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你猜蒲松龄究竟是干啥的?

你猜蒲松龄究竟是干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呼呼历史论 访问量:4776 更新时间:2024/1/10 3:14:37

蒲松龄写小说就是个兼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幕僚,也就是师爷。

法律书是幕僚案牍工作中经常撰写的一类公务文书,蒲松龄总结法律文书的要点就是写案情经过要简明扼要,写判案理由要确切适当(“审单中有审语、参语。审语,各序始末案也;参语,定其曲直断也。序事贵简而明,议罪确而当”)。

如果这个案子是被上级批复下来的,蒲松龄提醒我们,千万别忘了拍拍上司马屁,词都替我们想好了,比如“明鉴万里”“宪照如日”之类的。

如果怕麻烦,可以使用蒲松林的公文模板,如下图:

蒲松龄30岁的时候,接受好友孙蕙聘请,为他做幕僚,幕僚当然要写法律文书,可也不单单是法律文书,更宽泛些说,更像是私人特别助理。

在宝应县衙任幕僚期间,蒲松龄代主官孙蕙撰写了大量公务文书,所拟官府文牍主要收于《鹤轩笔札》,共 80 余篇。

若有心做秘书或特别行政助理的,可以专心研读蒲松龄,会发现不少实用小窍门。

比如:给上级的公文一般要用印刷体,自己校对并且使用大字,为啥呢?因为上级通常年纪不小了,看大字省力一点儿。(须楷字无讹,亲加查封,皆须大字爽朗,以便老人夜览)。

又比如,写考核类公务文书,需要格外小心。你要考核下级,总要说几个人不好,而说谁不好的时候呢,一般就用“懒惰”、“拖延”这样的词就好了,千万别直说这人“好赌”“好酒”什么的,为什么呢,因为你的上级万一有好赌好酒的,你这样指责下级的话就会被上级误认为在指桑骂槐啊~(直院按临考察吏书,例要开责数人。其开责字样,或用‘稽迟’,或用‘懒惰’等字,其‘好赌、好酒’等字忌用”,以免出现“上官有好此者,便获罪矣”。)

不过蒲松龄给孙蕙做幕僚的时间不长。不少学者怀疑这是因为蒲松龄与自己主官孙蕙小妾顾青霞有些暧昧关系的缘故。

但这暧昧关系和一般的暧昧关系不一样,蒲松龄从来没打算瞒着谁,他和顾青霞之间有什么,就在自己诗里写什么。

比如先是在诗里说你看你喜欢我这像杜牧一样又帅又有才的人,好像孙蕙就吃醋了耶:

华筵把酒醉吴姬,一曲扬州低翠眉。

堂上主人多妒忌,暗中为语杜分司。

又比如替孙蕙写情诗送给顾青霞讨顾青霞喜欢。

翻过年来孙蕙去北京,留顾青霞一人在家乡,蒲松龄又觉得顾青霞好寂寞,于是又替顾青霞写闺怨诗呈孙蕙。

直到顾青霞去世,蒲松龄还写诗悼念:

吟声仿佛耳中存,无复笙歌望墓门。

燕子楼中遗剩粉,牡丹亭下吊香魂。

如此看来,蒲松龄和顾青霞、孙蕙的关系更像是一对couple和一个电灯泡的关系。不能说蒲松龄不喜欢顾青霞,恐怕顾青霞也颇喜欢蒲松龄,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恐怕就如同蒲松龄定义的“腻友”。就是好朋友而已。

“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忘饥;听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 。(不羡慕谁有漂亮老婆,倒是羡慕谁有红颜知己。红颜知己,就是看着她的脸,就可以忘了饥饿;听到她的声音,就止不住呵呵乐。得到这样的红颜知己,偶尔和她吃吃饭,我就得起色而交出我的灵魂了,胜过脱衣服多了。)

除了当师爷、办案子、写公文之外,蒲松龄兴趣广泛,诗词歌赋这都是常规操作,没啥可说的,但是蒲松龄的音乐修养可就比较腰间盘突出了。

2006年5月20日,聊斋俚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谓聊斋俚曲就是蒲松龄自己创作的当年流行金曲榜。

就是可惜曲谱与歌词分离,我们目前只能看到歌词,曲谱只能考蒲家后人口口相传。

会写曲,当然也会写戏,蒲松龄目前留下的戏还有三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

偶尔,蒲松龄还要客串一下婚礼司仪。

为了主持工作方便,蒲松龄又编了一本《婚嫁全书》,这本书把从唐朝以来各地的婚礼、婚俗、各种忌讳、仪式、要诀记载的清清楚楚。

蒲松龄编此书的原则是应收尽收,并且自己解释了一番:

有些婚俗看起来挺吓人的,我相信古人也不遵守,所以有人就问我,全收录进去有必要么?那我就要说了,我们都是俗人,那规矩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已经奉为金科玉律,我们偏要走自己的路,那不是必然遭别人说么?况,你拗得过丈母娘么?到最后不是还得乖乖听话?所以还不如最大程度收集各地惯例,让别人死活挑不出错来,这不是最后还是方便了我们自己嘛~

对了,结婚还得挑日子、算时辰什么的,怎么办呢?

蒲松龄再写一本《历字文》。什么《历代帝考》、《三元五腊圣诞日期》、《十殿闫君圣诞日期》、《看男女值年星辰属命之图》、《二十八宿值日吉凶歌》、《二十八宿值日占风雨阴晴歌》几种定时辰及日月出没歌诀,《起九星歌》、《逐月吉星福图》、《逐月凶星总局》、《诸葛武侯选择吉凶图》;还有关于各种忌日、凶日的干支表、解说或歌诀。——相信总有一款是适合你。

算了半天的命,结果自己还是病倒了?而且家在农村,根本没有医生可问,也没钱买药,怎么办?

没关系没关系,蒲松龄教你生病不求人,请看《病祟书》。

蒲松龄的这本方子,特意说明“不取长方,不录贵药,检方后,立遣村童,可以携取”。

简直像社区医院的全科大夫有木有?

这社区医院的大夫还负责全村普及教育,又编了一本给底层民众看的《日用俗字》。

北京中医药大学就根据《日用俗字》中的《疾病章》梳理了山东疾病史,还列了个表,如下:

但实际上《日用俗字》内容涉及农学、建筑、动植物、日用、人体、疾病、堪舆、丧葬、宗教等方方面面,共 31 章,就是一个科普大微。而且《日用俗字》纯用山东方言,还压了韵,好背易于记忆。

做婚礼司仪、给人打卦算命、写科普教材、看病抓方子,蒲松龄赚钱么?

似乎以上这些都没有给蒲松龄带来什么很大的经济收益,看来蒲松龄就是兴趣爱好太广泛,顺便做的事情。

那么蒲松龄正经干点什么事儿呢?

首先,让蒲松龄真正脱贫致富的是他40岁时遇到的东家毕际有。毕家豪富,不但供给年薪16俩,而且不定期发红包,而且分配住房,而且长期免费办公用品、纸墨笔砚。

蒲松龄在毕家主要是做家教,其次也替主家写写文章办办事儿。

蒲松龄这个家教,一做做了30年,直到71岁才退休。从教龄看,蒲松龄也是教龄40年的人。所以蒲松龄还写了很多课外辅导书,比如:《省身语录》、《帝京景物选略》、《般阳土著》、《怀刑录》、《庄列选略》、《小学节要》、《宋七律诗选》等等。

有了这笔收入,蒲松龄买了50亩田地,盖了新房。

这么一来,又忙了。50亩田地,当然要雇人打理,这就涉及农业管理。蒲松龄一边管,一边写,又写了本《农桑经》。

更神的是,蒲松龄连家政都懂,一口气写了两部家政专著:《家政內编》、《家政外编》。什么烹饪、缝纫、化妆、收纳、插花、点心……没啥他不会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

这么一个博古通今的人,是啥学历?有高级职称么?

说来好笑,蒲松龄,中国短篇小说王,19岁之前,从来没有考过第二,童子试中,连闯县、府、道三关,都是第一。

然后,

好运就到头了。

接下来蒲松龄持之以恒地每三年就去考一考,每次都铩羽而归。最终71岁,才因为他不停考、不停考,精神可嘉,朝廷直接给了个贡生——意思就是与进士同等学历。

是文笔不好?我们读聊斋津津有味。按照胡适的考证,除了聊斋志异,还有《醒世姻缘传》应该也是蒲松龄写的。

是不通制度?我们看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外知农桑内解家政……。

是人缘不好?我们看他圆融办事、粉丝众多。

什么原因,高考就是不过关呢?

有一次,明确说了原因:“越幅”。就是写字写太多了,人家让你写2000字就行了,结果你一口气写了6000。

越幅,是法定的试卷作废原因。

不知道蒲松龄对此吐槽过没有。

不过即使他吐槽,得到的答案可能也和我们国家开放大学吐槽形考是一样的结局吧。

想看视频的,戳这里

下面这个二维码,为储备开大法学院招生使用,已经在预备营里的同学不要重复加入了

更多文章

  • 蒲松龄罕见书法,不输给历代大书法家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小楷,清朝,蒲松龄,书法家,科学家,小说家,聊斋志异,中国古文献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他的《聊斋志异》举世皆知,但绝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书法家。他有一件罕见书法面世,其笔墨之精妙,绝对不输给历代大书法家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

  •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真穷吗?他的朋友圈都是县长、省长、部长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康熙,光绪,乾隆

    01、蒲松龄,字留仙;1640年(明朝崇祯十三年)生于今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蒲松龄的先祖并不是汉人,而是元朝时期迁居到山东的中亚地区的色目人,这可是蒲松龄老先生自己说的:按明季移民之说,不载于史,而乡中则迁自枣、蓟者,盖十室而八九焉。独吾族为般阳土著, 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

  • 蒲松龄的聊斋,有一个榆中兴隆山的故事,可结局你没有想到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世子,郡主,蒲松龄,兴隆山,八大王,三公主,冒险剧,神话剧,聊斋故事,中国古文献,聊斋(2005年电视剧)

    《八大王》是《聊斋志异》中的普通篇章,既不像《画皮》那样让人惊恐,也不像《陆判》那样正面描写来自阴曹地府的判官,《八大王》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令人有所感悟的故事,似乎还带有一枕黄粱的意味。兴隆山这个故事出自明末,兰州兴隆山曾上演了一段传奇姻缘。明末,兰州肃王府内有个邸娘娘,这个邸娘娘是榆中上伍营村的。据

  • 重读蒲松龄《促织》:1700字,8条微博的体量,史诗的气派

    历史解密编辑:凤凰读书标签:促织,蒲松龄,红楼梦,小说,史诗,鲁迅

    图丨《蛐蛐》动画(1982)看苍山绵延,听波涛汹涌——读蒲松龄《促织》(节选)作者:毕飞宇一我们今天要谈的是短篇小说《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

  •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野狗》,是最吓人的一篇小说?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蒲松龄,野狗,大屠杀,屠杀

    《野狗》之所以恐怖,因为这不是鬼在作恶,而是人。《野狗》写了乡民李化龙,正好遇到了著名的于七之乱。他为了避免被杀,从山中逃出来,又突然遇到军队。无奈之下,李化龙只能躺倒附近的死人堆里面装死,躲过了军队。但是,此时尸体都站了起来,说起话来,他们很恐惧一种叫做野狗的怪物。没多久,野狗就来了,是个人身狗头

  • 好友愿花500两黄金买手稿,蒲松龄:不卖,结果问题出在后人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光绪,老舍,手稿,中国音乐家,清朝,音乐家,艺术家

    蒲松龄花费20多年的时间与精力完成《聊斋志异》,他的好友王士祯知道后,愿意出500两黄金购买手稿,不料,被蒲松龄坚定地一口回绝,结果后人却为了利益,主动拿出了手稿。一部《聊斋志异》,论的是反鬼神,见的是人心。蒲松龄之所以不卖给自己的好友,其实是有原因的,他有个心愿,想要把这部手稿传承下去,作为镇家之

  • 蒲松龄写《聊斋》,请人抽便宜烟,喝最苦的茶

    历史解密编辑:酒歌说文标签:举人,袁枚,蒲松龄,纪晓岚,奇幻片,恐怖片,科学家,聊斋志异,民间故事,阅微草堂笔记,聊斋(2005年电视剧)

    人活一辈子,想混出点名堂不容易。能让世世代代都记住你,更不容易。有这么一个教书先生,一辈子没考中举人,没一官半职,却因为写了一本狐精志怪的小说,从而青史留名,流芳百世。他就是清朝著名的民间文学家,如今自媒体民间故事的祖师爷,蒲松龄。蒲松龄一辈子写过很多东西,最有名的当属《聊斋志异》。以民间流传的故事

  • 语文课本上,蒲松龄笔下的《狼》,你真的看懂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自说文史标签:梦狼,武艺,屠夫,清朝,蒲松龄,语文课,科学家,小说家,聊斋志异,中国古文献

    这几年一直在写民间故事,为了素材,我也买了许多书,看了许多书,从先秦到明清,少说也有一百五十本吧。对于中国古代的志怪故事,其实很多都是表面写怪,实际写人。像《聊斋志异》就是,当年语文课本上学的几篇文章,也是多年后才弄懂。比如《狼》,就不仅仅是屠夫和狼斗智斗勇的故事,其内涵是非常深刻的。原文只有二百来

  • 经典大师蒲松龄的梦中女子:千古浩叹为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二十四桥观星标签:宦娘,康熙,聊斋,狐谐,书生,绿珠,清朝,蒲松龄,白秋练,科学家,小说家,中国古文献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完美的梦中情人,大师蒲松龄更是如此。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小美女顾青霞,却生发出大师的诸多灵感妙笔,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快事吧。顾青霞生于1654年,她静如处子,美丽妖娆,饱读诗书,多愁善感,16岁成为宝应知县孙蕙的侍妾。当年蒲松龄29岁,在孙蕙手下任师爷,而顾青霞喜欢诗歌,经常在蒲松

  • 江湖局外人蒲松龄,如何书写江湖里的凶恶烟波?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尼姑,书生,武艺,唐人,聊斋,清朝,蒲松龄,科学家,小说家,中国古文献

    武侠小说中的武艺,和真实武林中的不同,前者天马行空,极尽夸张之能事,就像六脉神剑、降龙十八掌等;而后者追求实战,如至刚至阳的半步崩拳。但更为真实的武林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旧时武林有许多值得回味的掌故,读之令人大开眼界。这些武人气韵背后,是传承至今的规矩人情。在《屠龙简史:武林漫游三千年》一书中,作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