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琦主战、范仲淹主和:西夏来袭时,宋仁宗究竟如何抉择?

韩琦主战、范仲淹主和:西夏来袭时,宋仁宗究竟如何抉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4951 更新时间:2023/12/24 23:17:53

电视剧《清平乐》中,展现了北宋和西夏的三次大战,几次战争的结果以及朝堂争论,基本上符合历史事实。

北宋仁宗时期,关于西夏问题,朝中主战、主和两派争论不休,仁宗一度主战,却不得不屈从于现实求和。北宋对夏的政策为何多变?是什么导致这样的困境?

电视剧《清平乐》截图中的宋仁宗

1

西夏崛起与北宋的放任态度

北宋仁宗朝,西北的党项族突然不安分起来,给北宋带来严重危机。党项族本是西羌的一支,北朝时期就在今甘青地区活动。唐太宗时,党项族归顺唐朝。唐末平定黄巢之乱时,党项族立了大功,因此唐赐其李姓,其封地扩大到今甘肃、宁夏大部。五代时期,党项接受历代中原王朝册封。宋朝建立时,也无力兼并西夏,于是同样对其笼络。

西夏问题不能看做传统中原王朝与北部游牧民族的争斗,实际是唐末藩镇割据的残留,该政权世代相袭。在唐末五代百年间,党项安心在西部发展,势力已经十分雄厚。北宋建立之初,也多次对党项动兵,但始终没有太大进展。真宗时,党项首领李继迁在进攻宋西凉府时,中箭身亡。其子李德明即位,李德明转变策略,向宋臣服,集中精力同西部的吐蕃作战,而北宋也无心再战。北宋放弃灵州,换来与西夏的和平。北宋的消极政策,终于使西夏在解决后顾之忧吐蕃后,将矛头对准北宋。

影视剧中的李元昊

仁宗继位后,仍维持真宗与李德明的协议,双方互不侵犯。但在李德明去世后,其子元昊即位,元昊素来对北宋有不臣之心。元昊即位后,以各种借口屡次袭入北宋境内,试探北宋的虚实。同时,他还以去五台山拜佛为名,刺探情报。北宋的边防官员早有察觉。庆州通判曾上疏“元昊虽称臣奉贡,然包藏祸心,特未发尔。今主将率任军伍,无长策,而器械钝缺,士卒惰窳,城池不修,资粮无备,一旦有警,何以应敌?”实际上就是提醒朝堂警惕。

但北宋朝堂对此毫不警戒,觉得不足为惧。一些大臣一直将防御重心放在北边,而一些大臣则认为北宋内忧大于外患。韩琦曾上奏仁宗:“陛下威德远畅外夷,高视于汉唐之上,元昊小丑,孰能为国家之患哉!”

于是,元昊崛起之时,北宋西北边境可谓放任自流,毫不警戒。

2

西夏危机的应对

1038年,元昊觉得时机成熟,称帝建立大夏国。元昊称帝后,最初想通过外交手段获得宋王朝的承认。但北宋朝野十分震惊,断绝了与西夏的互市贸易。之后,怎么应对西夏成为北宋的当务之急。

电视剧《清平乐》截图中的韩琦

最早到西夏前线的是夏竦。夏竦认为北宋多年没有大战,军队战斗力和战斗经验都比不上前朝,出兵讨伐西夏没有绝对的胜算。因此他主张坚壁清野、练兵实边,同时联合西番压制西夏。朝廷内部也有许多人纸上谈兵,主张迅速出兵,“元昊反书闻,朝廷即议出兵,群臣争言小丑可即诛灭”,很多文臣认为李元昊只是跳梁小丑,不堪一击。枢密使陈执中甚至主张派刺客刺杀元昊,认为元昊一死,西夏之患便可除。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夏竦

虽然北宋进行避战,但元昊还是找到了进攻机会,于1040年向北宋延州进攻,但延州求援的信息却被宰辅扣留,没有上达。然后元昊以假投降迷惑延州主帅范雍,之后伺机出动,宋军大败。再之后,元昊又不断制造摩擦,引起很多小战斗。

三川口惨败之后,仁宗命朝臣上攻、守之策。韩琦指出,宋朝目前采取的坚壁清野的守策,有很大弊端。宋军四处防守,兵力无法集中。如果集中兵力必能破敌。范仲淹却认为目前还应该防守,他说现在宋夏边防虽已经有守备,但内地却守备空虚,如果元昊打探清虚实,绕过边境城池直接进攻关内,将面临大危机,当务之急应该加强各地的守备力量。仁宗经过思虑,觉得防御为主的持久战,屯兵运粮造成的经济负担也很重,于是采纳韩琦建议对夏作战。

电视剧《清平乐》截图中的范仲淹

于是北宋朝堂大变,为振西北军威,罢黜主和派宰相张士逊、枢密使陈执中,重新用主战派吕夷简为相。以夏竦为山西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但实际以韩琦为核心。韩琦招募兵马,力图与西夏进行一场大战。但韩琦及其任用的主将任福过于贪功冒进,在好水川遇伏,宋军大败。战后,宋廷又采用偏保守的战略。韩琦也转变策略,采用偏防守的稳重战略。之后,西夏在韩琦、范仲淹一线进展困难,于是转向泾原方向,于定川寨又取得一次大胜。

电视剧《清平乐》截图中的狄青

北宋虽然三次大战均败,但也取得不少胜利。北宋政策不断调整积极备战,如任用狄青等一批优秀的将领,训练出一只善战的军队。所谓“将之能者渐出,而兵之精者可用”,西北边防也得到了有力加强,在防守中渐渐掌握战争主动权。

西夏始终是个小政权,多年战事也使其国内民不聊生、矛盾重重。辽国也不希望西夏强大,对其进行警告。同时,韩琦、范仲淹等人意识到,如果持续战争,只会两败俱伤,并使辽坐大。在双方都厌战的情况下,宋、夏于庆历四年签定和议,西夏向宋称臣,而宋赐予其岁币,双方开始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局面。

3

北宋军事不振之原因

宋朝立国后,因为汲取唐末五代武将专权的历史教训,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一直都在致力于军事制度的改革。首先,政军分离,政事归于中书门下,而军事机务归枢密使,相互掣肘。且军事决策上,中书、枢密院分别提出决策建议,之后再由皇帝决策。同时,调兵权与统兵权相分离。枢密院虽掌管调兵权,统兵权却在三衙(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手中。宋人范祖禹评价道:“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同时,将帅身边要设监军,多有宦官担任,报告将官和军队的动态。

电视剧《清平乐》截图中的吕夷简和晏殊

在这种制度下,北宋军务决策系统滞后,军队系统设置繁杂,将领受到掣肘过多,作战指挥僵化。同时,北宋军队主要驻扎在京城附近,称禁军,禁军经常轮换部队长官,目的使将帅难以专其兵,造成“兵不认将,将不识兵”的局面。

北宋西部边境党项族作为唐代藩镇割据的残留,宋初势力就很大,宋廷在尝试战争手段后没有解决这一问题。随后党项的暂时屈服使宋廷放松警惕。仁宗时,党项首领李元昊建夏称帝,在北宋朝堂之上,进攻和防御也成为朝臣反复争论的话题。

标签: 韩琦范仲淹宋仁宗西夏李元昊

更多文章

  • 范仲淹为何不记岳阳楼|徐景洲

    历史解密编辑:徐景洲标签:苏轼,诗人,乐器,范仲淹,欧阳修,徐景洲,齐特琴,岳阳楼记,民族音乐,千古名句

    顾名思义,《岳阳楼记》本应是以记岳阳楼为主要内容的,这不仅是由文章的体裁所决定的,也是范仲淹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宋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贬到了湖南。在湖南的任上,滕子京颇有政绩,正所谓“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第二年,在他的主持下,“增其旧制”

  • 范仲淹一生未到过岳阳楼,却写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宋仁宗,滕子京

    范仲淹(公元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统帅。后世誉其为宋朝文武第一人,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很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当时家里穷,母亲不得不带着他改了嫁。拖油瓶过来的,自然没有好眼色看。继父家房子小,他只能到附近的庙里居住,有时穷得连三餐饭都吃不上,只得

  • 有作家靠炒作博出名?还写了《新岳阳楼记》,证明自己比范仲淹强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范仲淹,新岳阳楼记,作家,岳阳楼记,郭敬明,韩寒

    范仲淹是谁,是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曾写出《岳阳楼记》这样历经千年的传世经典。按说这样的大文学家应该本是受人尊敬和怀念的,可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却有一个人为了出名,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别人写的,跟范仲淹没有关系。之后他又为了证明自己比范仲淹强,又写了一篇《新岳阳楼记》,这个人又是谁呢?张一一初

  • 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庆历新政”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精鉴史馆标签:范仲淹,宋仁宗,欧阳修,岳阳楼记,仁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我们认识范仲淹基本就是从这一篇《岳阳楼记》开始的,范仲淹将岳阳楼描绘的绘声绘色 ,跃然眼前。但实际上范仲淹并没有去过岳阳楼,而仅仅是凭借一幅

  • 今学焦裕禄,古学范仲淹,河南和洛阳不该忽视伊川

    历史解密编辑:豫记标签:邵雍,伊尹,富弼,宋朝,范仲淹,焦裕禄,洛阳市,伊川县,河南省

    2016年4月26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的时候,引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经典名言,成为后来河南人引以为傲的“今学焦裕禄 古学范仲淹”的最早出处。发源于河南兰考的焦裕禄精神不需赘言已家喻户晓。而即便是河南人,对范仲淹埋骨的河南伊川,恐怕也有认识上的不足。

  • 北宋文人范仲淹,为何会娶雏妓为妻?这里面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宰相,皇上,北宋,范仲淹,吕夷简,宋仁宗,百官图,弦乐器,演奏家,中国音乐家,中国传统音乐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先祖曾是唐朝的宰相,由于他的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到一户姓朱的人家,因此他青少年时使用的是朱说这个名字。他在二十六岁时,以朱说的名字考取了进士,从此开始在朝中做官。范仲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能写一手好文章,他的《岳阳楼记》早已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为官时,他表现出忠直敢谏,

  • 【邓州教育】我市范仲淹公学入选省级特色示范校

    历史解密编辑:邓州在线标签:范仲淹,中小学,教育,邓州,示范校

    来源:邓州在线喜讯!热烈祝贺邓州市范仲淹公学入选“河南省民办中小学特色示范校"!喜讯!喜讯!为了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根据民办教育发展有关管理办法规定,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全省民办中小学特色示范校和全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项目等遴选工作。经各地各学校自主申报、专家评审、网络答辩、征

  • 从寒门士子到千古宰相,范仲淹经历了什么?他又为何屡次被贬?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宰相,太后,刘娥,李元昊

    他是北宋耿直一哥,怼太后怼皇帝,命运给了他一副烂牌,他却多次打出王炸,这人就是北宋范仲淹!从寒门孤儿到千古宰相,范仲淹究竟经历了什么?他为何能被后世敬仰?公元989年,范仲淹在徐州出生,在他两岁时,亲爹范佣就去世了,孤苦无依的范母只能带着范仲淹改嫁给了朱文翰,范仲淹也因此改名为朱说。因为母亲从未向她

  • 范仲淹比人们想象中还要伟大,只是被《岳阳楼记》掩盖了光辉

    历史解密编辑:东江学习社标签:晏殊,刘娥,诗人,宋朝,范仲淹,吕夷简,宋仁宗,岳阳楼记,民族乐器,官宦世家

    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菜根谭》说到范仲淹,人们自然会想起千古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已经妇孺皆知,而对于作者范仲淹,一般人却了解不多。范仲淹的光辉,几乎被他自己的作品所掩盖。

  • 北宋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却下令米价继续涨,灾民:不愧是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范仲淹,宋仁宗,朝政,百姓

    提起北宋,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这四个字,重文轻武。在宋朝年间,由于朝政制度的原因,武力发展较弱,经常会受到其他异族的骚扰,但不得不说在北宋当文官是一件极为优渥的事情。北宋的文官地位很高,甚至官员可以追着皇帝来上谏,而且皇帝还不得不耐下心来去听,此外福利待遇更是让官员一家都过得极为舒适。在这样对文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