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老爹兄弟老婆儿子族人都死于后金之手,尚可喜为啥还投了大清?

老爹兄弟老婆儿子族人都死于后金之手,尚可喜为啥还投了大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汉周读书 访问量:4179 更新时间:2023/12/26 9:00:21

01

崇祯六年(1633年),明金第三次旅顺之战爆发。

皮岛的当家大佬黄龙死于此战;副将尚可喜全家数百口也死于此战。

但,短短几个月之后,尚可喜就投奔了血海深仇的后金。

为什么呢?

那就得从头捋一下皮岛和后金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02

皮岛地界儿是毛文龙在后金大后方搞出的一个抗金根据地,给后金制造了不少麻烦。

后金没有水师,想打也打不了,所以努尔哈赤恨毛文龙恨得牙根痒。

但皇太极上台之后,开始对皮岛采取了以政治攻略为主,军事攻略为辅的手段。

这个时候,皮岛本身也发生了变化,从一个抗金基地逐渐蜕化为毛文龙和他的一帮亲信的独立王国了。

为了自身利益,毛文龙开始和后金暗通曲款。

这个之前说过了(点击阅读>>> 毛文龙没杀好吗?)

毛文龙与皇太极的书信

03

毛文龙之后,第二个和皇太极眉来眼去的是刘兴祚的亲弟弟——刘兴治。

刘兴治原本是和哥哥刘兴祚一起逃出后金的。

皇太极对他们哥俩有多恨呢?

皇太极曾发毒誓,就算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老刘碎尸万段!

皇太极如常所愿,刘兴祚战死,后金军将他的尸体运回大营,皇太极“于广众之前,剖胸裂肠,快泄其愤”。

相当惨烈!

明朝呢,以没找到刘兴祚尸体为由,迟迟不给一个说法,没有封赏也没有抚恤。

这让刘兴治很不满。

加上皇太极施放的反间计,更让明朝上下误以为刘兴祚已经逃回了后金。

刘兴治一下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中。

皇太极瞅准时机,给刘兴治送去书信,劝他回归后金,并且承诺,只要

他肯回去,自己既往不咎,给他的待遇一如既往。

刘兴治动了心,于是以杀死陈继盛、清洗皮岛陈继盛部下作为“投名状”,企图归顺后金。

但没成想手下人不愿意去后金,无奈之下,刘兴治只好又向明朝“请罪”。

明朝因为怕把刘兴治逼到后金去,只好息事宁人,让刘兴治当了皮岛的话事人。

在这之后,刘兴治就采取脚踩两只船的方法,一边以明朝官员的名义统治皮岛,一边又不断和皇太极书信来往,以“大金属国”自称,颇有要在明金之间建立一个独立王国的意思。

但人算不如天算......

1631年三月,刘兴治被岳父沈世魁杀了,“刘氏王国”的梦想破灭,忠于明朝的黄龙成为东江镇总兵,皇太极对皮岛的政治攻略也暂时受挫。

然而,到了1633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这一年,孔有德、耿仲明率部航海归金,使得后金获得了水师和火炮部队。

接着后金依托孔、耿的水师和炮兵,一举攻克了十年没能拿下的旅顺。

于是就发生了开篇那一幕——

黄龙战死;尚可喜全族数百人几乎全部遇难。

04

旅顺一丢,皮岛内部人心惶惶,都想跑路。

为啥呢?

你看,皮岛的位置,位于朝鲜的西海岸。

皮岛的粮饷都靠西南方向的登莱运来,而旅顺就是粮饷转运的中转站。

现在旅顺被后金占据,皮岛的粮饷转运就困难了。

就连明朝派到东江支援的军队也立刻跑路回了登莱。

沈世魁也想跑,但这时候他接到了任命状,终于当上了他梦寐以求的东江总兵,老沈就又舍不得跑了。

05

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又动了政治攻略。

首先,皇太极给朝鲜去了文书,要求朝鲜立刻停止对皮岛出售粮食,不得让皮岛明军登上朝鲜的土地,如若不然,想想上次怎么被八旗毒打的。

其次,皇太极给东江的各岛守将纷纷发去了劝降信,要他们认清形势,投奔后金,我一定给你们优厚的待遇。

这两手攻略很快就收到了效果。

就在旅顺之战后两个月,皮岛明军千总朱得明率数人逃出皮岛,投奔了后金。尽管朱得明只是个小官儿,但皇太极还是给予了他优厚的待遇,不但赐给了房屋、牲畜、裘皮大衣,还赏赐了老婆、仆人,他带去的人也都得了各种赏赐。

消息一传回皮岛,皮岛上的大小官儿们更加人心浮动,陆陆续续跑路去后金的络绎不绝。

这年十月底,尚可喜也派来了使者,向皇太极递上书信,请求归顺后金。

对于尚可喜的归顺请求,皇太极是既惊喜又意外。

惊喜的是,尚可喜是东江副将,驻守广鹿岛,海战经验丰富,屡立战功,如他能归顺,对削弱皮岛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意外的是,尚可喜和后金有血海深仇,他老爹尚学礼就死在和后金作战的战场上,他的兄弟、老婆、儿子也都死在后金之手。

此前对后金的拉拢从来不屑一顾,怎么会突然主动来归顺呢?

06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

在截击孔有德、耿仲明叛军的海战中,尚可喜把叛军舰队打得大败,差点把老孔和老耿打到海里喂鱼。

但尚可喜的船也遭遇了飓风,船进了水,最后散了架。

尚可喜抱着破船板,一路漂流到了登莱一带。

刚上岸脱离了危险,没想到立刻被当地明军给逮了起来。

明军以为他是被打败的叛军,所以打算砍头请赏。

尚可喜当然拼命辩解。

可习惯杀良冒功的明军根本不听,只想着把你砍了,人头一交,银子到手,管你是哪来的。

就这样,老尚虽然拼命喊冤,还是被绑着押去砍头。

生死关头,正好碰上这支部队里当军官的熟人,尚可喜才捡回一条命。

多年以后,老尚在自传中借老上级黄龙之口发泄了他对此事的怨恨:“杀良冒功,若辈长技,……天下事尚可为耶?”

可以想见,从这件事开始,尚可喜对明朝的失望情绪已经萌生了。

心寒!!!

2、

大哥黄龙战死后,朝廷居然把总兵的位子给了沈世魁。

其实不光尚可喜,整个皮岛就没几个人瞧得起沈世魁。

因为沈世魁就是一个商人出身,既没啥战功也没啥才能,人品还不咋地。

就靠着有个“绝色”女儿。

先被毛文龙看中纳为小妾,沈世魁在皮岛青云直上,成了权势熏天的“沈太爷”。

毛文龙被袁崇焕斩了以后,沈世魁为了巴结当权者,又把女儿送给陈继盛为妾。

陈继盛被刘兴治杀了以后,沈世魁为了活命,又把女儿送给了刘兴治为妾。

后来刘兴治被杀,他又把女儿送给黄龙为妾。

妥妥滴“四姓岳父”。

您说,就冲这,沈世魁能被人瞧得起么?

心寒+1!!!

沈世魁一上位,头一件事不是想着要如何加强皮岛的防务,而是要收拾尚可喜。

为啥呢?

因为当初耿仲裕他们闹兵变的时候,其实背后就是老沈策动的。

他想着通过兵变把黄龙干掉,自己好上位。

一切进行顺利的时候,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尚可喜,三下五除二就平息了兵变。

沈世魁就恨上了尚可喜。

现在尚可喜的靠山黄龙也死了,老沈成了皮岛的话事人,当然要干死尚可喜。

这年九月,一场阴谋悄然展开——

沈世魁派人给尚可喜送去书信,请他到皮岛商议军务。

尚可喜马上坐船从广鹿岛出发去皮岛。

走到长山岛时,赶上风高浪急,船走不了,尚可喜只好留在长山岛等天气好转。

奇怪的是,沈世魁催促的命令一个接一个。

更可疑的是,其他将领,沈世魁都不催,就催他尚可喜一个人。

于是乎,尚可喜就悄悄派了个亲信潜入皮岛,探下情况。

这一打听不要紧,原来,沈世魁早就设下鸿门宴,只等他一登岛,抓起来,定几个莫须有罪名,然后一刀砍了!

透心寒!!!

多年后,尚可喜在自传中叙述了当时自己的心情,悲愤之情溢于文字:

“我束发行间,海上立功,血战十余年,父母兄弟妻子先后丧亡,出万死一生,计不过为朝廷追亡逐叛,而冒功嫉能之人,乃出力而挤之死地。今权归世魁,欲杀一营将,如疾风卷草特易耳。大丈夫将扫除天下,宁肯以七尺之躯俯首就戮乎?!”

07

尚可喜马上回到广鹿岛,闭岛不出。

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这里毕竟还是沈世魁的地盘。

怎么办?

跟着那帮杀良冒功的家伙肯定是没出路的。

投后金?自己和后金打了这么多年,皇太极能接受么?

于是,就有了十月间尚可喜派出了使者前往盛京探路的事情。

皇太极当然非常欢迎尚可喜前来投奔。

不但给使者各种款待,还亲自写信给尚可喜,希望他“幸无犹豫”,又把自己平时穿的貂皮大衣一起让使者带回了广鹿岛。

皇太极宽宏大量,不记前仇,和沈世魁形成了鲜明对比。

心寒+对明主的渴望,甚至压过了对后金的刻骨仇恨。

最终,尚可喜叛明归金!

08

1634年正月初一,尚可喜身着戎装,趁开会之际突然逮捕手下副将,宣布起兵反明。

接着指挥手下人马横扫了广鹿岛、大长山岛、小长山岛、石城岛、海洋岛,把五个岛上的明军全部消灭。

接着带领手下官兵及家属一万多人登船,在金州卫的红咀堡登陆,正式投奔了后金。

皇太极不但派范文程跑到红咀堡迎接,而且派多尔衮一路护送,到达盛京。

皇太极亲自接见,各种赏赐更是不用多说。

皇太极像

从此以后,尚可喜和孔有德、耿仲明,成为皇太极手下最得力的三员汉将。

后来又都封了王,成为著名的“三顺王”,为清朝入关立下了汗马功劳。

09

而皮岛这边,随着尚可喜的反叛归金,再次元气大伤。

东江镇最后覆灭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更多文章

  • 尚可喜:清初在广东屠杀上百万人的屠夫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尚可喜,屠夫,皇太极,李自成,崇祯,明朝

    “北风牛溲,堆积髑髅。或如宝塔,或如山邱。”广州东郊乌龙冈的山上,真修和尚的手冻得发紫,不忍颤抖着,而这份寒冷不仅是源于那凛冽的寒风,更是源于七十万百姓惨死在乱世之中,血泊横流。如果说世间有一种东西可以代表历史,那便是巨石了。当辉煌和悲痛的刻刀从它的身上划过之时,那坚韧的石板便会成为最坚固的史书,将

  • 三藩之乱中,尚可喜为何坚持效忠清朝,而不是跟随吴三桂起兵呢?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吴三桂,尚可喜,三藩之乱,清朝,明朝,康熙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但是,实际上,在三藩之乱中,平南王尚可喜并没有参加,也即跟随吴三桂一起造反的是,是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尚可信。康熙十五年(1676年),尚可信在广州危急之下发兵围困其父府邸,投降吴三桂叛军。不久又悔罪自归,袭

  • 尚可喜的投降故事:皇太极封他为王,三藩叛乱时他坚持不反清

    历史解密编辑:岁月沉淀墨语标签:尚可喜,皇太极,孔有德,吴三桂,毛文龙,后金

    前几天开了个坑,计划聊聊清初封的“三顺王”的降清故事和他们的最终结局。结果只写了耿仲明和孔有德。尚可喜这个坑就一直没有填上。今天就来填这个坑吧。尚可喜和耿仲明、孔有德一样,都是毛文龙的部下。耿仲明祖籍山西洪洞,但是爷爷辈迁徙到辽东,尚可喜就出生在辽东。当时辽东地区战乱频繁,尚家为了躲避战乱,又迁徙到

  • 1786年,台湾彰化“天地会”首领林爽文,举兵叛乱号称50万众响应

    历史解密编辑:小怡的愉快旅行标签:林爽,清军,福康安,彰化,乾隆

    1786年,台湾彰化“天地会”首领林爽文,举兵叛乱,号称有50万众响应,同年冬月攻下彰化,并杀死清廷台湾知府孙景燧,自称“盟主大元帅”,所到之处,各县望风而降。乾隆皇帝最初接到奏报,以为只是一般山贼叛乱,于是派闽浙总督“常青”处理此事,没想到常青手下的清军,很快就被打败了。乾隆大怒,于是重新派遣将军

  • 金庸笔下的张召重,明明是一个反派,却比主角更出彩

    历史解密编辑:西府赵王爷标签:金庸,张召重,书剑恩仇录,陈家洛

    看过《书剑恩仇录》之后,总有一种张召重才是主角的感觉。论出身,他是武当最受宠的小师弟,武当掌门是他师兄。论武功,他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火手判官,一手凝碧剑也算是武林一绝。论地位,他是朝廷御林军骁骑营佐领,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论战绩,他一出马,便擒拿了红花会四当家奔雷手文泰来,之后更是以一己之力,将红花

  • 红花会14位当家的武功都是什么水平?以张召重为依据可分三个层次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张召重,红花会,陈家洛,书剑恩仇录,金庸,道长

    《书剑恩仇录》中最为出名的一个组织无疑是红花会,这是一个足以与天地会齐名的反.青组织。红花会和天地会有一点不同,并不曾分为很多分舵,而是共有14位当家的。这十四位当家的武功都不算弱,那么他们的论武功是一个级别的吗?其实只要看过《书剑恩仇录》原著,就知道虽然都是当家的,但14人武功最强和最弱悬殊极大,

  • 【3M.US】安徽历史重要名人 · 汪士慎|傅少森诗歌

    历史解密编辑:经典诗书画标签:安徽,诗歌,名人,画家,汪士慎,傅少森,扬州八怪,书法作品

    3M(相遇—相携—相传) 安徽历史重要名人 · 汪士慎文/傅少森104、汪士慎卖画为生擅花卉,随意勾点清妙随。神腴多姿墨趣足,赏梅写梅尤作梅。灞桥风雪疏蝉朵,千花万蕊繁枝缀。老而目瞽工妙胜,良缣精楮各臻微。挥构疏枝点红脂,署款心观未盲笔。金石篆刻精俱佳,以画入印意深邃。布衣蔬食品茗读,深居蓬门僻巷归

  • 清 汪士慎 | 花卉册 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闻是文化标签:汪士慎,金农,兰竹,扬州八怪

    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画家。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汪士慎在诗、书、画、印诸方面皆有很高的成就。擅画花卉,随意勾点,清妙多姿。精画兰竹,尤擅长画梅,笔致疏落,超然出尘,笔意幽秀,气清而神腴,墨淡而趣足,其秀润恬静之致,令人争重。金农称他画梅之妙和高西唐(翔)

  • 汪士慎 观天龙八部图诗 镜片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汪士慎,金农,诗词,扬州八怪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署士峰、甘泉山人、甘泉寄樵、成果里人、晚春老人、溪东外史等,安徽休宁人。流寓扬州,与金农、华嵒相友善。工诗词、书画,画水仙、梅花清妙独绝,为“扬州八怪”之一。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

  • 清代汪士慎画作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汪士慎,梅花图,兰竹图,金农,北京故宫博物院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汪士慎(1686-约176 2),清代书画家、篆刻家。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左盲生、天都寄客,安徽歙县人,一作安徽休宁人,流寓江苏扬州。精篆刻、隶书,擅画花卉,尤擅画梅,笔墨疏落清劲,气清而神腴,墨淡而趣足,具有秀润恬静之致,与李方膺“铁干铜皮”形成鲜明对比。与金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