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写小说就是个兼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幕僚,也就是师爷。
法律文书是幕僚案牍工作中经常撰写的一类公务文书,蒲松龄总结法律文书的要点就是写案情经过要简明扼要,写判案理由要确切适当(“审单中有审语、参语。审语,各序始末案也;参语,定其曲直断也。序事贵简而明,议罪确而当”)。
如果这个案子是被上级批复下来的,蒲松龄提醒我们,千万别忘了拍拍上司马屁,词都替我们想好了,比如“明鉴万里”“宪照如日”之类的。
如果怕麻烦,可以使用蒲松林的公文模板,如下图:
蒲松龄30岁的时候,接受好友孙蕙聘请,为他做幕僚,幕僚当然要写法律文书,可也不单单是法律文书,更宽泛些说,更像是私人特别助理。
在宝应县衙任幕僚期间,蒲松龄代主官孙蕙撰写了大量公务文书,所拟官府文牍主要收于《鹤轩笔札》,共 80 余篇。
若有心做秘书或特别行政助理的,可以专心研读蒲松龄,会发现不少实用小窍门。
比如:给上级的公文一般要用印刷体,自己校对并且使用大字,为啥呢?因为上级通常年纪不小了,看大字省力一点儿。(须楷字无讹,亲加查封,皆须大字爽朗,以便老人夜览)。
又比如,写考核类公务文书,需要格外小心。你要考核下级,总要说几个人不好,而说谁不好的时候呢,一般就用“懒惰”、“拖延”这样的词就好了,千万别直说这人“好赌”“好酒”什么的,为什么呢,因为你的上级万一有好赌好酒的,你这样指责下级的话就会被上级误认为在指桑骂槐啊~(直院按临考察吏书,例要开责数人。其开责字样,或用‘稽迟’,或用‘懒惰’等字,其‘好赌、好酒’等字忌用”,以免出现“上官有好此者,便获罪矣”。)
不过蒲松龄给孙蕙做幕僚的时间不长。不少学者怀疑这是因为蒲松龄与自己主官孙蕙小妾顾青霞有些暧昧关系的缘故。
但这暧昧关系和一般的暧昧关系不一样,蒲松龄从来没打算瞒着谁,他和顾青霞之间有什么,就在自己诗里写什么。
比如先是在诗里说你看你喜欢我这像杜牧一样又帅又有才的人,好像孙蕙就吃醋了耶:
华筵把酒醉吴姬,一曲扬州低翠眉。
堂上主人多妒忌,暗中为语杜分司。
又比如替孙蕙写情诗送给顾青霞讨顾青霞喜欢。
翻过年来孙蕙去北京,留顾青霞一人在家乡,蒲松龄又觉得顾青霞好寂寞,于是又替顾青霞写闺怨诗呈孙蕙。
直到顾青霞去世,蒲松龄还写诗悼念:
吟声仿佛耳中存,无复笙歌望墓门。
燕子楼中遗剩粉,牡丹亭下吊香魂。
如此看来,蒲松龄和顾青霞、孙蕙的关系更像是一对couple和一个电灯泡的关系。不能说蒲松龄不喜欢顾青霞,恐怕顾青霞也颇喜欢蒲松龄,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恐怕就如同蒲松龄定义的“腻友”。就是好朋友而已。
“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忘饥;听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 。(不羡慕谁有漂亮老婆,倒是羡慕谁有红颜知己。红颜知己,就是看着她的脸,就可以忘了饥饿;听到她的声音,就止不住呵呵乐。得到这样的红颜知己,偶尔和她吃吃饭,我就得起色而交出我的灵魂了,胜过脱衣服多了。)
除了当师爷、办案子、写公文之外,蒲松龄兴趣广泛,诗词歌赋这都是常规操作,没啥可说的,但是蒲松龄的音乐修养可就比较腰间盘突出了。
2006年5月20日,聊斋俚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谓聊斋俚曲就是蒲松龄自己创作的当年流行金曲榜。
就是可惜曲谱与歌词分离,我们目前只能看到歌词,曲谱只能考蒲家后人口口相传。
会写曲,当然也会写戏,蒲松龄目前留下的戏还有三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
偶尔,蒲松龄还要客串一下婚礼司仪。
为了主持工作方便,蒲松龄又编了一本《婚嫁全书》,这本书把从唐朝以来各地的婚礼、婚俗、各种忌讳、仪式、要诀记载的清清楚楚。
蒲松龄编此书的原则是应收尽收,并且自己解释了一番:
有些婚俗看起来挺吓人的,我相信古人也不遵守,所以有人就问我,全收录进去有必要么?那我就要说了,我们都是俗人,那规矩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已经奉为金科玉律,我们偏要走自己的路,那不是必然遭别人说么?何况,你拗得过丈母娘么?到最后不是还得乖乖听话?所以还不如最大程度收集各地惯例,让别人死活挑不出错来,这不是最后还是方便了我们自己嘛~
对了,结婚还得挑日子、算时辰什么的,怎么办呢?
蒲松龄再写一本《历字文》。什么《历代帝王考》、《三元五腊圣诞日期》、《十殿闫君圣诞日期》、《看男女值年星辰属命之图》、《二十八宿值日吉凶歌》、《二十八宿值日占风雨阴晴歌》几种定时辰及日月出没歌诀,《起九星歌》、《逐月吉星福图》、《逐月凶星总局》、《诸葛武侯选择吉凶图》;还有关于各种忌日、凶日的干支表、解说或歌诀。——相信总有一款是适合你。
算了半天的命,结果自己还是病倒了?而且家在农村,根本没有医生可问,也没钱买药,怎么办?
没关系没关系,蒲松龄教你生病不求人,请看《病祟书》。
蒲松龄的这本方子,特意说明“不取长方,不录贵药,检方后,立遣村童,可以携取”。
简直像社区医院的全科大夫有木有?
这社区医院的大夫还负责全村普及教育,又编了一本给底层民众看的《日用俗字》。
北京中医药大学就根据《日用俗字》中的《疾病章》梳理了山东疾病史,还列了个表,如下:
但实际上《日用俗字》内容涉及农学、建筑、动植物、日用、人体、疾病、堪舆、丧葬、宗教等方方面面,共 31 章,就是一个科普大微。而且《日用俗字》纯用山东方言,还压了韵,好背易于记忆。
做婚礼司仪、给人打卦算命、写科普教材、看病抓方子,蒲松龄赚钱么?
似乎以上这些都没有给蒲松龄带来什么很大的经济收益,看来蒲松龄就是兴趣爱好太广泛,顺便做的事情。
那么蒲松龄正经干点什么事儿呢?
首先,让蒲松龄真正脱贫致富的是他40岁时遇到的东家毕际有。毕家豪富,不但供给年薪16俩,而且不定期发红包,而且分配住房,而且长期免费办公用品、纸墨笔砚。
蒲松龄在毕家主要是做家教,其次也替主家写写文章办办事儿。
蒲松龄这个家教,一做做了30年,直到71岁才退休。从教龄看,蒲松龄也是教龄40年的人。所以蒲松龄还写了很多课外辅导书,比如:《省身语录》、《帝京景物选略》、《般阳土著》、《怀刑录》、《庄列选略》、《小学节要》、《宋七律诗选》等等。
有了这笔收入,蒲松龄买了50亩田地,盖了新房。
这么一来,又忙了。50亩田地,当然要雇人打理,这就涉及农业管理。蒲松龄一边管,一边写,又写了本《农桑经》。
更神的是,蒲松龄连家政都懂,一口气写了两部家政专著:《家政內编》、《家政外编》。什么烹饪、缝纫、化妆、收纳、插花、点心……没啥他不会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
这么一个博古通今的人,是啥学历?有高级职称么?
说来好笑,蒲松龄,中国短篇小说王,19岁之前,从来没有考过第二,童子试中,连闯县、府、道三关,都是第一。
然后,
好运就到头了。
接下来蒲松龄持之以恒地每三年就去考一考,每次都铩羽而归。最终71岁,才因为他不停考、不停考,精神可嘉,朝廷直接给了个贡生——意思就是与进士同等学历。
是文笔不好?我们读聊斋津津有味。按照胡适的考证,除了聊斋志异,还有《醒世姻缘传》应该也是蒲松龄写的。
是不通制度?我们看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外知农桑内解家政……。
是人缘不好?我们看他圆融办事、粉丝众多。
什么原因,高考就是不过关呢?
有一次,明确说了原因:“越幅”。就是写字写太多了,人家让你写2000字就行了,结果你一口气写了6000。
越幅,是法定的试卷作废原因。
不知道蒲松龄对此吐槽过没有。
不过即使他吐槽,得到的答案可能也和我们向国家开放大学吐槽形考是一样的结局吧。
想看视频的,戳这里
下面这个二维码,为储备开大法学院招生使用,已经在预备营里的同学不要重复加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