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石达开极善用兵,曾屡建奇功,后来率军单独作战却为何屡遭失败?

石达开极善用兵,曾屡建奇功,后来率军单独作战却为何屡遭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坛典故 访问量:948 更新时间:2024/2/12 8:02:37

石达开,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乳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客家人 ,地主出身,家境较为富裕。因土客矛盾,饱受当地土著豪绅排挤、欺辱,愤而参加拜上帝会,与在广西传教的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冯云山、桂平紫金山烧炭工杨秀清等结成异姓兄弟,称天父(即上帝)第七子。

在太平天国早期的最高领导层中,洪秀全、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四人受过教育,能诗擅赋,算得上知识分子,而起自蓬蒿的杨秀清、萧朝贵则目不识丁,几乎是文盲。

清道光三十年(1850)8月,石达开率1000多族人自贵县奇石圩赶赴桂平金田村加入团营。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洪秀全任石达开为左军主将。石达开率军作战,在血火中逐渐显露出其不凡的军事天赋。

同年12月,洪秀全在永安封王,石达开为翼王、号五千岁(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南王,萧朝贵西王,韦昌辉北王)。永安突围后,太平军攻桂林而不克,旋即大举北上,连取全州、道州、永州、郴州、衡州,因沿途不断有农民、矿工加入,人数由出广西时的不足万人增至十余万。

太平军围攻长沙而不克,西王萧朝贵中炮死去(之前冯云山死于全州),这样,首义六王仅剩天王、东王、北王、翼王四人。石达开参与了攻克武昌之役,随后率军相继攻占九江、安庆,谋勇兼具,战功显赫,在军中的威望与日俱增。

在围攻南京的残酷战斗中,杨秀清、林凤祥、石达开等督军浴血冲杀,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终于占领了龙盘虎踞的金陵城。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

石达开像

咸丰三年秋季(1853),翼王石达开奉天王令巡视安庆(当时的安徽省城,被太平军攻克后,清廷将省城迁往庐州(今合肥)),张榜安民,用当地有影响力的士绅为乡官,按原有土地征收粮食、税赋,设立榷场(交易场所,亦称互市)抽税 ,还开科取士,选拔人才,竭力稳定新占地区的社会秩序。当年12月,奉命返回天京。

湖口之战两挫曾国藩,击溃湘军水师,逼得曾国藩差点投江自尽

1854年秋季,因湘军发动反攻,江西太平军作战不利,石达开率军西援,经安徽芜湖、安庆开至江西鄱阳湖口,与湘军对峙。

1855年1月29日,鄱阳湖水战开打。石达开因势利导,施计引诱湘军水师轻便快艇(曾国藩称“钓钓子” )舢板120余艘追入鄱阳湖,旋即截断其出路,肢解了湘军水师,湘军水师被分割成外江、内湖两支,力量被严重削弱。太平军水军当夜利用夜黑风高用小船围攻湘军水师留在长江江面的大型战船(称“长龙”“快蟹”),用火攻焚毁40余艘舰船,剩余的船只被迫退往九江。

2月11日深夜,利用湘军水师麻痹大意,疏于防范,石达开故技重施,派轻舟疾速驶往九江,用火箭、喷筒焚毁、击沉驻泊于码头的湘军水师战船10几艘(另有史料说烧毁百余艘),仅有几艘快蟹杨帆逃走,湘军水师几乎被团灭,曾国藩仓惶逃往南昌。

善于用兵的石达开看准清军第一线兵力全部仰仗湘军,取得湖口大捷后乘势挥军西进,三克武昌

石达开取得湖口大捷后,湘军水师溃不成军,水、陆师均已失去了进攻能力,乘虚挺进湖北是绝佳的战略时机。石达开命林容在九江牵制湘军主力,令燕王秦日刚统兵挺进湖北,以增强西征军的战略反攻力量。

秦日刚率太平军乘胜西进后,三克武昌,西征军乘势捣入湖南,震动清廷。

9月,石达开率部进援庐州(合肥),击走围城清军,解了庐州之围;10月,自安庆挥军西进,增援湖北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于崇阳、通城一带,互有胜负。

转战江西后,连克重镇,困守南昌的曾国藩一日数惊,甚至拟好了遗书......

不久后率部转战江西,势如破竹,连克新昌、瑞州、袁州、临江、吉州等地等地,1856年3月,一举攻占樟树镇,使困守南昌的曾国藩陷入困境。听说老对头石达开正统兵大举袭来,因南昌防守力量薄弱,曾国藩胆战心惊,失魂落魄,做好了与城共存亡的准备,甚至连遗书都拟好了。

曾国荃督率湘军进占雨花台, 围困天京,石达开奉命统大军回援天京,经皖南,入江苏,于1856年6月上旬,攻破溧水,兵临天京城下,旋即联合秦日刚部共同摧毁清军苦心构建的江南大营, 逼退围城湘军后又奉命回救武昌。

洪杨内讧激起天京事变,石达开受到殃及,差点遇害

1856年9月,奉天王密诏(另有记载说没有密诏)从湖北前线急速驰返天京,对同样奉旨返京诛杨的北王韦昌辉滥杀东王杨秀清两万部属一事表示不满,当面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自毁长城,令亲痛仇快,韦昌辉恼怒欲加害,幸得人通报,他连夜缒城逃走,家属20几人被韦捕杀。

石达开逃到安庆后,起兵讨韦,大军行至宁国府(安徽宣城)后,天王洪秀全逼不得已,派兵诛杀了穷凶极恶的韦昌辉,并将韦的首级送至石达开处,大加安抚后召他入京辅政。石达开遂卷旗罢兵,于当年11月下旬回到天京,洪天王封他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总理天国军政事务。石达开能力颇强,处事公正,威望很高,天朝军民非常拥戴他。

饱受天王猜忌、压制,愤而统兵离京出走

洪秀全对威望卓著的石达开心存疑忌,重用贪鄙无能的长兄洪仁发和次兄洪仁达,封两个哥哥为安王、福王,用以掣肘、压制能文能武、德高望重的义(翼)王石达开。饱受猜忌、打压的石达开愤懑难平,几经权衡,于1857年5月离开天京,返回大本营安庆。离京途中,他不断张贴告示,诉说心中委屈,鼓动太平军将士“ 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大有另起炉灶之意。

天国军民本就佩服能征善战的翼王石达开,加上很多人同情他的不幸遭遇,沿途不断有人加入,史载随他一同出走的安徽、江西太平军精锐部队大约20万人(一说40万或数十万),严重分散了太平天国的军力。

没多久,因湘军吉字营卷土重来,再次围攻天京,洪秀全被迫削去两个哥哥的王爵,派人追赶石达开大军,还特意制作了一道金牌,上面镌刻了 “义王”二字 ,一并颁给石达开,既表达自己的歉意,还有希望义王捐弃前嫌、共保天朝之意,并附上合朝文武共同签名的求援表章一份,石达开看后不为所动,仍置之不理,率数十万精兵在外单独作战,转战数省,渐行渐远,虽没有正式取消太平军称号,但一直单独行动,拒受天王节制。

统大军闹分裂离京出走后,太平军“战神”石达开灵感不再,屡战屡败,麾下将士极为失望,纷纷离散,最终在清军的围追堵截下窜入西川,穷途末路,受阻于大渡河畔,被迫有条件出降,旋即被押往成都寸磔处死

离开天朝后,石达开先在江西作战,却屡屡失利,被迫转往浙江、福建,后又复回江西,辗转进入湖南,一个小小的宝庆府(邵阳), 石达开竟久攻不克,还损兵折将,狼狈不堪,再也不复往日之威。随后,他率军南进回到了老家广西,再攻桂林又不克,被迫南攻柳州,仍不克,旋即攻占小城庆远(今宜山),好歹挽回了几分面子。在庆远,石达开将一直沿用的太平天国官制、礼仪、行文做了许多更改,引发麾下将士们的怀疑与不满,加上离京后屡屡战败,严重影响士气,所部或溃散,或离开他返回天京。

1859年9月,石达开麾下重要将领彭大顺、吉文元、朱衣点等人离开庆远 ,率20万将士“万里回朝” ,彻底与他决裂。

石达开这人颇讲义气,他知道彭大顺、朱衣点等人执意要离去,并未加以劝阻,而是随他们去了。随后他率残部来到老家贵县,在此招兵买马,重新聚起数万人马,于1861年秋再次杀出广西,在湘、鄂、黔、滇流动作战,虽然发展至20多万兵马,无奈大势已去,战事陷入被动失利。因屡次被清军挫败,石达开准备率军进入山环水绕、地势险峻的四川。

同治二年(1863)五月,石达开率部转战至紫打地(今贵州安顺场附近),被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所阻。清军买通当地土官、千户王应元、彝族土司岭承恩,土著武装步步紧逼,石达开被逼到大渡河畔进退无路,一筹莫展。

可悲可叹 、可歌可泣石达开

石达开兵陷绝境,辎重全部丢失,7个王娘投河自尽。石万般无奈,只得致书四川总督骆秉章,天真地希望清廷“宥(宽宥,赦免)我将士,请免杀戮,按官授职,量才擢用,愿为民者散为民,愿为军者聚为军”。希望牺牲自己一人保全麾下将士。

川督骆秉章接信后假装应允(也有史料说未予答复),石达开信以为真,传令将士弃械投降。1863年6月13日,石达开带亲信将领数人及年方5岁的儿子石定忠到洗马沽清军大营投降,随即被押解到成都。25日,石达开、曾仕和、黄再中三人被川督骆秉章残酷凌迟处死。随后,骆秉章背信弃义,将缴械投降的石达开部属诛戮一空(一说未杀尽,放走了数千人)。 其子石定忠因年纪幼小,被押往京城抚养,9年后15岁的石定忠还是被清廷酷刑处死。

【插图源自网络】

标签: 石亚达太平军清军水师洪秀全骆俊

更多文章

  • 为何石达开受寸磔之刑时一声不吭?是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孤风婉史标签:清军,石达,寸磔,石亚达,洪秀全,曾国藩,韦昌辉,太平天国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本事的起义者,总能够带领自己的手下开创新的天地,满清王朝时代,石达开作为太平天国的创始人之一。他带领手下重创清军,虽然被加上一个谋反的罪名,但是他的英勇事迹却流传至今。英雄出少年石达开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随着政治的腐朽和官府的欺压,在父亲去世之后,家里的情况一天比一天糟糕,只剩下了

  • “天京之乱”不能明说的隐藏剧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石达开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石亚达,洪秀全,韦昌辉,杨秀清,翼王,天京

    在我们熟知的“天京之乱”故事中,东王跋扈、北王嗜杀、天王懦弱、翼王悲情。诚然角色的脸谱化受众面广便于传播,但这会消解人物的复杂性和历史事件的厚度。时隔多年“天京之乱”仍存种种疑点:东王势大却轰然倒台;北王发疯一样滥杀;天王闭门隐身;翼王两次出走天京。本文笔者将以翼王石达开的视角,来解构这场事变的暗线

  • 天京事变中,石达开连犯4错误,注定要被排挤出局

    历史解密编辑:小爱历史说说标签:石亚达,洪秀全,韦昌辉,事变,李秀成,萧朝贵

    1857年5月,翼王石达开外出巡视雨花台大营,而后悄悄离开天京,带着部队从铜井渡过长江,来到自己的大本营安庆。从天京来到安庆途中,石达开一路发布公告,诉说自己的无奈,号召广大将士前来效力。石达开所发布的告示,以“五言告示”最为著名:“依然守本分,照旧建功名。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一统太平日,各邀天

  • 洪秀全两兄又蠢又贪, 却被封王参政,仗势逼走石达开后惨遭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理想人物杂志标签:翼王,洪秀全,石亚达,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

    安王洪仁发:洪秀全长兄。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人。早年在家乡种田。未受过教育,不通文墨。道光三十年(1850),在洪秀全的召唤下,全家从广东赴广西桂平参加金田团营。后参加太平天国起义。永安封王时,天王长兄洪仁发被封国宗(天王宗室贵戚)。1856年(咸丰6年)因杨秀清、韦昌辉内讧,爆发了“天京事变”。

  • 1857年,石达开离开天京是负气出走吗?真的带走了几十万精兵?

    历史解密编辑:蓝风破晓标签:石达,天京,石亚达,洪秀全,韦昌辉,杨秀清,李秀成,陈玉成,太平天国

    石达开当然不是负气出走,而是看到了他人没看到的危险。当时的他,其实只有一条路,且只有一条路。1、天京之变,反映太平天国巨大矛盾洪秀全这个人,如果拿个人物做对比,他就是清朝版的陈胜。起初不错,后面变了。洪秀全出身耕读世家,虽然家里供他读书,可他连个秀才都考不上。第三次落第,得了一场重病。变得举止有些怪

  • 石达开短短一生征战无数,为何32岁时在大渡河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清兵,石亚达,大渡河,太平军,曾国藩,洪秀全,石达开

    在晚清历史上,除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重臣外,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石达开能文能武,他写的诗,连当时的大文人曾国藩也十分欣赏。对石达开的军事才能,曾国藩尤为钦佩,认识此人未能为大清效力,是朝廷的一大损失。石达开少年得志,他16岁时,就因为喜欢结交江湖好汉而名声大噪,太平天国

  • 太平天国中,石达开才是最有魅力的战将,解密石达开败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石亚达,太平天国,洪秀全,太平军,清军,清廷

    咸丰元年(1851年)十二月,洪秀全在广西的金田镇发动了轰轰烈烈的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短短的几年时间,英勇的太平军就占据了武昌和安庆。之后,太平天国向清王朝在江南一带的军事重镇——南京发动了进攻。本来,洪秀全并不奢望攻下南京,因为,清廷在南京的防御十分稳固,太平军如果要硬来的话,结果只能是杀敌

  •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如果不从天京出走,那他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石亚达,太平军,太平天国,洪秀全,天京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这场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先后被杀,一同丧生的共有二万人,包括以上三王的家属、翼王石达开的家属。事变平息后,石达开忍辱负重,回京辅政。但洪秀全忌恨石达开的威望,处处设防,从上层逐步夺去石达开权力,时有阴图戕害之意。石达开既不愿消极待毙

  • 石达开为何会遗恨大渡河?结局其实从出走天京这一刻起就注定了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石亚达,太平军,清军,洪秀全,韦昌辉,太平天国

    同治二年(1863年),一直被清军畏惧如虎石达开因在大渡河强抢渡不成,困于粮草用尽的绝境之中,最终石达开为保全全军性命,舍命投降,但清军背信弃义,除了三百余名老幼之外,其余的基本都被杀了,而石达开也以凌迟的酷刑结束了其征战的一生,时年32岁。翼王石达开作为太平天国运动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将领之一,石达开

  • 洪秀全做了啥致使石达开“负气出走”?石达开到底带走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洪秀全,石亚达,太平军,太平天国,李秀成,清军

    在太平天国史中,“天京事变”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话题。在这场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先后被杀,一同丧生的共有二万人,包括以上三王的家属、翼王石达开的家属。该场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事变平息后,洪秀全召石达开回天京辅政,封其为“电帅通军主将义王”(本意是“电帅全军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