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真正以布衣出身的皇帝,他疾恶如仇、事必躬亲,为大明王朝的发展,奠定了极为良好的基础。
他杀伐果断、狠辣无比,死在他手中的开国名将也不在少数,朱元璋登基之后,和刘邦一样,将屠刀伸向了曾追随自己的亲信。
他不仅杀死了陪着他一起打天下的蓝玉,而且还牵连了许多无辜之人。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看似是千古以来不变的规则,但是开国名将汤和却能够躲过朱元璋的杀戮,最终得到善终的结局。
那汤和和朱元璋究竟是何关系?他为何能够全身而退呢?
汤和于元朝泰定三年,出生在凤阳县一个普通的平民家庭中,他不仅和朱元璋是同乡,还在一条街上长大,而且还和朱元璋的关系极其亲密。
至正12年的时候,汤和带领十几个壮士,一起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因为他作战骁勇且屡次冲锋在前,所以他成为了军中千户,汤和深刻懂得苟富贵,勿相忘的道理。
因此发迹之后,他就立刻给自己的伙伴朱元璋写了一封信,邀请朱元璋参军。
在汤和的邀请下,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并走上了起义之路。
朱元璋战功卓著,且为人非常聪明,所以进入红巾军中没多久,他的官位就高过了汤和,但汤和从未嫉妒自己的兄弟,一直兢兢业业的辅佐朱元璋。
至正14年,汤和跟着朱元璋一起去打和洲,由于当时军中多为郭子兴的亲信,大家都不信服朱元璋,所以说这场仗打得格外困难。
但是汤和却一直唯朱元璋马首是瞻,为他立下了诸多功劳,正是因为汤和,在陪伴朱元璋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始终效忠于他,所以他和朱元璋的关系一直都是极好的。
汤和不仅是明朝的开国名将、军事家,而且还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最好的朋友,如果当年没有汤和引荐,那或许朱元璋就不会加入红巾军,不会成为明朝的皇帝了。
也正是因为有这段情分在,所以朱元璋在血洗朝堂的时候,留了汤和的性命。
虽然说朱元璋是一个杀伐果断,疾恶如仇的君王,但是他在处理这些老功臣的时候。还是保留了最大的仁慈。
蓝玉、胡惟庸等人之所以会被朱元璋赶尽杀绝,其实并不只是因为朱元璋狠绝,还因为他们自己不识好歹。
朱元璋是一个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可是蓝玉却偏偏要冒天下之大不违,侵吞他人财产、欺压百姓、霍乱朝纲,这让朱元璋怎么容他呢?
胡惟庸也同样是在做了错事之后才被朱元璋严惩的,其实像徐达、汤和,这种没有犯大错的功臣的结局都是极好的。
汤和不仅在朱元璋攻打元朝的时候,为他立下了诸多战功,就连在后期申请张士诚的时候,他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便立即走上了北伐的道路,而已经成为大将军的汤和也没有推辞,跟着朱元璋一路北上杀死了诸多元朝名将。
洪武四年天下已基本平定的时候,汤和又以征西将军的身份,带领明军去到了我国西南地区平定叛乱,打击了西南地区的明夏政权。
洪武六年,汤和去到了通州一带,负责外城的修筑事宜。
洪武六年到洪武十五年间,汤和一直兢兢业业地守卫着明朝领土的安全,朱元璋对汤和的所作所为是心知肚明的,为了嘉奖汤和,朱元璋特地将它封为了信国公,并赐给了他铁券,给予了他无与伦比的荣宠。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了稳固皇权,杀死了很多大臣,跟朱元璋在一起共事了这么多年的汤和,非常清楚朱元璋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了不忤逆朱元璋的意思,汤和在做人做事方面,也表现出了最大的谦恭。
洪武21年,年事已高的汤和向朱元璋提出了隐退,他对朱元璋说,臣年事已高,已经不能够再指挥军队驰骋沙场了,若是皇帝您愿意的话,我想重返故乡,为我这将死之身找一处容身之处。
看到汤和如此忠心并毫无贪恋权威的意思,朱元璋大喜,立即收缴了汤和的兵权,并赐了他宝钞五万,在凤阳给他修建了一所府地。
汤和回到凤阳之后,一直与朱元璋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朱元璋后来还把年迈的汤和叫到了剿倭的战场,让他发挥最后的余热。
朱元璋和汤和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感人的,二人既是君臣又是知己。
洪武23年,汤和突然生了一场重病,无法说话,闻讯,朱元璋立即赶到了他的身边探视,并赐给了他许多宝贝。
洪武27年,汤和的病情加重,站都站不起来了,可朱元璋依旧没有忘记这位老朋友,仍旧亲自面见了汤和,并拉着他的手和他说了许多体己的话。
洪武28年8月7日,汤和因病离开了人世,终年70岁。
听到这个消息后,朱元璋悲痛不已,罢朝三日,将汤和追封为了东瓯王,将他安葬在了安徽,给予了他配享太庙的特殊荣誉。而二人的情谊传做了一段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