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6年,老百姓绑着一个和尚和尼姑,到衙门里找郑板桥告状,状告和尚和尼姑做了伤风败俗的事情,请求郑大人严厉惩治。
郑板桥字克柔,位列扬州八怪之一。
乾隆十一年,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颇有政绩。
一天,郑板桥外出时,见一胖一瘦两个人,围着一袋粮食在争吵。
郑板桥走近以后,那个长得肥胖的人,先认出了他,于是立即跪下说道:大人,我早起扛着这袋粮食去集市上卖,刚才因为去树林里小解,回来时,粮食就已被他偷在了这里,请大人为小民做主。
郑板桥还没说话,那个长得瘦的,也说了和胖子同样的话语。
那么,这袋粮食到底是谁的呢?
郑板桥沉思了一会儿,对长得胖的说道:既然这袋粮食是你的,那你就扛着它走吧。
胖子听了郑板桥的话以后,非常高兴,可当他伸手去背那袋粮食的时候,背了半天也背不起来。
此刻,郑板桥的心里,已经明白粮食是谁的了,他向瘦子使了个眼色,然后说道:你讹人家的粮食,本官就罚你,把粮食抱起来,放到他的肩膀上。
瘦子会意,一下子就抱起了粮食,放到了胖子的肩膀上,可胖子根本背不动,立刻被压得瘫软在地。
郑板桥大喝道:胖子,你这个大胆刁民,快说,粮食到底是谁的?
胖子吓得赶紧如实招来,原来,这个胖子是当地一霸。
他从此路过时,见那个瘦子扛着粮食休息,又到树林里去小解。
胖子就生了歹心,想把粮食占为己有,幸亏遇到了郑板桥,将此案立即判决。
郑板桥刚回到衙门里,就见一群人绑着一个和尚和一个尼姑来告状,状告这个和尚和尼姑做出了有伤风化的事情。
郑板桥见这个和尚长得很年轻,尼姑长得也很漂亮。
经过审问,才知道他们两个从小青梅竹马,相亲相爱,后来因为父母不同意他们的婚姻,才被迫出家。
但是,出家之后情根难断,六欲未尽,所以仍旧暗相往来。
不料,两人相会的时候,被老百姓撞见,因此被绑起来,送到了郑板桥这里。
郑板桥对二人的遭遇非常的同情。于是,立即判定二人还俗,结为伉俪,郑板桥还做了他们的主婚人。
对郑板桥如此开明的态度,您持何观点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