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李秀成是太平天国末期的两名名将,在天京变乱之后,两人齐心协力,力挽狂澜,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江南大营二连破,稳定了战局,直至1864年。陈玉成和李秀成之间,到底是孰强孰弱?
军事才能
陈玉成与李秀成同属广西藤县,据《李秀成自述》记载,他们二人年纪虽相差十四岁,却因相隔不远而成为好友,后来在太平军中,关系更加亲密。
陈玉成的眼睛上有两个紫色的斑点,绰号“四眼狗”,他是个骁勇善战的战士,经常冲在最前面,冲在最前面。湘将军胡林翼赞叹道:“这群贼子中,有甚么好怕的?”有人说他是“智勇双全,能击溃强敌”,对陈玉成的军事才能赞不绝口。
太平军三度攻陷武昌,陈玉成两次闯城,特别是1854年太平军第二次西进,武昌守不住,陈玉成自告奋勇,带着五百人的敢死队,从东门进城,为大军开路。
陈玉成的左小队和右小队都是出了名的勇猛,安庆之战中,驻扎在集贤关的小右队,曾经让湘军寸步难行,最后被程学启击败。
李秀成擅长出其不意,却不能打持久战。李鸿章说:“伪王李秀是所有盗匪中的佼佼者,他不能打仗,但他最擅长的就是阴谋!”赵烈文曾经是曾国藩的秘密秘书,对他的评价是“此贼甚狡”,其中一个“狡”字更是强调了李秀成的心机和心机。
1860年,李秀成在一八六○年年初,为解救天京,带领一支1350人的突击队,从间道向守卫森严的杭州发起进攻。这是一次冒险的行动,若是偷袭失败,很有可能会死在战场上。
不料清军贪得无厌,竟给这只奇袭部队打得溃不成军,逼得江南大营的主帅兼春派军团长张玉良率领大军驰援。李秀成在城里设下了一个局,然后连夜返回天京,与刘官芳、杨辅清、李世贤等人汇合,以“调虎离山”的方式攻破了江南大营。陈玉成的军力比李秀成要强上一些。
政治才能
论起政治能力,陈玉成或许还太年轻,而且还很小,在政治上的敏锐程度,比李秀成要差得多。陈玉成在武昌之战中立功,从此声名大噪,被封为殿右三十检点,十八岁时,已是一方雄师。
一八五七年十月,二十一岁的陈玉成,被任命为军部二号人物,二十二岁就被封封英王,一帆风顺。他的事业太过顺遂,也让他在政治上的嗅觉变得迟钝,被很多人嫉妒。洪秀全为平息民众的愤怒,将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林绍璋,都册封为王。
李秀成是个老谋深算的人,最擅长的就是将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李秀成的军队本来不多,但是他花了大价钱,贿赂了李昭寿,得到了张乐行等人的好感。
韦昌辉的哥哥韦俊,在杨辅清的逼迫下,想要从池州渡江去见李秀成,却被陈玉成拦住,不得不向湘军投降。
1860年,李秀成占领苏浙,设立苏福省。他对清政府官员很好,攻下后,还给他们川资路证,让他们回家。
浙江巡抚王有龄在城破后自杀,李秀成下令将他的遗体收集起来,并献上祭品二千两,从亲卫中挑选五百人,分十五艘船只,让他们安葬。李秀成在政治上的天赋,要比陈玉成强得多。
气节方面
一八六二年,陈玉成因误信了奏王的谎话,从庐州逃到了寿州。陈玉成立即痛斥钦差大臣胜保,并说:“男儿之死,何绕舌?”这一举动,将陈玉成大义凛然,奋不顾身的豪迈表现得淋漓尽致。盛保恼羞成怒,强夺陈玉成的美人后,仍然不能消气,在被押往京的路上,他在河南延津被杀。临死之前,陈玉成长叹一声:“我孤身一人,江山尽毁。”
1864年七月十九日,湘军攻下了天京。李秀成为了保护小天王洪天贵福,将他的坐骑交给了小天王,结果他在方山被俘虏,南京城。湘军大将军曾国荃,将他关在一个特制的木笼中,用钢锥刺入他的身体,命人将他的手臂砍断,李秀成却是一动不动,微笑道:“两支军队,都是忠于自己的主人,总要有伤亡才是。”
李秀成最怀疑的,就是他自己的《李秀成自述》,在这本书里,李秀成用了很多的词语来贬低洪秀全,夸奖曾国藩和湘军,并且表示要收编他的旧部。
一些学者相信,这是李秀成叛逃的有力证据,但也有一些人相信,这只是一个诱饵。真相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八月七日,南京李秀成被暗杀。李秀成的节操,比起陈玉的胆量要小得多。
总之,陈玉成与李秀成各有优劣,确实难以分辨。在他看来,李秀成在大局上要比陈玉成强一些。
参考资料:《太平天国》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我是文史兄弟,文不离史,史不离文,文史两兄弟。
创作不易,杜绝抄袭,翻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