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当然不是负气出走,而是看到了他人没看到的危险。
当时的他,其实只有一条路,且只有一条路。
1、天京之变,反映太平天国巨大矛盾
洪秀全这个人,如果拿个人物做对比,他就是清朝版的陈胜。起初不错,后面变了。
洪秀全出身耕读世家,虽然家里供他读书,可他连个秀才都考不上。
第三次落第,得了一场重病。变得举止有些怪异。
当不了秀才,连最底层的知识分子都算不上。可穷人想要出人头地,除了科举之路,哪还有路?
路封了,就会寻找人生的另外出口。
他看见了一本基督徒梁发写的中文布道书《劝世良言》,突然之间,他好羡慕里面的种种。
可是他仍然对大清抱有一丝的希望。
1843年第四次落第后,29岁的洪秀全彻底失去对大清朝的希望,腐朽的王朝散发着污浊的臭气。贪官污吏,鱼肉百姓;富绅贵族,横行霸道;穷人出头,难上加难。
于是乎,他做了一个荒唐大梦,梦见自己是耶稣的弟弟,上帝的次子。
从此,他深度研究《劝世良言》,创建了“拜上帝教”,并编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书。
这就有了指导方向的手册了。
作为一个“教”,得有信徒,如果没有信徒,别人会当你是傻子。
邻村的另一位不入流的文化人冯云山,相信洪秀全说的,也愿意陪着洪秀全一起拯救苍生。
当时,支持洪秀全的还有族弟洪仁轩等人。
从1844年开始,洪秀全就外出传教,陪同者就是冯云山。
还别说,发展还挺快,一句“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念打动了无数人,多么美好的未来啊!
团队慢慢扩大了,也和大清的军队发生了两次摩擦,获胜而归。
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了。
从此,太平天国这辆列车轰轰烈烈地开向了远方。
而在1851年11月,洪秀全在永安进行分封:自称天王,麾下设五王:东王杨秀强、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所有的崩盘,起始于这一刻。
一个号召“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组织,有了严密的等级序列。让大家不要有私财,天王和各王过着舒适奢侈的生活。
普通太平天国成员夫妻不能在一起,而各位王不受限制,都有妻妾,天王的妻妾更是多到数不清。
喊着人人平等,其实并不平等。
喊着天下一家,不藏私财,各王们挥霍财物,享受人生。这让大家的凝聚力渐渐下降。
洪秀全常常借着耶稣兄弟上身,传达各种“旨意”。
而聪明的东王杨秀清参悟了这一点,直接假装天父(上帝)附身,传达各种有利于自己的旨意。
于是,争权夺利的矛盾开始了。
1856年9月,天京之变爆发,杨秀清被韦昌辉所杀,并杀了很多杨秀清的下属和亲人。
这成为了一个重要节点。
造成如此局面,洪秀全需要承担责任。而洪秀全从此也有了疑心病。
2、石达开被迫离开
石达开这个人,从小父亲去世,早早撑起了家。
此人略懂文墨,身手不错,最重要的是信誉非常好,很有组织能力。
永安建制时,他仅仅20岁,但文武双全的美名,早已传遍太平天国军营,被封翼王实至名归。
在本人看来,石达开才是太平天国中最为出色的领导人,甚至洪秀全也不如他。
洪秀全的格局和心胸不如石达开,组织能力也不如石达开。
1853年,石达开攻克庐州(合肥),名将江忠源自杀。
1855年年初,在九江击败曾国藩,老曾跳江自杀。未遂!
就此,石达开带领的军队快速增加,从一万多增加到十万之众。
1856年天京之变时,石达开从前线撤下来赶快来阻止更大的杀戮,但是,他的行为让韦昌辉觉得是在偏袒杨秀清。
石达开胆大心细,一看气氛不对,赶快离开了天京城。
可惜,石达开留在天京的家人全部被诛杀。
这让石达开怒不可遏,点起大军,在安徽举兵靖难,并上书天王。意思很明显,如果不诛杀韦昌辉,决不罢休。
在各种压力之下,洪秀全斩杀了韦昌辉。
韦昌辉一死,和洪秀全创业的五位“王”,只剩石达开了。
洪秀全自己的政务能力有限,因此召石达开进京帮助主持大局。
在这太平天国的关键时期,退后是要不得的,使命所在,石达开入了京城。
但是,问题出现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石达开的威信越来越高,李秀成、陈玉成等年轻的将领,被安排得妥妥当当,出现了反攻大清的大好局面。
可是,洪秀全的老毛病又犯了,嫉妒贤能,担心石达开权力变大,成为第二个杨秀清。
他封两个哥哥为王,处处牵制石达开,甚至意图加害。
天京,是洪秀全的老巢,石达开越来越担心再次出现杨秀清被诛杀的那一幕,于是,在1857年7月避祸离开天京,回到了安庆。
“负气出走”,只是一段传说,当然,如今的一些史学家也如此说。
历史作家赫连勃勃梅毅的书中,也写了石达开负气出走,不过打了隐号。
从前前后后来分析,再结合做人的风格特点,石达开不是负气出走,而是无奈之下迫不得已的选择。
在当时,为了能活下去,离开才是石达开唯一的道路。
3、石达开真的带走了几十万精兵吗?
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有三个理由。
第一,石达开在天京指挥的将领,大多并没有带走。
我们看看那时候出名的将领李秀成、陈玉成、李世贤等人,谁被石达开带走了?都没有。
石达开虽然担当了一段时间的“调度中枢”,但无奈出走之时,并没有带走所谓的几十万大军。
综合各种资料看,太平天国兵最多的时候,也就六十万。能打仗的也就二三十万。
如果石达开带走了几十万,太平天国不就空了吗?这如何抵挡清军?
所以,石达开带走了几十万精兵,就是有人夸大。
第二,如果带了几十万走,石达开不会快速到安庆的。
石达开是从安庆出发去了天京辅助管理,很大一部分兵还在安庆。
石达开出走之时,如果是几十万,则浩浩荡荡,势必会形成巨大的动静。别说对局势的影响,连他自己能不能走得成,都是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从天京城离开是秘密出走的,绝不是大张旗鼓出发的。这就决定了,带走的人数并不多。
第三,石达开出走之后,和天王之间有互相联系,说明了不会带那么多兵走。
石达开走了之后,仍然遥尊洪秀全为天王。
而洪秀全也在八九月份,邀请石达开回来重新主持大局。但是,已经近距离合作过一次了,怎么能再闯虎穴呢?去了,可能就回不来了。
试想一想,如果石达开带走了几十万人马,太平天国都空了,洪秀全都会被气晕过去,怎会邀请他来?另外,石达开如果带了几十万人马出走,那就是要彻底决裂了,又怎会遥尊洪秀全为领导?
石达开出走之后,转战安徽、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大大牵制了清军,让太平天国的风险反倒减小了。
而且,出走的早期,石达开还是通军主将,还安排李秀成等人攻击长江下游的清军,还让陈玉成等人回援天京。
这样的人,怎会是自私地带走几十万精兵的人?
从石达开的性格和做事风格看,此人胸怀颇大,能力出众,做不出带走几十万精兵的事情。
我查了一些资料,在一本《石达开:天国悲歌》里看到了描述,说石达开带走了5000兵马,基本都是嫡系部队。
这个来源不权威,但数据基本靠谱,符合逻辑。我深深认同。
石达开很出众,但碰上了洪秀全这样的领导,只能无奈离开天京,最终折戟大渡河。
如果,石达开真要带走太平天国的几十万人马,将洪氏甩开,说不上真就创造了一番伟业。
但是,历史又哪有那么多如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