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忠王李秀成被杀后,他的儿子是被清朝官员收养了吗?全都死得很惨

忠王李秀成被杀后,他的儿子是被清朝官员收养了吗?全都死得很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李大脚 访问量:2529 更新时间:2024/1/24 19:11:49

晚清风雨飘摇,中国多灾多难。

道咸年间,鸦片战争打响、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可谓内忧外患,同时发难,大清王朝,摇摇欲坠。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廷不惜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出动了外国雇佣军常胜军、常捷军等等。太平天国也针锋相对,大量吸引外国人参加太平军,称这些参加革命的外国友人为“洋兄弟”,现代史籍中称之为“洋将”。

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的外籍军人有数百人,忠王李秀成手下的洋人志愿军就有200人左右。这些人来自欧洲、美洲、澳洲、非洲。来自非洲的战士就有五六十人之多。来自欧美、有姓有名、其事迹可考的共有 13人,其中英国5人,美国4人,法国2人,意大利1人,希腊1人。有6人在战斗中牺牲,这数字还不包括他们的家属,如英国人呤唎A.F.Lindley的夫人玛丽Helen Amy Butter。

伶俐写书纪录有忠王李秀成拉拢他们的谈话:“你们外国人难道没有看到?”他说:“咸丰诸妖知道你们和我们是同宗教、同家庭的,就阴谋拉拢你们,以便在我们之间制造纠纷。误会和分离,他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捏造谎言,假装友好。暂时让你们做很多买卖,来愚弄你们。”

伶俐这本书叫《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原名:《太平天国一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包括作者亲身经历的叙述》(The History of theTi-Ping Revolution, Including a Narrative of the Author’s PersonalAdventures),1866年伦敦Day Sons出版公司出版。1915年商务印书馆曾出版孟宪承的节译本,名《太平天国外纪》。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全译本。

呤唎是忠王李秀全的踏实追随者,1872年9月14日,他和Helen Amy Butter结婚时,在结婚证书上仍然署名自己是:“前太平军上校”。1873年3月29日,呤唎在伦敦因为左心房破碎逝世,年33岁。在死亡登记上,他的职业是:“前太平军陆军上校”。

《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的许多叙述和记载让人耸然动容。

比如,他写:“剃头和顶领衣冠,是占据封建王朝统治地位的满洲人,强加于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的奴隶标记。”

针对满清统治区和太平天国占领地区的中国人之间的外貌差异,伶俐对比说:“经过汕头、厦门、福州、上海等地。每到一地,我总是尽量跟本地人相处在一起。我发现他们都深深痛恶当前的统治者。一般人都把残酷、凶狠、口是心非归之于中国人的天性,其实这多半是由于邪恶的清廷政府所造成的。这些人从婴儿时代起,就习惯于流血和酷刑的惨象,正象他们的祖先在最近两世纪中被鞑靼征服者所屠杀的惨象一样。统治者的无穷迫害使他们麻木不仁,堕落退化;剃发的奴隶标记使他们带着不自然的烙印;横恣暴虐的专制制度摧毁了并贬抑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生命财产完全操在最卑鄙最无人心的官吏手里,操在只有贿赂可以动心的审判官手里;凡是反叛异族皇帝的非正义统治的人,按律是‘千刀万剐’,凌迟处死,稍涉嫌疑就被砍头,牵连在反叛案件里的人一律格杀勿论:如果中国人沾染了通常是被压迫的弱小者所凭借的狡猾和欺诈,又有什么奇怪呢? ”

“许多年来,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辨、斜服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畸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同时,使中国人感到陶醉的闭关自守、迷信鬼神和妄自尊大,也经常激起了欧洲人的嘲笑和轻视。可是,在太平军中间,除了面貌之外,所有这些都已绝迹,甚至于他们的面貌似乎也有所改善;也许这是由于他们在身心两方面都摆脱了奴隶地位的缘故吧。”

“太平军和清政府奴役下的中国人之间的员突出的,最使外国人注意的对照,就是他们的外貌及装饰的截然不同。中国人向来被认为是面目愚蠢、装饰恶劣的民族;而使面容变丑的剃发不能不说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满清政府奴役下的任何一个中国人的面部都表现了蠢笨,冷淡,没有表情,没有智慧,只有类似半狡猾半恐惧的奴隶态度,他们的活力被束缚,他们的希望和精神被,压抑被摧毁。太平军则相反,使人立刻觉得他们是有智慧的,好钻研的,追求知识的。的确,根据双方不同的智力才能来看,——再不能有比这更显著的区别,——要说他们是同一国家的人,那简直令人无法想象。太平军是聪敏的、直率的、英武的,尤其他们的自由风度 特别具有吸引力。你可以看见被鞑靼人所征服的中国人的奴颜婢膝;但是太平军纵使面对死亡,也表现了自由人的庄严不屈的风度。”

“中国最俊美的男人和女人只能在太平军行列中看到,这是奇怪的事实。这也许是由于他们不同的服装和发式。”“妇女摆脱了缠足的恶习,男子摆脱了剃发垂辫的奴隶标记,这是太平天国最显著、最富有特色的两大改革,使他们在外貌上大为改善,和在鞑靼统治下的中国人显出了巨大区别。”“尤其使我感动的是他们(农民)都乐于留发,这是太平和自由的标记,跟满洲人及其强加在汉人身上的剃头蓄辩的奴隶标记恰成对照。” “在农村,村民们同样蓄了长发,在新政体下生活的非常愉快。”

在太平军行列中看到的中国最俊美的男人,伶俐认为莫过于英王陈玉成和忠二殿下李容发。

伶俐是这样赞美李容发的:这个15岁的少年,俊美优雅宛如处子,尚未变声而语音甜蜜。为人热情,富有英雄气概,一对真挚的大眼睛闪烁着光芒。

李容发原是湖北江夏孤儿。1853年1月,太平军克武昌后,年方7岁的他被李秀成收为养子。

李秀成时年不过29岁,收养儿子,主要是当时太平天国实施男女分行,军营枯燥寂寞,收养儿子既可以传宗接代,又可以增添些许家的感觉。

李容发不仅容貌俊秀,而且机警聪明、胆大心细,李秀成因此着意培养,将他时时带在身边,亲教骑马射箭,并授以行军战阵技术。

李容发触类旁通,心神意会,尽得养父真传,迅速成长为一员杰出战将。

1856年天京事变后,李秀成移军镇守安徽桐城,屡败清军,升地官正丞相、合天侯。次年春,再败湘军悍将鲍超、刘长佑部,北上六安、霍丘会合捻军,稳定了皖省战局。翼王石达开离京出走后,李秀成封副掌率(即副统帅)合天义,与陈玉成共同主持军政事务。在东征西讨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又善用谋略,多有建树,于1859年12月被封为忠王。

李秀成特将李容发调入军中,任命为前锋副将。

在其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李容发指挥率领3000余少年太平军转战苏南无锡、苏州、常州、江阴等地,打了不少胜仗,受封为“忠二殿下”,赐金牌、金颈圈、雉翎、金印,时年14岁。

太平天国后期,李秀成率几十万太平军驰骋苏浙主战场,全力撑持急转直下的战局。

一如关公身边的关平、岳王马后的岳云,“忠二殿下”李容发在父王的鞍前马后披坚执锐,东征西讨,攻城略地,建赫赫战功,称一时虎将。

《天国志》记李容发攻六合事,当真是少年英雄了得:“容发年幼而骁勇,善洋短枪,怒马驰突,所向无前,尝攻六合,为李兆受所围,麾下仅数十骑,仍大呼驰突,当者披靡,旋拔鹿角,溃围而出,敌不敢阻。貌绝俊美,平居,与人语,恂恂温文,无傲慢之色,从父转战江东,声名渐著,虽仇雠亦啧啧赞叹之。”

李容发多次率军出入围城天京,还在天京陷落前4个月在江阴华墅设伏重创了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常胜军”洋枪队。《天国志》称:“自戈登统常胜军,以船炮犀利,洋枪精新,鲜有败绩,而华墅一战,两团精卒三百,悉为容发所歼,戈登大惭怒,而苏南皆震。”

风景无限好,毕竟东流去。

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守,忠王李秀成在突围途中与大队人马失散,不幸于江宁方山下被被擒,惨遭曾国藩杀害。

忠二殿下李容发率余部700余人会合堵王黄文金、昭王黄文英、首王范汝增等太平军余部数千人护幼天王洪天贵福及其

他王子自湖州且战且行,撤往广德,其后艰难辗转于皖赣交界山区。

9月16日,李容发为掩护幼天王等人突围,并救护掉队的妻儿家属而被清军捕获。

关于李容发的下场,按清廷惯有的手法,就是凌迟处死。

但《天国志》却作如是记:“容发在赣,与众相失,为清江西布政使席保田麾下搜获。候补知县陈宝箴从保田在帐下,怜其年幼,惜其才具,私活之,携还义宁原籍,以婢妻之,光绪十七年辛卯,卒于家。”

其实,《天国志》这段叙述是来自于一份名为《忠王李秀成苗裔》的文章(张超尘记录,简又文跋,黄汉超收集),文中是这样说的:“忠王之子(偶忘其名)亦同时被获,年甫十余。曾公以托之陈右铭先生之父(为戊戌政变重要人物)嘱妥为保护,以存英雄后裔。陈氏时以道员佐曾幕,因送归其义宁原籍乡间。并命子三立教其读书,且为之娶妻,生一子名国卿,稍长即置家塾中读书。陈氏乡誉甚隆。外间无疑之者。忠王之子不幸早死。(年二十余在清光绪十七八年间)右铭先生于丁酉四年(光绪二十四年)巡抚湖南携国卿入湘。”

不难看出,《忠王李秀成苗裔》所说的“忠王之子(偶忘其名)”,并无确指,是《天国志》理所当然地指称为“容发在赣”;而《忠王李秀成苗裔》所说的“陈氏时以道员佐曾幕”也被改变成了“候补知县陈宝箴从保田在帐下”。

这么一改,问题来了。

既然李容发是在江西被擒,而彼时曾国藩在天京,则其幕下的陈宝箴就不可能遇到他,为此,《天国志》就故意安排陈宝箴出差到席宝田军中救李容发。但是,曾国藩为什么要安排陈宝箴出差到席宝田军拯救李秀成后裔呢?当时清廷猜忌正盛,曾国藩唯求全身远祸,战战兢兢,自剪羽翼,裁撤湘军,哪有胆子包庇乱臣贼子后裔?

而《天国志》又另记“甲子八月,徽州建口之败,清将刘明灯获俘一人,曰生擒忠王养子,槛送杭州,闽浙总督左宗棠戮之,奏上,后人不察,多以为容发,而此人实名李士贵,天国避西王讳,更贵为桂,忠王养子,或不止一人,而士贵恐非其实也。”看看,这个名为李士桂的忠王另一养子,到了左宗棠手中,左宗棠眉头皱都不皱,咔嚓,砍了。

到底是李士桂还是李士贵,幼天王在南昌府供词里说:“那忠王李秀成又两个儿子,一名李荣桂,并非亲生,不知下落;一不知名,现年四岁,系他亲生的,已在石城被获。”

幼天王说的“现年四岁,系他亲生的”叫李其祥,王定安所撰《求阙斋弟子记》(卷五)记:“李其祥,秀成之子,同治三年获于江西,以年幼,俟及岁时照例办理。”这个李其祥是李秀成的亲生子,只有4岁,在江西被清军搜获,经沈葆祯手处理,和清廷处理石达开之子石定忠的方式一样,因太年幼,先收监,等长大了,便凌迟处死。

实际上,简又文编撰的《太平天国全史》中,就把“陈宝箴收养李容发”记成了“陈宝箴收养李其祥”,还写得活灵活现:幼王时年十六岁于十月廿日(11,18)、干王于廿五日(11,23)皆在南昌被凌迟处死,忠王次子李其祥年仅四岁,席宝田交其幕友陈宝箴带回家由陈夫人扶养成人,以近身侍婢嫁其为妻,仍住陈府,妻任管家,李其祥在外工作,又随陈宝箴赴湖南巡抚任,生有二子一女,仍姓李,陈教授幼时常同其女游玩。

陈宝箴、陈三立乃是史学大师陈寅恪教授之祖父、父亲,简又文说李其祥“生有二子一女,仍姓李,陈教授幼时常同其女游玩”,这陈教授说的就是陈寅恪,但陈寅恪教授治史、述史,从没有对如此重大史事有一语语及,足知是无稽之谈也。

估计,少年英雄李容发的下场和另一个少年英雄英王陈玉成是一样的:惨遭千刀万剐的凌迟酷刑而死。

更多文章

  • 洪秀全亲侄子吃军火回扣,去上海包二奶,亲自记录李秀成堕落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洪秀全,李秀成,太平军,上海,太平天国,李鸿章

    后世发现一本《静宜草堂新说》的书,作者叫静宜草堂主人,显然是个化名,原名叫洪蔡元,知道的一定不多,但是一查背景,能结结实实地吓你一跳:他是洪秀全的堂侄,其父洪仁玕,被天王封为干王,是天国后期的军师,实际上等于朝政首辅。显然洪蔡元是典型的显赫身世,并且最终逃过一死,写了一本书,还原了太平军内部鲜为人知

  • 忠王李秀成部下失败后回老家,儿子成清朝灭亡的领导人,后封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不忘信仰标签:李秀成,清廷,李烈钧,孙中山,太平天国,袁世凯

    太平天国从兴起到覆灭,历时14年时间,与清廷对抗,使得清廷的统治基石在南方被打破。在太平天国后期,因为天京事变导致实力下降,开始走入下坡路。这时作为后起之秀,忠王李秀成成为太平天国的定海神针。曾打破清廷江南江北大营,进逼东部苏州、上海地区,极大地打击清廷的嚣张气焰。后来在清廷与列强的联合打击下,终于

  • 为什么李秀成的供词到60年代才公开?如果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橙檬搞笑视频标签:慈禧,诗人,清朝,李秀成,曾国藩,洪秀全,科学家,书法家,太平天国,左宗棠收复新疆

    直隶总督李鸿章,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他人称“东方俾斯麦”,可以说是晚清最有名的大臣,但有一个人是他敬重的老师,他写下了“从教近三十年,他的家”的挽联。薪水用完了,家人长大了;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沃伦·左宗棠大家都耳熟能详,他的故事在大西北流传,但有一个人让左宗棠自惭形秽。一心如金,攻错如石,永不失性命”

  • 1963年,公布的”忠王“李秀成被俘后供词,一直被曾国藩后人收藏

    历史解密编辑:明少说八卦标签:李秀成,曾国藩,清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后的供词,一直被曾国藩的后人收藏保留,直到1963年才被公布出来,而当年上交给清廷的,却是一份"删减版”的供词,为何要这样做呢?当年李秀成的供词多达4余万字,而朝廷看到的只有2万多字,被删减的部分,有很多都是李秀成劝说曾国藩起兵造反,重新创建汉人领导的政权,如果这些内容被清

  • 洪秀全下了一道命令让李秀成惨败 死亡将士十八万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清军,大军,洪秀全,李秀成,太平军,曾国荃

    【太平天国系列九十九,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深刻意识权力在自己手中最为可靠,“主是朕做,军师亦是朕做”,认为异姓王不足信,能够相信的只有自己家族中人,于是大势提拔家族中人——同辈的干王洪仁、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等;子侄辈的巨王洪和元、崇王洪利元、元王洪科元、瑛王洪等。这些王

  • 李秀成点评洪天王:关键时刻掉链子,并非帝王之才

    历史解密编辑:春来花自青香x标签:李秀成,洪秀全,韦昌辉,冯云山,太平天国,石亚达

    1864年6月,天王洪秀全带着遗憾离开了尘世,真正进入了天国,去寻找他那日思夜想的上帝耶和华。作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之影响力非常大,尤其是对中国近代历史之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章太炎在《逐满歌》中评价:“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

  • 李秀成的生活有多讲究?将拙政园改建为忠王府,头饰也引人注意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秀成,拙政园,洪秀全,李鸿章,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系列560,小佛说史原创作品,请勿转载】要说李秀成生活有多讲究,首先我们得知道李秀成的基本条件,毕竟讲究的人多数有钱或者有权,一般人要是生活讲究,大家都会不屑地说一句:“瞎讲究!”“穷讲究!”人家李秀成是有资本讲究的,尤其是天京事变发生之后。天京事变发生之后,李秀成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李秀成儿子曾现身详述自己父子逃生经过,惊心动魄,细节耐人推敲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秀成,洪秀全,曾国藩,太平天国,韦昌辉,杨秀清

    近来流传有一种说法,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与湘军领袖曾国藩私下里有不错的交情,两人在天京城破前夕互通款曲,暗中达成协议:李秀成开门给曾国藩献城,曾国藩则放李秀成一条生路。这种说法,源自一篇署名为王公玙的人写的题为《李秀成伏诛之谜揭秘》的文章。该文大意是:1939年冬,作者王公玙时任国民党江苏省民政厅长

  • 李秀成为何被俘?1962年曾国藩曾孙抛出重磅史料,揭晓被俘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曾国藩,李秀,李秀成,太平天国,洪秀全,清军

    1850年,洪秀全发布团营令,将会众营编成伍,组成太平军与清军展开战斗,开始了与清廷的武装对立,初以“太平”为号,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些事情的真相隐藏在不可测的地方,人们为了探求事实的真相百思不得其解。也总会有一些人,终其一生,内心隐

  • 李秀成畅谈2700位王爷:除了2人,其余都做不了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秀成,洪秀全,石亚达,韦昌辉,太平天国,冯云山

    1864年7月,忠王李秀成被俘虏,囚禁在两江总督府。应曾国藩之请,李秀成写下数万言《自述书》,讲述自己参加革命之具体经过,谈论太平天国事业之成败得失,还对2700多位诸侯王进行点评,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珍贵资料。册封2700位王爷,且还是世袭罔替(铁帽子王),也不知道洪秀全是怎么想。要知道,常用汉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