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有个神经病皇帝,皇太后提议废掉,为啥韩琦欧阳修坚决反对

北宋有个神经病皇帝,皇太后提议废掉,为啥韩琦欧阳修坚决反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3267 更新时间:2024/5/6 4:19:12

宋仁宗驾崩,皇太子赵曙柩前继位,是为宋英宗。最初几天,英宗表现的中规中矩,很快就赢得了大臣们的拥戴。第四天晚上,英宗就有了反常的举止,连声呼唤左右,说有人行刺,左右侍卫赶至御前救驾,可是除了他苍白惊恐着面孔立在屋中,四下里阒静无声、空无一人。四月八日是仁宗皇帝大敛的日子,紧绷了几十年的弦终于断了——英宗疯了!新君在仁宗灵柩前他狂号奔走,举止失常。立在一旁主持仪式的重臣韩琦立即拉下帷帘,命几名内侍强行扶持了英宗离开现场,葬礼得以正常举行。鉴于英宗患病无法处理朝政,国不可一日无君,韩琦等朝臣只好请曹太后暂时垂帘听政。

英宗的病本来就是心疾(神精病),发作起来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对左右太监宫女非打即骂,搞的宫中上下人人自危。一次韩琦亲自侍奉汤药,英宗只喝了一口嫌苦,用力一推,汤药撒了韩琦一身。这一幕正好让赶来探看英宗病情的曹太后撞见,急忙让左右人取来衣服为韩琦换上,韩琦推辞不受,表示这是为人臣应该做的事情。曹太后感慨不已道:“当个宰相真不容易!”曹太后不曾想过,突然间让赵曙做一国之主也不是件容易事。英宗病情发作时候,不但对在一边问疾侍奉的皇子不闻不问,就连前来视疾的曹太后也态度恶劣,经常恶语相向。加上曹太后左右宫女太监挑拨离间,一来二去,帝后之间罅隙渐深。

到了仁宗出殡的日子,英宗本应该主持祭拜的。哪知道他却称病不出,殡仪不得不取消。迫于舆论压力,四天之后,英宗前往集英殿祭奠仁宗。令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理应在祭奠时嚎啕大哭,向天下臣民展示孝道的英宗在行过礼之后,一脸木然站立,居然没有一滴眼泪流下来。英宗的行为,令在场的所有人感觉面上无光。哭与不哭——这绝非是感情深浅的事情,而是事关国体、国格的大事,传将出去,就会贻笑大方。曹太后虽然当初赞成立赵曙为皇太子,但英宗的表现令她大失所望,于是就有了废英宗的打算。韩琦等朝臣请曹太后垂帘听政,不过是权宜之举。英宗皇帝身体恢复健康,曹太后就应该归政于英宗。哪知道,英宗身体日益好转,曹太后却迟迟不肯撤帘归政。

一天朝堂之上,曹太后装作不经意地问韩琦汉代昌邑王的事情(汉昭帝死后,大臣霍光迎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因其无道而废)。曹太后这样问,显然是在向韩琦透露自己有废英宗的企图,投石问路之意。换皇帝与小儿玩的过家家游戏不同,频繁换人,就会引起朝局动荡不安。出于稳定压倒一切的考虑,韩琦、富弼等朝臣极力在英宗与曹后之间调停。欧阳修也向曹太后进言:“太后侍奉仁宗皇帝数十年,仁德之名闻于四海。当年张贵妃有宠,太后可以泰然处之,现在母子不能相容,是何道理?”见曹太后仍不为所动,欧阳修加重语气道:“现在天下臣民对英宗继统皆无异议,正是因为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余年,有遗爱于四海。现在太后一妇人,臣等四五个书生。不是有仁宗遗爱,天下人谁肯听从?”

曹太后是宋初名将曹彬之后,出自名门。但在张贵妃得宠时候,因为触怒仁宗,险遭废黜。完全是因为朝臣的支持,才一直任后宫之主。现在欧阳修软硬兼施,话中有话的告诉曹太后,千万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几个大臣当初力挺她,现在也可以将她从太后的宝座上掀下来。曹太后听了欧阳修的话,自然会在心中掂量一意孤行会带来的严重后果。韩琦在一边也不忘敲打曹太后:“人臣,只能照顾到朝政外事,而内宫的事情就全靠太后辛苦。英宗如果有什么不测,那么太后也怕不会安稳。太后照顾好皇上,当然会得到众臣子的拥护与爱戴。”

朝臣担心曹太后一时走极端,英宗殒命,将会带来朝政动荡,所以提醒曹太后,现在的她是与英宗祸福与共的,如果英宗有什么三长两短,她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听了欧阳修、韩琦隐隐约约透露出来的威胁与警告,曹太后心中恨极,却不敢发作。这几个书生气十足的老臣,说的出就做的出。韩琦、欧阳修的言行虽然与身份不符,但他们维护的却是王朝的最高利益,因此历史上,韩琦、欧阳修有贤臣之誉,韩琦更是有辅立嗣君之殊勋,被称为社稷之臣。

标签: 韩琦欧阳修皇帝太后宋仁宗

更多文章

  • 韩琦以全族担保,范仲淹干了件大事,让宋仁宗惊叹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韩琦,丞相,富弼,声乐,宋朝,范仲淹,宋仁宗,官宦世家

    4.《岳阳楼记》背后的甘肃情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后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散文名篇《岳阳楼记》中的几句。这篇传诵了近千年的名作,是无数仁人志士,

  • 他出身官宦之家,脾气还不好,他就是北宋名相韩琦!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韩琦,宋朝,宋仁宗,宋神宗,范仲淹,宋英宗

    在热剧《清平乐》第一集中,宋仁宗去梁家铺子吃蜜饯时,碰上一个为梁家铺子打抱不平与恶霸对峙的年青人。宋仁宗对他颇有好感,便建议他报官,由官府来处理。谁知,这个年青人不领情,还说官比恶霸还狠,又把大宋皇帝骂了一顿。弄得仁宗皇帝十分不快,悻悻而归。这个年青人,就是后来有名的北宋"十大名相"之一的韩琦。他可

  • 北宋名臣韩琦一生“相三朝,立二帝”,他是基于什么条件办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韩琦,立二帝,相三朝,宋仁宗,宰相,宋神宗

    历史上的宋朝因为一场惊天之变,被分为两段。现在大家的习惯是把“靖康之变”之前的那一段叫北宋,之后的那一段叫南宋,当然,史书中就一个宋朝。北宋和南宋虽然都是一套体系,但政治生态还是不一样的,南宋多权臣,北宋几乎没有权臣。这是因为南宋的皇帝自宋高宗之后,变成了宋太祖后裔,他们被打压了一百多年,早已失去了

  • 三川口战败后,北宋弥漫讲和气氛,韩琦却主战,有三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韩琦,川口,西夏,宋军,三川口,宋朝

    北宋在三川口大败于西夏后,整个北宋朝廷对西夏态度就摇摆不定,开打吧,害怕打不赢,越输越丢人,讲和吧,更丢人,作为当时地球第二强国,与西北蛮族讲和,有违大国风范。这种矛盾心态充斥北宋朝堂。虽然摇摆,整体情况还是希望讲和的多,这个文人天堂里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过安稳日子。韩琦却是其中另类,他是坚定的主战派。

  • 赵宗实当皇帝后举止乖张,大臣认为他疯了,韩琦无意间说出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手工匠人标签:赵宗实,韩琦,宋英宗,宋仁宗,皇帝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终于迎来了大结局。在最后一集中,宋仁宗驾崩,皇位传给了他的养子赵宗实,这段剧情和真实历史相吻合。那么历史上的赵宗实又是怎样一个人?他在当上皇帝后的表现如何呢?赵宗实是宋仁宗的堂侄、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早年宋仁宗因没有子嗣而将他接入宫中作为养子抚育,后来宋仁宗的亲儿子出生,赵

  • 电视剧《清平乐》中正色立朝堂的北宋名臣韩琦,为何声名不甚响亮

    历史解密编辑:青林知青标签:韩琦,范仲淹,清平乐,富弼,宰相

    电视剧《清平乐》中正色立朝堂的北宋名臣韩琦,为何声名不甚响亮韩琦:情绪空缭乱,不是稳重花北宋一朝是文臣的天堂,但声名显赫之人必是以诗文显天下,这一时代的文臣几乎个个都能诗能词,这同他们步入政坛的经历有关,因为他们都是通过科考入仕,而诗词是必考之科目,特别是在北宋前期所占比例还相当大。要当官必须先进“

  • 北宋名相-韩琦,从自信霸道到骄横妄为,强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韩琦,宰相,宋仁宗,宋神宗,范仲淹,宋英宗,北宋名相,宋朝

    韩琦一、韩琦公元1008年,韩琦出生,河南省安阳市人。四岁时,韩琦的父亲韩国华病逝,他由几位兄长抚养成人。史载,韩琦容貌俊美,端重寡言,极具才干。韩琦二、尽在掌控公元1027年,19岁的韩琦参加科举考试。结果临近交卷时,悲剧发生。桌案上的墨汁被打翻,整份考卷顿时变为废纸。旁边的人都吓呆了,以为马上就

  • 有名无实的宰相韩琦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韩琦,宰相,仁宗,英宗,皇帝,富弼,宋仁宗,宋朝

    韩琦可谓是北宋政坛不倒翁三朝宰相,可以说是北宋一朝最成功的宰相之一了。神宗皇帝评价他是“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说白了就是“表彰”韩琦确定英宗一脉的帝系。并把英宗他爹的排位送进太庙吃冷猪肉。至于其他的功绩真的看不到韩琦有什么功劳。可以说仁宗朝的重臣韩琦,终究是负了仁宗,负了大宋,那句““东华门外以状元唱

  • 富弼、司马光、朱熹、王夫之,为何都批评宋神宗熙河开边的壮举?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司马光,朱熹,王夫之,宋神宗,富弼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八月,八十岁的三朝元老富弼去世。去世前,富弼“手封遗奏”,让儿子上呈朝廷。富弼在遗表中富弼“条陈时政之失”,再次批评了王安石的变法,更对宋神宗大力倡导的“熙河开边”表示担忧。“天地至仁,宁与羌夷校曲直胜负?愿归其侵地,休兵息民,使关、陕之间,稍遂生理。兼陕西再团保甲,又葺

  • “拆屋定律”在谈判时可占据主动,北宋丞相富弼,就曾吃过它的亏

    历史解密编辑:哪吒剪影标签:富弼,皇帝,丞相,辽国,宋朝,辽兴宗,拆屋定律

    古往今来,在各国使者进行谈判时,往往会利用一个特殊的定律,即“拆屋定律”,因为它在谈判过程中会具有奇效。拆屋定律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拆屋定律”又被称作是“拆屋顶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