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第一良将——曹彬,是宋朝武将的典范,也是国家民族的罪人

宋朝第一良将——曹彬,是宋朝武将的典范,也是国家民族的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998 更新时间:2024/1/18 16:34:40

一、曹彬

公元931年,曹彬出生在河北省灵寿县的一个武将家庭。

他的父亲曹芸,官拜都知兵马使。

他的姨父郭威,官拜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

曹彬为人仁厚,治军严谨,志向远大,才能卓著。

二、郭威

公元951年正月初五,郭威登基称帝,建立后周。

二十岁的曹彬,以皇亲的身份,进入柴荣军中,管理物资。

当时,赵匡胤还仅仅是柴荣军中的一名低级武官。

赵匡胤交友广泛,又喜好饮酒,因此常常找曹彬讨要美酒。

每次,曹彬都把赵匡胤请到酒馆,用自己的俸禄,让赵匡胤尽兴而归,丝毫不挪用军中物资。

三、赵匡胤

赵匡胤得到柴荣重用赏识,屡被提拔,官拜殿前都点检,执掌禁军。

许多人争抢着向赵匡胤靠拢,但曹彬始终与赵匡胤保持着距离。

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登基称帝,建立宋朝。

曹彬依旧与赵匡胤保持着距离。

四、专心做事

一日,赵匡胤对曹彬说道:“咱们是老相识了。朕多次想亲近你,你怎么总是疏远朕呢?”

曹彬答道:“陛下,臣曾是后周皇亲,现在又是您的内职近臣,专心做事,都怕有所过失,怎么敢妄想与您结交呢?”

赵匡胤欣赏曹彬的才能,更欣赏曹彬的为人,因此,对曹彬十分器重。

五、吞灭后蜀

公元964年冬,赵匡胤下诏攻伐后蜀。

宋军善战,仅仅用了六十六天就吞灭了后蜀。

蜀地富庶,宋军争相劫掠百姓,抢夺财富。

唯有曹彬约束部众。

六、安定蜀地

蜀地大乱。

赵匡胤命曹彬平叛,安定了蜀地。

事后,赵匡胤严惩纵兵为祸的将领,嘉奖了曹彬。

曹彬推辞道:“征伐后蜀的将领都被治罪,只有臣单独得到奖赏,这恐怕无法彰显其他将领征蜀的功绩。”

赵匡胤说道:“朕这样做,就是希望武将们能够像你一样,建功立业的同时,遵守国家的法律。”

七、征伐南唐

公元974年,赵匡胤任命曹彬担任征伐南唐的主将。

曹彬的资历不足,难以服众。

赵匡胤亲自将自己的佩剑交给曹彬,并当着众将的面说道:“副将以下,不听令的,先斩而后奏。”

赐予曹彬生杀予夺权力的同时,赵匡胤还向曹彬承诺道:“待南唐平定,朕拜你为宰相!”

公元975年11月,曹彬兵临金陵城下,包围了南唐国都。

攻城之前,曹彬与众将立誓道:“破城之日,不得妄杀一人。”

11月27日,金陵城被攻陷,南唐灭亡。

八、难做宰相

凯旋而归的路上,潘美祝贺曹彬即将成为宰相。

曹彬笑道:“恐怕做不成宰相。”

潘美疑惑道:“天子的话,还会有假吗?”

曹彬解释道:“北汉还没有攻灭,天下还没有统一。”

返回开封后,赵匡胤对曹彬说道:“本来朕打算拜你为宰相的,只是北汉还没有攻灭,等攻灭北汉后,朕再拜你为宰相。”

潘美躲在曹彬身后,偷偷发笑。

赵匡胤发觉后,问潘美为何发笑。

潘美如实回答。

赵匡胤哈哈大笑,当即赐给曹彬钱二十万。

曹彬退朝后,感慨道:“宰相有什么好当的?当官不就是为了多得些钱吗?”

九、以文制武

公元976年10月20日,赵匡胤暴毙于皇宫万岁殿。

赵光义在赵匡胤灵前继位,赵光义就是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

为了稳定朝局,赵光义加封曹彬为枢密使,相当于国防部长,正式成为宰相。

不同于赵匡胤出身行伍,对军队有着极强的掌控力,赵光义对军队几乎没有什么掌控力。

于是,赵光义采取了“以文制武”的策略,大幅提高文臣的地位,以压制武将的权力。

十、谦恭退让

曹彬深知赵光义的想法,选择无条件配合赵光义。

于是,曹彬无论什么时候,走在哪条街上,只要迎面遇到文臣,他一定会把车停到一旁,选择避让。

枢密使都心甘情愿地向文臣们低了头,这直接让宋朝的武将们垂头丧气、心灰意冷。

由此,宋朝文臣的地位大幅提升,而宋朝武将的地位则大幅下降。

赵光义的以文制武,曹彬的谦恭退让,最终促成了宋朝武将地位低下,造成宋朝的积贫积弱。

十一、北伐辽国

公元986年,赵光义兵分三路,北伐辽国,意图收复幽云十六州。

曹彬担任东路军主将,统兵二十万。

结果曹彬发挥失常,导致东路军惨败。

北伐一片大好形势,最终功败垂成。

这次北伐,是宋朝准备最充分、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

这次北伐,是宋朝收复幽云十六州最好的一次机会。

而就因为曹彬的发挥失常,而毁之一旦!

十二、发挥失常

据史载,曹彬发挥失常,是因为东路军完全是赵光义这个不懂军事的人在指挥,而曹彬这位北宋名将也完全听任了赵光义的瞎指挥。

曹彬明明知道赵光义的瞎指挥,会导致宋军惨败,他还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赵光义的命令,将宋军带入了绝境。

孙子兵法》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都由战争的胜负决定,不能不认真对待。

然而,曹彬却将战争当作儿戏,任由赵光义胡乱指挥,使宋朝失去了收复幽云十六州最好的机会。

十三、幽云十六州

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使得中原王朝失去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还有那依山而建的万里长城。

从辽宋边界到北宋都城开封的八百公里间,一马平川,门户大开,无险可守。

北宋首都,完全置于辽国这把悬挂着的利刃之下。

宋朝成为先天不足的国家,即使后来它拥有发达的经济,繁荣的文化,也一直没有改变成为“刀锋上的文明”的现实,随时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失去幽云十六州,成为中原王朝和汉民族心中的痛。

十四、第一良将

北伐结束后,曹彬被贬官。

然而仅仅一年,赵光义就将曹彬官复原职,并尊称他为:“宋朝第一良将!”

曹彬是如此的乖巧听话!

他把北伐失败的一切罪责都扛了下来,包括他之前五十五年所积攒的名声,全部被毁,他也毫不在意。

为了皇帝赵光义的永远正确,曹彬背下了所有黑锅!

曹彬用实际行动,维护了赵光义的光辉形象!

而赵光义也被曹彬忍辱负重,主动担下罪责和骂名的苦心所感动,将他官复原职的同时,尊称他为:“宋朝第一良将!”

曹彬被赵光义树立成宋朝武将的典范,但他却是国家民族的罪人!

有能力收复幽云十六州,却没有收复,罪莫大焉!

十五、病逝家中

公元999年,曹彬病重。

宋真宗赵恒向曹彬询问后事。

曹彬向赵恒举荐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曹璨和曹玮,并说道:“曹璨不如曹玮!”

六月,曹彬在家中病逝,享年六十九岁。

宋真宗追赠曹彬为中书令、济阳郡王,赐谥号为“武惠”。

十六、是非功过

征伐后蜀,曹彬以廉洁守法著称。

吞灭南唐,曹彬仁厚,不妄杀。

成为枢密使,他处处为皇帝赵光义考虑,即使降低身份,输掉战争,毁掉名声也在所不惜。

曹彬是一个仁厚的人,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是一个维护皇帝的人,是一个忍辱负重的人,但他却不是一名合格的军人。

为了迎合皇帝赵光义,他主动带头贬低了宋朝武将的地位,任由赵光义胡乱指挥输掉了一场对国家民族至关重要的战争。

曹彬是皇帝赵光义的贴心人,是宋朝武将的典范,但他却是国家民族的罪人!

标签: 曹彬宋太祖宋朝宋太宗宰相郭威

更多文章

  • 书记局长话作风 | 汉台区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彬

    历史解密编辑:一只小佳子儿标签:书记局长话作风,审计,区审计局,汉台区,局党组

    汉台融媒主持人 黄琨大家好,欢迎收看汉台区作风建设专题栏目《书记局长话作风》,本期采访汉台区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彬曹 彬汉台区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2022年,区审计局认真落实落细全区“作风能力建设年”各项部署要求,着力锤炼一流过硬作风,担当作为创一流业绩,有效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围绕作风建设

  • 曹彬张文宏最新“会诊”奥密克戎:警惕老年人“沉默性缺氧”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曹彬,治疗,宋朝,医学家,奥密克戎,五代十国,新冠口服药,张文宏(医生)

    ·有的老年病人送医时为时已晚,是因为他们对缺氧反应迟钝,甚至完全感觉不到胸闷、呼吸困难等,这种现象可以称为“沉默性缺氧”。奥密克戎毒力到底“重不重”?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曹彬给出了答案:“Milder but not mild.”(看似更轻,但不是真的轻

  • 王朝最后的名将——越国公张世杰篇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张世杰,张弘范,赵昺,宋军

    中国历史自秦朝大统一以来,分分合合两千余年,各路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层出不穷,尤其是每一个王朝的上升期,从不缺乏丰功伟绩。而到了王朝末期时,暮气沉沉,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但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一批人,以一己之力担负起整个国家的期望,成为了“救火队长”。他们或许救不了他所在的国家,今人也往往会批判他们

  • 南宋崖山惨败,败在张世杰作茧自缚,把占尽优势的海战打成陆战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张世杰,张弘范,宋军,陆秀夫,水师,赵昺

    公元1279年正月,南宋在广东崖山的行宫草木萧瑟,没有半点新年的气氛。散布于海上的宋军,已经发现广西的蒙军自琼州海峡而来,蒙将张弘范已经带军来到崖山出海口,自粤北南下的李桓已经进驻广州。战前准备而在崖山海面之上,南宋枢密使张世杰正在指挥众人,将南宋的巨型战舰,全部以铁索相连。在张世杰的打造下,一座坚

  • 张世杰:崖山伤往事,赤心可鉴天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张世杰,陆秀夫,崖山海战,文天祥,岳飞,金人,赤心,元朝,军事制度

    崖山伤往事,赤心可鉴天今天在天涯论坛上看见一篇文章,标题为“南宋内奸张世杰”,甚为惊讶,我对张世杰虽无认真研究过,但凭着以前看过的书及资料,从未见过如此惊悚的观点,出于好奇,便将此文仔细看过,感觉就是满纸荒唐言,于是,便将我对张世杰的认识写一下,不说以正视听,至少要说说我的观点。民族英雄张世杰,早有

  • 焦山之战,南宋王朝最后一搏,张世杰如何兵败于蒙元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属于你我标签:元军,宋军,江南,元朝,张世杰,张弘范,李庭芝,焦山之战,南宋王朝

    作者:忆香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焦山之战是忽必烈灭宋之战中的一场著名的作战。公元1275年(南宋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夏历七月,元军于长江中焦山(今江苏镇江东)水域击败宋军的阻击,这次水战称“焦山之战”。1274年6月,忽必烈下达讨伐南宋诏书,发起统一江南战役。宋德佑元年(1275年)

  • 张世杰落网记:为了钱忽视亲情,绑架杀害7岁的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涛鸡公搞笑标签:一心,收尸,绑架,黔江,元朝,张世杰

    导读虎毒不食子,舅姨胜亲人。可是在利益等各种矛盾交织面前,人们有时把所谓的爱搁置在了一旁,取而代之的是恨与仇。一个童年活泼的孩子,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舅舅骗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迟迟不见儿子回家2011年12月22日下午5点,7岁的冰冰还没有回家。母亲刘丽英有点着急了,外边天寒地冻的,她认为儿子又在

  • 宋幼主赵昺:由于张世杰指挥失误,二十万宋军败于两万蒙古军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赵昺,张世杰,宋幼主,宋军,陆秀夫,元军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梦归秋辰:第534期)公元1278年4月,年仅9岁的宋端帝病逝了,于是赵昺成为了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这时候的皇帝已经是一个高危行业,皇帝对内没有任何权力,因为当时的大权尽在陆秀夫和张世杰等人的手里,皇帝说白了就是一个花瓶而已,就是凝聚人心的摆设而已。不光如此,皇帝还要跟随这些臣

  • 金朝将军完颜陈和尚有多厉害,连蒙古主帅都敬佩得五体投地?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金朝,完颜,蒙古,移剌,蒙军,陈和尚

    文/陈二虎常常翻阅《金史》,总会在这个人物的传记中停留。完颜陈和尚,是金朝的宗室,小名叫陈和尚,大名彝,字良佐。是金朝末年脱颖而出的抗元大将,是金忠孝军统领。他每战必策马陷阵,深得手下俯首听命,所过州县,秋毫不犯,令人敬慕。陈和尚素喜文史,尤爱读书,其兄斜烈出任行寿(今安徽凤台)元帅,陈和尚随往,与

  • 金朝最后的名将完颜陈和尚,以400忠孝军打垮8000蒙古铁骑!

    历史解密编辑:济水校尉标签:金朝,完颜,金军,陈和尚,忠孝军,蒙古军,蒙古铁骑

    完颜陈和尚是金末名将,屡立战功,因其忠义受到金宣宗的看重,被元好问赞为“中国百余年唯养得一陈和尚耳”。公元1227年,完颜陈和尚任忠孝军提控。忠孝军是金军中的一支特殊军队,之所以说他特殊除了其战力强悍外,还是因为它与其他的金军部队不同,不是由女真人组成,而是是由回纥、契丹、乃蛮、羌、浑以及中原汉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