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李秀成供词60年代才公开?若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族

为何李秀成供词60年代才公开?若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李大脚 访问量:4814 更新时间:2023/12/11 6:24:12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也是在近代历史上极为有名的一位军事家,虽说出身贫苦,但是却凭借着自身的聪慧,在战场上一路摸爬滚打,凭借着一身的真本事,从一个无名的小卒成长为了一名率领众人的大将,有此真材实料,实属是令人钦佩!

李秀成出生于公元1823年,是广西梧州府藤县宁风乡五十七都长恭里新旺村人,家中向来是贫寒的,自是毫无出头之法,成日里靠着给大户人家当雇工来赚些钱糊口,虽说自家也有农业经营,但是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加上沉重的赋税,日子实在是艰难。当地的老百姓大都是如此,只可艰难度日。 李秀成的日子虽苦,但是因为自家舅舅就是那私塾的教书先生,倒也是借此良机读了些书,也识得些字,所以,也为其后来升官打下了些基础。一开始,加入“太平军”对于李秀成而言,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情,只要在军队中有出色的表现,那么,即便是出身寒门,依旧是可以有一显身手的机会,甚至是可以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在军中谋得些许职位,也算是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公元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的带领之下,“太平军队”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正式发起了起义,李秀成在同年八月加入队伍,自此开始了戎马之旅,后来一跃成为了洪秀全的“左膀右臂”。“太平军”的气势着实之大,洪秀全的队伍不断地扩大,严重危及到了清朝政权的统治,当时,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曾国藩受命攻打“太平军”。在曾国藩的率领之下,湘军队伍大破“太平军”公元1864年3月份,在湘军的大肆包围之下,洪秀全及其军队被围困于南京城,形势极为地紧急,既没有外援,又没有充足的粮草,最后“太平军”的占据点也一一陷落于曾国藩之手。

公元1864年6月1日,太平军领袖洪秀全服毒而亡,但是这只是后世之人在清廷的记载中所归结出的答案。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洪秀全在当时身亡后秘不发丧,尸身一直被存于天王府中,后被曾国藩所带军队寻出,且被焚烧,挫骨扬灰 。不过,世人对于这个说法倒是颇为怀疑,直至上个世纪60年代,出自于洪秀全身边的重要人物——李秀成的供词手稿,才将当时洪秀全的真实死因揭露。 “此时大概三月将尾,四月将初之候,斯时我在东门城上,天王斯时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李秀成供词摘录 由此可见,洪秀全当时真正的死因是因为疾病,并非是服毒。那么,为何李秀全的手稿没有在 第一时间公之于众,而是在后世才被世人所知晓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在这一份手稿之中,有些内容 极为不适宜在当时公布,一旦公布,便会伤及其利益,而伤及的,正是曾国藩之利益。

李秀成在 自己的供词中提及,自己极为欣赏曾国藩之才能,甚至极为佩服曾国藩对满清朝堂之忠诚,还曾一度劝曾国藩自主称帝。这话一出口,那可是谋逆之大罪,谁也担当不起,曾国藩自是忠诚的,但是君心难测,加上当时把持着朝政大权的又是多疑的慈禧太后,若是被那些人瞧见了这些供词,那么曾国藩的忠君之心怕也是会被辜负了。为此,这份供词的手稿便也就“消失”了许多年,直到上个世纪才被人们发现。

曾国藩和对于自己的这位“劲敌”倒是有着三个“阶段性”的评价——前期:狡诈百端。后期:反复重沓,献谀乞怜,无非图延旦夕之一命。死后:甚怜之。

由此可见,虽说这李秀成和曾国藩之间其实是有过相互欣赏的,只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终究是难以成为良友,倘若是换个时期,或许二人还能有些不好的交情呢!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李秀成堂弟、侍王李世贤的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李秀成,李世贤,侍王,曾国荃,太平天国,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古装剧

    李世贤,亦作侍贤,广西藤县大黎里(乡)人。出身农家,家境贫寒。李秀成堂弟。咸丰元年(1851年)随李秀成加入太平军,骁勇善战,颇有战功。1857年,积功封侍天福。当年12月,随爵封忠王的堂兄李秀成等率军增援被清军围困的镇江,救出守军。次年,擢拔为左军主将,率军驻扎安徽芜湖,主持皖南军务。7月,参加天

  • 雨花台大战,太平军在李秀成的带领下,为什么攻不破湘军营垒?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是你我的标签:清军,水师,李秀成,太平军,曾国荃,李世贤,雨花台,左宗棠收复新疆

    作者:念初心【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1862年9月14日—10月24日太平军在李秀成的带领下在雨花台和湘军进行了长达44天的战役。战斗中,太平军强势的击毙了湘军副将倪桂节等人,曾国荃左颊受枪伤。不过湘军偷袭防御薄弱的太平军西线,烧毁营垒13座。大战过程1862年1月30日,清廷任命曾国藩为协

  • 天京保卫战中,李秀成二十万援兵为何打不败曾国荃三万病弱孤军?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李秀成,曾国荃,曾国藩,太平军

    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在取得安庆之战的大胜后,一直就把太平天国的王都天京(南京,金陵)作为下一个进攻目标。彼时,为了增强力量,曾国藩让曾国荃回乡招兵买马,使湘军吉字营实力得到进一步扩充。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万事俱备,曾国荃和幼弟曾贞干(本名曾国葆,后改贞干)率军从长江南

  • 叛军都城被攻破,李秀成被生擒,为何曾国藩宁愿抗旨也要将其灭口

    历史解密编辑:九厘米的雾秋千索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叛军,圣旨,曾国荃

    得意门生、至交好友全部都是朝廷重臣,不得不说曾国藩在满清政权中有着相当重的话语权,甚至可以说是清朝官场中的移动的“半壁江山”,大事皇帝说了算,小事不用告知皇帝。尤其是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后,曾国藩在满清可以用权倾朝野来形容。那又是为何?已经权倾朝野的曾国藩要违背圣旨,冒着抗旨事发的风险也要“忠王”李

  • 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有多少个老婆?他与李秀成的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研究屋标签: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天国,洪秀全,英王

    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英王陈玉成一度率军攻陷清朝军队的江南、江北大本营,可谓风光无两。只可惜英雄易折,他在25岁之时被清军凌迟处死。陈玉成是广西藤县人,本名叫陈丕成。他自幼家贫,11岁时父母双亡,后来就跟随叔父陈承瑢加入太平军,参加了太平天国起义。由于年纪轻轻就作战英勇,洪秀全将他提拔为将军,并改

  • 萧孚泗:火烧天王府,活捉李秀成,攻陷天京后名利双收的湘军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雪滿長安道标签:萧孚泗,李秀成,太平军,太平天国,曾国藩,天王府

    浔阳惊变同治三年七月下旬, 九江码头,时至傍晚,天色已渐渐黯淡,樯帆林立的江面之上,星星点点的灯火陆续燃起。此时的浔阳江畔,残阳孤鹜,水天相接;微风轻拂,渔舟唱晚,真是说不尽的恬淡写意。只是河湾不显眼处停泊的一艘大船船头,船主人正一脸苦涩而又无可奈何地望向船舱之中,那里,此行的雇主和其手下十数人正在

  • 李秀成到底在供词中说了什么,致使曾国藩火速将其处决?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赵烈文,洪秀全,曾国荃

    李秀成被俘后自然是说了一些不该说的东西,触碰到了曾国藩的痛处,这才导致曾国藩先斩后奏处死了他。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名将。从个人履历来看,他见证了太平天国起步、兴起、鼎盛、覆灭的全过程。李秀成26岁加入拜上帝会,28岁参加金田起义,30岁已经崭露头角,后来一度升任右四军帅、后殿右二十指挥、二十二检点

  • 曾国藩为何私自处置了李秀成?太平军被剿后,他是如何全身而退的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悟道标签:曾国藩,李秀成,太平军,清廷,洪秀全,曾国荃

    1864年六月,湘军终于攻破了围攻近两年的天京,忠王李秀成为保护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逃亡,他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幼天王,而他自己则不幸在突围中被捕。李秀成被捕后,按照清政府对太平天国将领的“待遇”,通常都是处以凌迟之刑,比如石达开,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都是被凌迟处死。但是对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忠王李

  • 曾国藩为什么不把李秀成献俘京师,而是要把他就地斩首呢?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清廷,洪秀全,京师

    这件事情是争议比较大的,对忠王李秀成的“忠诚度”也是比较大的。李秀成自小出身贫苦,参加太平天国后屡立战功,被多人赏识,也被封为太平天国主将,多次击败清军,但是到了太平天国后期,,清军围困天京,李秀成屡战屡败,几乎弹尽粮绝,洪秀全仍旧执迷不悟,认为他的太平天国坚如堡垒,这个自称上帝食物儿子的洪秀全也在

  • 李秀成点评“首义五王”:除了南王,其他人都不是干大事的料!

    历史解密编辑:寻史录标签:李秀成,太平军,太平天国,洪秀全,石亚达,冯云山

    太平天国运动是晚清末期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最巅峰时期,太平天国甚至攻下了大半个清廷。只不过到了后来因为“天京事变”的原因,太平天国的势力急剧下降,以至于最后被歼灭。当然太平天国之所以会以悲剧收场,除了缺少完整且先进的理论体系之外,将帅们的腐败以及无能也是太平天国致命的因素之一。当年在曾国藩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