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宋朝,不仅是一部出豪杰、出战将、出诗人、出思想家的历史,也是一部出女子的历史!
整个一部宋史,从宋太祖赵匡胤的老妈(金匮之盟)开始,历代的太后、皇后们都不是省油的灯,她们在自己的时代里留下印记,影响历史的走向。
在这些女子中,如果比美貌、智慧、贤良,这位李凤娘皇后可能就自惭形秽了。但是,若比残忍二字,李凤娘说自己第二,就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那么,这位悍妇李凤娘,她干了哪些残忍的事情呢?
举几个例子,用来说明。
李凤娘嫉妒成性,她决不许皇帝跟别的女人好。皇帝别说册立妃嫔了,就是眉目传情一下也不行!
有一天,宋光宗洗手时看见一旁伺候的宫女的手非常好看,就称赞一句:“真是好手,好手!”
说完这句话,宋光宗就走了,他也忘记此事了。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知道了这件事情后,李凤娘就动手了。
过了几天,李凤娘拿着一个大食盒,高高兴兴地来找皇帝,道:“官人呀,您看,臣妾给您带好东西来了。”
看见了这个大食盒,宋光宗高兴道:“爱妃真是善解人意,知道朕饿了,快快打开,是什么好吃的。”
结果,打开后,宋光宗差点吓晕过去。原来,食盒里面装着的是一双血淋淋的手。断腕处,还不停地流着血水。”
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
李凤娘指着这双手,对宋光宗道:“陛下,前不久您不是夸一个宫女手好看吗?如今,臣妾就把这双手带来了。您看,我是多么为您着想呀。”
“爱妃……您真是……太善解人意了!”
后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要宋光宗一闭上双眼,就能看见那双血淋淋的手。
这样时间一长,宋光宗就得了一种精神病,又称怔仲病,他天天精神恍惚、闷闷不乐,常常自言自语,独自哭泣。
如此凶悍的娘妇,莫说是礼教甚严的宋朝,就是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也是少得可怜。
但这还不是李凤娘最残忍的的行为,她甚至还杖杀了宋光宗的爱妃一一黄贵妃。
宋光宗最喜欢的就是黄贵妃。宋光宗宠爱黄贵妃到了什么程度呢?不敢说到了“纵使后宫佳丽三千,也要独宠于一身”的境界,但也八九不离十了。
绍熙年间,黄贵妃得了一场重病,面黄肌瘦,不思饮食。见爱妃生病了,宋光宗很是着急,他张贴皇榜,聘请天下名医来给爱妃治病。宋光宗还许诺,只要能治好爱妃的病,要啥给啥,全部满足。
虽然皇帝诚意十足,但黄贵妃的这个病很怪,来了数位名医,用了无数名贵药材,都不见效果。对此,宋光宗一筹莫展。
这时,一个江湖郎中揭榜进宫,请求为贵妃治病。对于这种江湖中人,宋光宗本是比较反感,但现在无计可施,只能试一试。
江湖郎中诊完脉后,道:“启奏陛下,贵妃的这个病一点也不难治。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山楂)一起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这种果实,不出半月就能药到病除。”
事已至此,也只能依计而行。结果,这个疗法还真好,仅仅过了一周,黄贵妃就痊愈了。而且,她还喜欢上了这一口。
后来,民间百姓知道了这个疗法后,也开始尝试,并把果实串起来吃,最终诞生一种民间小吃——冰糖葫芦!这种食物的诞生地,不是北京,而是杭州。
可见,对这个爱妃,宋光宗非常宠爱。当然,黄贵妃如此得宠,就不是幸运,而是灾难了。
黄贵妃上了李凤娘的黑名单,成了她的眼中钉、肉中刺,只是碍于皇帝的面子,不好下手。等了很久后,李凤娘终于找到了机会。
绍熙二年(1191年)十ー月,皇帝去祭祀宗庙,晚上要独自住在斋官,把黄贵妃留在了后宫。
皇帝刚刚率领群臣出宫,李凤娘就带人来到黄贵妃的寝宫。李风娘也不废话,直接把黄贵妃按倒在地,将其杖毙。把黄贵妃打死后,李风娘命人把她的尸体拖出皇宫,随便找了一个地方草草下葬了。
处理好了这一切,李凤娘这才不慌不忙地派人告诉宋光宗:“黄贵妃已经暴病身亡了。臣妾怕她的尸体传染疾病,已经将其安葬。皇帝无须担心,后宫一切安好。”
可想而知,得知这个消息,宋光宗都吓傻了。虽然知道这里面的真相,但他实在不敢找这个彪悍的老婆算账。最终,宋光宗只能默认了这个事实,让爱妃不明不白地“暴病身亡”了。
据说,当天晚上,宋光宗哭了很久很久。
无独有偶,冬至那天。宋光宗祭祀天地时,突然天色大变,狂风席卷而来,随后又下起了倾盆大雨,把黄坛烛都熄灭了。在这种情况下,祭祀活动无法继续进行了。
咱们都知道,古人讲究天人感应,他们把这种自然现象归为老天爷对自己不满,是在示警。于是,宋光宗的精神再次受到重创,他一病不起,甚至没法执掌朝政了。
宋光宗病倒后,李凤娘反而得意了,她见皇帝不能处理朝政,于是趁机干政。从此以后,朝中的大小事务都由她说了算,史称“帝疾由是益增剧,不视朝,政事多决于后矣”
得知宋光宗病倒、李凤娘执政后,已经退位的宋孝宗勃然大怒,他起驾至前朝,来看望这个儿子。
宋孝宗看儿子时,宋光宗刚刚吃完药,正在睡觉。当时,看着这个抑郁成疾、重病缠身的儿子,宋孝宗泪如雨下、不能自抑。就在这时,李凤娘听说宋孝宗来了,急急忙忙赶来问安。
看见这个仇人后,宋孝宗立刻新仇旧恨一起涌了上来,破口大骂道:“皇帝病成这样了,你不在旁边老老实实伺候,上哪里道遥快乐去了!”
李凤娘跪倒行礼,委屈道:“臣妾没有去逍遥快乐,只是皇帝重病不起,前朝有一堆事情等着去处理。臣妾去了一趟朝堂,看看有哪些奏章需要处理,以免耽误了国事。”
李凤娘尚未说完,宋孝宗勃然大怒,歇斯底里地大骂道:“我朝有规定,后宫不得干涉朝政,违者严惩,你竟敢独断专行、处理朝政!真是留你不得!再敢如此行事,小心予用祖宗家法伺候!”
宋孝宗越说越激烈、越说越愤怒,临走时,他放了一句狠话,让李凤娘心有余悸,浑身颤抖不止。
“万一皇帝不康复,予当诛你全族,请你好自为之。”
那么,李凤娘怎么好自为之的呢?
过了一段时间,宋光宗的病情开始好转了。李凤娘哭着对其道:“陛下呀,您不知道呀!您昏迷期间,父皇来看过您。看望时,他是这么说的:“予怎么生了这么一个废物皇帝,如此身体,焉能为帝?”他还说了,要废了您,另立新君。听说,大臣已经得到圣谕了,只要您一过官,立刻将您软禁起来,逼您也退位!"
李凤娘这番话的结果,可想而知。
大家想呀,宋光宗大病初愈,脑袋本就是一团糊,再加上李凤娘的恐吓,他竟真的相信父皇会这么干了。
从此以后,他不再去重华宫见父皇。不管群臣如何劝慰,他都以大病初愈、不宜远行为由,拒绝过宫。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真以为皇帝刚刚痊愈,需要休息,就没有在意这件事情。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惊讶地发现,皇帝是在找借口,他能躲就躲、能拖就拖,就是不过宫。
最终,宋光宗索性对大家直言道:“朕身体不好,过宫之事以后再说吧。”
孝道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社会伦理准则,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竟然不守孝道,这让群臣怎能释怀!
群臣全都怒了,大家接连上疏,请求皇帝过宫。
终于,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丙成,宋光宗还是去了一趟重华宫,缓解了一下这个矛盾。
原来,那一天是宋孝宗赵春的生日,李凤娘为免得把事情闹得很僵,打算给宋光宗一个人情。就这样,宋光宗率领李凤娘和文武百官来到重华宫给宋孝宗祝寿。酒席中,双方非常友好,气氛也非常融洽。
当时,李凤娘主动给宋孝宗和谢皇后敬酒,并叩头谢罪,宋孝宗也接受了她的道歉,表示冰释前嫌,从此以后,咱们还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可惜的是,这终究是宋孝宗的一个梦想。
没过多久,因为修庙这件事,两宫再次打了起来。
李凤娘为自己家盖的太庙,竟然超过了皇家的等级!这个庙宇不仅占地面积大,规格高,就连在太庙守卫的士兵,也比皇家的多。
另外,在册封家族成员时,李凤娘也毫不客气,不仅加封了三代祖先为王,还大封天下,推恩了26个亲属、172个亲信,以及无数个亲信的门客。时间,李家官员遍布天下,史称“中兴以来未有也。
可想而知,在李凤娘大封天下的背景下,宋孝宗的心情有多愤怒。
最终,在一次游玩后,矛盾彻底爆发。
绍熙四年(1193年)三月,两宫相约一起去玉津园游玩。本来,当时两关系还过得去,宋光宗虽然不常去重华宫,但基本上还是几个月去一次,双方还是能够见面的。然而,游玩玉津园期间,正好从李氏太庙门前经过。虽然当时宋孝宗早有耳闻李氏豪宅多么辉煌、多么地豪华气派等,但一直未曾见到,结果,等看见如此排场的李氏太庙,宋孝宗瞬间就被震撼住了,也彻底怒了!
宋孝宗当场骂了李凤娘一顿,说她铺张浪费、逾越等级、以下犯上。结果,仗着皇帝的宠爱,李凤娘竟然和宋孝宗吵了起来,双方不欢而散。
回宫后,怒气冲冲的李凤娘找来宋光宗,狠狠地抱怨了一顿,并告诉他:从此以后,不许过宫!谁劝也没用,就是不去!”
宋光宗刚想反驳一句,李凤娘就恶狠狠地盯着宋光宗,说了一句狠话:
“除非我死了,否则绝不过宫!”说完,李凤娘拂袖而去。
从此以后,李凤娘真的不允许宋光宗过宫了。
至此,两宫关系彻底破裂。最终,在无数次的酝酿下,引出另一起历史事件。
从绍熙五年(1194年)正月开始,宋孝宗的身体每况愈下,后来,因为长期看不见儿子,在愤怒、着急、憋屈的心情下,宋孝宗病倒了。
但是,直至宋孝宗病逝的六月,整整半年,宋光宗没有探望过父亲一次。
再说一遍,这个逆子,这个让人无话可说的逆子!
就这样,当时间转到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时,那个分别的时刻终于来到。
当时,宋孝宗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已经说不出话了。但是,宋孝宗多次望着左右,两眼通红、泪流满面,不肯闭眼。
虽然宋孝宗无法说出话来,但群臣知道他的想法:这位皇帝,就想看儿子一面,哪怕只是一眼。然而,这个愿望,宋孝宗至死也没有实现。
当时,为了劝皇帝过宫,大臣们都磕头劝谏,全都磕得满头大包,甚至血流满面。但是,宋光宗依旧不理不眠,只用“稍后再议”这句话敷衍群臣,安抚这些愤怒的大臣。
最终,群臣见皇帝毫无过宫的意思,只能退而求其次,请求嘉王赵扩前往去见宋孝宗最后一面。
就这样,千等万等后,宋孝宗只看见了自己的孙子,也算聊胜于无。
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戊成(6月28日)晚,宋孝宗赵咨病逝于重华宫,享年68岁。这位在中国历史上以“孝”闻名天下的皇帝,竟然生出个中国历史上最不孝的皇帝,禅位后,他度过了五年寂寞、无奈、苦楚、伤心的生活,最终黯然病逝。
这真是世事难料,天意也。
据说,宋孝宗死后,他的双眼仍继续望着宫门,渴望看见儿子的身影。
宋孝宗病逝后,群臣痛哭不已。第二天早朝时,大臣赵汝愚奏报了宋孝宗病逝的消息,并请求宋光宗去重华宫给父亲主持葬礼。
对于丧事,宋光宗是没有任何理由推托的。这位皇帝马上颁布圣旨,起驾重华宫。说完后,宋光宗就急匆匆返回后宫,去换衣服、准备出行物品看见皇帝准备过宫了,群臣非常高兴,大家排列整齐地站在宫门外,等待皇帝出来。结果,群臣傻乎乎等了一天,直等到太阳都下山了,也没有看见宋光
原来,又被皇帝给放鸽子了!
其实,宋光宗本打算过宫的,但是李凤娘的一番话让他彻底改变了主意。李凤娘是这样说的:“前几天,你父皇还好好的,这才过了几天,怎么就去世了呢?我看,这里面有诈,定是你父皇与大臣联手了。你父皇要花招诈死,骗你去重华宫,好把你软禁起来,再立新君。陛下千万不能中计呀。”
爱妃这么说太有道理了!
最终,这个疯子皇帝听信了李凤娘的鬼话,他躲进了宫殿里,再也不出来了。
至此,群臣再也忍无可忍了。父亲死了,儿子竟然无动于衷,还不去主持葬礼,即便在一个寻常百姓家,都足以让人颜面无存了,何况这还是皇帝家。
皇帝如此昏庸,不配再治理国家了!于是,在群臣的心中,一个“撤换皇帝,另立新君”的计划出炉了。
虽然群臣想撤换皇帝,但眼下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毕竟,宋孝宗一直躺在那里!
最终,无计可施的群臣只能求救于吴太皇太后(宋高宗的皇后),希望老太后出山,主持宋孝宗的葬礼,解了这个燃眉之急。
吴太皇太后却怒了,她痛骂群臣道:“你们疯了不成!我一个妇道人家,焉能走到前台发号施令,这不是王朝的大忌吗?而且,哪有母亲主持儿子葬礼的道理。赵又不是无子,如今赵惇健在,我去主持什么葬礼呀?”
虽然吴太皇太后说的话句句在理,但是,你推上这么一个不孝的孙子,又能怎么办呢?最终,在群臣的玩命请求下,吴太皇太后只能硬着头皮主持了葬礼。
就这样,在母亲的主持下,将宋孝宗安葬在了宋高宗陵墓旁的永阜陵,终于可以入土为安了。
一个月后,宰相赵汝愚联合韩侂冑发动兵变,拥戴宋孝宗的长孙赵扩为帝,是为宋宁宗,宋光宗被迫退位,李凤娘也也不得不隐居宫中,一代泼妇终于被赶出了权利中心,宋孝宗也终于可以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