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听不懂李秀成的客家话,用纸笔进行审讯,那些纸条后成宝贝

曾国藩听不懂李秀成的客家话,用纸笔进行审讯,那些纸条后成宝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李大脚 访问量:4273 更新时间:2023/12/16 9:21:24

同治三年(1864),湘军攻陷太平天国都城南京,获太平天国首脑人物之一忠王李秀成

表面上,曾国藩是对李秀成非常不屑的,称之为“忠逆”。

内心深处,曾国藩却极其看重李秀成这名对手,称之为“名王”。

得知李秀成被擒的当晚,曾国藩惊喜若狂,夜不成寐,赋诗作庆,诗云:

平吴捷奏入甘泉,正赋周宣六月篇;

生缚名王归夜半,秦淮月畔有非烟。

擒获了名王,曾国藩对之进行连日审讯,并提供笔墨纸,让之在方寸囚笼中写《供述》。

身受酷刑的李秀成,忍耐着炎夏暑热,匍匐于囚笼之中,以非常之志,日书七千言,写就了洋洋数万言的《自述》。

《自述》成,曾国藩并没有送李秀成到北京献俘,而是匆匆处死。

曾国藩这么做,一定是想掩盖些什么。

尽管,曾国藩命人把李秀成的《自述》誊抄了一份上报军机处,该誊抄的文本后来由九如堂刊刻行世,但人们都一致认为,这是曾国藩删减涂改后的文本。

那么,李秀成的亲笔《自述》原稿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就勾引起了人们莫大的兴趣。

该原稿由曾国藩后人保管,深藏曾家密室,秘不示人。

人们猜测,李秀成可能在原稿里有劝曾国藩反清登基做皇帝。

著名的史学家孟森就猜测,李秀成“可能以种族之见动曾,其时汉人已握实力,不无动以取而代之说”。

抗战前,著名历史考据学者陈寅恪,提出曾家不肯公布,必有不可告人之隐,令曾家十分难堪。

1936年,明清史专家孟森在为北大影印李秀成供作序中,直接向曾家提出全稿面世的建议,给曾家施压。

1944年,曾国藩曾孙曾昭桦因在广西工作,经家庭会议,勉强同意广西通志馆派人(吕集义)前往抄录。

吕集义抄录了《自述》原稿后,因条件有限,只拍摄了十四张照片。

吕集义所抄录的《自述》原稿与九如堂刊刻本差别并不是很大,让人们颇感失望。

那么,另一个问题紧接着出现了:曾家人提供给吕集义抄录的《自述》真是李秀成亲笔原稿吗?

这就需要作笔迹鉴定了。

但要鉴定笔迹,就必须要有参照物。

有没有可靠的李秀成笔迹被存留下来以充当参照物呢?

有的。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保管有一份《谕李昭寿书》。

该书为1858年李秀成以副掌率后军主将身份痛斥降清叛徒李昭寿的亲笔信。

1956年,司法部法医研究所研究笔迹的专家以这份书信为参照物,经过全面审定,认为“《李秀成谕李昭寿书》用笔清劲,结构整齐规矩;李秀成《自述》原稿用笔浑朴,结构倾欹跌荡”,最后的结论是:《李秀成自述原稿》的字迹与李秀成《谕李昭寿书》不是同一人的笔迹。

太平天国史大家罗尔纲不迷信科技,他认为:李秀成写《谕李昭寿书》时,秋高气爽,时间充裕容得斟酌措辞。作者居高临下义正辞严,对天国前途和个人能力深为自信,“惟是我耿耿此心,终怀不服,愿尔降妖亦能实力拒我也”。所以,此信书法遒劲流媚,气势夺人;而《自述》写于囚笼之中酷刑之后,天气炎热笔墨粗陋,国破家亡心情沉痛“之根已去”,行文仓促意图重重,根本无暇顾及书法美观,因而字体潦草凋疏。

为此,罗尔纲从书学八法对字迹作进一步的研究,用书家的“永字八法”来解剖李秀成的一笔一划,写了《笔迹鉴定的有效性与限制性举例》(忠王谕李昭寿书笔迹的鉴定)和《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的真伪问题和史料问题》两文,断言《李秀成自述原稿》确是真品。

罗尔纲的研究结果和观点得到书法专家和史学界的同意。

1963年,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在台湾世界书局把《李秀成自述原稿》影印公布,罗尔纲用这个影印本详细核对,更加证实先前的鉴定。

但司法部法医研究所研究笔迹的专家对罗尔约纲的观点持保留态度。

看来,要取得司法部法医研究所研究笔迹的专家的认同,最好是能找得到李秀成在同一时期、同一环境下写留下的笔迹作为参照物,再从科技的角度进行鉴定。

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参照物应该是找不到的了。

但是,世事无绝对。

话说,当年审讯李秀成时,有一个名叫庞际云的人负责在现场做笔录。

庞际云为山东宁津县人,字省三,为咸丰二年进士,咸丰三年任刑部主事后,入曾国藩幕僚。

李秀成是广西梧州府藤县人,所操为梧州府和浔州府的地方方言、客家话,审讯的过程很不顺利,审讯官和犯人之间的对答即使声震堂宇,也不易弄清楚彼此间要表达的意思。

所以,庞际云不得不准备了笔墨纸给李秀成,遇到听不清、弄不明的地方,就让其通过写纸条的形式来表达辞意。

审讯中,曾国藩遥忆起当年鏖战九江自己几乎被迫得投江事,气恨难平,向李秀成打听当时追击自己座舰的将领名字。当得知是胡以晄、秦日纲两位,又详细询问起这两人在太平天国中的地位。

李秀成回答再三,曾国藩、庞际云等仍听不懂。

于是李秀成在纸条上写了28字:“胡以晄即是豫王,前是护国侯,后是豫王。秦日昌即是秦日纲,是为燕王。”

李秀成向有临池习字以陶冶性情的爱好——以其弟李明成对富礼赐说的话“(家中)历来四大名家并十数异士各种字帖皆有”,这28字写得清新飘逸,虽然是粗俗文白对答,却让庞际云爱不释手。

审讯结束,庞际云把这28字装裱成手卷,在手卷的下面题了跋:“同治甲子六月,湘乡伯克复金陵,生擒忠酋李秀成。湘乡侯相自安庆移节东下,李廉访鸿裔与际云实从,奉委会鞫。其忠酋手供一册,已进呈御览。其时对簿复有数纸,亦可备考。第一纸乃湘乡侯相手书,其中小注则际云随讯随录。第二纸乃忠酋口操土音,语不可解,际云令其自书者。第三纸乃际云手录之供……”

庞际云晚年将这“28字”传给了儿子庞芝阁。

庞芝阁死后,忠王“28字”归内侄李鄂楼所有。

1937年,李鄂楼曾在苏州吴中文献展览会上公开展出。

于是,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派人向李鄂楼家人访出这“28字”真迹,请司法部法医研究所的笔迹鉴定专家对“原稿”进行鉴定。

这次的鉴定结果是:二者出自同一人之手。

即《自述》原稿出自李秀成之手无疑!

一桩百年悬案终于告破。

更多文章

  • 李秀成供词为什么到60年代才公开?因为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听讲堂标签:慈禧,诗人,清朝,李秀成,曾国藩,洪秀全,曾国荃,书法家,科学家,太平天国

    清朝末年,列强用大炮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深陷苦难,沦为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华夏大地顿时充满哀悼。在这种绝境中,人们看不到世间的希望,只能求助于神佛。在洪秀全“宗教拜神”的指导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奠定了大清的半壁江山。但由于外来势力的干涉和农民起义本身的局限性,太平天国

  • 李秀成为何解救不了天京,难道25万太平军,打不过1万湘军?

    历史解密编辑:左都护卫标签:宋军,李秀成,士兵,太平军,天京

    在太平天国大决战的时候究竟是何原因,使拥有25万大军的李秀成竟然连天京都解救不了?那时候天京仅仅被3万的湘军围困,其中还有一万多人是刚来的新兵。因为在那时在江南一带发生了大型的传染病瘟疫,以至于最后使很多人死亡。就连包围天京的湘军也是如此,也因为这次的瘟疫使士兵的军力大量的削减,除去患者以及久病不愈

  • 为何曾国藩要修改李秀成的自供状?被慈禧知道这件事,他就完了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曾国藩,李秀成,慈禧,左宗棠,太平天国,胡林翼

    在中国历史上,太平天国历时14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1864年6月,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将领忠王李秀成被俘,写下数万字的自供状,追述自己的经历和太平天国的历史;但曾 国藩拿到这自供状时,花了几天时间修改后才上报朝廷,并把原件藏起来,且不顾清廷要求把犯人押解上京的旨

  •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与忠王李秀成之间有哪些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天国,韦俊

    一、因为太平军将领韦俊北上渡江的问题,陈玉部与李秀成部为此发生了小规模火并。1856年9月韦俊为太平天国镇守的武昌遭到清军围困,等待翼王石达开来援。不巧这时突然爆发太平天国高层互相残杀的“天京事变”,导致太平天国无人来援。后武昌断粮,信息不通,韦俊麾下的太平军将士饥疲但依然坚守。这年12月,官文(当

  • 李秀成指挥三十万太平军发动雨花台之战,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良辰奈何美景标签:李秀成,太平军,雨花台,太平天国,曾国藩,张国梁

    第一,他的失败可以用曾国藩一句话来概括,“城中群酋受封,至九十余王之多,各争雄长,苦乐不均,胜不相贺,败不相救。”平常作战,这些新封的王爷各自在自家战场,李秀成指挥起来还是比较从容。可是,当把他们聚集在天京这么一个芝麻小地,同是王爷,李秀成这个忠王已经失去了之前的约束力和支配力。压制他们必然会引起他

  • 李秀成临死前以为,有黄文金在,就可复兴天朝,但他的愿望落空了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李秀成,黄文金,太平军,太平天国,曾国藩,陈玉成

    陈玉成、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两人曾通力合作,互相配合,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浦口大战等一系列战略性胜利。茅家琦先生在《太平天国通史》中说:“李秀成是主要决策者,陈玉成则是主要实施者,陈、李联合是太平天国全军大团结的实力基础。”王戍笙在《太平天国运动史》中也说:“陈、李两人是太平军后

  • 名将不世出,忠王李秀成以一己之力,为太平天国续命八年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李秀成,太平天国,太平军,续命八年,清军,洪秀全,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古装剧

    “这时年轻的军事天才李秀成发起了一系列战役,关键时刻让太平天国起死回生,延迟了天国政权的垮台。这时年轻的军事天才李秀成发起了一系列战役,关键时刻让太平天国起死回生,延迟了天国政权的垮台。湘军和淮军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不断壮大,出身于这两支军队里的许多将领,后来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实际上已

  • 自述书:石达开、陈玉成写几百字,为何李秀成能写几万字?

    历史解密编辑:拥有你全世界呀标签: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自述书,太平天国

    对于太平天国将领,无论是投降、俘虏,清朝一般都是凌迟处死,也就是常说的割千刀,非常残忍。处死之前,清朝大都要求他们写下《自述书》,也就是“供状”,以便了解太平天国军政情况。其中,李秀成《自述书》最为出名,9天之内写下五万字,被曾国藩删改后还有三万字左右,这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之珍贵资料,学者多有引用。

  • 被俘后,李秀成为何最后没有被凌迟?慈禧、慈安为何放弃凌迟他?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李秀,慈禧,清廷,太平军,李秀成,清军

    清代,“凌迟”并非正刑(不列入法典之中),而是皇家的私刑。也就是说,凌迟只有皇帝才能下令执行,其他人是无权下令执行的,违者等同谋逆。所以,曾国藩是无权决定李秀成是否受凌迟之刑。当然,有专家称李秀成是曾国藩擅自下令杀害的。而曾国藩之所以要直接越过朝廷,那么急不可耐的,就擅自杀掉李秀成,是因为曾国藩为了

  • 李秀成巧设“围魏救赵”奇计,率精兵一举击溃清军江南大营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李秀成,大营,江南,张国梁,太平军

    太平军取得三河镇战役胜利后,其主要对手湘军因损失惨重,长时间无法恢复元气,太平军也因此得以腾出手来对付围困天京的、由绿营军构筑的江南大营的良机。江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后,清军在江北的军务改由统辖江南大营的江宁将军和春节制。当太平军主力在三河镇一带和湘军鏖战时,清朝正规军绿营在天京附近又开始活跃起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