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彬:医生是懂得生和死的人

曹彬:医生是懂得生和死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健康报 访问量:4641 更新时间:2024/1/26 13:03:46

近日,在202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分享了自己关于生命和医者责任的认识和感悟。

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这些价值和美德的时候,我们才能收获内心的安宁

2500多年前,《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儒家思想影响中国2000多年,孔子对死亡的消极态度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的知识分子和老百姓。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死亡是丑陋的、可耻的和令人恐惧的。

作家余华在《活着》这本书中说,人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余华并不是在玩文字游戏,他是真正懂得活着意义的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在于活在当下,昨天的已经过去了,明天的还没有来,无法预测。

怎么活才是有意义的?我认为:生命意义的评价有两个标准,一个标准是自我评价,另一个标准是他人评价。就自我评价而言,内心是否安宁,是一个很重要的维度。当然,自我评价离不开第三方评价,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公认的、约定俗成的价值和美德,比如:诚实、实事求是、爱与被爱、保护弱者、孝敬父母。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这些价值和美德的时候,我们才能收获内心的安宁。如果不符合这些价值和美德,即使获得世俗的“成功”,也无法获得内心的安宁。

我们绘画、创作、研究,是因为我们享受绘画、创作和研究的过程,如果为了身后留名,那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我们要用理性尽职尽责地做好眼前的事情。我们一生中,做任何一件事,都像是做最后一件事一样;我们过每一天,都像是过最后一天那样,不激动、不麻痹、不虚伪、不抱怨。死亡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当弥留之际,当我们不得不离开的时候,我们不要抱怨,要欣然接受。

人们为什么来医院?答案很简单:他们病了,有痛苦,才来医院

1998年,我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我学习和工作是在同一个场所,甚至宿舍都没换,昨天我还是一名医学生,今天我就是一名医生了。

我通过医院,观察这个社会。每个白天,医院的门诊大厅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每个夜晚,救护车不断呼啸而来,不时听到家属焦急地呼喊“大夫,大夫”;医院还有一个安静的所在,那就是病人离世后暂时存放的地方,在这里家属和病人作最后告别。

成家后,我搬离了医院的宿舍。每天回家路过天桥,桥下车流滚滚,人流不断,我常常想:他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人们为什么来医院?答案很简单:他们病了,有痛苦,才来医院。人们可以坦然地向医生和护士展示他们的痛苦,甚至暴露他们的个人隐私,也不觉得难为情。人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医生和护士想办法解除他们的痛苦。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最后是从医院离开这个世界的。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所在,是为这个世界上的人们舒缓痛苦的地方。

英文“Hospital”(医院)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意为“客人”,因为医院设立之初,是供人避难的场所,后来才逐渐成为满足人类医疗需求、收容和治疗病人的专业场所和机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医院的国家,早在西汉时代,因为瘟疫流行,汉武帝刘彻在多地设置医疗场所,配备医生、药物,免费为人治病。隋朝建有“病人坊”,专门收治麻风病人。宋明两代,官办的医院叫“安济坊”,民办的医院叫“养济院”“寿安院”,收治贫穷的病人和乞丐,治好了的资助他们返家,死亡的则帮助掩埋。

病,都是有原因的。但是,数千年来,直到近现代,由于方法学的局限性,东西方医学家在疾病的病因研究方面都进展缓慢。现代医学快速发展,解剖学、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放射诊断学在临床广泛应用,科学家对很多疾病病理机制的探究逐步深入,明确了很多疾病的病因。对于大多数疾病,我们还没有完全清楚真正的病因。

这说明,疾病的病因非常复杂,既有先天遗传的免疫、代谢、内分泌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包括生活和工作环境、大气污染、生活和饮食习惯、致病微生物的入侵等。

医生是懂得生和死的人。医生是给病人和家属说这句话的人:生活没有你想象的这么难。医生是陪着病人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的人,让病人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安详地离开。

医生要学会如何面对病情无法逆转、处于弥留之际的患者

虽然医学不断发展,诊断和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多,但是特鲁多医生的话还时常在我耳边回荡,“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提醒我们,医生要学会如何面对病情无法逆转、处于弥留之际的患者。

患者有权利知道死亡什么时候来临,他应该在死亡之前有保留尊严和隐私的权利,有使自己的痛苦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的权利,有权利选择死亡场所,有权利获得必要的信息和专业知识,有权利得到情感的支持,有权利接受临终关怀……他的生前预嘱应该被尊重。

当我们理解了生命,理解了活着的意义,知道了因何而生,才能知道为何而死,才能主动追求有意义的“永生”。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有责任让患者有尊严地活着,也有尊严地逝去。

文: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 曹彬

编辑:管仲瑶 张昊华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闫龑

标签: 曹彬医生生和死

更多文章

  • 赵匡胤让曹彬攻打南唐,他为怕军士妄杀,装病保南唐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宋太祖,曹彬,宋军,李煜,后主

    宋太祖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十月,赵匡胤决定发兵进攻南唐。那么谁能胜任此役主帅呢?赵匡胤思来想去,觉得只有大将曹彬堪当此任。赵匡胤记得很清楚,早在平定后蜀作战时,宋军诸将多以杀戮为快,唯独曹彬申令所部,不准妄杀一人。军队凯旋时,许多将领都带回了不少女子和玉帛,然而曹彬的行装中只有图书和几件衣服而已

  • 岐沟关之战:到底是宋太宗战略不当,还是将帅曹彬执行不佳?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宋太宗,曹彬,宋军,耶律休哥

    雍熙北伐,宋军初战告捷,曹彬却屯驻涿州,给了耶律休哥喘息之机,紧要关头,萧燕燕正携辽圣宗一路南下,御驾亲征,直趋南京而来,派出辽国最强悍的两员战将——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分赴东西两大战线,分头抵御宋军。就在耶律休哥加紧部署作战计划、磨刀霍霍之时,曹彬率东路军南撤至雄州,与米信部会合后,按照太宗的指示

  • 张文宏、曹彬最新「会诊」奥密克戎,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历史解密编辑:楼市钥匙标签:曹彬,缺氧,胸闷,宋朝,医学家,奥密克戎,五代十国,新冠病毒,张文宏(医生)

    有的老年病人送医时为时已晚,是因为他们对缺氧反应迟钝,甚至完全感觉不到胸闷、呼吸困难等,这种现象可以称为“沉默性缺氧”。奥密克戎毒力到底“重不重”?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曹彬给出了答案:“Milder but not mild.”(看似更轻,但不是真的轻)

  • 谦逊廉洁、谨慎自持,清朝时还被请进太庙——北宋名臣曹彬

    历史解密编辑:爱读史书的包子标签:曹彬,宋太祖,宋太宗,忽必烈,潘美

    提起北宋,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寇准、包拯、范仲淹、王安石这类人物,他们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实在宋朝建立初期,也有一位颇受后代人推崇的大臣,他就是曹彬。曹彬出生于真定,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石家庄正定县,和三国名将赵云可以算是老乡。曹彬年轻的时候还是后周时期,他的伯母是后周太祖郭威的贵妃。作为皇亲国戚

  • 和你一起看宋史(49)曹彬:聪明的密码

    历史解密编辑:宁彩臣标签:曹彬,宋太祖,后周世宗,司马昭,节度使,宋太宗

    文 | 宁彩臣最近更新太慢,成蜗牛了1、曹彬的进退拿下南唐,等于拿下了整个南方,宋朝统一全国指日可待,大家都很高兴,最应该高兴的应该是曹彬,因为此次征讨南唐,赵匡胤当着众人的面,对他说过:“等攻克李煜后,任命你为使相。”这话曹彬没怎么当回事,他手下的人都记得,因此,金陵拿下后,副帅潘美就预先给曹彬道

  • 宋朝第一良将——曹彬,是宋朝武将的典范,也是国家民族的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曹彬,宋太祖,宋朝,宋太宗,宰相,郭威

    一、曹彬公元931年,曹彬出生在河北省灵寿县的一个武将家庭。他的父亲曹芸,官拜都知兵马使。他的姨父郭威,官拜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曹彬为人仁厚,治军严谨,志向远大,才能卓著。二、郭威公元951年正月初五,郭威登基称帝,建立后周。二十岁的曹彬,以皇亲的身份,进入柴荣军中,管理物资。当时,赵匡胤还仅仅

  • 书记局长话作风 | 汉台区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彬

    历史解密编辑:一只小佳子儿标签:书记局长话作风,审计,区审计局,汉台区,局党组

    汉台融媒主持人 黄琨大家好,欢迎收看汉台区作风建设专题栏目《书记局长话作风》,本期采访汉台区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彬曹 彬汉台区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2022年,区审计局认真落实落细全区“作风能力建设年”各项部署要求,着力锤炼一流过硬作风,担当作为创一流业绩,有效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围绕作风建设

  • 曹彬张文宏最新“会诊”奥密克戎:警惕老年人“沉默性缺氧”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曹彬,治疗,宋朝,医学家,奥密克戎,五代十国,新冠口服药,张文宏(医生)

    ·有的老年病人送医时为时已晚,是因为他们对缺氧反应迟钝,甚至完全感觉不到胸闷、呼吸困难等,这种现象可以称为“沉默性缺氧”。奥密克戎毒力到底“重不重”?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曹彬给出了答案:“Milder but not mild.”(看似更轻,但不是真的轻

  • 王朝最后的名将——越国公张世杰篇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张世杰,张弘范,赵昺,宋军

    中国历史自秦朝大统一以来,分分合合两千余年,各路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层出不穷,尤其是每一个王朝的上升期,从不缺乏丰功伟绩。而到了王朝末期时,暮气沉沉,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但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一批人,以一己之力担负起整个国家的期望,成为了“救火队长”。他们或许救不了他所在的国家,今人也往往会批判他们

  • 南宋崖山惨败,败在张世杰作茧自缚,把占尽优势的海战打成陆战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张世杰,张弘范,宋军,陆秀夫,水师,赵昺

    公元1279年正月,南宋在广东崖山的行宫草木萧瑟,没有半点新年的气氛。散布于海上的宋军,已经发现广西的蒙军自琼州海峡而来,蒙将张弘范已经带军来到崖山出海口,自粤北南下的李桓已经进驻广州。战前准备而在崖山海面之上,南宋枢密使张世杰正在指挥众人,将南宋的巨型战舰,全部以铁索相连。在张世杰的打造下,一座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