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清最残暴的侩子手尚可喜,让广州沦为屠宰场,70万百姓仅剩7人

大清最残暴的侩子手尚可喜,让广州沦为屠宰场,70万百姓仅剩7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即 访问量:2933 更新时间:2023/12/26 8:06:27

他是历史上著名的“贰心臣”,是大清最为残暴的刽子手,手握大刀 刀刀斩向同胞,他就是为满清江山,立下赫赫战功的平南尚可喜,广州城因尚可喜而沦为屠宰场,生活在“屠宰场”里的70万百姓将何去何从?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公元1649年,尚可喜被册封为平南王,开了南征广东之路,尚可喜一路势如破竹攻至广州城,原以为广州城破指日可待,不料广州城却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广州城守将杜永和拒绝降清,并积极加强防御。

广州军民万众一心齐力抗清,尚可喜围困了广州城近10个月,仍一无所获,在这种情况下,尚可喜改变策略,从城内的将领入手,买通了守城将领范承恩,打开了他所看守的西门,尚可喜又使用新调来的红衣大炮,对着广州城墙不断地开炮。

双管齐下 广州城彻底失守,守城明军在与清军肉搏之中,死伤不计其数,坠入海中淹死的就有两三万人,将领杜永和则乘船逃走,广州城内的百姓就沦为了,可以任意杀戮的“鱼肉”,广州城破之后,面对这些曾经帮助明军的百姓,尚可喜异常愤怒,直接下令屠城。

清军进入广州城后,彻底成了无人控制的杀人机器,所见之人不分妇孺,一律斩杀 广州城内尸横遍野,真正地做到了肝脑涂地,那些侥幸跑到城外的人,更是被清军赶入海中活活淹死,这场屠杀一直持续了12天,直到杀无可杀才停止。

方圆四十里地仅剩7个活口,70万百姓皆死于清军刀下,而造成如此惨剧的尚可喜,真的不怕因果报应吗?这又与海幢寺有什么关系呢?

在尚可喜的授意之下,广州城彻底沦为了清军的狩猎场,清军在进城之后见人就杀,广州城内几乎没有活口,之后尚可喜在广州开府建第,这样毫无人性的尚可喜,又会遇到什么样的惩罚呢?

相传住在府第的尚可喜,每到夜晚就会陷入,连续不断的噩梦之中,广州屠城的惨状轮番在他脑中闪现,不断有无辜百姓诉说着冤屈,无法安眠的尚可喜,只好不断地往来于各种寺庙之中,希望能够获得片刻的安息。

在尚可喜来到海幢寺后,受到了寺内天然和尚的点拨,准备扩建海幢寺,以超度他所屠杀的冤魂,在尚可喜的支持之下,天然和尚抓住时机广结善缘,各位官员富商纷纷捐款,尚可喜捐建天王殿,王妃舒氏捐建大雄宝殿,就这样 原本平平无奇的海幢寺,一举成为当时最华丽,占地面积最大的寺庙。

寺庙再大又能如何,人死不能复生,更何况惨死了70万人,即使尚可喜建造了最为华丽的寺庙,他屠杀同胞的事实,也牢牢地将其钉在耻辱柱上,史料文献也对此次屠杀进行了记载。

《清史稿》中记载到,“继茂与可喜攻下广州,怒其民力守 尽歼其丁壮”,美国汉学家魏斐德的著作中也写到,“直至19世纪,仍可看见一座积结成块的骨灰堆”,尚可喜为何如此嗜杀?他作为明朝官员又为何改投大清的怀抱?

尚可喜 汉族 祖籍山西,后随父尚学礼加入明军,其父尚学礼兄长尚可进都在,抵御后金入侵的过程中战死,这样看来尚家也可称得上满门忠烈,那尚可喜怎么就变异了呢,原来 尚可喜在加入明军后,深得将领毛文龙的赏识。

毛文龙不仅给他升官,还收他为养孙,不幸的是 毛文空很快就战死沙场,失去了庇护的尚可喜则因屡建奇功,走在了升职加薪的道路上,光芒四射的尚可喜,直接闪瞎了他顶头上司沈世奎的双眼,沈世奎军事才能有限,但为人却十分狭隘,他害怕尚可喜会取代他,便准备彻底消灭这个威胁。

沈世奎随便找了个理由,将尚可喜骗到了一个岛上,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尚可喜身上,之后便要杀掉尚可喜,此时的尚可喜已无路可走,孤家寡人的他也不知道能去哪里,他的妻妾家眷早在一年前,金兵占领旅顺之时投水,无一人生还。

濒临绝望的尚可喜,在绝望之中,只好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归顺了大清,当时清朝的掌权人皇太极,对此十分高兴,不仅出城迎接,还给尚可喜加官进爵,如此明显的对比,尚可喜直接抛弃了国家大义,忘记了自己家人的惨死,欢喜地投入了大清的怀抱。

毕竟妻妾还可以再娶,有了妻妾还会缺子女吗?于是尚可喜举起了满清的大旗,挥刀杀向了自己同胞,成为大清最为残暴的刽子手。

标签: 尚可喜清军明军毛文龙广州城百姓

更多文章

  • 老爹兄弟老婆儿子族人都死于后金之手,尚可喜为啥还投了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汉周读书标签:尚可喜,皇太极,后金,毛文龙,孔有德,明朝,族人,大清,清朝

    01崇祯六年(1633年),明金第三次旅顺之战爆发。皮岛的当家大佬黄龙死于此战;副将尚可喜全家数百口也死于此战。但,短短几个月之后,尚可喜就投奔了血海深仇的后金。为什么呢?那就得从头捋一下皮岛和后金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02皮岛地界儿是毛文龙在后金大后方搞出的一个抗金根据地,给后金制造了不

  • 尚可喜:清初在广东屠杀上百万人的屠夫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尚可喜,屠夫,皇太极,李自成,崇祯,明朝

    “北风牛溲,堆积髑髅。或如宝塔,或如山邱。”广州东郊乌龙冈的山上,真修和尚的手冻得发紫,不忍颤抖着,而这份寒冷不仅是源于那凛冽的寒风,更是源于七十万百姓惨死在乱世之中,血泊横流。如果说世间有一种东西可以代表历史,那便是巨石了。当辉煌和悲痛的刻刀从它的身上划过之时,那坚韧的石板便会成为最坚固的史书,将

  • 三藩之乱中,尚可喜为何坚持效忠清朝,而不是跟随吴三桂起兵呢?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吴三桂,尚可喜,三藩之乱,清朝,明朝,康熙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但是,实际上,在三藩之乱中,平南王尚可喜并没有参加,也即跟随吴三桂一起造反的是,是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尚可信。康熙十五年(1676年),尚可信在广州危急之下发兵围困其父府邸,投降吴三桂叛军。不久又悔罪自归,袭

  • 尚可喜的投降故事:皇太极封他为王,三藩叛乱时他坚持不反清

    历史解密编辑:岁月沉淀墨语标签:尚可喜,皇太极,孔有德,吴三桂,毛文龙,后金

    前几天开了个坑,计划聊聊清初封的“三顺王”的降清故事和他们的最终结局。结果只写了耿仲明和孔有德。尚可喜这个坑就一直没有填上。今天就来填这个坑吧。尚可喜和耿仲明、孔有德一样,都是毛文龙的部下。耿仲明祖籍山西洪洞,但是爷爷辈迁徙到辽东,尚可喜就出生在辽东。当时辽东地区战乱频繁,尚家为了躲避战乱,又迁徙到

  • 1786年,台湾彰化“天地会”首领林爽文,举兵叛乱号称50万众响应

    历史解密编辑:小怡的愉快旅行标签:林爽,清军,福康安,彰化,乾隆

    1786年,台湾彰化“天地会”首领林爽文,举兵叛乱,号称有50万众响应,同年冬月攻下彰化,并杀死清廷台湾知府孙景燧,自称“盟主大元帅”,所到之处,各县望风而降。乾隆皇帝最初接到奏报,以为只是一般山贼叛乱,于是派闽浙总督“常青”处理此事,没想到常青手下的清军,很快就被打败了。乾隆大怒,于是重新派遣将军

  • 金庸笔下的张召重,明明是一个反派,却比主角更出彩

    历史解密编辑:西府赵王爷标签:金庸,张召重,书剑恩仇录,陈家洛

    看过《书剑恩仇录》之后,总有一种张召重才是主角的感觉。论出身,他是武当最受宠的小师弟,武当掌门是他师兄。论武功,他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火手判官,一手凝碧剑也算是武林一绝。论地位,他是朝廷御林军骁骑营佐领,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论战绩,他一出马,便擒拿了红花会四当家奔雷手文泰来,之后更是以一己之力,将红花

  • 红花会14位当家的武功都是什么水平?以张召重为依据可分三个层次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张召重,红花会,陈家洛,书剑恩仇录,金庸,道长

    《书剑恩仇录》中最为出名的一个组织无疑是红花会,这是一个足以与天地会齐名的反.青组织。红花会和天地会有一点不同,并不曾分为很多分舵,而是共有14位当家的。这十四位当家的武功都不算弱,那么他们的论武功是一个级别的吗?其实只要看过《书剑恩仇录》原著,就知道虽然都是当家的,但14人武功最强和最弱悬殊极大,

  • 【3M.US】安徽历史重要名人 · 汪士慎|傅少森诗歌

    历史解密编辑:经典诗书画标签:安徽,诗歌,名人,画家,汪士慎,傅少森,扬州八怪,书法作品

    3M(相遇—相携—相传) 安徽历史重要名人 · 汪士慎文/傅少森104、汪士慎卖画为生擅花卉,随意勾点清妙随。神腴多姿墨趣足,赏梅写梅尤作梅。灞桥风雪疏蝉朵,千花万蕊繁枝缀。老而目瞽工妙胜,良缣精楮各臻微。挥构疏枝点红脂,署款心观未盲笔。金石篆刻精俱佳,以画入印意深邃。布衣蔬食品茗读,深居蓬门僻巷归

  • 清 汪士慎 | 花卉册 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闻是文化标签:汪士慎,金农,兰竹,扬州八怪

    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画家。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汪士慎在诗、书、画、印诸方面皆有很高的成就。擅画花卉,随意勾点,清妙多姿。精画兰竹,尤擅长画梅,笔致疏落,超然出尘,笔意幽秀,气清而神腴,墨淡而趣足,其秀润恬静之致,令人争重。金农称他画梅之妙和高西唐(翔)

  • 汪士慎 观天龙八部图诗 镜片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汪士慎,金农,诗词,扬州八怪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署士峰、甘泉山人、甘泉寄樵、成果里人、晚春老人、溪东外史等,安徽休宁人。流寓扬州,与金农、华嵒相友善。工诗词、书画,画水仙、梅花清妙独绝,为“扬州八怪”之一。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