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与忠王李秀成之间有哪些矛盾?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与忠王李秀成之间有哪些矛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听风月满佳人 访问量:2051 更新时间:2024/1/24 21:41:08

一、因为太平军将领韦俊北上渡江的问题,陈玉部与李秀成部为此发生了小规模火并。

1856年9月韦俊为太平天国镇守的武昌遭到清军围困,等待翼王石达开来援。不巧这时突然爆发太平天国高层互相残杀的“天京事变”,导致太平天国无人来援。后武昌断粮,信息不通,韦俊麾下的太平军将士饥疲但依然坚守。

这年12月,官文(当时清朝湖广总督)、胡林翼(湖北巡抚)有意诱降,“射书入武昌、汉阳城,劝贼归降”,但都被韦俊严辞拒绝。官文奏告清廷说太平军“终无悔心”、“甘心死拒”。这份内外交困之刻的坚守,其价值不言而喻。

然而,天王洪秀全竟坐视武昌粮绝不援,事后还要因丟失武昌治韦俊的罪,这让韦俊心寒至极。后来幸亏忠李秀成力保,韦俊不仅罪名得免,还被天王封为定天福(太平天国的官职),这也让韦俊对李秀成甚是感激。

1858年韦俊驻扎在皖南池州、芜湖一带,不久杨辅清从江西北上,也驻扎到这一带。由于杨辅清是东王杨秀清的盟弟,而韦俊又是杀害东王杨秀清的北王韦昌辉的亲弟弟,就因为这个关系虽然韦俊与天京血变毫无瓜葛,但却遭到被北王所杀之人的家属无端仇恨。自然杨辅清也是众多仇恨韦俊的一员。因此杨辅清不断找韦俊的茬,杨的部队与韦的部队不断发生摩擦。

“天王的猜忌,加上杨辅清的寻衅”,韦俊无奈打算渡江投靠李秀成,然而以往多次与韦俊配合作战一起打击清军的陈玉成却突然翻脸,让部下封锁江面不让韦俊过江,甚至开炮阻拦,两军因此在和州发生火并。而当时驻扎和州的忠王李秀成部却帮助韦俊一起攻击陈玉成部。此时李秀成虽然不在和州,但李、韦关系是众所周知的。

李秀成之所以力保韦俊,是为了拉拢、聚集自己的同盟力量,扩大自身的实力。而陈玉成之所以拦截韦俊过江,一方面可能受天京的密旨;另一方面也是害怕韦俊和李秀成会师,成为一股大势力,威胁自己在江北的分地。

当然最终对太平天国失望透顶的韦俊,一怒之下投靠了清军。

二、对待李昭寿的安置和去留问题,陈玉成与李秀成之间再起争执。

那李昭寿是何许人也?

李昭寿,少时曾为小偷和强盗。1853年,与薛之元在乡结捻起义,1854年2月,在捻军总部三河尖归顺捻军统领张乐行,活动于太平天国和清朝的交错地区。次年(1855年)率部降清,在安徽太湖进攻太平军。1855年末,杀清道员何桂珍等,投太平军,隶李秀成部,任七十二检点。1859年率所部四万再度降清,献太平天国的天长、来安和滁州(今滁县)三城。清廷赐名“李世忠”,渐迁至江南提督。1881年,以横行乡里,被清廷密令安徽巡抚裕禄捕杀于安庆。此人不论是在太平天国,还是在清廷方面,都是声名狼藉。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对李昭寿青睐有加,主要因李昭寿和北方捻军各旗有旧关系,可由此攀援、斡旋捻军,扩大自己势力范围。

李昭寿确实也帮过李秀成的大忙,曾联络张乐行等捻军主力,与太平军密切配合,共同作战。李秀成对他信任倍至,还把自己大后方的滁州、来安、天长委托李昭寿部管辖。李昭寿公开叛离太平军后,彼此还有书信往来。

但是陈玉成始终对李昭寿没好感。

据称李昭寿初见陈玉成,陈就因他逗留叶集,没有配合进军河南,又加以李部多从事掳掠,影响陈玉成部队饷源,差点以犯律将他处死。李昭寿回到本营后,怒不可遏,打算发兵攻打陈玉成。

陈玉成嫉恶李昭寿,主因还是“李昭寿之兵最为多事,兵有扰民,逢到州县任其支取;不支又扰于民,州县佐将被其责打。”(出自《李秀成自述》)而这些都是陈玉成管辖的庐江、庐州等相邻地区,这些地区本来就因连年战争而贫困,双方由此更易发生冲突。李昭寿甚至将此事情公开化,他写信与别部太平军,“陈玉成既已与弟誓不两立,弟便与彼溺战三合,以决雌雄。”(出自《李昭寿复太平军信稿》)此间李昭寿已在和州袭击陈玉成部。

李秀成是知晓李昭寿为人的,但只要此人留在自己麾下,即使与陈玉成内讧,他也是无动于衷的。在客观上,李秀成宽恕李昭寿,也是为了与陈玉成争捻军各旗,扩大自身实力使然。

三、在1858年、1860年陈玉成与李秀成合作扫平围困天京的清军德兴阿的江北大营与和春、张国梁的江南大营后,太平军一路东征,打下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的苏南及浙江部分地区。然后陈玉成与李秀成却为打下的地盘归属问题再起争执,李秀成想独霸苏南,力图挤走陈玉成在此地的势力。陈玉成当然不甘心,必竟东征打下的苏南地区自己也出了大力的,凭什么让李秀成独占。两人的矛盾公开化。此后李秀成趁陈玉成忙于安庆战事(安庆是太平天国的西大门,当时被湘军围困),鞭长莫及、无暇插手苏南事务之际,将陈玉成势力从苏南全部排挤出来,使其在那里无立足之地。此后李秀成全力经营苏州和后来的杭州防地,有意无意的听凭陈玉成在天京上游孤军苦战,观其成败。

比如在安庆被围的危急时刻,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人曾对安庆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最终作出了比较合理的解围行动:英王陈玉成率长江北岸各路太平军,经太湖、英山、霍山等地进军湖北;忠王李秀成率长江南岸各路太平军,经江西沿江直上而入湖北。两路大军成钳形前进,直捣清军老巢——武汉。然后迫使围困安庆的清军回援,以解安庆之围。

然而,1860年秋冬之间,忠王李秀成率南路大军从太平县出发,经繁昌、石台而入黟县,离曾国藩设于祁门的指挥部只有六十里路。曾国藩惊恐万状,写了一封遗书,准备兵败自刎。可惜。李秀成没有乘胜直捣祁门,也没有按预定的计划向湖北武昌进攻。李秀成的部队却忽然擅自挥师东归,进入并无大敌存在的浙江,结果失去了良好战机,最终安庆沦陷。作为军事统帅,李秀成不可能不知道安庆的重要性,不可能不知道此次行动对安庆解围的重要性,但却不按预定计划行动,擅自回师浙江。这只能解释是李秀成和陈玉成有深刻的矛盾,不愿去救安庆。

标签: 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天国韦俊

更多文章

  • 李秀成指挥三十万太平军发动雨花台之战,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良辰奈何美景标签:李秀成,太平军,雨花台,太平天国,曾国藩,张国梁

    第一,他的失败可以用曾国藩一句话来概括,“城中群酋受封,至九十余王之多,各争雄长,苦乐不均,胜不相贺,败不相救。”平常作战,这些新封的王爷各自在自家战场,李秀成指挥起来还是比较从容。可是,当把他们聚集在天京这么一个芝麻小地,同是王爷,李秀成这个忠王已经失去了之前的约束力和支配力。压制他们必然会引起他

  • 李秀成临死前以为,有黄文金在,就可复兴天朝,但他的愿望落空了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李秀成,黄文金,太平军,太平天国,曾国藩,陈玉成

    陈玉成、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两人曾通力合作,互相配合,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浦口大战等一系列战略性胜利。茅家琦先生在《太平天国通史》中说:“李秀成是主要决策者,陈玉成则是主要实施者,陈、李联合是太平天国全军大团结的实力基础。”王戍笙在《太平天国运动史》中也说:“陈、李两人是太平军后

  • 名将不世出,忠王李秀成以一己之力,为太平天国续命八年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太平军,续命八年,清军,洪秀全,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古装剧

    “这时年轻的军事天才李秀成发起了一系列战役,关键时刻让太平天国起死回生,延迟了天国政权的垮台。这时年轻的军事天才李秀成发起了一系列战役,关键时刻让太平天国起死回生,延迟了天国政权的垮台。湘军和淮军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不断壮大,出身于这两支军队里的许多将领,后来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实际上已

  • 自述书:石达开、陈玉成写几百字,为何李秀成能写几万字?

    历史解密编辑:拥有你全世界呀标签: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自述书,太平天国

    对于太平天国将领,无论是投降、俘虏,清朝一般都是凌迟处死,也就是常说的割千刀,非常残忍。处死之前,清朝大都要求他们写下《自述书》,也就是“供状”,以便了解太平天国军政情况。其中,李秀成《自述书》最为出名,9天之内写下五万字,被曾国藩删改后还有三万字左右,这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之珍贵资料,学者多有引用。

  • 被俘后,李秀成为何最后没有被凌迟?慈禧、慈安为何放弃凌迟他?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李秀,慈禧,清廷,太平军,李秀成,清军

    清代,“凌迟”并非正刑(不列入法典之中),而是皇家的私刑。也就是说,凌迟只有皇帝才能下令执行,其他人是无权下令执行的,违者等同谋逆。所以,曾国藩是无权决定李秀成是否受凌迟之刑。当然,有专家称李秀成是曾国藩擅自下令杀害的。而曾国藩之所以要直接越过朝廷,那么急不可耐的,就擅自杀掉李秀成,是因为曾国藩为了

  • 李秀成巧设“围魏救赵”奇计,率精兵一举击溃清军江南大营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李秀成,大营,江南,张国梁,太平军

    太平军取得三河镇战役胜利后,其主要对手湘军因损失惨重,长时间无法恢复元气,太平军也因此得以腾出手来对付围困天京的、由绿营军构筑的江南大营的良机。江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后,清军在江北的军务改由统辖江南大营的江宁将军和春节制。当太平军主力在三河镇一带和湘军鏖战时,清朝正规军绿营在天京附近又开始活跃起来。这

  • 他是李秀成的偶像,也是洪秀全的妹夫,若他不死,必能成事!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李秀成,洪秀全,曾国藩,石亚达,萧朝贵

    太平天国是清朝末期一次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运动,历经十几年的斗争,最终还是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在清朝和国外列强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虽然运动失败了,但是这次运动也算给清政府敲响了警钟,使得当时的统治者清醒的认识到社会再不变革,他们的末日很快便会来到。1864年7月攻破天京城防,天京陷落。在突围过程中,

  • 李秀成供词为什么到60年代才公开?因为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李秀成,曾国藩,太平天国,太平军,洪秀全,李自成

    了解清朝历史的人一定都知道太平天国。清朝末年,发生了著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需对外赔偿巨额的赔款。而这些赔款最终都要劳动人民来买单。于是,统治者的加征关税,地方官吏跟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变本加厉,再加上连年的灾害,导致民不聊生。最终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其中最突出的当属洪秀全带领的太平天国。1

  • 李秀成消失的供词有何秘密?1962年曾国藩后人献出原稿,震惊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良辰奈何美景标签:李秀成,曾国藩,洪秀全,太平军,太平天国

    01.引言清朝末期,外敌入侵,山河破碎风飘絮,人民生活苦不堪言。1850年,著名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李秀成在早年加入了太平军,全程参与了太平天国大大小小的无数次战斗。他足智多谋、作战英勇,在太平天国的中后期,更是忠心耿耿力撑危局,中兴太平天国。为此,李秀成深得洪秀全的信任,被封为“

  • 曾国藩为什么一定要杀了李秀成?

    历史解密编辑:眠于流年标签:曾国藩,李秀成,太平天国,石亚达,冯云山,曾国荃

    李秀成(1823年-1864年),广西梧州藤县人,从太平天国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太平天国后期统帅千军万马的重要将领。被封为忠王,他和英王陈玉成被视为太平天国后期的双子星。太平天国所有的领导人里面,懂政治的仅有两人。一个是南王冯云山,另外一个就是李秀成。冯云山为太平天国接生,李秀成为太平天国送终。李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