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57年,石达开离开天京是负气出走吗?真的带走了几十万精兵?

1857年,石达开离开天京是负气出走吗?真的带走了几十万精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蓝风破晓 访问量:1029 更新时间:2024/1/6 1:36:21

石达开当然不是负气出走,而是看到了他人没看到的危险。

当时的他,其实只有一条路,且只有一条路。

1、天京之变,反映太平天国巨大矛盾

洪秀全这个人,如果拿个人物做对比,他就是清朝版的陈胜。起初不错,后面变了。

洪秀全出身耕读世家,虽然家里供他读书,可他连个秀才都考不上。

第三次落第,得了一场重病。变得举止有些怪异。

当不了秀才,连最底层的知识分子都算不上。可穷人想要出人头地,除了科举之路,哪还有路?

路封了,就会寻找人生的另外出口。

他看见了一本基督徒梁发写的中文布道书《劝世良言》,突然之间,他好羡慕里面的种种。

可是他仍然对大清抱有一丝的希望。

1843年第四次落第后,29岁的洪秀全彻底失去对大清朝的希望,腐朽的王朝散发着污浊的臭气。贪官污吏,鱼肉百姓;富绅贵族,横行霸道;穷人出头,难上加难。

于是乎,他做了一个荒唐大梦,梦见自己是耶稣的弟弟,上帝的次子。

从此,他深度研究《劝世良言》,创建了“拜上帝教”,并编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书。

这就有了指导方向的手册了。

作为一个“教”,得有信徒,如果没有信徒,别人会当你是傻子。

邻村的另一位不入流的文化人冯云山,相信洪秀全说的,也愿意陪着洪秀全一起拯救苍生。

当时,支持洪秀全的还有族弟洪仁轩等人。

从1844年开始,洪秀全就外出传教,陪同者就是冯云山。

还别说,发展还挺快,一句“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念打动了无数人,多么美好的未来啊!

团队慢慢扩大了,也和大清的军队发生了两次摩擦,获胜而归。

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了。

从此,太平天国这辆列车轰轰烈烈地开向了远方。

而在1851年11月,洪秀全在永安进行分封:自称天王,麾下设五王:东王杨秀强、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所有的崩盘,起始于这一刻。

一个号召“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组织,有了严密的等级序列。让大家不要有私财,天王和各王过着舒适奢侈的生活。

普通太平天国成员夫妻不能在一起,而各位王不受限制,都有妻妾,天王的妻妾更是多到数不清。

喊着人人平等,其实并不平等。

喊着天下一家,不藏私财,各王们挥霍财物,享受人生。这让大家的凝聚力渐渐下降。

洪秀全常常借着耶稣兄弟上身,传达各种“旨意”。

而聪明的东王杨秀清参悟了这一点,直接假装天父(上帝)附身,传达各种有利于自己的旨意。

于是,争权夺利的矛盾开始了。

1856年9月,天京之变爆发,杨秀清被韦昌辉所杀,并杀了很多杨秀清的下属和亲人。

这成为了一个重要节点。

造成如此局面,洪秀全需要承担责任。而洪秀全从此也有了疑心病。

2、石达开被迫离开

石达开这个人,从小父亲去世,早早撑起了家。

此人略懂文墨,身手不错,最重要的是信誉非常好,很有组织能力。

永安建制时,他仅仅20岁,但文武双全的美名,早已传遍太平天国军营,被封翼王实至名归。

在本人看来,石达开才是太平天国中最为出色的领导人,甚至洪秀全也不如他。

洪秀全的格局和心胸不如石达开,组织能力也不如石达开。

1853年,石达开攻克庐州(合肥),名将江忠源自杀。

1855年年初,在九江击败曾国藩,老曾跳江自杀。未遂!

就此,石达开带领的军队快速增加,从一万多增加到十万之众。

1856年天京之变时,石达开从前线撤下来赶快来阻止更大的杀戮,但是,他的行为让韦昌辉觉得是在偏袒杨秀清。

石达开胆大心细,一看气氛不对,赶快离开了天京城。

可惜,石达开留在天京的家人全部被诛杀。

这让石达开怒不可遏,点起大军,在安徽举兵靖难,并上书天王。意思很明显,如果不诛杀韦昌辉,决不罢休。

在各种压力之下,洪秀全斩杀了韦昌辉。

韦昌辉一死,和洪秀全创业的五位“王”,只剩石达开了。

洪秀全自己的政务能力有限,因此召石达开进京帮助主持大局。

在这太平天国的关键时期,退后是要不得的,使命所在,石达开入了京城。

但是,问题出现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石达开的威信越来越高,李秀成、陈玉成等年轻的将领,被安排得妥妥当当,出现了反攻大清的大好局面。

可是,洪秀全的老毛病又犯了,嫉妒贤能,担心石达开权力变大,成为第二个杨秀清。

他封两个哥哥为王,处处牵制石达开,甚至意图加害。

天京,是洪秀全的老巢,石达开越来越担心再次出现杨秀清被诛杀的那一幕,于是,在1857年7月避祸离开天京,回到了安庆。

“负气出走”,只是一段传说,当然,如今的一些史学家也如此说。

历史作家赫连勃勃梅毅的书中,也写了石达开负气出走,不过打了隐号。

从前前后后来分析,再结合做人的风格特点,石达开不是负气出走,而是无奈之下迫不得已的选择。

在当时,为了能活下去,离开才是石达开唯一的道路。

3、石达开真的带走了几十万精兵吗?

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有三个理由。

第一,石达开在天京指挥的将领,大多并没有带走。

我们看看那时候出名的将领李秀成、陈玉成、李世贤等人,谁被石达开带走了?都没有。

石达开虽然担当了一段时间的“调度中枢”,但无奈出走之时,并没有带走所谓的几十万大军。

综合各种资料看,太平天国兵最多的时候,也就六十万。能打仗的也就二三十万。

如果石达开带走了几十万,太平天国不就空了吗?这如何抵挡清军?

所以,石达开带走了几十万精兵,就是有人夸大。

第二,如果带了几十万走,石达开不会快速到安庆的。

石达开是从安庆出发去了天京辅助管理,很大一部分兵还在安庆。

石达开出走之时,如果是几十万,则浩浩荡荡,势必会形成巨大的动静。别说对局势的影响,连他自己能不能走得成,都是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从天京城离开是秘密出走的,绝不是大张旗鼓出发的。这就决定了,带走的人数并不多。

第三,石达开出走之后,和天王之间有互相联系,说明了不会带那么多兵走。

石达开走了之后,仍然遥尊洪秀全为天王。

而洪秀全也在八九月份,邀请石达开回来重新主持大局。但是,已经近距离合作过一次了,怎么能再闯虎穴呢?去了,可能就回不来了。

试想一想,如果石达开带走了几十万人马,太平天国都空了,洪秀全都会被气晕过去,怎会邀请他来?另外,石达开如果带了几十万人马出走,那就是要彻底决裂了,又怎会遥尊洪秀全为领导?

石达开出走之后,转战安徽、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大大牵制了清军,让太平天国的风险反倒减小了。

而且,出走的早期,石达开还是通军主将,还安排李秀成等人攻击长江下游的清军,还让陈玉成等人回援天京。

这样的人,怎会是自私地带走几十万精兵的人?

从石达开的性格和做事风格看,此人胸怀颇大,能力出众,做不出带走几十万精兵的事情。

我查了一些资料,在一本《石达开:天国悲歌》里看到了描述,说石达开带走了5000兵马,基本都是嫡系部队。

这个来源不权威,但数据基本靠谱,符合逻辑。我深深认同。

石达开很出众,但碰上了洪秀全这样的领导,只能无奈离开天京,最终折戟大渡河。

如果,石达开真要带走太平天国的几十万人马,将洪氏甩开,说不上真就创造了一番伟业。

但是,历史又哪有那么多如果呢?

更多文章

  • 石达开短短一生征战无数,为何32岁时在大渡河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清兵,石亚达,大渡河,太平军,曾国藩,洪秀全,石达开

    在晚清历史上,除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重臣外,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石达开能文能武,他写的诗,连当时的大文人曾国藩也十分欣赏。对石达开的军事才能,曾国藩尤为钦佩,认识此人未能为大清效力,是朝廷的一大损失。石达开少年得志,他16岁时,就因为喜欢结交江湖好汉而名声大噪,太平天国

  • 太平天国中,石达开才是最有魅力的战将,解密石达开败亡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石亚达,太平天国,洪秀全,太平军,清军,清廷

    咸丰元年(1851年)十二月,洪秀全在广西的金田镇发动了轰轰烈烈的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短短的几年时间,英勇的太平军就占据了武昌和安庆。之后,太平天国向清王朝在江南一带的军事重镇——南京发动了进攻。本来,洪秀全并不奢望攻下南京,因为,清廷在南京的防御十分稳固,太平军如果要硬来的话,结果只能是杀敌

  •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如果不从天京出走,那他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石亚达,太平军,太平天国,洪秀全,天京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这场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先后被杀,一同丧生的共有二万人,包括以上三王的家属、翼王石达开的家属。事变平息后,石达开忍辱负重,回京辅政。但洪秀全忌恨石达开的威望,处处设防,从上层逐步夺去石达开权力,时有阴图戕害之意。石达开既不愿消极待毙

  • 石达开为何会遗恨大渡河?结局其实从出走天京这一刻起就注定了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石亚达,太平军,清军,洪秀全,韦昌辉,太平天国

    同治二年(1863年),一直被清军畏惧如虎石达开因在大渡河强抢渡不成,困于粮草用尽的绝境之中,最终石达开为保全全军性命,舍命投降,但清军背信弃义,除了三百余名老幼之外,其余的基本都被杀了,而石达开也以凌迟的酷刑结束了其征战的一生,时年32岁。翼王石达开作为太平天国运动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将领之一,石达开

  • 洪秀全做了啥致使石达开“负气出走”?石达开到底带走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洪秀全,石亚达,太平军,太平天国,李秀成,清军

    在太平天国史中,“天京事变”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话题。在这场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先后被杀,一同丧生的共有二万人,包括以上三王的家属、翼王石达开的家属。该场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事变平息后,洪秀全召石达开回天京辅政,封其为“电帅通军主将义王”(本意是“电帅全军主将

  • 天京之乱过后,石达开开始主持朝政,太平天国终于显现了中兴之象

    历史解密编辑:七彩铅笔标签:石亚达,太平天国,洪秀全,太平军,韦昌辉,曾国藩

    天京之乱过后,石达开开始主持朝政,太平天国终于显现了中兴之象。可这遭到了洪秀全的俩哥哥洪仁发、洪仁达的嫉妒,俩人一起跑到洪秀全跟前摆弄是非,“石达开善于收买人心,现在天京的臣民全都是他的人了!”洪秀全闻言,心中对石达开的不满愈加强烈起来。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肱股之臣,洪秀全为何不记其功反对其横生嫌隙呢

  • 揭秘晚清顶尖谋略型统帅的对决:翼王石达开不敌“今亮”左宗棠

    历史解密编辑:宅女看史标签:骆俊,清廷,巡抚,今亮,石亚达,石达开,左宗棠收复新疆

    朝代更迭之际旧秩序崩塌战乱不止,于黎民百姓是无边无际的兵祸,但于底层的豪杰志士却是冲破出身枷锁的良机。石达开与左宗棠分隔两省相差近二十岁,各自的命运却因一场太平天国运动产生连接。究竟是天朝头号名将技高一筹还是晚清中兴名臣略胜三分,本文笔者就以晚清名臣左宗棠的视角,说说他与翼王石达开之间的名将之争。影

  • 太平军大战上方桥:石达开哥哥找敌将单挑,因一时疏忽被反杀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石亚达,太平军,清军,张国梁,罗大纲

    1854年4月,号称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藩率湘军攻击靖港,试图消灭长沙北面太平军,好在湖南官场、地主、士绅炫耀一番,为兴办湘军找理由。谁知,曾国藩首次“亲征”,却遇上了号称“铁公鸡”的石祥祯,结果惨遭失败。石祥祯,广西贵县人,翼王石达开哥哥,是国宗群体中仅次于韦俊的悍将。此时,曾国藩还没啥军事经验,况

  • “义王”石达开32岁英勇就义,留下3个儿子,现状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石亚达,清军,曾国藩,太平天国,洪秀全,太平军

    和平的岁月里人们总会缅怀过去先烈的英勇事迹,他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永垂不朽。人的一生或轻于鸿毛,亦或是重于泰山。没有什么事情比得了英雄先烈的付出,若不是他们,就没有现在的和平盛世。有这样一位英雄,他叫石达开,是广西桂县人,生于1831年3月,卒于1863年6月27日。他是太平天国的主要将领之一,是

  • 文武双全、战功赫赫,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石达开到底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石亚达,太平天国,太平军,洪秀全,清军,韦昌辉

    清咸丰元年(1851)初,一个名叫洪秀全的落第秀才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宣布建立太平天国。事实证明,这场起义并非心血来潮的仓促行动,而是洪秀全依靠“拜上帝教”四处招揽信众,在进行了充分准备后才发动的。九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城,洪秀全在此制订历法、封赏众将,这场起义的未来似乎一片光明。在被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