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李玉刚有一首《赤伶》,曲风婉转,歌词优美,诉说着梨园人的朴素爱国情感,其中有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这句歌词的出处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的,正是今天的主人公——陆游。
陆游是中国诗人中留下作品最多的,足有9300多首。如此海量的诗词需要深厚的才华方能完成,这正是陆游最不缺的。
1153年,28岁的陆游参加锁厅考试,最终高中第一名。这也让秦桧痛恨不已,因为陆游的名次排在了自己儿子秦埙的前面。
如果说岳飞、文天祥、王阳明是以出色的文治武功压过了书法的成就,那么陆游就是“诗掩其书”的代表,他的书法成就让朱熹都称赞“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
陆游众体皆妙,尤擅长楷书、草书和行书。如朱熹所说,陆游晚年作品达到了成熟稳健的程度,已入通会之际。
《自作诗卷》是陆游老健笔法的代表。这一帖行草写于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此时的陆游已经79岁了,他欣然得到友人赠送的猩毫笔,趁兴而作,留给了我们这件艺术瑰宝。
这一卷也被称为“怀成都十韵”诗,是陆游回忆五十岁左右在成都做参议官时的生活情景,真挚动人。
《自作诗卷》通篇有饱满的精气神,能从中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老辣雄健并无衰笔,气势连贯,首尾仿佛有筋骨相连。
清代书法家孙承泽说:“时年八十矣,书法劲逸,老年不衰如此!”
陆游书法的劲逸来自于博采众长并戛戛独造。《自作诗卷》能窥探一二。他的草书直追草圣张旭,狂逸有力道便是得其精髓。“威”“渡”“落”等字颇有张旭的癫狂。
字与字用墨枯湿交替,信笔处皆成妙境,富有节奏,摒弃了谨严的法度和规整的结体,让整幅字中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既有笔法的老辣,又有性情的天真不矫饰,具有一种“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浪漫豪气。
陆游的草书一直秉持“大舸破浪驰风墙”原则,即笔势奇特、腾挪飞扬,《自作诗卷》实现了这一点,将草书的精气神写了出来,非常适合临摹。
《自作诗卷》其后有明清收藏家所写跋文,他曾被多人收藏,比如明代鉴藏家孙承泽,之后成为清朝内府珍品。民国成立后,被溥仪带出宫去,现成为辽宁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很多人说陆游与岳飞很像,他虽然没有岳飞的赫赫战功,但爱国抗金之心直到他去世都不曾停止,“位卑未敢忘忧国”“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这些民族脊梁,让中华民族一直屹立,这也是他们的书法格调高逸、感人至深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