密编辑:队友是羊标签:李秀成,杨秀清,洪秀全,东王,太平天国,石亚达

    李秀成,忠于国王的太平天国,已故的绝对支柱,他的“自我叙事书”,一篇关于国王第一义的文章阐述了这一点。那么他对杨秀清说了什么?李秀成;在他的眼里,东王杨秀清具有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堪称他的才华,但人际关系方面,杨秀清处理不当,最终死于队友之手。“东王杨秀清,住在桂平县,住在一座叫平高山的山上。他在

  • 安庆之战有多惨烈?因李秀成失约,三员天将罹难,两万太平军战死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李秀成,太平军,安庆,陈玉成,曾国藩,李续宾,安庆之战,安庆市

    1853年被太平军西征时攻占的安庆,既是当时安徽省的省会,同时又是长江沿岸的一座军事重镇,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安庆被太平军占领后,一直是太平天国西部最重要的军事屏障,也可视作地处长江下游天京(江宁,南京)的西面门户,于是便成了清军重点进攻的对象。1858年,清军攻陷江西九江,随后收复江西大部,进而窥伺

  •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捕之后,写下了天国之十误,有哪十误?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如此美妙标签:李秀成,太平军,洪秀全,太平天国,石亚达,清军

    作者:清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捕之后,在临刑要处死时,写下导致太平天国失败著名的《天国十误》,罗列十大失误使太平天国走向灭亡第一大错:杨秀清让李开芳、林凤祥北征,这是太平天国败亡的前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太平天国拨给北伐军的只有两万兵马,这两万兵马虽然作战勇猛,

  • 1939年,有人自称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之子,讲述自己父子逃生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洪秀全,太平军,曾国藩,清军

    近来流传有一种说法,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与湘军领袖曾国藩私下里有不错的交情,两人在天京城破前夕互通款曲,暗中达成协议:李秀成开门给曾国藩献城,曾国藩则放李秀成一条生路。这种说法,源自一篇署名为王公玙的人写的题为《李秀成伏诛之谜揭秘》的文章。该文大意是:1939年冬,作者王公玙时任国民党江苏省民政厅长

  • 太平天国史, 曾国荃能力一般, 为何可以打赢陈玉成、李秀成

    历史解密编辑:柴小帮标签:曾国荃,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军,历史片,古装片,太平天国史,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

    曾国荃能力一般,不如陈玉成、李秀成。曾国荃能打赢太平军,运气成分比较大。一、太平军战略失误,装备落后1858年,三河之战、桐城之战,陈玉成、李秀成全歼湘军精锐8000余人,第一悍将李续宾阵亡。1860年,陈玉成、李秀成联手,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八旗、绿营阵亡一万余人,被咸丰誉为“江南长城”的张国

  • 李秀成20万太平军是怎么败给2万湘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李秀成,太平军,清军,太平天国,曾国荃

    太平天国之初,战斗力还是非常可怕的,一群光脚不怕穿鞋的农民起义大军席卷了大清王朝的南方富庶之地。一时间,打的各地清军晕了头,太平天国大有一举拿下大清的潜力,当时的外国政府很多都在考虑到底是支持残破的大清政府,还是支持这支发展迅猛的农民起义军,对于最终的胜利谁都没有把握。1862年10月,太平天国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