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湘军悍将田兴恕打败石达开升官因凌迟洋人革职,儿子成清朝掘墓人

湘军悍将田兴恕打败石达开升官因凌迟洋人革职,儿子成清朝掘墓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204 更新时间:2023/12/14 13:26:40

晚清的时候,有一对父子很有趣,父亲是清朝的保护人,为了维持清朝摇摇欲坠的统治,曾经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屡立战功,统领的这支湘军灭掉了席卷江南的太平天国,挽救了大厦将倾的清朝,最后官至钦差大臣、贵州巡抚(相当于省长)、贵州提督(省军区司令),掌权一省军政大权,绝对的封疆大吏。而他的儿子却在灭亡清朝的武昌起义时,担任武昌起义敢死队队长,后率部攻占雨花台,第一个冲锋陷阵的人就是他,南京光复后,被提升为第二十旅旅长,卫戍南京,后来晋升为中将,成了清朝灭亡的掘墓人。这对父子便是湘军悍将田兴恕与田应诏。

田兴恕,字忠普,清道光16年(1836年)出生于湖南镇筸(今天湖南凤凰),祖家本居麻冲乡麻冲寨,后因家庭贫困而在祖太婆姚氏时搬迁到木林坪村长潭居住。田兴恕在家老二,哥哥名叫兴甲,家庭贫苦衣食艰辛,父久病无钱医治早逝,母亲为抚养幼子,带着兴恕兄弟迁居镇城东门一破庙,整日起早摸黑,给绿营兵缝补浆洗谋生,自七岁开始,兴恕与兄长一起上山割草、打柴、售与军营贴补家用。那时,还给人家放牛,有一次,他放牛时,牛扬尾屙粪,盖压了一富户田里的青苗,地主看见了后,便强行按压兴恕的脑袋,逼迫他将那堆牛粪吃掉,蒙受如此羞辱之后,他邀了一伙同乡,前往长沙参军。

田兴恕的老家镇筸地处湘黔边界,是管辖大湘西20余县的苗疆边界重镇,尽管湘西风景秀美,但在当时兵荒马乱的年代,风景并不能解决实际的吃饭问题,此地险恶的自然环境塑造了这里人彪悍的性格,这一点,在刚刚入伍的田兴恕身上得到了最佳的体现。

就在田兴恕去长沙参军的这一年,风起云涌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爆发,为了应对各地的乱局,咸丰帝只能用出了洪荒之力。一边筹集军饷,一边调集军队,奔赴各地平叛。结果是让他大失所望。满清建国所依仗的八旗军,早已成为摆设,而为填补八旗军,设立的绿营,经过百十年的岁月之后,面对太平军也是一触即溃,抱头鼠窜,望风而逃,根本无法阻挡太平军滚滚北上的铁流,随即一路长驱直入杀向湖南,直奔长沙而来,要一举拿下这个省会。此时,清朝鼓励各地兴办团练对抗太平军,而湖南的一支军队打出的长沙保卫战,便咸丰帝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便有了日后大名鼎鼎的湘军。

是时,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率军来攻打长沙,长沙城里百姓一片惊慌,特别是攻打城南天心阁一支太平军,太平军久攻不下,他们开始挖掘地道,准备玩“挖地攻城”战术,炸毁天兴阁城墙,田兴恕所在的部队恰好镇守此处,作为新兵蛋子的他主动向请缨,先是潜出城去察看太平军从何处打洞,探明情况后,也率领几十号人从城内开始打洞,并接通太平军地道,用湿棉絮堵死,打破了太平军计划。这件事情他得到上司的赏识,并得到了火线提拔。

紧接着,石达开率部渡过湘江,在西岸扎下大营,开辟新战场。上级为了长沙的安全,决定派出一支敢死队前往“摸夜”,这次又主动请战,率20人充当敢死队,利用夜色掩护,驾驭一小舟,偷袭太平军营垒,火烧20余座。石达开得知是小股敌人的偷袭,亲率500兵马追杀,用火炮轰击小船,想炸死这家伙。结果是敢死队成员大部阵亡,唯独田兴恕命大,掉到波涛翻滚的河中,凭借良好的水性,泅水胜利而归,两次出征都取得胜利,田兴恕名声大噪,湖南巡抚骆秉章赞其虎胆龙威,的确是一勇猛之将,遂升其为哨官。接着又命令他回老家招兵,组建直属武装力量,并给予赐名为“虎威营”。

田兴恕开始招募的这支老家镇筸子弟开始只500来人,人数不多,但开始了他独立带兵作战之路,这支人马是青一色的湘西子弟兵,人称“筸军”,其兵勇喜欢在左臂刺上“虎威常胜军”的青字,攻城格斗时,常赤裸左臂,挥刀跃马,自家人互相呼应鼓舞士气,令敌方胆战心惊,见之丧胆。筸军成了湘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所以当时流传着“无湘不成军,无筸不成湘”的一句民谣。

从这时起,田兴怒率领500人“筸军”虎威营,转战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安徽、河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省,所向无敌,由于田兴恕能征善战,敌人望之披靡,进而被命名为“虎威常胜军”,史称其“勇果名天下”。他的部队也慢慢地扩张到四千多人。要知道,这个时候曾国藩王牌“吉字营”,也就6000人左右,“霆军”此时才3000人。

田兴恕率领的“筸军”算得上是一支劲旅了,其中,打得最出彩的一战,便是宝庆之战。咸丰九年(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天京事变,洪秀全导演了“王杀王”的闹剧。石达开率十几万太平军精锐离开天京(今南京),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石达开变得漫无目标,处处陷于消极被动地位。离开安庆后,他先后率军转战于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数省,总是避敌主力,不愿决战,稍遇挫折,即行转移。清将骆秉章说他行动“纷纭杂乱,迥异从前”;曾国潘也说他“在衢州数月,西进不敢逼严、杭,东不敢窥宁、绍;在洋口数月,而不敢犯延平。以此卜之,贼无悍志、无远略”。这些情况都突出反映了石达开出走之初内心的踌躇与失望,对出走之后该怎么办,缺乏明确的长远的目标与打算。

这一时期,石达开在江西作出了一个“南安决策”,正式作出由两湖之地“入据四川,自建政权”的重大战略目标,并想经湖南宝庆入川计划,在湖南腹地发动“宝庆会战”。并“电骤飓驰,昼夜奔蹿”的灵活机动战法,抓紧时间一举定蜀。石达开倾其所有,发起围攻宝庆之役,历时3个月,令清廷朝野震惊。

当时,石达开在祁阳熊罴岭和一支清军遭遇,一番激战后,清军大败,石达开大军杀到了宝庆府城之下,稍后,三路大军会师,石达开开始强攻宝庆,他决心极大,兵分三路,从西、南、东三面进攻,并亲自攻南路,赖裕新攻西路、傅忠信攻东路。这样形成了围三缺一的局面,城内清军依靠北路联通外界。随后,石达开加紧合围,干脆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至6月17日,把北路也拿下了,宝庆府成了孤城。宝庆府清军守将赵焕联心急如焚,密遣一士卒冒死游过资江求救。

要知道,在古代战争中,攻打防御坚固的城池,无论多牛掰的名将,都会感到极其头疼。在爆破力巨大的炸药应用到攻城以前,敌人缩入城池当乌龟,都有点麻烦,只能用围困断粮的笨办法,多是以大军压境,兵威恫吓,逼使守城主将出逃或出降,或施诡计诱引守军以在城外歼灭。一旦守城之人意志坚决、油盐不进一般很难拿下城池。是役,石达开亲领大军屯驻城南,一场决定晚清军政局势的大战拉开序幕。当时,负责城南防守的正是田兴恕。

田兴恕知道,一旦宝庆被石达开拿下,湖南各地天地会武装势必纷纷起来响应太平军,湘省将再也无宁日;湘军也因后方被占领而无心作战,兵溃之日即将到来。所以,形势很危急,可田兴恕毫不畏惧,他凭借手中4500兵马连续与石达开展开血战。扼守九巩桥,每天都在激战,寸土必争,历时一个多月,“筸军”在弹药耗尽时,田兴恕组建敢死队,准备与石达开决一死战。很幸运,刘长佑、李续宜等在关键时刻赶到,里外夹击大败石达开,令其惨败退到广西。此役之后石达开众叛亲离,信心大大受挫,也为日后在大渡河全军覆没有埋下了伏笔。

而这厢田兴恕因宝庆保卫战立下战功,随后提升为遂被提升为副将加总兵衔,又转战江西,作战异常勇敢,率部一举攻下临江,后又收复崇仁、乐安、宜黄、南丰等地,赐号尚勇、挚勇“巴图鲁”(满语为勇士)。向年之后,贵州提督蒋玉龙因“不能申明纪律,致军心散溃”被革职,田兴恕晋升为提督,并授为钦差大臣(表示他的命令代表皇帝,较之同类级别的大臣地位更高),兼署巡抚,掌握贵州军政大权,成为了一方封疆大吏,这一年他才24岁,真可谓是年轻有为。

正在田兴恕掌握着贵州军政大权的时候,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他的老对头石达开也确立“假道黔境,以入蜀疆”之战略目标,并率领其部下兵分三路行动,此时,有心理优势的田兴恕在南川、涪州一带,将翼王的一支部队暴揍一顿,特别是石达开派往贵州征粮的太平军被他收拾得干干净净,最终导致翼王石达开已经在大渡河畔陷入绝境,全军覆没。是役,田兴恕又立下大功,正指望着升官发财。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田兴恕封疆大吏做得顺风顺水的时候,外国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以及“船坚利炮”,将侵略触角伸到贵州等西南省份,特别是一些传教士,挑战了儒家文化之底线不说,仗着不平等条约肆意欺压中国民众,俨然不把自己当外人。

其中,那一年端午节青岩民众举行“游百病”活动,遭到教徒殴打;还有元宵节期间,开州民众举行“祭龙”活动,传教士文乃尔煽动各处教徒公然抵抗不纳捐。年轻气盛、官至极品,本来痛恨洋人欺侮中华的田兴恕,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们竟然在自己受封的地盘无法无天,因此,身为封疆大吏的田兴恕决定收拾这帮家伙,对此二件事情的处置十分严格,在青岩对三名洋人就地正法,在开州对带头闹事的教传教士文乃尔等四人凌迟处死,也就是割千刀,且将文乃尔的头悬挂在城门上示众。此两件事情史称“青岩教案”与“开州教案”,轰动一时。

田兴恕闯下如此大的祸事,引得海内外震惊,朝廷不安。法国公使馆立即向清廷提出严正交涉,以武力相威胁,要求清廷对涉案人加以惩办。并要求处死田兴恕,绝不让步。因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因军阶而坐大的一批官员在朝中势力越来越大,而手握重兵的这些将军大帅如果不与朝廷同心,那就成为心腹大患。加之四川总督骆秉章,两广总督劳崇光,成都将军崇实以及后来的两湖总督张亮基都为田兴恕求情,基于各方权衡,1865年3月,清廷将田兴恕发配新疆,永不赦免。多年后田兴恕释放原籍,41岁因多年征战的创伤发作而病逝。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田兴恕的后代承续着他的血性和勇气。不过,富有意味的是,他们都成了父亲曾经拼死效忠的清王朝的叛逆者和掘墓人。长子田应全是辛亥革命后1912年的湘西军事政治中心——凤凰光复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和父亲一样,英年早逝于41岁。次子田应诏早年留学日本,后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加武昌起义,并担任任敢死队队长,如同当年攻城掠地冲锋在前的父亲一样,取得了武昌首义的胜利。随后,他率部攻占南京,攻打雨花台时,田应诏是冲在前面的第一个勇士,南京光复后,被提升为第二十旅旅长,卫戍南京。后晋升为中将。

后来,田兴恕的有一位孙子田景祥,是抗战时期的“飞虎队”成员,曾担任空军上校、飞行大队长,按照当时国民党军队军阶,空军不设大校、将军。空军比陆军军衔高一至两级,所以其上校军阶应相当于陆军少将。按至此,田家人才辈出,在不同时代,顺应不同时势的需要,投身报国,立功疆场,出了三代将军,称之将军世家毫不过分。他的老家人为了纪念这位抵御外侮、推翻帝制、抗击侵略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田族,为其修建故居,正如田兴恕晚年写的一副感叹命运的对联“人事输赢无常局,贫贱吾家有素风”。

标签: 石亚达田兴恕太平军清军清廷骆俊

更多文章

  •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72年后一老秀才道出关键细节,助红军跳出重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石亚达,大渡河,红军,洪秀全,蒋介石

    夜谈古往奇事说在把红军围追堵截到大渡河地区时,蒋介石非常嚣张的叫嚣道:要把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为什么蒋介石会拿红军比石达开?本来一路都是通过船只过河的红军,为什么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会选择看起来更加危险的抢夺泸定桥呢一位亲身经历过石达开兵败的老秀才,把这两个历史事件无声的联系在一起,并且帮助改变了历

  • 石达开父子同入清营,石达开被杀后,他的儿子后来做了清廷官员?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石亚达,骆俊,清廷,清军,太平军,清兵

    且说,石达开远征军由米粮坝渡过金沙江,突破了长江防线,电闪雷击,攻克宁远所属的河西重镇,驻军樟木箐,准备奔袭成都。在樟木箐,当地居民赖由诚献策,说可经冕宁、大桥、拖乌、铁宰宰,渡大渡河,直袭成都。但是,天意捉弄,五月并非大渡河汛期,而当石达开到达大渡河边的当晚,“俄而阴云四合,日夜滂沱大雨,河水陡涨

  • 石达开被凌迟,但临死前偷偷藏起一支血脉,现在这个村子火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石亚达,清军,清兵,太平军,左军,将领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凡被俘获的天国将领,都依大清律,被凌迟处死,而且都有历史记载。凌迟之刑,惨烈无比,可有的还是死得痛快,有的就死得很凄惨。石达开(1831年-1863年)是太平军中最有能力的人之一。石达开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客家人。初封“左军主将翼王”,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军

  • 石达开受寸磔之刑时为何一声不吭?不是他不想吭,是根本不能吭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石亚达,洪秀全,清军,之刑,寸磔

    不可置否,一个国家想要维持平衡稳定,势必需要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督促民众遵纪守法才能有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对于犯法之人,法律自然也会对此判处相应的刑罚。说到刑罚,就不得不联想到古代的“刑法”,与现代文明社会截然相反的是,古代的刑罚令人心惊,其残酷手段让人闻风丧胆。由于古代君主的专制,因此对于犯错误的

  • 翼王石达开之死:错过渡江良机,11位夫人无奈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石亚达,清军,太平天国,翼王,天京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的农民起义,但这些起义往往是开始的轰轰烈烈,结束得仓皇可叹。农民一向是最安分守己的,他们辛辛苦苦地为王朝添砖加瓦,但是统治者只顾着享乐,极力地剥削农民,若是再碰到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那么农民就更加没有活路,于是他们只能选择起义这条不归路。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有很多次,有名的也有很多

  • 石达开已经定下进入四川的决策,何如还要在湖南宝庆鏖战大半年?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石亚达,宝庆,太平军,清军,李秀成,胡林翼

    我在前天写过一篇《石达开“负气出走”时带走了多少人?都做了哪些拆台子的事呢》,辨清了石达开的出走并不是纯粹的“负气”,主要是避祸。这种避祸,又不是单一的撂挑子,其仍然以太平天国事业为重,出走是主动让出以天京中心的根据地,避免因“地盘”争端而造成内部矛盾激化。基于这,我们就不难理解石达开1857年5月

  • 石达开的功过是非:是否参与“诛杨密议”?率部出走责任在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石亚达,杨密议,李秀成,太平天国,洪秀全,韦昌辉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金田首义诸王之一,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干和政治才能。年刚二十来岁,就已是太平天国叱咤风云的杰出将领。但他又是一位很有争议的人物。近年来,史学界不仅著文,而且还召开专题讨论会,对石达开的功罪进行深入探讨。尤其对以下几个问题,研究者们更是各执已见。是否参与了“诛杨密议”?1856年9月发生的

  •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石亚达,大渡河,太平军,清兵,洪秀全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自从脱离洪秀全之后,1859年和手下的高级将领制定了“南安决策”,制定了进军四川的战略方针。之后发动了规模巨大的宝庆会战,但是没有攻下宝庆,被迫退到广西。在广西边打仗,边休整。始终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攻打南宁又失败。石达开对于进兵四川一直念念不忘,不知道他为何对于四川如此钟情。早

  • 中途抛弃石达开,率20万士兵北上的那些悍将,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石亚达,洪秀全,李秀成,清军,太平军

    文/格子说历史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诸多将领之中,翼王石达开绝对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物。不过,他在离开天京脱离洪秀全的魔爪之后,就一直在打败仗,从一个战神级别的人物变成了“战渣”,最后在大渡河边投降了清军,被千刀万剐而死,因此就有人认为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名将。特别是在他流亡的过程中,很多跟随他多年的大将脱离

  • 太平天国都城天京被困时,手握七万精兵的石达开,为何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石亚达,太平天国,洪秀全,韦昌辉,清军,军师

    所谓的“天京被困”,指的是1857年7月份之后,清军在钦差大臣和春、总兵张国梁向天京进逼之时。而在此之前的5月份,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和洪秀全闹翻,他离开了京城来到了安庆。直到10月份,石达开拥兵数万,离开安庆,向江西方向进发。(石达开像)那么从1857的7月份到10月份的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清军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