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聊斋志异》的书生故事:是蒲松龄借小说,对自己进行的补偿

《聊斋志异》的书生故事:是蒲松龄借小说,对自己进行的补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4752 更新时间:2024/1/10 3:27:35

第一,《聊斋志异》借艺术幻境,补偿在现实中失落的人生目标和尘世欲求

1,《聊斋志异》中正面形象的书生赫然登第的圆满结局,和蒲松龄期望及第有关

首先,《聊斋志异》中正面形象的书生赫然登第的圆满结局,和蒲松龄期望及第有关。

一方面,这和儒家对于士子的理想人格规范有关。儒家的理想的人格,一来要"士志于道",说士人的功劳表现在对于天地正理和人间正义的维护上;二来要积极入世,通过参与政治来发挥自己的价值。而儒家在中国延绵千年,这样的功名意识也深入到中国士子的心中,比如,后世的"达则兼济天下"就是对此的体现。

2,《聊斋志异》中书生遇花妖狐魅主动惠顾,是蒲松龄对于自己现实中落魄的补偿

其次,《聊斋志异》中书生遇花妖狐魅主动惠顾,是蒲松龄对于自己现实中落魄的补偿。明末以来商品经济的繁荣,使得反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声音开始出现,比如贽的"心学"就倡导人们从精神桎梏中解放出来,追求俗世中的乐趣。在这样的思想主流下,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都开始享受生命、满足个人欲望,而在学方面则表现为市民文学的繁荣。而蒲松龄生于明末、长与清初,也深受当时这一风气的影响,往人生幸福,只是他低微的出身和阶级的限制,阻碍了他的这一愿望之实现。所以,在他的《聊斋志异》中士子们就会遇到花妖狐魅主动惠顾,进而摆脱困窘,实现尘世的欲望,这一点在《聊斋志异》的情爱故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而中国文学作品书写男女情爱从唐传奇开始,《聊斋志异》深受其影响。在唐传奇中,唐代的文人向往的事情有:"进士及第、结媛鼎族、荣华富贵、得道成仙",而其中的女主人公也多是神仙下凡,对穷书生一往情深,书生遇到他们不仅会提升地位、怀抱美人,甚至会得道成仙。可见,这是文人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白日梦式的幻想,而《聊斋志异》则和这样的创作心态一脉相承。

第二,《聊斋志异》通过否定科考、称道"出世"来寻求平衡、消解苦闷

1,《聊斋志异》中蒲松龄通过否定科举,来为自己科考失败找台阶

首先,《聊斋志异》中蒲松龄通过否定科举,来为自己科考失败找台阶。科举诞生后,科考成为中国文人仕途的敲门砖,但是科考后的士子有两种命运,一种是一朝登第,一种是失败沉寂。在科举决定命运的时代,这样的落差给士子们带来了无法抹平的心灵创伤。而科考失败的蒲松龄也不例外,他同样陷入了巨大的苦闷和不平之中,只是,他将自身的失败归咎于社会的不公、吏治的腐败,以此来为自己追求功名而不得找台阶。比如,蒲松龄在《聊斋 自志》中称《聊斋志异》为"孤愤之书"。

而蒲松龄对科举制的否定,在《聊斋志异》中则表现为登科之人无才无德,不第之人英才济济。比如,《司文郎》中登科的杭生,其文章浅薄不堪,而不第的子平,其文章被人称许;比如,《自如玉》中的吴青庵,其文章甚至得到了太守的看好,然而依然不第。在蒲松龄的笔下,科举考试"黜佳士而进凡庸",这是他将自己的个人情绪融入到了文章中。蒲松龄对于科举制的鞭笞,不是因为他认识到了科举制的弊端,而是因为他不能科举成功而产生的的怨怼。

2,《聊斋志异》中蒲松龄通过称道"出世"来寻求平衡、消解苦闷

第三,《聊斋志异》借幻想中的美人对书生的相知相悦,寻求慰藉,肯定自我价值

1,《聊斋志异》体现了蒲松龄作为失意文人,高标自许、自怜的心态

2,《聊斋志异》体现了蒲松龄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其次,《聊斋志异》体现了蒲松龄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值得注意的是,《聊斋志异》中得到美人垂青的书生往往是正面形象。比如,《瑞云》中的贺生因为才情卓著,而得到杭州名妓瑞云的倾慕;比如,《娇娜》中的孔雪笠因为是圣人的后裔,并给工于诗书,因此得到阿松的垂青。而得到美人的垂爱之后,书生们也重情重义十分痴情,比如,《娇娜》中的孔雪笠在得到阿松的喜爱后,对她痴心一片;比如,《梅女》中的封云亭得到梅女的喜爱后,为她缢鬼"断屋梁而焚之",一片痴情。可见,书中的这些书生虽然穷愁落魄,但有着"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形象都很光辉。

而书生得到美人的垂青,则是蒲松龄笔下的"知己情怀"。也是中国失意文人渴望知己的体现,比如,蒲松龄曾有诗歌写到:"世上人解怜才,投珠付待世人猜。"这样的知己情怀,使得蒲松龄致力于描写书生和美人相知相恋的故事,写寂寥书生得到美人垂青的故事。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们虽然落魄失意,但是美人却慧眼识珠,给予他们充分肯定,还以身相许,将他们从"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宿命论中拯救出来。可见,他们的才华得到了红粉佳人的欣赏,是自身价值得到肯定的表现。

总结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中"书生"的故事,是蒲松龄借小说,对自己进行的补偿。所以,《聊斋志异》中正面形象的书生赫然登第的圆满结局,和蒲松龄期望及第有关;《聊斋志异》中书生遇花妖狐魅主动惠顾,是蒲松龄对于自己现实中落魄的补偿;《聊斋志异》中蒲松龄通过否定科举,来为自己科考失败找台阶;《聊斋志异》中蒲松龄通过称道"出世"来寻求平衡、消解苦闷。而这些书生和美人相知相悦的爱情故事,则体现了蒲松龄作为失意文人,高标自许、自怜的心态,以及自我价值的肯定。

标签: 蒲松龄聊斋志异书生娇娜梅女

更多文章

  • 蒲松龄和吴敬梓对科举考试的不同态度,原来和他们的人生经历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蒲松龄,吴敬梓,八股文,小说家,科举考试,地方官员,中国音乐家

    《聊斋志异》作为一部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作品涉及到的内容丰富,虽多写鬼狐花妖,幽冥幻境的故事,但也不乏对八股科举这类题材的涉猎,这一类型的代表篇目如《司文郎》、《于去恶》、《三生》等。《儒林外史》更是描绘了一部与科举息息相关的士林群像,作品以范进、马二、匡超人等形形色色的人物为主要对象,旁及

  • 蒲松龄用这轻灵的小字,写下《聊斋》!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胡子,行书,科举,蒲松龄,鬼题材电视剧,中国传媒公司,仙女及妖精题材电视剧,聊斋(2005年电视剧)

    墨染一身黑,风吹胡子黄。但有一线路,不做孩子王。科举失意的蒲松龄一面无奈地当着私塾先生,一面写着他充满奇思妙想的鬼故事。他就是用这轻盈的小行书,写婴宁的纯真,小倩的可爱……蒲松龄 聊斋诗存(局部)放大一点——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商务合作请联系 QQ:954458

  •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曾是山东煎饼代言人,72岁参加省考落败!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馆5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山东煎饼,聊斋,举人

    01蒲松龄家里很穷,分家产时嫂子把好房抢走了,书中的20多个悍妇都以她为原型。02蒲松龄是山东煎饼代言人,有人想用鲍鱼换他的煎饼,蒲松龄转头就走。03蒲松龄写文质问穷神,为什么缠着他,还曾担忧灶神会不会因为敬品寒酸,在玉皇面前说坏话。04蒲松龄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县试府试都拿了第一,参加院试写了篇

  • 红楼梦, 贾府丫头收入如何! 其年薪, 让蒲松龄、槿汐姑姑望洋兴叹

    历史解密编辑:丸子讲体育标签:蒲松龄,贾府,袭人,红楼梦,晴雯

    《红楼梦》中,贾府的丫头每月领工资。工作内容不同,收入也不同。贾府丫头的收入,年收入最少6吊钱,最多24两银子12吊钱。一等大丫头,鸳鸯、琥珀、金钏、玉钏、彩云等人,每月工资是1两银子。每年12两银子。二等大丫头,紫鹃、晴雯、麝月、秋纹、司棋、侍书、入画等人,每月工资是1吊钱,等于1000钱。每年1

  • 蒲松龄书法,苍劲古朴、挥洒自如!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书法,小楷,传世,清朝,蒲松龄,小说家,科学家,聊斋志异,中国古文献

    看来写字真是熟能生巧,清代著名小说作家蒲松龄精于书法,其书苍劲古朴,挥洒自如。青年时期学书即远追钟、王,小楷体式似钟繇,笔法如羲献之精熟,顺畅舒展;而能质朴厚重,气息高古。 蒲松龄墨迹《聊斋诗存》 行书用之信札,信手拈来,自然洒落。蒲松龄有聊斋手稿、文稿以及词稿等真迹传世,但都是小字。传世墨迹犹有

  •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真的穷吗?他朋友圈都是县长、省长、部长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说,孔子,聊斋,手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说起古代的文化读物,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看过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聊斋志异里面,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男男女女,有痴情书生宁采臣和善良女鬼聂小倩的爱情故事。有莱阳生和公孙九娘两人相爱相杀,到最后的人鬼决绝。在这部小说里面有结局完美的爱情,也有两个人明明靠近,但是咫尺天涯的无奈。在《

  • 你猜蒲松龄究竟是干啥的?

    历史解密编辑:呼呼历史论标签:胡适,杜牧,山东,清朝,蒲松龄,科学家,小说家,日用俗字,聊斋志异,中国古文献

    蒲松龄写小说就是个兼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幕僚,也就是师爷。法律文书是幕僚案牍工作中经常撰写的一类公务文书,蒲松龄总结法律文书的要点就是写案情经过要简明扼要,写判案理由要确切适当(“审单中有审语、参语。审语,各序始末案也;参语,定其曲直断也。序事贵简而明,议罪确而当”)。如果这个案子是被上级批复下来的

  • 蒲松龄罕见书法,不输给历代大书法家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小楷,清朝,蒲松龄,书法家,科学家,小说家,聊斋志异,中国古文献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他的《聊斋志异》举世皆知,但绝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书法家。他有一件罕见书法面世,其笔墨之精妙,绝对不输给历代大书法家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

  •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真穷吗?他的朋友圈都是县长、省长、部长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康熙,光绪,乾隆

    01、蒲松龄,字留仙;1640年(明朝崇祯十三年)生于今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蒲松龄的先祖并不是汉人,而是元朝时期迁居到山东的中亚地区的色目人,这可是蒲松龄老先生自己说的:按明季移民之说,不载于史,而乡中则迁自枣、蓟者,盖十室而八九焉。独吾族为般阳土著, 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

  • 蒲松龄的聊斋,有一个榆中兴隆山的故事,可结局你没有想到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世子,郡主,蒲松龄,兴隆山,八大王,三公主,冒险剧,神话剧,聊斋故事,中国古文献,聊斋(2005年电视剧)

    《八大王》是《聊斋志异》中的普通篇章,既不像《画皮》那样让人惊恐,也不像《陆判》那样正面描写来自阴曹地府的判官,《八大王》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令人有所感悟的故事,似乎还带有一枕黄粱的意味。兴隆山这个故事出自明末,兰州兴隆山曾上演了一段传奇姻缘。明末,兰州肃王府内有个邸娘娘,这个邸娘娘是榆中上伍营村的。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