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文人范仲淹,为何会娶雏妓为妻?这里面有何隐情?

北宋文人范仲淹,为何会娶雏妓为妻?这里面有何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讲史事 访问量:3867 更新时间:2024/1/17 0:24:31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先祖曾是唐朝的宰相,由于他的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到一户姓朱的人家,因此他青少年时使用的是朱说这个名字。他在二十六岁时,以朱说的名字考取了进士,从此开始在朝中做官。

范仲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能写一手好文章,他的《岳阳楼记》早已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为官时,他表现出忠直敢谏,经常对皇上说出逆耳的忠言,哪怕令皇上极为不悦也定要一吐为快,绝不会默不作声。

由于范仲淹耿直固执的个性,他不仅触怒过皇上,也得罪过位高权重的吕相等人。他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拥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在生活中也表现出了一种有血有肉、有真性情、温厚儒雅的特质。

范仲淹在年近五十岁被贬官到江西时,认识了一位十二三岁秀美可人的官妓小莲,不禁心生爱慕,久久难忘,但他当时并没有放纵自已的感情,而是照顾好生病的妻子,等重病的妻子过世后才让小莲走入自已的生活。这件事被世人传为佳话。

一、被贬至江西

范仲淹在四十六岁时,因为在苏州治水的政绩显著,而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因此他得以返回京城。此时朝中宰相吕夷简深得宋仁宗的信任、位极人臣,在任用官员方面出于私心,而有失公正,用人不当。

范仲淹为了向宋仁宗如实反映吕夷简的这个问题,就根据实际情况,把朝中一些由吕夷简提拔的官员的升官的具体情况绘制成了一幅《百官图》,具体地说这是一幅百官升迁顺序图,并把这副图呈现在宋仁宗的面前。

范仲淹指着百官图中一些官员的升迁顺序,逐一向仁宗分析某些官员晋升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合规的地方,又直截了当地在仁宗面前指出吕相在用人方面出于私心,提拔他自已的信徒和门生,没有按照朝中任用官员的审核和考察的程序办事,用人不当,有失公允。

宰相吕夷简看到范仲淹在宋仁宗面前毫不留情地奏了自已一本,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决心给这位老范点颜色瞧瞧。他对仁宗说,范仲淹逾越其本身的职责范围插手不归他管的事情,说三道四地指责别人,无非是想挑拨他们君臣二人间的关系,甚至是想提拔他自已的人。

刘太后垂帘听政时,宋仁宗尚且自幼,幸而得到吕夷简的大力辅助,从而使政务处理得宜。多年来仁宗对吕夷简言听计从,非常倚重,两人的感情也很深厚。而吕相在朝中的地位也是其他人都无法撼动的。吕相仗着仁宗的信任,确实做了一些不合规矩的事情。

但是对于百官图这件事,仁宗不愿追究其中细节,没有听从范仲淹的话,而且为了给范仲淹一个警示,仁宗下旨,将范仲淹贬官到饶州,也就是把他降职发落到江西去,不让他在京城待着了。

二、邂逅年少佳人

因为贬官,而前往饶州的范仲淹,此时差不多已经四十七岁了,当时陪在他身边的是他第二任夫人张氏。张氏在打理家务和侍候老爷方面勤勤恳恳,不辞辛苦,为了家庭付出了全部精力,也许是平时过于操劳,此时她已身患重病,精神不济。

范仲淹刚到饶州上任的这段时间,由于自已仕途不顺,被发落到这么一个远离京城的小地方,再加上夫人生病,他的心情充满了苦闷,难以排解。

这时,范仲淹的老朋友诗人梅臣约他一同去外面小酌聊天。席间当地教坊司安排了色艺俱佳的歌舞妓前来陪伴和表演助兴,其中有一位歌妓名叫小莲,大约十二三岁的年纪,美丽乖巧,惹人怜爱,老范对她一见倾心,总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后来老范也时常请小莲陪在自已身边,慢慢熟悉之后,小莲向老范讲了自已的身世,她觉得面前这位老者格外亲切,不仅斯文大度,而且可信可靠,就算彼此年龄差了三十几岁,也不觉得有什么隔阂,相处起来特别开心。

梅尧臣看到老范对此佳人如此喜爱,问他是否想纳她为妾,陪伴左右。老范心中自有分寸,此时夫人李氏久病未愈,如果现在纳妾的话,只会给张氏心中添堵,甚至令其病情恶化,会增加她身心的痛苦,这样做太不仁义,有愧于病中的妻室。

再者,小莲现在还是个十二岁的少女,将如此年幼的女子娶过门来,也不太妥当。不如把这件事先搁置一旁,以后看情况再做打算。范夫人张氏在与疾病抗争了三年之后,终于还是撒手人寰了。

此时,老范已被调离饶州,但他对小莲还是经常惦念,他曾写诗表达了自已的相思之情,还把胭脂水粉送给小莲。他给身在饶州的老友魏介写信表达自己对小莲的一片痴心。魏介看到老范的这份执着,就出钱帮小莲赎身并把送到老范身边。

三、有情人终成眷属

已经年过半百的老范,终于可以让心心念念的小莲陪在自已身边了,总算了了自已几年来的一个心愿。而小莲也乐意将自已托付给这位范大人,几年来的感情终于修成正果了。

但北宋时有规定,要娶赎身后的官妓为妻的话,只能给她妾室的身份,老范就给了小莲做自已妾室的身份,而且他从不嫌弃小莲身份低微,反而对她体贴关爱,并且他没被骂反被传为一时佳话

四、总结

作为北宋时期的名臣,宰相,范仲淹尽忠职守,忧国忧民,对于朝廷和社会中的弊病敢于直言不讳,多次向仁宗进谏而不顾个人安危。虽然被小人算计而几次贬官,但他仍然不失报国之志,一生辛勤奋发,政绩显著。

对于婚姻感情方面的事,对于自己的妻室,地位崇高的范仲淹,根本没有那些官架子,没有大男人主义,反而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妻子着想。比如妻子张氏在病中时,他能压抑自已对家人的感情,不娶新人进门,因为不想张氏因此难过伤心而加重病情,增添痛苦。

对于晚年时结识的红颜知己少女小莲,老范为其写诗诉说衷情,还送礼物给她,想办法为她赎身,把自己能给她的最高的名分带给她。可见他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是个有真性情的男子。

更多文章

  • 【邓州教育】我市范仲淹公学入选省级特色示范校

    历史解密编辑:邓州在线标签:范仲淹,中小学,教育,邓州,示范校

    来源:邓州在线喜讯!热烈祝贺邓州市范仲淹公学入选“河南省民办中小学特色示范校"!喜讯!喜讯!为了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根据民办教育发展有关管理办法规定,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全省民办中小学特色示范校和全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项目等遴选工作。经各地各学校自主申报、专家评审、网络答辩、征

  • 从寒门士子到千古宰相,范仲淹经历了什么?他又为何屡次被贬?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范仲淹,宋仁宗,宰相,太后,刘娥,李元昊

    他是北宋耿直一哥,怼太后怼皇帝,命运给了他一副烂牌,他却多次打出王炸,这人就是北宋范仲淹!从寒门孤儿到千古宰相,范仲淹究竟经历了什么?他为何能被后世敬仰?公元989年,范仲淹在徐州出生,在他两岁时,亲爹范佣就去世了,孤苦无依的范母只能带着范仲淹改嫁给了朱文翰,范仲淹也因此改名为朱说。因为母亲从未向她

  • 范仲淹比人们想象中还要伟大,只是被《岳阳楼记》掩盖了光辉

    历史解密编辑:东江学习社标签:晏殊,刘娥,诗人,宋朝,范仲淹,吕夷简,宋仁宗,岳阳楼记,民族乐器,官宦世家

    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势力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而不用者为尤高。---《菜根谭》说到范仲淹,人们自然会想起千古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已经妇孺皆知,而对于作者范仲淹,一般人却了解不多。范仲淹的光辉,几乎被他自己的作品所掩盖。

  • 北宋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却下令米价继续涨,灾民:不愧是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范仲淹,宋仁宗,朝政,百姓

    提起北宋,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这四个字,重文轻武。在宋朝年间,由于朝政制度的原因,武力发展较弱,经常会受到其他异族的骚扰,但不得不说在北宋当文官是一件极为优渥的事情。北宋的文官地位很高,甚至官员可以追着皇帝来上谏,而且皇帝还不得不耐下心来去听,此外福利待遇更是让官员一家都过得极为舒适。在这样对文官良

  • 宋朝爆发饥荒,百姓苦不堪言,为何范仲淹却说:“继续上调粮价”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百姓,晏殊,粮价,宋朝,饥荒,诗人,乐器,范仲淹,宋仁宗,齐特琴,民族音乐,官宦世家

    古代文武全才的名人志士有很多,例如曹操,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奠基人。武能平定北方,历经大小无数战役,政治上用人唯贤,实行屯田。而文学方面,爱好诗词,有文学素养,著有《孟德新书》等著作。范仲淹能文能武,为北宋的发展跟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一向爱民如子,忧国忧民的范仲淹,却在杭州灾情之时

  • 杭州出现灾荒,身为父母官的范仲淹带头花天酒地,背后却有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范仲淹,大智慧,父母官,百姓,灾荒

    北宋期间,杭州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灾荒,当时在任的官员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出人意料的是,范仲淹作为当地的父母官,居然“不务正业”,偏偏在杭州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带头花天酒地,但这“奢靡”的背后却藏着常人难以想到的大智慧。崎岖生长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

  • 解读丨范仲淹的忧患意识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韩愈,李贽,朱熹,苏轼,诗人,宋朝,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拨弦乐器,民族乐器

    范家大院范仲淹铜像忧患意识不等于杞人忧天,亦非悲观绝望,而是一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积极开拓的哲学智慧,它实际上是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人类对宇宙、社会和人生及其关系中各种危机现象的本质认识、价值诉求。范仲淹的忧患意识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锐意进取,建功立业,今天它同样具有

  • 岳阳楼记中的滕子京,难怪范仲淹与他关系最铁,看看其表现就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老四讲事标签:仁宗,狄青,乐器,诗人,范仲淹,滕子京,欧阳修,齐特琴,古典乐,岳阳楼记,官宦世家

    范仲淹的同榜进士有197人之多,与他有交往及诗文唱酬的即有近30人,但与仲淹相知最深,关系最亲密的同年,首推滕宗谅。滕宗谅(991~1047),字子京,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宋又称西京)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初仕潍、连、泰三州从事。天圣初,在泰州军事推官任,职事外,孜孜不倦,聚书作文章,

  • 历代名人中 “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

    历史解密编辑:半卷诗书一窗月标签:范仲淹,吕夷简,宰相,岳阳楼记,宋仁宗

    文丨国粹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在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留下的这句话,为中国的士大夫和读书人树立了难以逾越的精神标杆。其实,范仲淹不只是一个文学家,更是一个——政治家(做官最高做到了参知政事,是宋朝最高政务长官之一)改革家(曾主持过一次非常重要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军事家(曾

  • 灾民买不起米,为何范仲淹却下令米价再涨1倍?此举救了百万灾民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范仲淹,灾民,米价,官府

    很多时候,人们对于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态度,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可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一些看上去非常荒谬的解决策略,却可能给事情带来巨大的转机,比如范仲淹便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范仲淹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更是一个优秀的官员,一生殚精竭虑,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可惜的是,他所倡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