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王朝》中,噶尔丹实力强大,为何他很容易就被康熙打败了?

《康熙王朝》中,噶尔丹实力强大,为何他很容易就被康熙打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掠影后有感 访问量:3806 更新时间:2024/2/19 13:36:21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蓝齐儿,而蓝齐儿也活得很快乐。当时蓝齐儿喜欢上了李光地,噶尔丹出使大清,意外邂逅了蓝齐儿,并喜欢上了她。

出于和平的考虑,孝庄太后说服了蓝齐儿,最终蓝齐儿嫁给了大清的敌人噶尔丹。

不过十年以后,双方还是撕破了脸,噶尔丹带领军队入侵大清,而康熙也有足够的实力与之应战。最终双方交战,死伤惨重,康熙一战消灭噶尔丹,蓝齐儿则亲眼见证自己的哥哥胤禵杀死自己的丈夫噶尔丹,而这一切都是自己父亲造成的。

蓝齐儿的原型是固伦荣宪公主,她并没有嫁给噶尔丹,而是在十八岁的时候嫁给了漠南蒙古巴林部。这也是大清王朝一贯的手法,通过婚姻关系不断地拉拢周边的势力。她所嫁的乌尔衮,实际上和她有血缘关系。乌尔衮是皇太极的曾外孙,他的母亲是皇太极的第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

当然了,康熙皇帝也没有那么消灭噶尔丹,实际上清朝和准噶尔的恩恩怨怨持续了上百年,在乾隆朝的时候在真正完成了征服。在康熙时期,双方一共打了七年,两度大战,康熙三次亲征才消灭了噶尔丹汗的势力。

清朝统一准噶尔的过程,并不是事先有计划的,三代皇帝身体力行完成了统一。实际上,清朝和准噶尔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三代皇帝的想法也是不断在变化的。从公元1662年到1762年,百年时间才彻底地解决了准噶尔的问题。

清朝统治者的政策是非常灵活的。通常情况下,周边的部落只要表示归顺,一般都会认为他臣服了。早期的时候由于准噶尔愿意名义上服从大清,所以清朝也没有打算去占领准噶尔。毕竟清朝初年的时候,主要的力量都是用来消灭明朝的残余势力,不能够多方出击。

康熙继位以后,先是整顿朝政,收拾了权臣鳌拜等人,然后开始了平定三藩之乱。在这期间,准噶尔趁机发展起来,噶尔丹汗不断的吞并别的地盘。

等到康熙二十年,噶尔丹取得了西藏的支持,并且还征服了天山南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他的势力迅速等到增强。不过康熙还是没有采取强力措施,尽量以和解的方式来讲解双方的问题,避免激化噶尔丹和清朝的矛盾。

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准噶尔和喀尔喀爆发了战争,准噶尔打败了喀尔喀。喀尔喀战败以后,有数十万的蒙古人逃往清朝的北部边境,这给清朝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压力。如果康熙不收留这些人,喀尔喀将被吞并。可是如果康熙保护这些难民,必然和噶尔丹汗其冲突。所以准喀之战成为了康熙对噶尔丹用兵的导火索。

果不其然,噶尔丹向康熙索要喀尔喀部落首领。后面,双方还进行过一系列的和谈,不过最终走向战争。康熙从康熙二十八年就开始进行周密的部署,大军在各个战略要地进行了集结。同时,康熙一方面没收了噶尔丹1500人的商队,另一方面他还派出使者,让俄罗斯断绝对噶尔丹的援助。

康熙二十九年六月,康熙主动出击发动了乌尔会遭遇战。乌尔会之战是康熙和噶尔丹的第一次战争,双方共投入兵力4万余人,决战持续了6个多小时,最终清军兵败。清军失败的根源在于缺乏统一,具体的作战方案,导致先头部队各自作战。不过康熙肯定不会承认自己的失误,而是将所有的责任推给前线的官吏,并进行了处罚。阿喇尼、吉儿他布被革去议政,降四级,随同的官员全部被革职。

康熙二十九年7月,乌尔会之战后的第40天,噶尔丹出兵乌兰布通,直逼北京城。此次战争双方互有胜负,清军的损失甚至比噶尔丹的军队还要大一些,连康熙的舅舅佟国纲也死于此次战役。他是在准备撤退的时,被滑膛枪打死。可以说康熙是惨胜,但是至少明面上康熙的大清军队是赢了,因为噶尔丹撤退了。毕竟噶尔丹孤军深入,大清兵力雄厚,各路的援军又陆续来到乌兰布通,即将对噶尔丹形成包围圈,此时的噶尔丹只能尽快返回漠北。

为此,噶尔丹采取了对大清讲和的策略,并且精心设计了一套谈判程序,以便趁机脱逃。

噶尔丹在撤退的过程中,他的部队大量减员,从两万人减少到数千人。原因就在于噶尔丹的部队爆发了瘟疫,这使得噶尔丹实力大损,人员锐减,部众生活极为艰难。

为此,噶尔丹一方面表示对清朝顺从,另一方面则不断地招兵买马壮大自己。为此,康熙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

因为康熙率大军远征,噶尔丹如果提前知道消息,很容易又逃跑。等到康熙撤兵以后,噶尔丹又会卷土重来。经过几年的发展,噶尔丹又恢复了元气,他又能够组织近一万人的部队了。

康熙三十四年的时候,康熙决定用计诱使噶尔丹大军前来,然后伺机消灭他。不过,康熙还是没有成功。

康熙三十五年二月,康熙再次亲征噶尔丹,在昭莫多击败了噶尔丹,噶尔丹只能带着几十人撤退。昭莫多之战完全改变了双方的关系,清朝从此奠定胜局。

当时康熙认为噶尔丹只有数十人突围,已经不可能再卷土重来了。出乎意料,噶尔丹又纠集了5000余人,但是失去了辎重,并且生计困难。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康熙决定第二次亲征噶尔丹。

康熙三十五年九月十九日,康熙带着军队从京城出发。此时,康熙并不打算武力击败噶尔丹,而是想招降噶尔丹。为此,康熙极力笼络噶尔丹的亲信,甚至还不断遣返俘虏与家人团聚,目的也是分化噶尔丹。

康熙完成部署以后,慢慢等着噶尔丹投降,所以他甚至还疯狂打猎。在鄂尔多斯地区,康熙一天能够打兔子、野鸡等猎物60只到90只。他收获最多的一天共计138只,而随从则猎获1565只。

所以历史上,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并不是一次紧张而成功的军事远征,实际上不过是一次娱乐玩耍的“塞上行”。这一点上,康熙深有体会,他说:“鄂尔多斯地方特别好,真是适合少年学习骑射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康熙还会进行第三次亲征?原因就是康熙第二次亲征回去的路上,他认为噶尔丹投降有炸。所以他决定带着部队对噶尔丹斩草除根,彻底歼灭其残部。

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康熙叒从北京出发,开始亲征噶尔丹,总计兵力6000人。康熙充分吸取之前的教训,出征前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康熙决定兵分两路,并且增加了每人的补给,每人携带100天的口粮,6000部队需要4000石,并且购买了2万头牛羊。由于补给增多,每个士兵实际上需要5匹马,合计为3万匹马,并且还准备了7456只骆驼,11182头骡子,14910头驴。

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严重滞后。噶尔丹的信息机会50天到60天以后才能传递给康熙。实际上噶尔丹已经去世,他的手下发生了叛乱,噶尔丹成为孤家寡人,最终病死。所以说康熙第三次亲征实际上对手是一个死人。

如果从康熙二十九年算起,一共花费了七年时间。

更多文章

  • 康熙兄长福全大败噶尔丹,却不准班师回京,福全:我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浮意落尽标签:噶尔丹,福全,康熙,尔丹,顺治,亲王

    在天津蓟州区有一座山,叫黄花山,黄花山下有几座大型的清朝王爷墓,既有顺治帝的儿子,也有康熙帝的儿子。在这些王爷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被称作“大王陵”,里面埋葬着康熙唯一的兄长,他就是裕宪亲王福全。1、愿为贤王的“皇长子”福全是顺治帝第二子,生于顺治十年七月十七日,比康熙大八个月,生母是宁悫妃董鄂氏。顺

  • 准噶尔大汗噶尔丹到底是怎么死的?从清朝史料入手,分析真实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噶尔丹,尔丹,准噶尔,清朝,康熙

    清代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与准噶尔贵族进行的多次战争,在清代文献中通称为平定准噶尔。这场战争历时六十八年,历经三朝,最终以清朝的胜利告终。抛开政治立场,噶尔丹其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是巴图尔珲台吉的第六子,本来已经出嫁不问世事,但因为其兄僧格在准噶尔贵族内讧中被杀,所以

  • 康熙不愧为千古一帝,三次亲征噶尔丹,打得噶尔丹最后服毒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清朝,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化学武器,慈禧太后,金庸笔下角色

    清朝时,蒙古分为漠西、漠南和漠北三部分。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自从噶尔丹统治准噶尔部以后,由于他有想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蒙古国的野心,所以先后兼并了漠西及漠北。漠北蒙古有数十万人逃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康熙便派遣使者与噶尔丹交涉,但噶尔丹不但不退兵,反而大举进攻漠南。噶尔丹生于1645年,是蒙古准

  • 费扬古:董鄂妃弟弟,康熙平定噶尔丹他是主将,有一嗜好关羽也有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关羽,三国,费扬古,董鄂妃,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化学武器,雍正王朝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费扬古,姓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终年56岁,内大臣鄂硕次子,顺治宠妃董鄂妃弟弟。费扬古满文的意思是小儿子。康熙年间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叛乱的著

  • 野心勃勃的草原霸主噶尔丹,怎落得服毒自杀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野记标签:噶尔丹,尔丹,沙俄,清军,土尔扈特部,准噶尔

    一 明清交接之际在蒙古草原上崛起的准噶尔汗国准噶尔部落是由蒙古瓦剌部分裂而来。瓦剌部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 明英宗时期,明朝50万精锐就是在土木堡丧于瓦剌部之手,后来于谦带领北京军民赢得北京保卫战之后,也先带领瓦剌部重新退回草原。没过多久,蒙古鞑靼部崛起,在鞑靼部不断的打击下,瓦剌部向西迁移并发生分裂

  • 噶尔丹雄心如成吉思汗,实力强劲,为何最后却败给了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标签:沙俄,清朝,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成吉思汗,准噶尔部,化学武器

    噶尔丹和康熙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两人在十七世纪末期的那场史诗般的对决,真可谓棋逢敌手,将遇良才。噶尔丹从一出生就光芒万丈,据说是温萨活佛投胎转世。少年时期的噶尔丹,师从扎什伦布寺四世班禅,其后又跟随达赖喇嘛学习。长期的系统学习,让他打下了深厚的佛学基础,也让他具备了敏锐的眼光和聪慧的头脑。

  • 号称半人半神的噶尔丹,到底有多厉害?让康熙亲自御驾亲征三次?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噶尔丹,康熙,尔丹,半神,清朝,准噶尔

    噶尔丹是准噶尔首领巴图尔的第六子,性情豪放不羁,是一匹实力派的草原野马。不仅具有军事才能,还具有煽动人心的手段,虽然他有过潜心研究佛法,但此人没有菩萨心肠,具有挑战性的欲望,内心只有权利和欲望。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重视噶尔丹,御驾亲征准噶尔,是因为噶尔丹对清朝生死存亡的影响是一个致命的威胁。在人们看来

  • 巅峰时期的噶尔丹有多厉害?以一人之力,能敌清朝和沙俄两大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噶尔丹,沙俄,清朝,康熙,蒙古

    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道:“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陆游对于战争的描写,诗句中虽然没有直接的描写战争,但是凭借我们的想象,还是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战争中的场面。战争从来都是不可避免的,可能在现代来说,更多的是科技和经济等方面的对抗,但是在古代时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最直接的一种对抗

  • 蒙古诸部早已凋零,噶尔丹是从哪里来的,为何突然就辉煌一时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噶尔丹,尔丹,蒙古,准噶尔部,准噶尔

    噶尔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如流星一样辉煌一时。那么,这个噶尔丹是怎么崛起的?他对中国历史,发挥过什么作用呢?(噶尔丹)1368年,朱元璋的大军攻入北京,蒙元政权土崩瓦解。蒙古诸部散居各地,以大漠为界,可分为漠北、漠南及漠西三大蒙古聚居地。明朝中叶,1449年,发动“土木堡之变”、俘虏明英

  • 噶尔丹通过假意投降,借助烧路边野草冒烟,来躲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清军,皇帝,康熙,噶尔丹,小说家

    北方的隐患消除了,然而大西北又发生了反叛,出生在今天新疆伊犁,长期活跃在准噶尔部噶尔丹,在噶尔丹夺得准噶尔统治权后,积极向外扩张,先后击败和硕特部,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在沙皇俄国的挑唆下,野心越来越大,漠西蒙古被他征服,接着又去打漠北蒙古,漠北人员向南逃亡,希望得到清朝的保护,向清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