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备胎不能成为负义寡情的借口,宋英宗并不是宋仁宗赵祯唯一的选择

备胎不能成为负义寡情的借口,宋英宗并不是宋仁宗赵祯唯一的选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粒圈主 访问量:502 更新时间:2023/12/18 12:38:44

友情提醒:本文大约有三千五百字。

老好人宋仁宗赵祯的三个儿子都夭折,没人继承皇位,就选择了堂侄子赵宗实为嗣子,来继承皇位。

按照古代的宗法制度,过继子是不能再尊崇本生的,但是宋英宗在继位满两年后,不顾念嗣父仁宗对他的爱继之心,悍然不顾的发起濮议事件,为了追尊生父而大肆折腾直到他死亡之前。

宗法制度下的小宗承继大宗

中国是宗族社会,从最初的的宗法制到后来的家族制度,宗祧继承是维系家族绵延的方式,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这个家庭没有男性后代,就要面临着绝嗣的危机,只能通过过继立嗣的方法解决绝嗣的问题,使祖宗得到祭祀,宗祧得到延续。

民间财主老爷无子还要过继,何况皇帝家真的有皇位继承呢!更不能断了传承,只有从小宗同昭穆之中选择嗣子过继到大宗,选择嗣子的顺序必须按照亲疏关系来选,“先尽同父同宗,次及大功,小功,缌麻,如俱无,方许择立远房及同姓为嗣。”

例如某人绝嗣,要选择嗣子,首先要在亲兄弟的儿子中选择;亲兄弟无子或者没有亲兄弟,就要选择同祖父的堂兄弟之子;堂兄弟无子,就选择同曾祖父的堂兄弟之子。以此类推。

历史上第一个过继嗣子的就是汉昭帝刘弗陵,刘弗陵驾崩后,被权臣霍光操持着,从刘弗陵的亲兄弟中选择昌邑哀王刘髆之子刘贺为嗣子,继承皇位。

随即刘贺因为想夺回皇帝的权力而被权臣废黜,霍光另外选择刘弗陵的大哥刘据孙子刘询承继刘弗陵之后。

刘询继位后为亲父刘进立庙就引起非议,被攻击为“于礼不正”,哪怕是他亲政掌握实权,也碍于现实不能有太激进的措施,只是追尊亲父为悼皇,祖父废太子刘据上一个戾太子的谥号,仅此而已。

之后汉成帝刘骜无子,选择了亲兄弟刘康之子刘欣为嗣子,刘欣掌权后也把亲父刘康追尊为恭皇;后汉安帝刘祜追尊亲父刘庆为孝德皇;桓帝刘志追尊亲父刘翼为孝崇皇;汉灵帝刘宏追尊亲父刘苌为孝仁皇、亲祖父刘淑为孝元皇等,遂为刘汉的定例。

到了三国时期,鉴于刘汉皇帝小宗入继大宗尊崇本生的非法行为,魏明帝曹叡专门下诏:万一有小宗入继的情况时,过继的嗣子就该明理知义,有哪个臣子巴结新皇提议尊崇本生父母的,诛无赦。

因此,魏晋时期的过继都很严格,没有尊崇本生的事情发生,不论是曹髦、曹奂还是司马邺等,小宗入继大宗,都没有尊崇本生亲父。

按照礼法,过继子是不能尊崇本生的,但是皇帝为大,总是有迎合上意为皇帝张目者,去尊崇皇帝生父,比较知名的就是宋英宗濮议和明世宗的大礼议。

到了清代,光绪、宣统叔侄的过继,都没有尊崇本生,皇帝没有掌权是原因之一,最重要的是,清代时吸取前代经验,在过继方面也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已经能避免濮议和大礼议的再次发生。

宋仁宗有多少选择

宋仁宗赵祯其实并不是只有赵宗实一个选择,是仁宗赵祯基于生不如熟的心理,他以为之前收养过宗实,总会有感情的,结果,摊手。

仁宗赵祯有三个儿子,全部夭折,五个亲哥哥也都夭折,也就是说,他要过继儿子只能从同祖父的堂兄弟中选择侄子了,他有多少选择呢?

可以通过下面的简表看看,仁宗有多少选择?看看下图一列列宗字辈儿,还没统计完全,只是统计宋史有传的。

就算是仁宗赵祯体谅亲爹真宗赵恒的心情,不去大伯赵元佐的后裔中选择过继,就单单四叔赵元份和八叔赵元俨家里孩子都不少了。

特别是赵宗实,他亲爹赵允让有三十多个儿子,十八个闺女,就算是不选择他家的孩子,他亲大伯赵允宁家还有一堆宗字辈儿呢。

通过上面两张表可知,仁宗赵祯的选择真的不止赵宗实一个,可他以为抚养过宗实,又给他娶媳妇,又经常给他赏赐,有感情基础,猫狗识温存嘛!从小养大的孩子肯定会贴心,所以才在宗实百般做作之下依旧坚持选择他,而不是换人,事实证明老好人赵祯看走眼了。

赵允让、赵宗实父子两代备胎?

真宗咸平六年【1003】,真宗赵恒唯一活着的儿子赵祐夭折,年仅九岁,绝嗣的赵恒在大臣的劝说下,选择了四弟赵元份的三儿子赵允让,以绿车旄节迎接八岁的允让进宫抚养。

从八岁到十六岁,允让在宫中生活了八年。虽说没有确立名分,但朝野内外都知道,这也算是皇帝的养子了。

大中祥符三年【1010】四月,赵恒第六子赵受益出生,就是仁宗皇帝赵祯,终于又有了亲儿子的赵恒开心的就把侄子允让送回家了。

从这一点上说,允让的确有点委屈,或者允让有过期盼呢,希望却破灭。但平心而论,允让正是因为被真宗皇帝收养过,他的待遇才比堂兄弟其他的宗字辈儿来的好,仁宗继位后,堂兄弟们好一点的封公爵,次一点的封侯,还有没有爵位的更多,只有死后才能得到一个郡王或者郡公、侯爷的追封,生而封王的极少极少。

相比堂兄弟们,允让的待遇不止好一丁点,仁宗赵祯封允让为汝南郡王,在嘉祐四年【1059】十一月去世的时候,追封濮王,谥号安懿。

如果不是给皇帝做了八年养子,允让有何功何能被生封王?成为堂兄弟中极少极少封王之一?这其实可以理解为仁宗父子对允让的补偿。

赵允让生了最少五十个子女,其中有三十多个儿子,赵宗实毫无存在感,为什么说他毫无存在感呢?

仁宗派一位内夫人去允让府里挑孩子,允让把儿子们都拉出来让看的时候根本没想起宗实这个儿子,内夫人把汝南郡王府的小公子们都看过来,并没有选其中任何一个,就在天色已晚准备登车走时,发现了“匍匐屏间”的赵宗实,内夫人问这个孩子,允让家里的人都笑了,为什么笑?苏澈没有交代,但是那个内夫人却看对了眼,把宗实带走,交给曹皇后抚养。

当时宗实已经四岁了,还没有名字,已经四岁了,天色已晚了,还爬在屏风之后没人管,奶妈呢?保姆呢?可想而知,宗实在他爹心里有存在感没有。

或许那个内夫人选择宗实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存在感,在他爹眼中没地位,这样才能养得熟啊!谁知道还是养不熟。

如果不是仁宗收养他,他就是一个被人忽视的宗室子,毫无张狂的机会,仁宗对他“实有德而无怨也”。

不要说什么备胎论,就算是正式过继的嗣子,嗣父母不满意还有退货的,何况并没有正式过继,谈何备胎?

或云赵宗实怨仁宗的出生误了他生父允让,要不是仁宗出生,允让就是皇帝了,假如这个假设成立,赵允让做了皇帝,你赵十三上不上下不下一个小庶子,皇帝也轮不到你做啊!你还有三十多个兄弟啊!照允让的生育能力,如果做了皇帝,恐怕和他曾孙赵佶一样更能生,不止五十多个子女呢!

所以,赵宗实所谓的备胎论毫无道理可讲,当然,如果他讲道理也没那么多事了。

猴格说

宋英宗的濮议和明世宗的大礼议有明显的、本质的区别,一个被立为皇子,一个是少了立皇子的手续直接让继承帝位的。

传统的观念,你小宗入继大宗了,自然是来做大宗子嗣来继承大宗家业的,杨廷和和张太后他们的观念里就是这样,才在征召朱厚熜的时候少了一道立皇子的程序,让朱厚熜母子钻了空子。

朱厚熜的口号就是继统不继嗣,我是来继承君统的,不是来继承宗统的,我继承了君统我就是大宗了,你可以边去!你让我来做皇帝的我才来的,又没说让我来给伯父当儿子的,早说让我给别人当儿子我就不来了。因此,杨廷和们才一败涂地。

宋英宗赵曙不一样啊!宋仁宗已经把立他为皇子的事诏告天帝、宗庙祖宗、朝野内外,整个帝国的人都知道你被立为皇子了,就是要做人家儿子了,到最后继承了人家皇位却要抬举自己亲爹,这不是翻脸不认账吗?

继承了人家家业又闹着尊崇亲爹,这要在民间分分钟可以让你滚蛋被扫地出门的,也就是做了皇帝,口水淹不着他罢了。

更不要说,嘉祐八年十一月,仁宗下葬葬礼举行的时候,赵曙做为嗣子竟然称病不去,“上不亲祭”,命宗正卿代替他,“令宗正卿摄事”。赵曙这行为不是一句丧心病狂能解释的了的,没儿子过继儿子干什么?不是让你做孝子的吗?难道只继承人家业不尽该尽的义务?太没道理了吧!要是在民间脊梁骨要被人戳破的。

因此,知谏院司马光上奏怼他:做为孝子的事哪里能让别人替代,就算是你真的身体不舒服,也得勉强自己来亲祭,“伏望陛下來日雖聖體小有不康,亦當勉強親祭,以解中外之惑。”更何况他是装病,要是让天下人知道,朝廷的脸面往哪里搁?

赵曙这才被迫出现在葬礼上,已经升级为太后的曹皇后和大臣们是哭的伤心欲绝,而赵曙却面无表情一滴泪都没有,让曹太后不禁失望之极,怀疑自己当初支持立赵曙是不是错的,大臣们也心惊肉跳,这要是闹出不孝的传闻就太丢脸了,总不能说我们辛苦半天搞上台的新皇帝是个混蛋啊!

因此,以韩琦为首的宰相班子就忽悠曹太后,睁眼说瞎话,就说是赵曙病了,身体不好才有这些无心之过,请太后不要过于在意,请太后用慈母之心去感化皇帝云云。曹老太就被忽悠住了,开始她的呕血太后之旅。

写到这里,突然很庆幸,得亏负义寡情的赵宗实在位时间短,要是和明世宗朱厚熜那厮一样,老好人赵祯身后指不定被折腾成啥呢!有曹太后大哭的时候。还要庆幸神宗赵顼是个有良心的孩子,比他爹妈有情义。

就是这样。

图表系猴格整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宋史等

更多文章

  • 宋仁宗不慈,宋英宗不孝,曹太后软弱窝囊,赵曙虐待养母幼妹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赵曙,宋仁宗,宋英宗,曹太后,慈圣光献皇后,中国传统音乐

    在中国封建史上,从旁支入继大统的皇帝在即位后、尊崇亲爹闹得最厉害的,除了明世宗的“大礼议”,就是宋英宗的“濮议”。两起事件不管是在事发当时,还是在其后世,社会上的舆论,都是持批评讥讽的态度,特别是清朝,同样过继给伯父的光绪帝的亲爹醇亲王奕譞,就曾直接对两宫表明自己的态度:“将来如有以治平嘉靖之说进者

  • 宋英宗赵曙:对皇位并不感兴趣的我,将如何度过这意外的帝王生涯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宋英宗,赵曙,皇帝,赵祯,宋仁宗,太后

    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已是重病缠身的宋仁宗赵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皇位上,屋里光色有些偏暗,窗外的一缕阳光透过缝隙勉强照进来,照在皇帝的心里,让他陷入了沉思。(沉思中的宋仁宗赵祯)赵祯原来有三个儿子,很不幸都是早年夭折,而他自己也已经时日无多,选择一位皇子作为皇位继承人就成了赵祯的头号大事。因为自

  • 宋朝联姻:官家子娶皇后女,宋英宗和高滔滔恩爱一生,连生八子女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宋英宗,高滔滔,宋仁宗,英宗,皇帝,仁宗,曹皇后,宋朝联姻,宣仁圣烈皇后

    “天子娶媳,皇后嫁女”像宋英宗赵宗实和高滔滔这样的,“皇室强强联姻”着实是古今中外头一列,从小一起长大,15岁时被皇上钦定赐婚,这谁看了不羡慕?高滔滔可以称之为北宋最幸福的皇后,因为宋英宗真的在那个一夫多妻制的古代,对高滔滔做到了“一生一世一双人”,或许这听起来并没有什么惊奇,但是如果说婚后十年,宋

  • 从宋英宗久病不愈,废立之议渐起,看宋仁宗暴崩后的帝位风波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宋英宗,宋仁宗,曹皇后,太后,韩琦,英宗

    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在位四十二年的宋仁宗病逝。北宋的帝位传承向来都是不平静,宋太祖死后由“烛影斧声”,宋太宗死后有拥立赵元佐之事,宋真宗病逝前有政变密谋等。宋仁宗同样的,宋仁宗去世后,同样透着很多不寻常的气息。一、宋仁宗暴崩,英宗即位后追究医官责任《续资治通鉴》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嘉佑八

  •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死后留下个遗腹子,导致宋英宗差点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Laosao呀标签:宋仁宗,宋英宗,李宸妃,赵祯,赵恒,曹皇后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宋史》,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转载必究,拒绝伪史,保证不涉时政。一部《清平乐》,让宋仁宗着实火了一把。据史料记载,此人真名叫赵祯,是宋真宗赵恒的第6个儿子,母亲是李宸妃。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中首次出现了关于赵祯的故事。说当年刘妃与李宸妃一起生的孩子。但刘妃所生是个女孩,所以他

  • 宋英宗赵曙:幼年被宋仁宗收为养子,36岁时因体弱多病而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宋英宗,赵曙,宋仁宗,韩琦,宦官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梦归秋辰:第507期)公元1035年,宋仁宗再次生了一个女儿,如果放到现在,那就是一台台移动的彩礼取款机。但这时候是北宋,因此这也让宋仁宗非常头疼,于是年幼的赵曙被宋仁宗收为了养子。但赵曙还没高兴太久,宋仁宗就生出了皇子赵昕,宋仁宗对着列祖列宗叩谢感恩,但殊不知这是列祖列宗在

  • 宋英宗铸造的治平钱,现在的市价是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周周说收藏标签:皇帝,皇位,宋英宗,宋仁宗,司马光,治平钱,官宦世家

    宋仁宗超长待机在位有42年,可是没能留下一个亲生的儿子,所以只能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养子,这就是宋朝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这个宋英宗是个养子一直都是备胎,小心翼翼的低调做人。宋仁宗立他为太子的时候,连续推辞了十几次才敢接受,结果刚登上皇位就生病了,接着做了4年皇帝就病死了,估计是当年太谨慎了坐下了病根,

  • 濮议—一场十八个月的朝臣争吵,宋英宗殚精竭虑却最终换来一场空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宋英宗,宋仁宗,韩琦,太后,仁宗,英宗

    嘉佑八年,宋仁宗暴崩,在曹太后和朝臣的主持之下,皇子赵曙被接入宫内,于灵柩前即位,是为宋英宗,宋仁宗本人没有亲儿子,因此养子赵曙这个皇位其实算是捡来的。 面对先皇龙驭上宾,按理来说,新皇继承皇位,对大行皇帝至少应该表示一下,掉几滴泪,意思意思。 然而,此时的宋英宗却非但没有丝毫的哀伤,他内心甚至

  • 宋仁宗去世后,宋英宗是怎么对待曹皇后和仁宗的五位公主的?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宋仁宗,宋英宗,曹皇后,赵祯,仁宗,宋神宗

    宋仁宗在位四十年恭俭仁恕,确实是一位不错的好皇帝,至少保了大宋江山四十余年太平无忧。宋仁宗一生宽厚仁慈,却对自己的两个皇后实在不怎么样,关于这个可以这么说:宋仁宗喜欢的妃子做不成皇后,而他不喜欢的偏偏就做了皇后,他还无法改变这种局面。宋仁宗的两位皇后都是他的养母为他选择的,拒绝不得,也喜欢不上。他的

  • 「史学」“宋英宗、神宗和哲宗”祖孙三代死于同一种病,北宋衰败

    历史解密编辑:黄桃宝贝贝标签: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宰相,仁宗

    北宋中期,宋英宗、神宗和哲宗祖孙三代,作为守成之主,虽没能收复失地,但他们对内都励精图治,力求改革;祖孙三人均感染肺结核英年早逝,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北宋的一个盛世。一、天降皇位的守成之君宋英宗,编《资治通鉴》宋英宗赵曙(1032-1067),宋太宗赵光义的重孙,宋仁宗赵祯的堂兄赵允让的第13个儿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