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兄长福全大败噶尔丹,却不准班师回京,福全:我必死

康熙兄长福全大败噶尔丹,却不准班师回京,福全:我必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浮意落尽 访问量:1637 更新时间:2023/12/22 11:01:47

在天津蓟州区有一座山,叫黄花山,黄花山下有几座大型的清朝王爷墓,既有顺治帝的儿子,也有康熙帝的儿子。在这些王爷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被称作“大王陵”,里面埋葬着康熙唯一的兄长,他就是裕宪亲王福全。

1、愿为贤王的“皇长子”

福全是顺治帝第二子,生于顺治十年七月十七日,比康熙大八个月,生母是宁悫妃董鄂氏。

顺治帝的长子牛钮死得早,活了不到三个月便夭折了,因此,福全实际上就是顺治的长子,他的生母董鄂氏在顺治妃嫔中的地位也不低,是七正妃之一。不过,这位董鄂氏可不是清史中大名鼎鼎的董鄂妃,顺治后宫一共有三位董鄂氏妃子,分别为董鄂妃(孝献端敬皇后)、宁悫妃与贞妃,其实,福全的生母宁悫妃的出身是最高的一个。

宁悫妃董鄂氏是满洲正红旗人,旗主是大清的礼亲王代善,她的曾祖父便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三等勇勤何和礼,何和礼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参加了统一女真以及攻打叶赫、乌拉等部族的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努尔哈赤还将长女东果格格嫁给了他。后来,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开国,建立后金政权,何和礼入列五大臣。

话说,在福全小的时候,顺治帝询问他的志向,他说了一句:愿为贤王。对此,顺治的反应是非常的诧异(世祖异之),人们常说,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身为皇子,怎会不想当皇帝呢?

后来,顺治临终前果然选择的是三阿哥玄烨,而没有选择出身更好、年龄居长的二阿哥福全,至于原因,一般都认为是玄烨小时候出过天花,而福全没有,因此顺治便将皇位传给了玄烨。

对此,笔者的想法是:

第一,福全有可能没说过“愿为贤王”那句话,试想有哪个皇子不想做皇帝?只是后来康熙继位,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才有了“愿为贤王”的说法。

第二,如果福全说过“愿为贤王”,真实原因绝对不可能只是他没出过天花,据记载,这位大清皇子从小眼睛就患有残疾(有眼疾),相信这才是福全没有继承皇位的最大原因,毕竟做皇帝是要脸面的,总不能找个有残疾的人来做皇帝吧。

2、大战噶尔丹

康熙六年正月,年仅14岁的福全被封为和硕裕亲王,并参与议政。

话说,这顺治帝一共有八个儿子,长子牛钮、第四子荣亲王、第六子奇绶、第八子永干都没有活过八岁,第七子隆禧也只活了20岁,因此,顺治帝实际上长大成人的皇子只有次子福全、第三子玄烨(康熙)与第五子常宁三人。

福全和常宁便成了康熙唯二的兄弟,两位皇子长大后都受到了特殊照顾,在14岁的时候被封为亲王,福全封的是裕亲王那个,常宁封的是恭亲王。

而且,康熙要稳定统治,扫除边疆隐患,前期也主要仰仗这两位兄弟,比如说从康熙二十九年开始的准噶尔之战。

当时,准噶尔的汗王噶尔丹勾结沙俄,袭击了喀尔喀部,随后向内地进犯,康熙决定给予回击,由此派出抚远大将军福全、安北大将军常宁两支部队前去平叛,主力部队便是出古北口的抚远大将军福全,为此,康熙亲自前往东直门送别兄长,当然,康熙也不忘了锻炼自己的儿子,给福全安排了一个副手,他就是皇长子胤禔。

虽然在乌兰布通的战役中,福全大败噶尔丹,但不得不说,这次战役还是比较惨烈的,比如说噶尔丹竟然摆出了驼城进行顽抗,使清军伤亡惨重,就连康熙的舅舅佟国纲都战死沙场,因此,在噶尔丹派出使者进行求和时,福全并没有抓住战机追歼准噶尔军队,最终使噶尔丹逃出生天。

对福全的这一决定,康熙显然是非常不满的,称其中了噶尔丹的缓兵之计,使其逃亡。其实,福全也有难言之隐,一者,兵家历来讲究穷寇莫追,不计后果前去追歼,可能导致失败。二者,福全军中有不少的皇亲国戚,尤其是皇长子胤禔,鉴于国舅佟国纲已经阵亡,如果胤禔再有个闪失,福全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福全便在没有等到朝廷命令的情况下,下令班师回朝,对此康熙更加不满,康熙令福全率领的军队停留在朝阳门外,不准其回京,历数福全的罪行。对此,福全说了一句:我复何言!实际上是认罪了,随后议政大臣认为应该革去福全的爵位,鉴于福全在乌兰布通的功绩,康熙便没有革去他的爵位,下令罚俸三年,撤掉福全的议政权。

就这次征战来看,福全是功大于过的,但是康熙同样给予处罚,目的无非是打击劳苦功高的兄长,以此来加强自己的权威,福全也知道弟弟心中的想法,所以也就认了罪,福全原本抱着必死的打算,不过,他有点低估了弟弟康熙对自己的感情,说实话,康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视亲情的皇帝,他绝对不会对自己的同胞骨肉痛下杀手的,无论是兄弟,还是儿子,都是如此。

3、真挚的手足情谊

在第一次征讨噶尔丹之后,康熙三十五年与康熙三十六年,康熙两次挂帅亲政,彻底地消灭了噶尔丹,噶尔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服毒自杀,福全也跟随康熙参加了这两次征讨噶尔丹则战争。

康熙四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裕亲王福全病逝于府邸,享年50岁。

要说这康熙对待两位兄弟,还真是有区别的,很明显,康熙与兄长福全的感情要更深一些。

第一,康熙的两位兄弟福全、常宁都是死于康熙四十二年,常宁死于六月初七,福全死于六月二十四日,当时康熙正出巡塞外,当他听到弟弟常宁病逝的消息,只是让在京的皇子办理丧事,当他听到哥哥福全病重时,立刻派身边的皇子回到京师探望,当听到福全病逝,康熙立刻赶回京师,参加了哥哥的丧礼,亲自祭奠,出殡时还赶到裕亲王府痛哭不已。

第二,福全去世后,康熙令福全第三子保泰承袭的是裕亲王的爵位,而常宁去世后,他的儿子海善承袭的是贝勒爵位,一个是亲王,一个是贝勒,这差别也太大了。

第三,福全去世后,康熙特意在黄花山下为其修建了最大规模的亲王园寝,还特意命画师画了一幅自己与福全同坐于桐阴之下的画像,以示他们的手足之情,可见康熙对这位兄长的感情那是非常深了。

子辰说:

裕亲王福全是康熙唯一的兄长,也是与康熙感情最深的兄弟,话说,他们从小就共同侍奉在祖母孝庄身边,后来孝庄每次出游,也都是康熙与兄长福全前后护引,精心照顾。即便是兄长福全在征讨噶尔丹时,不听号令,自行撤军回朝,康熙也只是撤了这位兄长的职,再结合福全故去后的身后事,康熙待这位兄长也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圣祖实录》

标签: 噶尔丹福全康熙尔丹顺治亲王

更多文章

  • 准噶尔大汗噶尔丹到底是怎么死的?从清朝史料入手,分析真实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噶尔丹,尔丹,准噶尔,清朝,康熙

    清代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与准噶尔贵族进行的多次战争,在清代文献中通称为平定准噶尔。这场战争历时六十八年,历经三朝,最终以清朝的胜利告终。抛开政治立场,噶尔丹其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是巴图尔珲台吉的第六子,本来已经出嫁不问世事,但因为其兄僧格在准噶尔贵族内讧中被杀,所以

  • 康熙不愧为千古一帝,三次亲征噶尔丹,打得噶尔丹最后服毒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清朝,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化学武器,慈禧太后,金庸笔下角色

    清朝时,蒙古分为漠西、漠南和漠北三部分。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自从噶尔丹统治准噶尔部以后,由于他有想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蒙古国的野心,所以先后兼并了漠西及漠北。漠北蒙古有数十万人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康熙便派遣使者与噶尔丹交涉,但噶尔丹不但不退兵,反而大举进攻漠南。噶尔丹生于1645年,是蒙古准

  • 费扬古:董鄂妃弟弟,康熙平定噶尔丹他是主将,有一嗜好关羽也有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关羽,三国,费扬古,董鄂妃,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化学武器,雍正王朝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费扬古,姓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终年56岁,内大臣鄂硕次子,顺治宠妃董鄂妃弟弟。费扬古满文的意思是小儿子。康熙年间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叛乱的著

  • 野心勃勃的草原霸主噶尔丹,怎落得服毒自杀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野记标签:噶尔丹,尔丹,沙俄,清军,土尔扈特部,准噶尔

    一 明清交接之际在蒙古草原上崛起的准噶尔汗国准噶尔部落是由蒙古瓦剌部分裂而来。瓦剌部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 明英宗时期,明朝50万精锐就是在土木堡丧于瓦剌部之手,后来于谦带领北京军民赢得北京保卫战之后,也先带领瓦剌部重新退回草原。没过多久,蒙古鞑靼部崛起,在鞑靼部不断的打击下,瓦剌部向西迁移并发生分裂

  • 噶尔丹雄心如成吉思汗,实力强劲,为何最后却败给了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标签:沙俄,清朝,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成吉思汗,准噶尔部,化学武器

    噶尔丹和康熙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两人在十七世纪末期的那场史诗般的对决,真可谓棋逢敌手,将遇良才。噶尔丹从一出生就光芒万丈,据说是温萨活佛投胎转世。少年时期的噶尔丹,师从扎什伦布寺四世班禅,其后又跟随达赖喇嘛学习。长期的系统学习,让他打下了深厚的佛学基础,也让他具备了敏锐的眼光和聪慧的头脑。

  • 号称半人半神的噶尔丹,到底有多厉害?让康熙亲自御驾亲征三次?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噶尔丹,康熙,尔丹,半神,清朝,准噶尔

    噶尔丹是准噶尔首领巴图尔的第六子,性情豪放不羁,是一匹实力派的草原野马。不仅具有军事才能,还具有煽动人心的手段,虽然他有过潜心研究佛法,但此人没有菩萨心肠,具有挑战性的欲望,内心只有权利和欲望。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重视噶尔丹,御驾亲征准噶尔,是因为噶尔丹对清朝生死存亡的影响是一个致命的威胁。在人们看来

  • 巅峰时期的噶尔丹有多厉害?以一人之力,能敌清朝和沙俄两大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噶尔丹,沙俄,清朝,康熙,蒙古

    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道:“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陆游对于战争的描写,诗句中虽然没有直接的描写战争,但是凭借我们的想象,还是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战争中的场面。战争从来都是不可避免的,可能在现代来说,更多的是科技和经济等方面的对抗,但是在古代时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最直接的一种对抗

  • 蒙古诸部早已凋零,噶尔丹是从哪里来的,为何突然就辉煌一时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噶尔丹,尔丹,蒙古,准噶尔部,准噶尔

    噶尔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如流星一样辉煌一时。那么,这个噶尔丹是怎么崛起的?他对中国历史,发挥过什么作用呢?(噶尔丹)1368年,朱元璋的大军攻入北京,蒙元政权土崩瓦解。蒙古诸部散居各地,以大漠为界,可分为漠北、漠南及漠西三大蒙古聚居地。明朝中叶,1449年,发动“土木堡之变”、俘虏明英

  • 噶尔丹通过假意投降,借助烧路边野草冒烟,来躲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清军,皇帝,康熙,噶尔丹,小说家

    北方的隐患消除了,然而大西北又发生了反叛,出生在今天新疆伊犁,长期活跃在准噶尔部噶尔丹,在噶尔丹夺得准噶尔统治权后,积极向外扩张,先后击败和硕特部,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在沙皇俄国的挑唆下,野心越来越大,漠西蒙古被他征服,接着又去打漠北蒙古,漠北人员向南逃亡,希望得到清朝的保护,向清廷

  • 让康熙三次御驾亲征的噶尔丹是怎样的人?他有何实力敢挑战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小岛知风标签:清朝,乾隆,雍正,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化学武器,慈禧太后,何丹彤巴黎被抢劫

    噶尔丹是清朝顺治和康熙时期的蒙古准噶尔部首领,正是他带领蒙古准噶尔部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准噶尔汗国,并且他建立的准噶尔汗国一度与清朝并立,对康熙、雍正以及乾隆三代皇帝都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下面就来说说噶尔丹有什么实力可以和康熙对抗,屡次挑战大清王朝。本是活佛的噶尔丹却野心勃勃的建立准噶尔汗国并想入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