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败于西夏军队,除了是韩琦的过错,宋仁宗也有责任

宋朝败于西夏军队,除了是韩琦的过错,宋仁宗也有责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啦啦萌小宠 访问量:4896 更新时间:2024/1/16 15:48:21

全文共1810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自从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之后,便开始实施重文轻武的政治政策。赵匡胤之所以会这样做,也是为了抑制武将的发展,从而壮大文官集团,以此形成相互制衡的一种局面。诚然,这一政策在刚刚实施之时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自从赵光义继位之后,却曲解了重文轻武这一政策。随着时间渐渐的流逝。

在宋朝之中,文官的政治地位越发稳固,而武将则被其狠狠地踩在脚下。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宋朝的军事实力与建国之初相比相差甚远,甚至到最后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以正统自称的朝代向其他少数民族进贡的历史性存在。与宋朝的其他君王相比,宋仁宗是个例外,在位之时,他也曾经在臣子的建议之下攻打西夏,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在这场战争当中,宋朝军队输的一败涂地。

因此也为宋朝造成了无法忽视的损失,从前建议他攻打西夏的韩琦也遭到了贬斥,但其实这场战争之所以会失败,主要原因也与宋仁宗有关。一、西夏大战宋仁宗在位之时,李元昊便建立了西夏,其实在此之前,西夏已经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了,只不过在名义上还属于大宋的附属国而已。李元昊称帝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西夏要与宋朝彻底的撕破脸面,宋仁宗怎么说也是一国君王,面对李元昊的如此挑衅,他也根本无法忍耐。随后派出诸多将领与李元昊开始征战。李元昊的实力确实是超乎常人,他率10万大军在三川口击败了宋军,从而取得了三川口之战的胜利。

而这场战争也让宋仁宗明白,西夏的存在早已经成为了宋朝的心腹大患,如若不及时将其制止,在某种程度上一定会威胁宋朝的统治。于是宋仁宗立刻任命夏树由他来指挥战争,为了能够保证战争的胜利,韩琦,范仲淹也同样被委以重任。夏竦、韩琦、范仲淹这三个人在朝中的历史性地位都极高,所以宋仁宗将三位朝中大臣派出,也说明这场战争在他心中的重要性。但其实,这三位将领都是朝中的文臣,对西夏没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在战场之上,三个人也对进攻防守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在几番争议之下,宋仁宗决定采用了韩琦的策略,开始主动进攻。

二、韩琦好高骛远面对皇帝作出的一系列举措,夏竦、范仲淹都表示无法理解,在两人看来,韩琦的作战手段实在是过于激进了,在宋军不了解西夏的前提之下,就如此冲动,很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但其实韩琦之所以会做出这番决定,也与他自身的性格有关。韩琦在年幼之时,便养成了独立有志向的性格,入朝为官之后,更是将这一特征发挥到淋漓尽致,凡是他看到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无论如何都要提出来。尽管错误的一方是朝中重臣,韩琦也没有半分退让。

而他之所以会提出主动进攻的想法,也无非是想要帮助宋朝重振朝纲,振兴朝廷而已,然而他的内心冲动却为后水川战败埋下了伏笔。宋仁宗非常信任韩琦,毕竟韩琦在朝为官的这些年,确实为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治政策,所以渐渐的宋仁宗就将韩琦当做自己的心腹。所以在韩琦提出意见之时,他也不过是经过一番简单考虑之后就同意了。

三、宋仁宗急需证明与韩琦主动进攻的意见相比,范仲淹就保险了许多,所以当双方争执不休之时,便将两人的意见提交在了皇帝的面前,希望宋仁宗可以做出合理的选择。除了宋仁宗信任韩琦之外,更重要的是宋仁宗急需树立宋朝的威严。诚然,宋朝的军事实力一直被贴上柔弱不能自理的标签,所以宋仁宗迫切的希望能够像其他少数民族以及国家,展现宋朝的军事实力以及强大的国威。如若宋朝可以在与西夏的对抗当中取得胜利,使得西夏心甘情愿的臣服在宋朝的脚下,那就充分证明了宋朝的军事实力。除此之外,西夏作为原本就臣服于宋朝的附属国之一,长此以往以来,一直是处于一个极低的位置。然而李元昊却背叛了北宋,建立西夏国,登基称帝,在某种程度上就狠狠的打了宋朝的脸。

与此同时,在此之前宋朝与辽国签订了澶盟之约,作为一个以正统自居的朝代,却要为其他国家敬奉金钱以及物品,其实就是一件令人极为羞辱的事情了。宋仁宗在即位之后,迫切的想要摆脱辽国的控制,而打败西夏就是他证明自我的最好方式。可以说,当时的宋仁宗早已经被前所未有的欲望冲昏了头脑。所以在韩琦提出主动进攻意见之时,两个人便一拍即合,但在失败之后,宋仁宗却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所以就只能拿韩琦出气。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宋仁宗这般做法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但作为一个君王,他需要无时无刻维护自己的皇位,所以韩琦也属于这场纷争当中的炮灰。不过宋朝的军事实力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奠定了衰弱颓靡的状态,宋仁宗之所以会失败,也是因为他认不清事实而已。参考文献:《宋史》

更多文章

  • 清平乐之韩琦:同样是变法,为何他支持庆历新政,却反对王安石?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韩琦,王安石,范仲淹,宰相,王安石变法,欧阳修

    清平乐中的韩琦热播剧《清平乐》中,出现了一个与仁宗幼年相见,被仁宗看中并一直倚重的官员——韩琦。韩琦由谏官到三朝宰相,有怎样的为官智慧?他先是支持庆历新政,后来又反对王安石变法,同样是改革变法,他的前后反差为什么这么大呢?其间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一、入职谏官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就是今天的河南

  • 北宋时期的宰相韩琦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韩琦,宰相,范仲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

    宋朝至宋太祖始,讲究的便是文官治国,政治比起其他的不少朝代而言,相对于民主不少,士大夫的地位空前的高,对于国家大事的发言权也更高,在这特殊的时间段里,就诞生了不少在后世闻名的文人,譬如苏轼,譬如范仲淹,又譬如韩琦。作为北宋仁时期的宰相,韩琦是当时士大夫之中最高的政治代表,从仁宗到神宗,他一共辅佐了三

  • 宋仁宗作了一首诗,韩琦王安石等人的和诗递上去后,皇帝却傻眼了

    历史解密编辑:拍拍时尚标签:宋仁宗,韩琦,王安石,皇帝,欧阳修

    《清平乐》的热播,使得人们对宋仁宗的人生关心了起来,并且为韩琦等人所圈粉。许多人开始去了解他们真实的人生,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了解宋朝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时代的人,?无论是平民百姓,达官贵人还是皇帝,都很喜欢吟诗作对,?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宋词才能够发展得如此繁荣。?宋仁宗在晚

  • 宋朝有项公费太烫手,范仲淹、韩琦都因它栽了,官员怕踩雷不敢用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范仲淹,韩琦,宋朝,宋太祖,仁宗

    (清平乐 仁宗)宋朝官府有一种公费,叫公使钱,其使用有很大的随意性。正因这种随意性,仁宗朝围绕公使钱的使用正当与否,引发了数次大案,而每一次大案的背后,都有党争的影子。一、何为“公使钱”?关于“公使钱”,是各级官署的办公费用,主要用途是供给官衙日常开支和招待过往官员及公务人员。这一制度是宋太祖赵匡胤

  • 结党营宋(九章)押班事件中韩琦受宋神宗庇护,为何他依旧要辞职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韩琦,宋神宗,宰相,宋英宗,宋仁宗,御史中丞

    韩琦是宋朝著名的宰相,他与他的家族也是宋朝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官场豪门。他从宋仁宗嘉祐年间便开始出任朝廷的首相,横跨了整个宋英宗时期,一直掌权到宋神宗登基,是实打实的三朝老臣。在此期间韩琦权倾朝野,朝廷中几乎成了他的一言堂,堪称宋朝最有权势的人物。因此他也遭到了来自朝野各方的政敌的攻讦,引发了不少政治斗

  • 大宋韩琦:能两立皇帝,三朝为相,绝对是有两把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盗夢影剧馆标签:韩琦,皇帝,太后,皇上,仁宗,大臣

    公元1063年,北宋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即位。这位仁宗皇帝过继过来的儿子即位不久,就莫名其妙得了怪病,无法处理政务,由曹太后垂帘听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太后始终没有归政的想法,两宫的矛盾遂逐渐突出。曹太后经常当着大臣们,数落英宗皇帝的不是,英宗皇帝见了这位太后也丝毫没有尊敬之意。在崇尚孝道的大

  • 北宋有个神经病皇帝,皇太后提议废掉,为啥韩琦欧阳修坚决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韩琦,欧阳修,皇帝,太后,宋仁宗

    宋仁宗驾崩,皇太子赵曙柩前继位,是为宋英宗。最初几天,英宗表现的中规中矩,很快就赢得了大臣们的拥戴。第四天晚上,英宗就有了反常的举止,连声呼唤左右,说有人行刺,左右侍卫赶至御前救驾,可是除了他苍白惊恐着面孔立在屋中,四下里阒静无声、空无一人。四月八日是仁宗皇帝大敛的日子,紧绷了几十年的弦终于断了——

  • 韩琦以全族担保,范仲淹干了件大事,让宋仁宗惊叹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韩琦,丞相,富弼,声乐,宋朝,范仲淹,宋仁宗,官宦世家

    4.《岳阳楼记》背后的甘肃情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后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散文名篇《岳阳楼记》中的几句。这篇传诵了近千年的名作,是无数仁人志士,

  • 他出身官宦之家,脾气还不好,他就是北宋名相韩琦!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韩琦,宋朝,宋仁宗,宋神宗,范仲淹,宋英宗

    在热剧《清平乐》第一集中,宋仁宗去梁家铺子吃蜜饯时,碰上一个为梁家铺子打抱不平与恶霸对峙的年青人。宋仁宗对他颇有好感,便建议他报官,由官府来处理。谁知,这个年青人不领情,还说官比恶霸还狠,又把大宋皇帝骂了一顿。弄得仁宗皇帝十分不快,悻悻而归。这个年青人,就是后来有名的北宋"十大名相"之一的韩琦。他可

  • 北宋名臣韩琦一生“相三朝,立二帝”,他是基于什么条件办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韩琦,立二帝,相三朝,宋仁宗,宰相,宋神宗

    历史上的宋朝因为一场惊天之变,被分为两段。现在大家的习惯是把“靖康之变”之前的那一段叫北宋,之后的那一段叫南宋,当然,史书中就一个宋朝。北宋和南宋虽然都是一套体系,但政治生态还是不一样的,南宋多权臣,北宋几乎没有权臣。这是因为南宋的皇帝自宋高宗之后,变成了宋太祖后裔,他们被打压了一百多年,早已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