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厦门之战:郑芝龙的海上帝国险些遭荷兰突袭摧垮

厦门之战:郑芝龙的海上帝国险些遭荷兰突袭摧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炮历史 访问量:364 更新时间:2024/2/6 12:02:28

公元1633年7月,无疑是福建郑氏家族崛起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作为集团奠基人的郑芝龙,就是在这个夏天发动了料罗湾海战,从而为自己的家族夺下台湾海峡主导权。

但就在郑芝龙决心发起总攻前夕,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武装便兵临厦门。不仅将他苦心打造的舰队摧毁,还顺带关闭了明朝自主发展近代化海军的机会窗口。由此造成的重大损失,甚至无法为日后的种种逆天操作所挽回。

17世纪初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武装

早在17世纪初,东印度公司船队由西南水域渗入台湾海峡,意图将同样拥有大宗贸易的福建沿岸垄断下来。奈接洽的明朝地方官寸步不让,甚至以鸿门宴式手段诱捕谈判代表。加之荷兰人本身也对东方事物缺乏理解,便索性采取强硬措施肆虐整片水域。最后在误打误撞中发现澎湖列岛,索性将后世的马公港附近区域据为己有。

与此同时,年轻的郑芝龙正借助时代红利冉冉升起。由于涉嫌性骚扰自己父亲的小妾,他在18岁时踏上赶海之路,开始在海商云集的澳门积累资本。稍后又沿葡萄牙人开辟的航线抵达日本,到刚刚对英荷商人开放的平户岛谋求进一步发展。由于早已掌握日葡两国语言,又能流利的使用闽南话,所以很自然的在多股势力间充当翻译角色。期间还不忘完成终身大事,先后迎娶日中两任妻子,并育有包括郑成功在内的2男1女。

荷兰人绘制的福建省地图 厦门岛的位置非常显著

到了1624年,明朝官军开始对盘踞澎湖的荷兰武装施展反击。但苦于技术差距而不得要领,只能将计划中的强攻改成长期围困。稍后还允许对方撤往台湾经营,才勉强将这轮风波平息下去。郑芝龙则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做翻译的老本行入手,迅速在明朝地方府衙与荷兰人的殖民当局间获取双重信任。甚至后者做出承诺,要为对方垄断闽浙海域贸易的愿景去疏通关系,并鼓励更多同乡到宝岛开店投资。

然而,作为典型的闽越沿海投机者,郑芝龙从一开始就将主要精力用于自我洗白。因为只有中央帝国的海禁政策持续实施,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压制有竞争关系的广东、浙江两省,为本省走私集团的游走创造有利机会。同时,还能让漳泉二州的执照持有者远赴菲律宾贸易,将至关重要的美洲白银从马尼拉运回本乡。

荷兰人绘制的台湾与澎湖列岛地图

因此,无论是稳坐福州城里的士大夫员,还是为其效犬马之劳的外围官商,都很不乐意让荷兰人插足海峡贸易。唯有那些无法领取执照的职业海盗,才愿意贸易把商品送往台南的荷兰人控制区贩售。明朝当局则索性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经典手腕,挑选出那些对自身心悦诚服的首领,充当推动体系运转的灰色话事人。郑芝龙也正是利用自己在多方都能说上话的有利形势,迅速让自己成为厦门岛的真正主宰。因而立场也从先前的亲善荷兰,逐步转为替明朝服务的伪理客中状态。

当然,郑芝龙本人也非常清楚,传统的航海技术已趋于落伍。多年来游走于澳门、日本和台湾的丰富履历,让他见识到西洋式的船坚炮利优势。因而在稍稍坐稳厦门岛后,便花很大力气打造崭新舰队。一面从女儿远嫁的澳门进口枪炮军火,还嘱咐手下工匠要参照西方风格设计战舰。于是就有了在侧舷密布炮门的30艘大船,且每舰都配有30-35门大小火炮,远胜过装炮数量仅为6-8门的官军水师。最晚到1633年春末,这支明朝历史上唯一的近代化海战力量,终于在闽南水域初具雏形。

欧洲目击者笔下的郑芝龙新式战舰

可惜,时间终究与郑芝龙的宏图伟业开了玩笑。在他认为能靠爽约搪塞荷兰人时,新任总督汉斯-普特曼斯也由巴达维亚总部抵达台南。而且彼时的东印度公司已在东方经营多年,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情报搜罗渠道。从而意识到遭老朋友戏耍,乃至大部分活跃在东南海岸的闽越商人,都是乐于阻碍其招商引资的利益共同体。换言之,除重拾武力威慑策略外,暂时不再有更好选项可行。

公元1633年7月7日,以密德堡号为首的13艘荷兰武装商船 ,开始对依附于明朝管辖的整个福建海商群体展开奇袭。他们首先前往潮汕外海的南澳岛,将这片曾经的倭寇大本营付之一炬。接着又用短短5天时间,于12日出现在厦门岛水域。因为那里不单单是郑芝龙的海贼基地,还拱卫着设有市舶司机构的月港。由于事先计划缜密,且欧洲帆船的航行速度超过本土方面预测,所以几乎在两头都如入无人之境。更为要命的是,郑芝龙并不知晓自己的盘算已为对方破解,所以对不请自来的荷兰船只没什么戒备。直到对方的侧舷火力呼啸而至,已来不及下令舰队起锚应战。

荷兰东印度公司所仰仗的弗莱特式帆船

此外,郑芝龙的新式战舰虽在设计上有很大进步,却依然不能被看做是真正意义上近代化舰船。这主要是因为传统中式帆船的龙骨技术存有缺陷,还必须靠大量的横排结构来加强强度。这就造成下层甲板的空间因平均分割而十分有限,根本不能安放重型武器。所以郑氏虽能花重金从澳门引入红衣大炮,却不愿意将之不属于新造舰艇上。貌似鳞次栉比的侧舷派炮位,实则仍是发射小型的近程弗朗机。

相比之下,东印度公司大量采用的弗莱特式帆船则特征较为明显。尽管该船型的设计初衷,只是为提升物流成本而对旧式盖伦帆船做简化处理。但依然能负载射程远且精度高的寇飞林火炮,从而对几乎所有的东方同行形成不对称优势。至于被刻意减少的人力规模,也让这些兼职战船的“自动化”程度远胜山寨对手。因而仅仅几轮攻击,便将郑芝龙的15艘新船送入海底。

欧洲画家笔下的东印度公司与郑氏冲突

此后,得手的普特曼斯更为肆无忌惮,为节约弹药而下令停止炮击。他直接派武装船员登陆岛上,纵火焚烧余下舰队,造成许多来不及撤退的工人惨死。荷兰人自己则只有1人战死,可以说是赢得不费吹灰之力。事后,他们还不紧不慢的封锁整片水域,并强迫每个村落向自己缴纳贡物。大批原本依附于郑氏的海盗队伍,则因这次冲突的结果而暂时倒戈。

虽然荷兰人的胜利只维持3个多月,便在秋季的料罗湾海战中被粉水,但还是造成了一些永久性伤害。比如郑芝龙就因疏忽大意而损失掉大批能工巧匠,从而再也无力耗巨资重建西式舰队。福建当地乃至整个明朝的海军近代化希望,也因此沦为难再续的假设命题。哪怕家族日后还会诞生击败荷兰人的郑成功,以及与英国人谈笑风生的郑经,都没能再拥有如此水准的决战利器。

标签: 郑一官郑成功明朝荷兰水师

更多文章

  • 清军入闽与郑芝龙降清事考

    历史解密编辑:Humanitas标签:清军,清兵,明军,明朝,郑一官,郑成功,洪承畴,郑鸿逵,郑芝龙,科学家,地理学家,中国古文献

    内容提要:本文考证了清军入闽之后的仙霞岭之战、分水关之战以及清军攻克建宁府、延平府、汀州府、福州府的过程,从而证明《清实录》、《清史稿》等书所载博洛等人苦战而得闽中的记载为谎言。对郑芝龙降清一事,作者也根据新史料对其动机与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考订。文章认为,明末清初的中国海洋势力有拥清派与拥明派两大派系

  • 郑芝龙降清前后发生的一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清军,清廷,顺治,明朝,郑一官,郑成功,隆武帝,郑鸿逵,郑芝龙,科学家,生物学家,中国古文献

    1646年六月,进军浙东的清军征南大将军博洛不费吹灰之力瓦解南明鲁监国政权,福建的隆武帝政权顿有唇亡齿寒之感,雪上加霜的是早在三月间东南一带的实权人物郑芝龙此时已经与清军暗通款曲,决意投降换取前程,之后秘密命令仙霞关守将武毅伯施福放弃天险退守福建,隆武帝震怒不已但又无可奈何,不久郑芝龙又谎称家乡安平

  • 李自成吃活人真相:福王朱常洵,三百余斤与鹿烹煮,称其为福禄宴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李自成,朱常洵,福禄宴,皇位,朱常洛,明神宗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战争年代,一些统帅为了振奋人心会采取很多极端的方式,有的统帅会下令在攻下城池后进行烧杀掠夺,彰显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有的军官还会抢夺敌方貌美的女儿或者爱妻,显示一s个不可侵犯的威武实力。在明朝末年统治者昏庸无道,百姓民不聊生饥不择食,于是农民起义军奋勇起义,凶狠善战的

  • 如果万历赢了争国本,朱常洵会是怎样一个皇帝,面对怎样的朝局?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朱常洵,皇帝,朱常洛,朱由崧,魏忠贤,宦官

    在明朝发生了一件改变王朝命运的事,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那就是“国本之争”。熟知明史的人都知道,这场“国本之争”是万历皇帝输了,朱常洛在万历驾崩后顺理成章接过了这一棒当了皇帝。但是,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就算硬抢来也不会长久,这位明光宗朱常洛才登基一个月就一命呜呼,这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种子。而扶持朱

  • 朱棣徐妙云讨论立世子!父母偏心溺爱是取祸之道,想起福王朱常洵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朱棣,朱常洵,世子,徐妙云,朱高炽,朱高熙

    朱棣徐妙云讨论立世子!父母偏心溺爱是取祸之道,想起福王朱常洵电视剧《山河月明》主要讲述了永乐大帝朱棣传奇的一生。就目前更新的剧集来说,冯绍峰饰演的朱棣,人生也开始精彩起来,相得益彰。朱棣的成功也离不开他的贤内助徐妙云,颖儿的演技不错,把徐妙云这个角色演绎淋漓尽致,已经不能与夏冬春那个角色,同日而语了

  • 作恶多端的福王朱常洵,最终变成了李自成农民军的下酒菜

    历史解密编辑:花颜语心标签:朱常洵,李自成,郑贵妃,农民军,崇祯

    明朝后期,宗室诸王在皇帝庇护和纵容下,疯狂抢掠土地、残酷剥夺农民,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激起了人民极大愤恨。明末农民起义军怀着强烈的阶级仇恨,对这些敲骨吸髓的明宗室诸王进行了严厉打击。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六日,李自成起义军攻破洛阳,杀死封在洛阳的明藩王,将其肉和鹿肉烧煮,置酒大会将士,号“

  • 大明福王朱常洵死的有多惨?300斤的胖子,被李自成用铁锅炖了

    历史解密编辑:成晶说体育标签:李自成,朱常洵,明神宗,明朝,皇帝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李自成加入农民起义部队。因个人战斗勇猛,并且颇有谋略,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占”的方案以后,受到原闯王高迎祥的重视。等到高迎祥战死以后,李自成自称闯王,并带领起义军队攻破北京城。从历史发展必然性的角度来看,李自成的起义反抗其实是注定会出现的。即便这个人不叫李自成,也一定会

  • 最享福的皇子朱常洵被丢在锅里熬福禄汤被李自成的兵丁喝了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朱常洵,李自成,皇帝

    朱常洵画像网络图片一个朝代到了晚期,就病入膏肓了。陪伴着病入膏肓的皇二代们,不管曾经如何富贵,也不管曾经如何奢侈,迎接他们的都是一个凄凉的死或是苟且的生。就是皇帝最宠幸的儿子,也免不了死于屠刀,也免不了受尽折磨。现在时髦的说法叫出来混都是要还的,其实也就是过去说的因果报应。一个人享尽了几十个人的福,

  • 明朝藩王选讲(伍拾肆)-福王朱常洵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朱常洵,朱常洛,朱由崧,朱翊钧,郑贵妃,万历帝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总计390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13分钟)他的前半生,有父亲的庇护,有母亲的溺爱,他甚至比当太子的兄长都幸运一百倍。他是万历年间国本之争的男主角,他的皇帝老爹为了他甚至选择怠政来抗议;他母亲也为了他不惜铤而走险。他的后半生,在自己的封地做起了逍

  • 在城区内修高拱斜拉桥,四川“基建狂魔”又创“全国首次”

    历史解密编辑:爱看头条标签:拱圈,斜拉桥,高拱,彭山区,主梁,高拱斜拉桥,基建狂魔,四川省

    12月9日,由蜀道集团所属四川路桥承建的眉山市彭山区岷江大桥建成通车。川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这是全国首座采用竖转施工的双拱塔双索面三塔斜拉桥,其建设中创新采用的施工方式,为城市大型桥梁建设提供了参考思路。彭山区岷江大桥位于眉山市彭山区,起于迎宾大道与国道G245交叉口,止于岷江东岸规划环湖路交叉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