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被称为“南宋之诗史”,短短四句的小诗“骂死”贾似道

此人被称为“南宋之诗史”,短短四句的小诗“骂死”贾似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书狗子 访问量:4132 更新时间:2024/1/17 3:11:35

  每天诗词猎奇

  关注读书狗子

  两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屈辱的朝代,三百余年间,不断被游牧民族的铁骑践踏。靖康之变,北宋亡于金人;而百余年后,南宋又再次被蒙古铁骑攻破都城临安,连赵氏皇陵都被掘出焚毁,后宫妃嫔和临安百姓也如靖康之变中一样,很多都被俘虏北上,受尽屈辱。

  宋亡被俘的宫人之中,有一位南宋末年的大诗人——汪元量。汪元量以通音律,善操琴著称于世,在南宋皇宫内廷任职,专司度曲鼓琴。看似是个伶人的角色,但他却有一颗愤世之心。

  宋元襄阳之战,蒙古铁骑围攻襄阳十余年,襄阳孤城最终还是因孤立无援、粮草用尽而降。当时的南宋朝廷对襄阳军民和吕文焕是骂不绝口,唯独汪元量作诗一首为吕文焕伸冤:

  吕将军在守襄阳,

  襄阳十年铁脊梁。

  望断援兵无消息,

  声声骂杀贾平章。

  前两句赞扬襄阳军民守城之功,“十年铁脊梁”何其艰辛。而后两句则道出了襄阳降元的无奈:“望断援兵无消息”,而这无援兵的根本原因便是朝廷的“贾平章”贾似道

  一首小诗,虽没有什么艺术性,但其所述的历史现实和对南宋腐朽朝廷的辛辣讽刺确实尖锐无比。短短四句之中,便可见诗人汪元量的风骨。

  襄阳之战结束后,元军很快顺江直下,攻破了临安,俘虏了宋室后宫嫔妃宫人并押解前往大都。而汪元量也以宫廷琴师的身份随太皇太后被俘北上。

  “杭州万里到幽州”,经历了亡国之痛,汪元量在北行图中又目睹了太多送人被俘后的悲惨生活。因此写下了许多现实主义的诗歌,记录了这段惨痛的亡国经历,因而后世诗家称汪元量为“宋亡之诗史”。

  比如“声声骂杀贾平章”就痛斥奸臣误国,还有南宋奉表降元之时所作的诗“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直呼当时太皇太后谢氏名讳,痛斥其奉表降元的可耻行径,可谓既悲愤且大胆,足以当得诗中春秋笔。

  汪元量随三宫北上大都后不久,民族英雄文天祥不幸被俘囚禁于大都。汪元量多次前往监牢探望,二人多有诗文相赠互为勉励。汪元量赠与文天祥的诗中不乏劝文天祥守节就义之意,后来文天祥壮烈殉国,汪元量还为他作《招魂歌》以悼。

  而汪元量自己之所以不就义赴死,则是寄希望于被俘的宋恭帝、太皇太后及太后等宋室能有朝一日能南归复国。但宋室三宫最终都出家做了和尚、尼姑、道士,可谓是真正没有了复国之望。

  眼看宋室王族分崩离析,汪元量并没有死心。他也出家为道,麻痹元人,同时请求南归。终于得以离开大都,南归故土。南归后的汪元量暗中结交抗元义士,试图发动反元起义,恢复宋室江山,终究力不可为,郁郁而终。

  汪元量诗多是反映现实之作,被称“诗史”;而他的词也颇有几分“词史”之风,只不过风格上不如诗辛辣愤慨,反而是落寞哀愁。比如下面这首亡国之际所作的元宵词《传言玉女》:

  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南宋·汪元量

  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月台花馆,慨尘埃漠漠。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钱塘依旧,潮生潮落。

  万点灯光,羞照舞钿歌箔。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昭君泪流,手捻琵琶弦索。离愁聊寄,画楼哀角。

  这首词写于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最后一个元宵佳节之时,但此刻的元宵节繁华依旧,此人却心情沉重。“一片风流”无人能乐,“月台花馆”都即将成废墟尘埃,“豪华荡尽”,只有青山潮水依旧。下阕从亡国之人的角度和心理描写元宵之景,一“羞”一“恨”写出了对统治者的怨恨。结尾一句“离愁聊寄,画楼哀角”仿佛亡国挽歌,幽咽之声,摧人心肝!

  汪元量的这首元宵词作于南宋德祐二年的元宵节,而仅仅不足一月,临安城就被元兵攻破,三宫被俘、宗庙皆毁、甚至皇陵也被掘出焚烧,虽有宗族南迁再建朝廷,但南宋已名存实亡。这首《传言玉女》成为名副其实的亡国挽歌。

更多文章

  • 南宋与蒙元终极对决惨败,这个大锅是否由贾似道背?

    历史解密编辑:演员你是呀标签:贾似道,蒙元,宋军,元军,伯颜,水师

    1273年,与蒙元相持达6年之久的襄阳城兵尽粮绝,守将吕文焕投降元朝。由于吕氏家族在南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吕生(吕文焕)世握兵柄,兄弟子侄布满台阁,宋君臣之孰贤孰愚,宋河山城郭之何瑕何坚,宋兵民之多寡虚实,宋兵刑政之得失巧拙,不为不知。”所以吕文焕投降,元朝如获至宝,对他不计前嫌,对他优礼有加

  • 从200士兵到350万平方公里,耶律大石建立西辽延续契丹人雄武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西辽,契丹人,天祚帝,大石,耶律,辽国

    公元1124年,在辽国皇帝天祚帝与金国女真人决战兵败前夕,辽国重臣、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杀死看守他的将领,率领两百余亲兵西逃。耶律大石并非要做契丹人的叛徒,而是他知道有心无才的天祚帝必败,辽国已经被无能的天祚帝带到了灭亡的地步,此刻,他要为契丹人找一条新的活路。耶律大石来到阴山北麓的可敦城,他

  • 耶律大石建立西辽帝国,金朝为何没有追击?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金朝,西辽,耶律大石,辽朝,西夏

    西元 12 世纪,东亚大陆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儿:那就是庞大的大辽帝国和大宋帝国相继崩溃。而导致辽宋帝国崩溃的力量,是崛起于东北地区的女真部族——这种变化出乎几乎所有人的意料:要知道,女真部族当时还处于部落状态,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给辽国造成致命打击,更何况接二连三的消灭辽国和宋国?不过,虽然女真部族

  • 辽国灭亡后,耶律大石是如何率领区区200人在中亚重新建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发带月亮标签:天祚帝,大石,中亚,西辽,金国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因为内部的政治斗争而流亡出国,他们之中又有一些人在另外一块土地上建立政权。比如历史上的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等都是由逃亡出国的中国人建立的。在两宋时期,也有一个人流亡出国并且建立了一个非常强盛的王朝,他就是建立西辽并称霸中亚的耶律大石。北宋建国之初曾经与辽国进行了持续近半

  • 契丹人在危亡之际,耶律大石为何能再创契丹辉煌,称霸中亚!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大观园标签:皇帝,西辽,辽国,契丹,天祚帝,耶律大石

    盛极一时的辽朝,传到最后一位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时,已经非常腐朽,被女真人打得节节败退,1122年,天祚帝被迫流亡。期间,留守燕京(辽南京,今北京)的秦晋王耶律淳被拥立为帝,在拥立者中,有一个叫耶律大石的人。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史载,大石通晓契丹文和汉文,擅长骑射,1115年中进士,历

  • 四海清一李唐战报02:诗仙李白单挑击毙耶律大石,唐军拿下碎叶城

    历史解密编辑:奕道君心本尊标签:李白,李唐,叶城,李世民,诗仙李白,长安

    这个系列的节奏环环紧扣,没看过李唐战报01集的朋友,建议往回翻,这里就不多做前情回顾了。总之李世民从敦煌起兵后,就以最快的速度突袭了周文王镇守的长安城。先秦百家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长安的城头上就已经立起了大唐的军旗。经过漫长耐心的思想工作,李世民终于成功劝说了嬴政,让他投奔大唐做起了高级打工仔。唐

  • 击败18万宋军,打败耶律大石:完颜娄室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宋军,颜娄,张浚,天祚帝,金兵

    1130年,地点陕西,完颜娄室身先士卒,18万宋军溃败。遇到完颜娄室,名将都败下阵,耶律大石、张浚、种师中、姚古、吴玠、吴麟、刘锜、范致虚,等等。完颜娄室,金国名将,智勇双全,是金国初年首席悍将。从东北一路杀到西北,横扫大半个中国,完颜娄室从未遭遇败绩。可惜,完颜娄室在巅峰时刻陨落,而岳飞尚未崛起,

  • 南院大王萧斡里剌:耶律大石亲家,谋杀女帝儿媳的西辽开国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萧斡,耶律大石,西辽,金国,天祚帝,夷列

    元朝的蔑儿乞伯颜生于元世祖中期,历经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明宗、宁宗、惠宗十一朝,堪称大元帝国的活化石。在汉文史籍中名声不显的西辽帝国,也有一位类似伯颜经历的权臣,从开国之主耶律大石创业,到称霸中亚建国称号,历经德宗、感天、仁宗、承天、末帝五朝,称得上是哈喇契丹国的活化

  • 耶律大石建立西辽后,金国为何不灭了这个流亡小国?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西辽,金国,天祚帝,王朝,大石,辽国,耶律大石

    提及耶律大石这个历史人物,想必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不过他不出名归不出名,却无人能够否认他曾经在历史上叱咤风云过一段时间的史实。要知道,西辽王朝就是由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按理来说,金国一直跟辽国有比较大的冲突,甚至可以说,金国是辽国一直都想干掉的一个死对头。在这种情况下,西辽本该没有机会可以建立起来。可

  • 西域群雄环伺,为何只有耶律大石,能够创建西辽并称霸中亚?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研究社标签:大石,金国,北辽,耶律,辽国

    耶律大石在西域群雄环伺之时凭借着一己之力在中亚创建了西辽,将一个已经灭亡了的朝廷又延续了百年的寿命。耶律大石耶律大石见证灭国耶律大石精通辽国和宋国两国的语言并且继承游牧民族的优势非常擅长马上作战,公元1115年,耶律大石被皇帝封为翰林应奉。但当时的辽国已经奸臣当道,百姓们的生活苦不堪言,这样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