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石达开受寸磔之刑时为何一声不吭?不是他不想吭,是根本不能吭

石达开受寸磔之刑时为何一声不吭?不是他不想吭,是根本不能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搜狐说娱乐 访问量:3016 更新时间:2023/12/15 22:07:52

不可置否,一个国家想要维持平衡稳定,势必需要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督促民众遵纪守法才能有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对于犯法之人,法律自然也会对此判处相应的刑罚。

说到刑罚,就不得不联想到古代的“刑法”,与现代文明社会截然相反的是,古代的刑罚令人心惊,其残酷手段让人闻风丧胆。由于古代君主的专制,因此对于犯错误的人刑罚也更加残酷。

刑罚制度,本是帝巩固地位的条例,却渐渐变成了帝王折磨犯人的“刽子手”。演变至明清时期更为残暴不仁,如寸磔、凌迟、枭首等种种延伸出来的刑罚,其中寸磔最是残忍,曾经的天国天王石达开就受过寸磔之刑,那么他为何能一声不吭呢?

清朝末年,封建王朝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此时地主阶级仍然存在,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地主家的孩子石达开。

虽然生在地主家,但是随着父亲去世,石达开的生活也变得拮据。幸好,在石达开长大以后聪明才智的他将家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年纪轻轻却也成了独当一面的小大人。

石达开人生的转折点就在1847年的太平天国运动,重压之下必有反击,而太平天国就是一场以洪秀全为领袖的农民起义。

那一年,洪秀全找到石达开邀他共同奔赴山河,从这个时候起石达开的人生轨迹也重新运转了起来。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石达开英勇奋战,智谋双全,在他参与的每一场农民起义中都获得了很大的成效,一身正气杀遍四方。

除此之外,石达开更是一个爱护百姓的人,他的善心和正气也使他收获了众多百姓的心。殊不知,也因此能力过强的他受到了压制。

上位者的心思向来难以揣测,眼看着石达开名声大噪,洪秀全自觉得受到威胁,于是内部矛盾越来越激烈,最终太平天国运动因为内忧外患而宣布失败,参与起义的人也都各奔东西。

之后,石达开的人生达到了顶峰,他招揽了众多部下,战无不胜在1862年成功占领成都,立为天王。紧接着,石达开率领部下快速攻占四川其他领地,受到越来越多百姓的拥戴。

不曾想,却在那一年的5月强渡大渡河时受到埋伏,背腹受敌的石达开为保部下安全,宣布投降而后被清军俘虏。

令人憎恨的是,言而无信的清军并未放过这4万人,只余老弱病残其余人全部被残忍杀害,一代天王被俘,他的结局已然注定。

第二年的6月27日,石达开被处以寸磔之刑,而在受刑过程中,他竟一声不吭,这背后的秘密是什么呢?

在清朝皇帝的统治下,刑罚制度残忍的程度令人心惊,如凌迟、枭首以及石达开所受的寸磔之刑都是残酷无比的刑罚。

寸磔之刑,顾名思义就是将人身上的每一寸都割上一刀,并且是在保持清醒的情况下进行,而行刑的时间长达三日,在犯人的身上落下三千多刀,对人的肉体和精神来说都是一种非人的折磨。

1862年6月25日,石达开被押上刑场,身受寸磔之刑的他在整个过程中竟然能一声不吭,究其原因原来是在受刑时石达开的口中是被封住口鼻眼的,完全没有机会发出声音。除此之外,石达开坚强的意志力也是支撑着他受刑的根本,他的精神力实属令人敬佩。

至此,一代天王英年早逝,年仅33岁,石达开的一生是传奇的也是悲惨的,而他也将永远留在后人心中,激励后世!

身为帝王,自然是想要所有人臣服于自己,而身为子民,更想要民主化,在古代可以说是妄想,也正是由于封建王朝的专制残暴,才严重阻挡了社会民主化和文明的进程。

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一腔热忱如石达开,他为农民翻身而起义,他为国家大义而作战,他为战友舍生取义。一位正义凌然的英雄最终却落了个受寸磔之刑而死的人,他值得所有人敬佩!

说到底,残酷的寸磔之刑,就是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帝王心”而定下的刑罚。殊不知,点滴积累起来的民愤足以变成一把是封建王朝灭亡的利刃,得民心者的天下,而得了天下更应以民心为主,站在权利顶端的天子被权利反噬,最终付出惨痛的代价。

刑罚制度的演变,从有序到残暴,从兴盛到灭亡。凡事有因必有果,残酷的刑罚种下的因导致封建王朝以灭亡结了果。法制法规本身是为了维持国家稳定社会和谐而存在,而不是为了泯灭人性折磨身心,民主和文明才是主旨。

因此,封建王朝走向灭亡一直有迹可循,刑罚的残暴帝王的专制官场的黑暗等等,历史不可改变,身为后人,我们只能以此警醒自己。

总而言之,暴力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犯法之人终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一定会来到。身为民众,我们能做的就是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共同维护好我们的国家和社会!

回归现实,随着时间推移,法律程序越发完善,每一个犯法的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谐稳定的社会,需要每一个人都尊重法律;繁荣富强的国家,需要每一个人民遵守法律。因此,遵纪守法是每个国人都应该以身作则的义务,才能享受国家和社会带给我们的权利。

有幸生于华夏,安于和平年代,过着无忧生活,更应心存感恩,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先有国后有家,只有国家足够强大,我们的家才能牢固,感恩每一位在第一线奋斗的英雄,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多一份爱,让世界变得更温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石亚达洪秀全清军之刑寸磔

更多文章

  • 翼王石达开之死:错过渡江良机,11位夫人无奈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石亚达,清军,太平天国,翼王,天京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的农民起义,但这些起义往往是开始的轰轰烈烈,结束得仓皇可叹。农民一向是最安分守己的,他们辛辛苦苦地为王朝添砖加瓦,但是统治者只顾着享乐,极力地剥削农民,若是再碰到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那么农民就更加没有活路,于是他们只能选择起义这条不归路。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有很多次,有名的也有很多

  • 石达开已经定下进入四川的决策,何如还要在湖南宝庆鏖战大半年?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石亚达,宝庆,太平军,清军,李秀成,胡林翼

    我在前天写过一篇《石达开“负气出走”时带走了多少人?都做了哪些拆台子的事呢》,辨清了石达开的出走并不是纯粹的“负气”,主要是避祸。这种避祸,又不是单一的撂挑子,其仍然以太平天国事业为重,出走是主动让出以天京中心的根据地,避免因“地盘”争端而造成内部矛盾激化。基于这,我们就不难理解石达开1857年5月

  • 石达开的功过是非:是否参与“诛杨密议”?率部出走责任在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石亚达,杨密议,李秀成,太平天国,洪秀全,韦昌辉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金田首义诸王之一,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干和政治才能。年刚二十来岁,就已是太平天国叱咤风云的杰出将领。但他又是一位很有争议的人物。近年来,史学界不仅著文,而且还召开专题讨论会,对石达开的功罪进行深入探讨。尤其对以下几个问题,研究者们更是各执已见。是否参与了“诛杨密议”?1856年9月发生的

  •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石亚达,大渡河,太平军,清兵,洪秀全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自从脱离洪秀全之后,1859年和手下的高级将领制定了“南安决策”,制定了进军四川的战略方针。之后发动了规模巨大的宝庆会战,但是没有攻下宝庆,被迫退到广西。在广西边打仗,边休整。始终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攻打南宁又失败。石达开对于进兵四川一直念念不忘,不知道他为何对于四川如此钟情。早

  • 中途抛弃石达开,率20万士兵北上的那些悍将,最终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石亚达,洪秀全,李秀成,清军,太平军

    文/格子说历史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诸多将领之中,翼王石达开绝对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物。不过,他在离开天京脱离洪秀全的魔爪之后,就一直在打败仗,从一个战神级别的人物变成了“战渣”,最后在大渡河边投降了清军,被千刀万剐而死,因此就有人认为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名将。特别是在他流亡的过程中,很多跟随他多年的大将脱离

  • 太平天国都城天京被困时,手握七万精兵的石达开,为何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石亚达,太平天国,洪秀全,韦昌辉,清军,军师

    所谓的“天京被困”,指的是1857年7月份之后,清军在钦差大臣和春、总兵张国梁向天京进逼之时。而在此之前的5月份,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和洪秀全闹翻,他离开了京城来到了安庆。直到10月份,石达开拥兵数万,离开安庆,向江西方向进发。(石达开像)那么从1857的7月份到10月份的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清军进逼

  • 1861年,慈禧下令将石达开6岁的儿子凌迟处死,却行刑9年才完成

    历史解密编辑:洛子帅标签:石亚达,慈禧,清军,刽子手

    1861年,慈禧下令将石达开6岁的儿子凌迟处死,但又不一次处死,而是每天剐一刀,足足剐了3000刀,行刑9年才完成!后来他怎么样了?古代十大刑罚如剥皮、腰斩、车裂、俱五刑、凌迟、缢首等,最为残酷的莫过于凌迟处死。凌迟也叫千刀万剐之刑,历史上很多名人受过凌迟的刑法。如诛了十族的方孝儒、名将袁崇焕、太平

  • 离开南京后,石达开如何操作才有望成功?有四条路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石亚达,太平军,清军,胡林翼,太平天国,陈玉成

    1863年6月,被誉为一代战神的翼王石达开受困于大渡河畔,无奈之下主动向四川总督骆秉章“请降”,结果被凌迟处死,4000兵马被屠杀。曾几何时,石达开也辉煌过,吊打中兴名臣曾国藩、胡林翼,拓展太平天国基地,牢牢控制长江中下游各地,太平天国进入巅峰时期。1857年5月,石达开脱离洪秀全,在安庆号召10余

  • 关于杨秀清篡位,有多个版本,这一版本最可信,唯独可惜了石达开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杨秀清,石亚达,韦昌辉,洪秀全,清军,太平天国

    1856年9月,清军将太平军围困在天京城内。突然有一天,清军看到城内通往长江的秦淮河被染成了红色,同时,有很多被捆绑的尸体顺流而下,数量多得让人震惊。由此,清军断定,太平天国出现了内讧。他们的猜想没错,天京城内确实出了大事件。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清军便在东南位置建立了大本营,既可以围困天京,又可以

  • 大渡河畔石达开投降是怕死吗?还是“舍命救三军”?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石亚达,骆俊,大渡河,清军,太平军,翼王,石达开

    从1859年起,石达开率太平军将士孤军作战,曾辗转于湖南、广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由于没有建立根据地,粮食、武器的补给经常发生困难,战斗力逐渐削弱,有部分将士返归天京,有的叛降。到1863年5月,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畔又陷入困境,太平军受清军与土司的包围,虽几经殊死拼杀,仍无法冲出重围,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