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隆(950年-1005年),字霸图。祖籍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宋初年名将、外戚,枢密副使李处耘长子、明德皇后长兄。
李继隆
耶律休哥(生年不详—998年),字逊宁,契丹族。
出身契丹皇族,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三伯父
隋王耶律释鲁之孙。辽朝宗室名将、军事家。
耶律休哥
从公元979年到公元998年,两人作为宋辽双方最出色的名将,上演了二十年的双雄争锋。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979年),宋太宗伐北汉,北汉末主刘继元降,宋太宗还师至镇州即转兵北上,欲以新胜之师收复幽蓟。因宋太宗的失误,宋军在高粱河之战中受契丹名将耶律休哥的反击,遭遇惨败,宋军各路人马都慌忙败退,只有李继隆所属部队且战且退,安全撤离,耶律休哥看后也大吃一惊。
宋辽高梁河之战
宋太宗第一次北伐失败,耶律休哥挽辽国狂澜于既倒,作为胜方指挥出色,李继隆作为宋军一名将校,虽败犹荣。战后,李继隆因功被命为镇州都监。耶律休哥升任北院大王。
公元979年9月,携高粱河大胜余威,辽燕王韩匡嗣、惕隐耶律休哥等又率军南进,进至河北满城,与宋军遭遇。东路由韩匡嗣、惕隐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等率领,沿平原开进;西路由南京统军使耶律善补率领,沿山后南趋。
辽军进抵满城西集结。时刘廷翰已率部列阵于徐河(今河北满城北),崔彦进率所部自关南北上黑芦堤(今河北容城西南)北转向西进,沿长城口(今河北徐水西北)潜师辽军侧后,对辽军形成夹击之势。未几,李汉琼、崔翰亦领兵抵徐河,下令按太宗所授阵图布八阵。右龙武将军赵延进登高瞭望,见辽军势盛,冒违诏改阵之罪,力主集中兵力对敌。
监军李继隆附议,崔翰乃示形应变,改八阵为二阵,前后相副。及辽军列阵,宋遣使赴辽营诈降。耶律休哥识破宋军企图,劝韩匡嗣严阵以待,不可轻信。韩匡嗣不听,放松戒备,果遭宋军突袭。辽军仓促应战,指挥失措,大败。韩匡嗣引兵向西溃逃,又遭崔彦进伏击,死伤甚众,残部逃往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北)西。宋军乘胜追击,又斩杀辽兵万余,获战马干余匹。耶律休哥整兵而战,宋乃罢兵。辽西路军闻韩匡嗣败奔,亦收兵而还。
此战,宋军获胜,在于示形用兵、因势设阵、诈降惑敌;辽军则败于轻敌。
满城之战,耶律休哥建议未被辽军采纳大败,李继隆作为监军根据战场形势附议正确方略,宋军大胜。
满城之战
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耶律休哥随辽景宗亲征宋朝,率军包围瓦桥关(今河北省雄县西南),宋军前来救援,瓦桥关守将张师突围而出,辽景宗亲自督战,耶律休哥出战杀死张师,瓦桥关余众退逃入城。大军班师回朝后,耶律休哥被授予其于越之职。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辽景宗亲率三路大军南下,李继隆跟随名将潘美迎战于雁门。潘美以曹光实为先锋,击溃了辽军。李继隆和潘美乘胜追击,攻破了辽军二十五寨,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万人,一直追击到辽国境内的灵丘才返回。
战后,李继隆改任改定州驻泊都监。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党项首领李继迁诱杀曹光实,攻陷河西三寨、银州等地,进围抚宁。李继隆又赴西北讨伐党项,浊轮川一战杀敌五千,李继迁狼狈逃走。收复银州后,宋军再破悉利族,斩三千余级,出开光谷西杏子坪降三族首领析八军等三千余众。岌伽罗腻十四族不愿归顺,李继隆与尹宪发动攻击,俘斩七千余级。战后,李继隆以辉煌战功,被加封为环州团练使,并护高阳关屯兵。
宋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
(公元
986年)
,宋太宗发动了第二次幽州战役。李继隆隶属曹彬一路,他作战勇猛,攻克固安、新城,涿州,俘获辽军将领一名,但因太宗与曹彬的错误,宋军遭到了惨败,各路人马伤亡惨重。但李继隆部“军成列,虏不敢击”,有秩序的撤到了宋境,驻于定州。李继隆按照太宗指示,从容的安置败兵,受到太宗的表彰,被改授为侍卫马军都虞候、武州防御使。耶律休哥断宋军粮道。曹彬等因粮运不继,退守白沟。耶律休哥率军于涿州追上了宋军。宋军无计可施,环绕粮车自卫,耶律休哥包围了他们。到夜里,曹彬、米信率数骑逃走,其余人马全部溃逃。此战耶律休哥收集宋兵尸体垒为京观。因功封宋国王。
此战李继隆、耶律休哥未正面交锋,但均表现出色。
宋辽第二次幽州之战(岐沟关之战)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
冬,辽军反击全线展开,
太后萧绰南征,耶律休哥担任先锋,
在河间的君子馆与宋军展开决战。大将刘廷让领兵数万迎战,时任沧州都部署的李继隆率一万精兵作为后援。由于天寒冰冻,宋军弓箭无法张开,刘廷让受到辽军重创,损失数万人。李继隆和沧州副都部署王杲领兵赴援途中遭到契丹军优势兵力袭击,二人虽顽强抵抗,杀获颇多,但终究寡不敌众。李继隆考虑到气候等形势对宋方极为不利,果断下令退保乐寿。战后,太宗震怒,下令召李继隆赴京,对其进行调查,但不久后便将他释放。一年后,李继隆加领本州观察使。
君子馆之战
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李继隆获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保顺节度使。九月,又被任命为定州都部署。
此时,李继隆面对的局面是颇为险恶的,宋军精锐几乎在之前的歧沟关和君子馆两战中丧失殆尽。
同年冬,辽军大将耶律休哥再次大举入侵,攻克涿州,陷长城口。李继隆领兵北上增援,不敌耶律休哥,宋军退保北平寨。耶律休哥领八万精骑继续南下,陷满城,南下祁州。李继隆再次赴战,路上遇敌激战之后,斩获不少,最后依据太宗指令,退保唐河,耶律休哥的精骑尾随而至。面对辽军的凌厉攻势,李继隆一面招来镇州都部署郭守文增援,一面在北岸设下二千名伏兵准备背后偷袭。
耶律休哥很快发现了宋军伏兵,他首先对宋军伏兵实施攻击。李继隆见情况有变,立即下令勇将荆嗣出战救援。荆嗣杀入重围救出伏兵,迅速退到河边,把军队分为三阵,背水抵抗。耶律休哥亲率主力登上烽火台求战,然后全力冲击。荆嗣顽强抵抗,拉锯几个回合后,且战且退,撤到南岸,以便与李继隆主力会合。辽军见势,迅速杀过河桥。李继隆的部下袁继忠慷慨陈词,准备出战,但黄门林延寿等却拿出太宗不许出战的诏书。李继隆早已下定决心一战,当即喝斥林延寿道:“阃外之事,将帅得专焉。往年河间不即死者,固将有以报国家耳。”下令田敏带领数百名静塞骑兵(北宋的精锐骑兵部队)“摧锋先入”,李继隆、荆嗣、郭守文等乘势掩杀,辽军大败,横尸遍野,宋军一直追击到满城,斩首一万五千级,获马万匹。战后,辽军南下的势头被初步遏制。
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耶律休哥再率三万铁骑南侵,旨在切断威虏军的补给。宋朝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建议放弃威虏军。李继隆表示反对,他召集镇、定、高阳关精锐万人,毅然出发运粮,归途中渡过徐河后,遭到耶律休哥追击。李继隆派麾下大将尹继伦偷偷进至辽军后背。到了凌晨,尹继伦乘耶律休哥不备,突然从背后袭击辽军,辽军正在用餐,不及防备,顿时陷入混乱。尹继伦杀入辽军大营,差点砍断了耶律休哥的手臂,使其狼狈逃窜。但辽军毕竟人多,很快组织反击,尹继伦渐渐支持不住,连连败退。
徐河之战
此刻李继隆和大将王杲、范廷召领兵杀到增援。
率军追逾徐河10余里,斩首数千级,俘获甚众。
辽军
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
徐河战后,宋辽战争的形势为之一振,此后十年,辽军不敢再次大举进攻。同年,宋朝派刘廷让等乘夏日水涨来攻易州。易州辽守将颇为惧怕。耶律休哥独率精锐迎战于沙河以北,杀伤宋兵数万,获辎重不可计,俱献于朝廷。萧太后嘉赏休哥之功,诏令此后入朝免拜、不用称名。
公元998年(统和十六年),耶律休哥去世。
而李继隆则活跃在宋夏战场。二十年双雄对峙,互有胜负,堪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