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六次京师解围战:李秀成以少胜多,用兵胆略超曾国藩

第六次京师解围战:李秀成以少胜多,用兵胆略超曾国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220 更新时间:2024/1/22 6:04:40

1853年3月,太平军相继攻占南京、镇江、扬州,但日子一点都不好过。名义上,太平军拥有三座城池,却都处在清军八旗、绿营的包围之中。洪秀全前脚刚踏进南京,向荣、张国梁、和春等便率兵在城外驻扎,组建“江南大营”,围堵南京、镇江。与此同时,琦善、胜保在江北组建“江北大营”,围困扬州。顶峰时期,两大营的兵力10余万,“江北大营”被撤销后,“江南大营”管理江南、江北军务,兵马8万多,其中八旗兵接近一万。太平天国运动14年,天京七次被包围,其中六次是“江南大营”的杰作。第七次则是曾国藩,最后攻入天京,收取胜利果实。

“江南大营”围困天京,尤其是和春、张国梁第六次围困时,情况非常危急,天京随时可能陷落。此时,“江南大营”总计兵力8万余人,战场分布在芜湖、宁国、天京、六合一带,攻打城池之同时,截断太平军的粮食运输线。在“红单船”水师的协助下,和春、张国梁几乎要实现了愿望。李秀成在《自述书》中有说,“江南大营”夺取雨花台、九洑洲之后,又封锁长江航道,天京内外联系被截断,再次陷入危机。雨花台,天京的南大门;九洑洲,位于长江航道上,是天京联系江北太平军的必经之路。如今,雨花台、九洑洲,都落入清军之手,危机重重。不出意外,太平天国的命运就定格在1860年。

8万兵马全面进攻,李秀成手中有多少兵马呢?答案是,不到一万人,精锐士兵三四千而已。1859年初,李昭寿、薛之元叛变,江北全椒、滁州、来安、天长、江浦等战略要地都落入清军之手。天京事变后,李秀成之所以强大,主要是招来李昭寿、薛之元等“捻军”人马,如今他们投降,李秀成元气大伤。江北丢失后,李秀成困守浦口,麾下兵马不到一万,日子很不好过。此时,陈玉成正在太湖、潜山一带与胡林翼军团战斗,对付多隆阿、鲍超等猛人,也没法救援李秀成。更关键的是,洪秀全不信任他,认为他随时会叛变,阻止他回京。幸运的是,李秀成坚持作战,感动了洪秀全。为了拉拢人心,洪秀全册封李秀成为忠王千岁,寓意“万古忠义”,激励他继续杀敌。对此,李秀成在自述中有说。

区区1万余人,又处在包围之中,若是消极防守,只有死路一条。那么,该如何打破困局呢?李秀成给出了答案:将战场引入外线,跳出内线,寻找机会进行破敌。为此,李秀成实施“围魏救赵”计划,奔袭杭州、湖州,吸引和春分兵出击,然后一战定乾坤。“围魏救赵”计划,奔袭杭州,非常具有冒险性,若非胆量过人,未必敢这么操作。道理很简单,杭州、湖州如何才能攻破?区区1万人,既要防守浦口,又要长途奔袭,还要及时返回天京作战,谈何容易。如果杭州攻不下,或者和春没有分兵,而是直接强攻天京,又该如何办。奔袭杭州、湖州,在太平军将士看来,胜利的希望非常渺茫。所以,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杨辅清等皖南太平将领,起初拒绝作战,没有参与“围魏救赵”的行动中,他们不认为天京能够解围。

队友不支持,李秀成、李世贤兄弟只能自己行动,他们在芜湖召开会议,然后分兵行动。按照李秀成《自述书》所言,李世贤率6000兵马奔袭湖州,自己率3000兵马奔袭杭州,而攻入杭州的前锋将士是1350人,数量远远少于清军。杭州,江南财税重地,驻扎有绿营兵、八旗兵,防守力量十分强大。但是,太平军突然杀来,他们猝不及防,外城很快就被攻破,而八旗驻守的满城则依然坚持抵抗,李秀成也搞不定。如此,杭州城中,外城是太平军驻扎,内城则是八旗兵屯驻。奔袭杭州、湖州,和春很着急,急忙派张玉良、郑魁士等分别率万余兵力去救援江浙,应付咸丰皇帝的催促。看到张玉良,李秀成知道计划已经成功,便连夜制造旗帜,制造守卫城池的假象,然后撤出杭州。

张玉良看见太平军旗帜,不敢轻举妄动,城内的八旗兵更是不愿意惹事,李秀成得以安然撤离。一天后,张玉良觉得不对劲敌,便进入杭州城,绿营兵一路奔袭而来,疲惫不堪,便开始抢掠,以致民怨沸腾。由于两江总督何桂清的截留,张玉良没有返回天京战场,留在了杭州。从杭州撤离,途径余杭、临安、天目山、孝丰、建平,李秀成火速回京。途径建平时,李秀成再次邀请杨辅清、刘官芳、赖文鸿、古隆贤等参战。此时,李秀成攻破了杭州,皖南将士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也纷纷率兵前来汇合,一起谋划摧毁“江南大营”。建平会议开了一半,英王成从西线战场撤回来,也加入攻破“江南大营”的战斗中,属于“不请自来”,李秀成有所不满。会议结束,太平军分5路进攻,由于和春分兵杭州、杭州,其余将士又在宁国、芜湖、六合一带,“江南大营”本部兵力不足,李秀成实现了战略目标。和春、张国梁战败,逃往丹阳;张国梁落水而亡,和春自缢而死。

从摧毁“江南大营”,第六次解除京师之围来看,李秀成具有过人的胆略,这是曾国藩所不能比的。李秀成以少胜多,在大多数将领认为没有可能的情况下,实施了他的战略计划,奔袭杭州、湖州,“围魏救赵”,扭转了颓势。反观曾国藩,都是以绝对优势兵力,且后勤充足的情况下,都不敢发起大规模战斗,放手一搏。例如,曾国荃进驻雨花台,曾国藩极力反对,害怕重蹈“江南大营”的覆辙。雨花台之战后,李秀成撤兵,曾国藩也下令曾国荃撤兵,说此次守住营垒纯属侥幸,及时撤退才是王道,但曾国荃依然反对。从用兵胆略上看,李秀成要强于曾国藩。那么,为何曾国藩笑到最后呢?清朝国力摆在那里,太平军打不赢持久战,被“熬死”了。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更多文章

  • 天京陷落前一个月, 3000兵马对10万湘军精锐, 李秀成如何过!

    历史解密编辑:庞跃辉数码知识标签:李秀成,洪秀全,曾国荃,太平天国,天京陷落

    1864年7月,李秀成被俘虏,狱中写下数万言《自述书》,对其参加革命之经过做了详细介绍,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珍贵资料。自述中,李秀成提到:天京陷落时,城内士兵只有3000余人,故而无法阻止湘军入城。那么,此时湘军围城部队有多少呢?不少于十万,曾国荃、鲍超、彭玉麟、张运兰等部,全部参与围城,夺取“攻克

  • 李秀成供词为什么到60年代才公开?学者: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达浩然说奇闻标签:灭门,清朝,诗人,李秀成,曾国藩,曾国荃,洪秀全,科学家,书法家,太平天国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晚清时期,中国出现一个短暂的政权——太平天国。而说到这个天国很多人也会想到在天京慷慨就义的李秀成。另外,李秀成在死前还留下过数万字的自述。不过大家不知道的是,早先在1963年的时候,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选择将家中珍藏百年的《

  • “忠王”李秀成的自述,为何到上世纪60年代才被公开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洪秀全,清廷,太平军

    点击下方关注,旧闻有新说《清代通史》:志在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德难侔。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撞开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门。从此之后,西方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与之相伴的还有鸦片。“饥民地荒无人问,朝堂皆是饱腹臣。”国内,清廷腐败,朝纲不振,加上清朝皇室的横征暴敛,老百姓深处水深火热之中,很多人甚至难有立

  • 李秀成眼中的“十误”:

    历史解密编辑:队友是羊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曾国藩,石亚达,洪秀全,胡林翼

    1864年7月,忠王李秀成应两江巡守曾国藩之命,在狱中写了几万字,总结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总结为“十错”。他们分别是:林凤祥和李开芳参加过北伐,曾经支持过长北,秦日刚,林少章在湘潭的失败,天井事变,义王离开。主要的想法是不要求政府事务,授予太多的国王,不需要人才,政府混乱。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绝对支

  • 面对李秀成的鄙夷,曾国荃疯了!命令亲兵:割,给我一块块地割

    历史解密编辑:芳芳食录标签:李秀成,曾国荃,太平军,太平天国,洪秀全

    面对李秀成的鄙夷,曾国荃疯了!命令亲兵拿起刀,对着李秀成一划,顿时一块肉掉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还要从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城(今南京)沦陷说起。1864年4月,天京城被湘军合围,天王洪秀全去世。忠王李秀成带领仅余的三四千名太平军守城,城内粮草紧缺,情况危急。为了稳定军心,李秀成扶洪秀全15岁的长子洪天

  • 62年李秀成供词原稿公开,被曾国藩删除的2万字,暗含被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笙箫尽陌标签:李秀成,曾国藩,洪秀全,太平天国,曾国荃

    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的头号人物,他在与清军和洋枪队的战斗中曾多次胜利。就是这样一位太平天国的主力将军,却在被曾国藩俘虏后,屈膝投降写下供状。从此,他被人视为叛徒。在《历史研究》中,戚本禹就对他这样评价说:"忠王不忠",并评判忠王李秀成没有将领气节,这也是供词未出前后世人们的普遍看法。直到1962年,曾

  • 李秀成“误解”一:不是不救陈玉成,而是实力不允许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秀成,陈玉成,石亚达,太平军

    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绝对顶梁柱,在东西两线同时迎战湘军、淮军,延续洪氏王朝命运的忠王李秀成,总体上评价非常高。洪秀全册封他忠王荣千岁,寓意是“万古忠义”;给他“秀”字,丝毫避讳,可见天王对他的态度。但是,李秀成有两点深受后世诟病:是否晚节不保,对藤县老乡陈玉成见死不救,坐视安庆沦陷。第一点,罗尔纲先生已

  • 李秀成犹豫不决:坑死慕王谭绍光,4万太平军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秀成,谭绍光,太平军,程学启,慕王,李鸿章

    1863年7月,李秀成10余万精锐在皖北挑战野外生存之极限后,无奈渡江返回天京;适逢大雨倾盆,中途又遭湘军彭玉麟水师截杀,太平军损失殆尽,只有一万余人回到天京。祸不单行,李秀成回到天京没多久,苏州大本营传来急报,淮军逼近城池,合围苏州,郜永宽等八大将即将叛投李鸿章。苏州危险,李秀成心急如焚,只好向洪

  •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早期有哪些军事活动?如何逐步崭露头角?

    历史解密编辑:热爱这个世界标签:清军,李秀成,太平军,陈玉成,洪秀全,古装片,历史片,军事活动,太平天国忠,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

    作者:若梦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参加起义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二月,太平天国在广西武宣东乡建立,是为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年)。八月,太平军在桂平突破清军围困,经平南、藤县向永安州进军,路经藤县,李秀成就在这时加入了太平军

  • “万古忠义”李秀成:天京陷落时,忠王尽到了臣子本分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秀成,太平军,洪秀全,曾国藩,太平天国,清军

    1859年底,李昭寿在江北投降胜保,李秀成处境非常被动。李昭寿,李秀成从两淮“捻军”挖掘过来的悍将,此时不但投降清朝,还引诱李秀成投降,这让洪秀全非常恼火。为防止李秀成投降,天王洪秀全不但扣押家属做人质,还封锁长江,不让他回京解释缘由。结果呢?李秀成坚守浦口,绝不投降清朝,洪秀全过意不去,便册封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