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历史上著名的“贰心臣”,是大清最为残暴的刽子手,手握大刀 刀刀斩向同胞,他就是为满清江山,立下赫赫战功的平南王尚可喜,广州城因尚可喜而沦为屠宰场,生活在“屠宰场”里的70万百姓将何去何从?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公元1649年,尚可喜被册封为平南王,开启了南征广东之路,尚可喜一路势如破竹攻至广州城,原以为广州城破指日可待,不料广州城却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广州城守将杜永和拒绝降清,并积极加强防御。
广州军民万众一心齐力抗清,尚可喜围困了广州城近10个月,仍一无所获,在这种情况下,尚可喜改变策略,从城内的将领入手,买通了守城将领范承恩,打开了他所看守的西门,尚可喜又使用新调来的红衣大炮,对着广州城墙不断地开炮。
双管齐下 广州城彻底失守,守城明军在与清军肉搏之中,死伤不计其数,坠入海中淹死的就有两三万人,将领杜永和则乘船逃走,广州城内的百姓就沦为了,可以任意杀戮的“鱼肉”,广州城破之后,面对这些曾经帮助明军的百姓,尚可喜异常愤怒,直接下令屠城。
清军进入广州城后,彻底成了无人控制的杀人机器,所见之人不分妇孺,一律斩杀 广州城内尸横遍野,真正地做到了肝脑涂地,那些侥幸跑到城外的人,更是被清军赶入海中活活淹死,这场屠杀一直持续了12天,直到杀无可杀才停止。
方圆四十里地仅剩7个活口,70万百姓皆死于清军刀下,而造成如此惨剧的尚可喜,真的不怕因果报应吗?这又与海幢寺有什么关系呢?
在尚可喜的授意之下,广州城彻底沦为了清军的狩猎场,清军在进城之后见人就杀,广州城内几乎没有活口,之后尚可喜在广州开府建第,这样毫无人性的尚可喜,又会遇到什么样的惩罚呢?
相传住在府第的尚可喜,每到夜晚就会陷入,连续不断的噩梦之中,广州屠城的惨状轮番在他脑中闪现,不断有无辜百姓诉说着冤屈,无法安眠的尚可喜,只好不断地往来于各种寺庙之中,希望能够获得片刻的安息。
在尚可喜来到海幢寺后,受到了寺内天然和尚的点拨,准备扩建海幢寺,以超度他所屠杀的冤魂,在尚可喜的支持之下,天然和尚抓住时机广结善缘,各位官员富商纷纷捐款,尚可喜捐建天王殿,王妃舒氏捐建大雄宝殿,就这样 原本平平无奇的海幢寺,一举成为当时最华丽,占地面积最大的寺庙。
寺庙再大又能如何,人死不能复生,更何况惨死了70万人,即使尚可喜建造了最为华丽的寺庙,他屠杀同胞的事实,也牢牢地将其钉在耻辱柱上,史料文献也对此次屠杀进行了记载。
《清史稿》中记载到,“继茂与可喜攻下广州,怒其民力守 尽歼其丁壮”,美国汉学家魏斐德的著作中也写到,“直至19世纪,仍可看见一座积结成块的骨灰堆”,尚可喜为何如此嗜杀?他作为明朝官员又为何改投大清的怀抱?
尚可喜 汉族 祖籍山西,后随父尚学礼加入明军,其父尚学礼兄长尚可进都在,抵御后金入侵的过程中战死,这样看来尚家也可称得上满门忠烈,那尚可喜怎么就变异了呢,原来 尚可喜在加入明军后,深得将领毛文龙的赏识。
毛文龙不仅给他升官,还收他为养孙,不幸的是 毛文空很快就战死沙场,失去了庇护的尚可喜则因屡建奇功,走在了升职加薪的道路上,光芒四射的尚可喜,直接闪瞎了他顶头上司沈世奎的双眼,沈世奎军事才能有限,但为人却十分狭隘,他害怕尚可喜会取代他,便准备彻底消灭这个威胁。
沈世奎随便找了个理由,将尚可喜骗到了一个岛上,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尚可喜身上,之后便要杀掉尚可喜,此时的尚可喜已无路可走,孤家寡人的他也不知道能去哪里,他的妻妾家眷早在一年前,金兵占领旅顺之时投水,无一人生还。
濒临绝望的尚可喜,在绝望之中,只好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归顺了大清,当时清朝的掌权人皇太极,对此十分高兴,不仅出城迎接,还给尚可喜加官进爵,如此明显的对比,尚可喜直接抛弃了国家大义,忘记了自己家人的惨死,欢喜地投入了大清的怀抱。
毕竟妻妾还可以再娶,有了妻妾还会缺子女吗?于是尚可喜举起了满清的大旗,挥刀杀向了自己同胞,成为大清最为残暴的刽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