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汤和63岁时交出兵权,厚着脸皮要一样赏赐,朱元璋听后大笑不已

汤和63岁时交出兵权,厚着脸皮要一样赏赐,朱元璋听后大笑不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史旺旺旺 访问量:100 更新时间:2024/1/2 2:28:56

明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公六人,侯二十八人,并赐免死铁券。然这34位拥有明太祖赏赐免死铁券的大臣,实际上得到的是一张催命符,他们当中有32人的最终结局都是以家破人亡告终。

经胡蓝党案和靖难之乱,本人没有被杀、子孙不受牵连的幸存者仅剩有两家 ,其一是巢国公华高,在得免死铁券后一年便病逝琼州,且无后;另一人,则是明朝开国大将汤和

汤和能在血流成河的洪武政治高压下得以善终,几乎是种奇迹,不过这种奇迹不仅是因为统治者的格外开恩,更在于汤和的谨慎隐忍及他对朱元璋个性的了解。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六十岁,这位英武伟烈之主的生命仅剩下十年的光阴了,63岁的汤和在这一年向朱元璋请辞,交出兵权,告老还乡。

如何让晚年多疑的帝王放自己一条生路,汤和想出的办法是向朱元璋要赏赐,而朱元璋听后果然大笑不已,让汤和回凤阳老家了。

洪武二十一年

“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

洪武二十一年,是公元1388年,这一年明太祖朱元璋60岁,汤和63岁,他比朱元璋要年长三岁。

汤和在洪武二十一年向明太祖朱元璋请辞还乡,考虑到明朝276年16位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43.2岁,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汤和此时确实都已经步入暮年,但汤和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大将,三年前还曾征讨蛮族大胜而归,他的身体状况应该还没有到“不堪复任驱策”、需要“已待骸骨”的地步。

《明史》将汤和的请辞原因解释为:“帝春秋浸高,天下无事,魏国、曹国皆前卒,意不欲诸将久典兵”。

除了已经过世的徐达等人,其余公侯此时都还留在京中,并且手上都还握着或大或小的权力,但此时的官场并非有功有权就能高枕无忧、肆意妄为,反而是功越高、权越重的公侯们,越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洪武十三年,因被疑叛乱,胡惟庸被朱元璋处死,且朱元璋并没有因胡惟庸死就准备了结此事,而是将事件继续升级和扩大化,这无疑给列为公侯的心中都投下一片沉重的阴影。

不过,人心向来常有侥幸心理,此时各位公侯显然认为事情没有烧得那么厉害,或者没有烧到自己身上,而且这批公侯是随朱元璋从乱世出来的开国功臣。

经历过残酷的夺权与战争,他们非常明白没有权力的滋味,很难心甘情愿地就这么把权力交出来;即便是真的想避世还乡,似乎也不能轻举妄动,稍有不慎仍然会让明太祖多心。

李善长便是如此。胡惟庸出事之后,受牵连者众多且几乎都被处死,但与胡来往密切的李善长仍然如故,要知道他不仅是最初推荐提携胡惟庸的恩人,而且李善长的侄子是胡惟庸的侄女婿,李善长没被问罪,人人想来都是明太祖宽宏大量。

后来,李善长的弟弟及侄子又被指为胡惟庸党羽,朱元璋仍旧宽宏处理,免去他们的死罪,这确实让诸公侯以及李善长都放心了。

如果没有后来77岁的李善长以及妻女弟侄七十余人被一并处死的结局,诸位拿着免死铁券的开国功臣或许真的以为可以刑不上公侯。

人人都在侥幸之时,汤和却没有被冲昏头脑,这或许是因为汤和与朱元璋不仅年龄相近,更能体会他走入暮年的心境,也因为汤和从小便与朱元璋相识,多年来一起出身入死,他比别人更了解朱元璋。

汤和与朱元璋是凤阳同乡,从小的玩伴,26岁时汤和带领十多个壮丁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因为骁勇善战升了官,他写信给儿时伙伴朱元璋要他来参军。

按理说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又早参军,可以在朱元璋面前摆摆大哥的样子,但汤和始终是“独奉约束甚谨”,这让从小家贫受人白眼的朱元璋感受到了尊重和情义。

念着这份旧情,朱元璋在发迹之后并没有太亏待汤和,给他机会累积军功,有了过失也没进行责罚,但二人虽是看上去明君勇将一片和谐,可各自在心中还是有不满的。

汤和驻守徐州时,曾向朱元璋请示事情,“不得,罪而怨言”,说自己镇守这座城池像是坐在屋脊之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敏感的朱元璋听了这话“闻而衔之”,心中不快日后自然会有体现。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汤和没能进入公的名单里,封了中山侯,且封侯之时还重提汤和征讨陈友定时的过失对他进行敲打;洪武四年汤和被授征西将军伐蜀,功成归来手下都得到了明太祖的封赏,而汤和不及他们;

洪武十一年汤和因功进被封信国公,朱元璋依旧在封赏时继续敲打,先提“旧将”和“相从之久”,又说“泯前过而论见功”,可见朱元璋不仅已是对汤和有了防备之心,而且对汤和的能力也非常不满,告诉汤和能有今日也只是因为自己宽宏大量。

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已经如此明显,又有胡惟庸在前,汤和自然知道自己不能再侥幸地握着手中的兵权,不仅要尽快辞官回乡,还要认真向朱元璋表明自己无任何谋逆之心,再不走,场面就难以收拾了。

洪武二十二年

汤和向朱元璋请辞之后,“帝大悦”,此时朱元璋确实对诸侯长久掌兵这件事情感到了巨大的危机,汤和请辞,给各位公侯提了醒又起了带头作用,朱元璋自然是高兴的,便赐居凤阳,让他修好宅邸后辞官回乡。

李善长是洪武四年归乡的,但他归乡又扩建宅院、不约束手下亲属等事情仍引起太祖不快,有了他的前车之鉴,汤和主动清退了余有的仪从和田地,以此表明心迹。

可是,把辞官这件事情办得如此干净漂亮也并不是件好事情,反而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让君王陷入被人指责无情无义的地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民间故事传说,汤和向朱元璋请求赐他一百名美女,以供日后照料他的生活,朱元璋听后大笑,满足了他的要求,自然也明白了汤和向他表达的心意。

《明史·汤和传》记载,汤和回乡后,“媵妾百余,病后悉资遣之”,虽不能确定这些姬妾是不是朱元璋在汤和辞官后的赏赐,但也可见汤和有如此多姬妾,确实是为了让朱元璋放心的一个手段。

洪武二十二年,汤和在辞官回乡前受朱元璋之托前往江浙沿海筑城,事情办完,凤阳宅第也修好了,终于可以领着妻儿告老还乡。

辞官一事办得如此漂亮,还给其他公侯起了示范作用,朱元璋自然高兴,给汤和赏赐了三百两黄金、二千两白银等财物,夫人胡氏同样受封受赏,并下诏表彰。

建国之后,朱元璋与汤和之间嫌隙愈来愈大,直到汤和把辞官一事办得如此妥帖,才算是消除了朱元璋内心的芥蒂。

1973年,因修建龙子河公路,考古队员对于汤和墓进行发掘保护,早经盗墓贼骚扰,汤和墓内已是凌乱不堪,不过余下一只高7.5厘米、口径16.6厘米的元青花瓷瓶,相当稀有珍贵,如此稀世珍宝,或许便是朱元璋给汤和的赏赐,《明史》也记载在汤和死后,“帝为流涕,厚赐金帛为葬费”。

值得注意的是,除史书传记和民间传说,汤和墓所流露出的信息似乎更为朱汤之间的关系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虽然在遭到盗掘的墓中仍发现了稀世的元青花瓷瓶,但观察整个墓室开凿营建,不仅没有彩绘壁画,甚至于神龛、侧室多处裸露的岩石都未加处理,不得不说营建得相当粗糙。

另外汤和墓志的撰写者是由其子完成,竟然没有请名家撰写,墓志有志文无铭文,既是只有关于其业绩的记述,而缺颂扬德行的文字。

这可能是汤和及其子孙的刻意而为,朱元璋内心的芥蒂因汤和辞官而消除,但哪怕是辞官之后和逝世之后,汤和及子孙仍对朱元璋心存忧惧。

洪武二十年

洪武二十年是汤和辞官的前一年,这一年汤和家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死了一个女儿又嫁了一个女儿,办完丧事之后又办了喜事,且两个女儿嫁的是同一个人,这件荒诞的事情必然对汤和一年之后提出辞官是有推动作用的。

《明太祖钦录》记载:“洪武二十年二月十六日敕……鲁至无礼,其妃当凌迟处死。这等泼东西,一日着内官召回宫来,凌迟了。……这夫妻两个,死罪绝不可逃,合当凌迟信国公女。”

信国公是汤和,这位被处以凌迟极刑的“信国公女”自然就是汤和的女儿,汤氏女在朱元璋第十子朱檀15岁时嫁给他成为鲁王妃,成婚后汤氏随朱檀前往山东就蕃。

汤和女儿嫁的这位鲁王颇受朱元璋喜爱,史书记载朱檀天资过人,“谦躬下士,博学多识,好文礼士,善诗歌”,母亲是受宠的郭宁妃,舅舅是郭兴和郭英,朱檀在出生一个多月便被封为鲁王,是所有封王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女儿能成为受宠的鲁王的王妃,对于汤和整个家族而言确实是件喜事,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汤氏与朱檀是洪武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举行成婚仪式的,到洪武二十年二月十六日,成婚还不及两年,汤妃已经成了一抹鬼魂。

朱檀与汤妃到封地后,朱檀整个大变活人,不仅不再诗书礼易,反而开始贪玩想了,甚至求仙问道,沉迷丹药。

朱檀十五六岁,汤妃年纪更小,夫妇二人却为了求仙问道长生不老,在民间和军中找来许多七八岁的儿童,将小孩进行阉割,阉割之物当作药引。

事发之后,朱元璋大发雷霆,将鲁王夫妇召回,怪罪汤妃一个弱女子带坏了宝贝儿子朱檀,盛怒之下朱元璋立马将汤妃凌迟处死,而朱檀却免了死罪,剃光他的头发和胡须,又让他回到封地。

几年前,汤和的长子和长孙在随征云南途中战死,汤和出嫁了的大女儿也病逝,汤和夫妇接连白发人送黑发人,已是心痛不已,结果就这么的,二女儿嫁到朱家还不足两年便又被凌迟了,心境可想而知的苦闷忧惧。

汤和墓志中记载:“女五人,长适德庆侯廖权,次鲁王妃,次适俞鼎,次适赖溍,次幼在世。”此中记载的鲁王妃并非是被凌迟的汤妃,而是在姐姐被凌迟五个月后,朱元璋又下令将汤和的第三女封为鲁王妃。

又一个女儿被送进鲁王府,汤和的心境肯定与上一次送女儿进鲁王府大不相同,虽然明知女儿此去也是凶多吉少,但也不得不从。

死了一个王妃的朱檀呢,虽然自己也受罚了,但依旧冥顽不改,回到封地后继续服食丹药,结果眼睛都弄瞎了,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就是汤和辞官成功告老还乡的不久,鲁王朱檀毒发身亡,年仅十九岁,汤和的女儿新鲁王妃在出嫁两年后成了寡妇。

朱元璋虽给朱檀封了一个恶谥“荒”,但仍给朱檀修建了豪华的陵墓以及伴有大量珍贵的随葬品,而那位被凌迟的大汤妃,不仅死无全尸,甚至在父亲汤和的墓志中也被抹除了存在。

洪武二十八年,汤和病逝,朱元璋罢朝三日,赐汤和谥号襄武,三年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应天,汤和与朱元璋正好相差三岁。

高处不胜寒,累积在被后世称为英武伟烈之主的朱元璋千秋大业之下的是成堆白骨,其中甚至包括他的儿媳以及开国功臣,而为了让自己及子孙不成为那堆白骨,汤和也不得不一再谨慎隐忍,却依旧只能眼睁睁看着两个女儿走向的悲剧命运。

标签: 朱元璋汤和李韩公胡惟庸兵权明朝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屠戮功臣,唯有汤和一人幸免,并在太子朱标死后得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朱元璋,朱标,汤和,郭子兴,蓝玉,明朝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真正以布衣出身的皇帝,他疾恶如仇、事必躬亲,为大明王朝的发展,奠定了极为良好的基础。他杀伐果断、狠辣无比,死在他手中的开国名将也不在少数,朱元璋登基之后,和刘邦一样,将屠刀伸向了曾追随自己的亲信。他不仅杀死了陪着他一起打天下的蓝玉,而且还牵连了许多无辜之人。狡兔死,走狗烹,

  • 朱元璋幼时为汤和杀地主的牛,做皇帝后杀尽功臣也不杀他,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秋月凉有你标签:朱元璋,汤和,蓝玉,皇帝,朱允炆,朱标

    朱元璋幼时为汤和杀地主的牛,做皇帝后杀尽功臣也不杀他,为何?小生谈历史2022-07-0315:03山东军事领域创作者关注朱元璋杀功臣,但是独独没有杀小时候的朋友,也就是家乡的朋友。不单单是没有杀汤和,基本上从凤阳走出来的,朱元璋都厚待了他们。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朱元璋念及旧情,虽说朱元璋残暴,可是不是

  • 河南的胡辣汤和山东的糁汤哪个好吃,它们很相似你能分清楚吗?

    历史解密编辑:美食考察员标签:油条,羊肉,糁汤,河南,早餐,胡辣汤,山东省,山东小吃,适量清水

    随着各个城市大量人口融合,各地的美食也随着人口迁移走入很多人的视野中。许多山东人发现,终于在能许多陌生的城市品尝到来自家乡的美食——糁汤了。但许多河南食客见河南的胡辣汤与糁汤极其相似,便纷纷品尝。虽说外貌相似,但许多河南食客对此并不满意,声称糁汤并不如胡辣汤“上头”,并不能使其“过瘾”。那么胡辣汤与

  • 汤和年近70,仍妻妾成群、花天酒地,却保全后世子孙二百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糖果乐娱乐标签:汤和,徐达,富贵,明朝,元朝,郭子兴,李韩公,张士诚,开国皇帝朱元璋

    一、儿时玩伴,未曾想掀起血雨腥风在那个百姓尚不能饱腹的年代,汤和也不曾想到,自己竟与未来的皇帝结为布衣之交。有道是:“每逢天灾,必成人祸”,元末时期,中原遭遇连年大旱,彼时尸横遍野、饿殍满地。而朝廷却骄奢淫逸,甚至为了给皇妃庆祝诞辰,提前征收税赋。正可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朝廷吩咐征收税银,而到了

  • 汤和为何最终能够善终?年过七十依旧花天酒地,抱病仍进京面圣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汤和,朱元璋,郭子兴,太祖,义军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几乎都会在登基之后,对原本辅佐自己的功臣大开杀戒,这其中又以明太祖朱元璋做得最狠,大部分的功臣都被他屠戮殆尽,而信国公汤和却能独善其身,不仅活到了七十岁而且是寿终正寝,这个汤和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01汤和严格算起来应该是太祖的发小,他比太祖大三岁,两人是同乡,住的地方

  • 四君子汤、四物汤、四神汤和四神丸,均是经典名方且物美价廉

    历史解密编辑:鑫姐关爱健康标签:汤和,四神汤,四物汤,白术丸,四神丸,四君子汤

    这几个经典名方,除四神汤外,其余三个均已经制成现代口服中成药,且有多种剂型,服用方便,且物美价廉。今天我就给大家以四君子丸、四物颗粒、四神汤、四神丸为例进行科普。1、四君子丸: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补气基础方千古补气第一方,也是补气的基础方。适合于单纯的气虚,比如疲乏无力,懒言少语,食欲不

  • 汤和年迈还乡,却娶了上百个妻妾,几年后子孙富贵,学者: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汤和,朱元璋,陈友谅,李韩公,红巾军,徐达

    乞丐皇帝朱元璋,想必众读者都很熟悉。对于此人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一点应该就是平民出生,最终飞黄腾达坐上皇帝宝座。这个皇帝还有个名字叫做朱重八,庙号太祖,很多人也曾叫他土皇帝,他统治之时被叫做"洪武之治"。从一个农民变成一个皇帝,这样大的飞跃不能忽视朱元璋本人的努力和能力,但是如果仅仅只靠他自己一个人想

  • 汤和不愿意帮朱元璋猎杀黑熊,亲信不理解,汤和:把熊字拆开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朱元璋,汤和,熊字,郭子兴,皇上

    建立明朝的朱元璋出身低微,他靠着非凡的才能和毅力最终登上了皇位,但他当上皇帝后就迅速被权力和欲望所吞噬,对着手下的功臣们举起了屠刀。可却有一个十分亲近他的功臣活到了善终,他便是汤和。汤和能够善终的原因跟他会估判形势有很大关系,相传某次朱元璋带着朝臣们去打猎,当朱元璋提出要众人帮他猎杀一只黑熊的时候,

  • 汤和墓多次被盗,一文物却被嫌弃,专家暗喜:他们错过了2个亿

    历史解密编辑:一遇旧人标签:汤和,朱元璋,朱标,朱允炆,皇帝,郭子兴,汤和墓,文物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取得天下当了皇帝以后,突然觉得自己在世时,那些跟随自己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们或许会老老实实的。可是要是自己驾鹤西去呢?朱元璋考虑到太子朱标有些软弱和仁慈。不过那会儿他还没有下定决心杀功臣。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不幸得病去世了。朱元璋伤心之余决定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继承人。同时,朱元

  • 汤和为何没有被朱元璋清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朱元璋,汤和,刘伯温,李韩公,胡惟庸,蓝玉

    汤和,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功成身退,这是中国古代的大臣们老早就总结出来的一个经验。春秋时期的范蠡,在帮助勾践灭吴后,就辞去朝廷一切职务,做生意去了。汉初的张良,也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归隐山林,修仙访道。不过,汤和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他在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并没有立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