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思想家朱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为何遭鲁迅和女权反对?

宋朝思想家朱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为何遭鲁迅和女权反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咫尺的梦想载 访问量:1219 更新时间:2024/2/3 10:23:10

导语:思想家一定是有思想的,没有思想不能叫思想家,有思想的也未必能成为思想家。

中国自古以来,能够被称作思想家的人并不多。孔子肯定算一个,朝有位叫朱熹的人,也被后人称为思想家。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赞同朱熹的思想,朱熹的思想,也并不完全适用当下的社会环境。比如近代的鲁迅就反对朱熹。

【一】朱熹的一生

起起伏伏。

先不说朱熹的思想,单说朱熹这个人,确实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他出生于南溪书院。小的时候读书成绩非常棒。

具体体现在五岁的时候就能够读懂《孝经》,要知道我们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未必能读懂《孝经》。

能读懂《孝经》在现在看来,也并非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孝顺父母,我个人认为,还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想这应该是人们共识的。作为子女孝顺父母,是应该的。

当今有很多人,一味地说自己父母的缺点,对待自己如不好,自己没有理由孝顺父母,说的貌似有理有据。

但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平叛,对父母都不好的人,我想对外人恐怕更是能以真诚相处。当下很多人并不觉得孝顺父母是一件重要的事。

这与孩子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朱熹五岁能读《孝经》,说明他接受孝顺父母这一教育还是很早的。

朱熹凭借着自己的优异成绩,在他十九岁的时候,便考取了进士。到了22岁已经开始参加工作做官了。

朱熹的仕途并不顺利,不顺利的原因,是因为朱熹这个人太守原则,俗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

周围的同僚都贪,就他自己不贪。你想想看会是什么结果,自然成为众矢之的。不擅长专营的朱熹,很快便辞职了。

【二】研究思想

宋朝做官,救不了宋朝。

朱熹眼瞅着,宋朝的官场乌烟瘴气,再干下去不仅干不出什么成绩,纯属浪费时间,因为在朱熹的心中。

他做官的目的并不是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的目标是挽救宋朝,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

于是朱熹便回老家,看是研究思想,他认为能够救宋朝的只有思想。宋朝之所以混乱就是人们没有正确的思想。

经过博览群书,潜心研究,朱熹提出了完整的理学体系。当然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

他的这一思想,在当时遭到了政敌的反对,但在后来的元朝、明朝、清朝却得到了发扬光大。

但到了民国时期,朱熹的思想再度遭到进步人士的反对,比如鲁迅就是极力反对朱熹思想的人。

现如今反对朱熹的人,大部分都是女孩子,她们被称为女权人士。当然有一部分极端的,她们被称为“女拳”。

【三】朱熹思想评论

朱熹的思想到底对不对?

先说说“存天理”,我想这句话应该是没病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天理,如果这个社会没天理了。

那人们的生活难以想象,只不过这个“天理”,现在的叫法不同,比如现在可以称作法律,公序良俗等等。

总之得有个理,有理走遍天下。这个天理还可以理解为“规律”。或者是人们公认的道理,比如现在出门去公共场合要佩戴口罩。

这就是人们达成的共识。再比如要讲究卫生,饭前洗手,这也是“理”。杠精可能会说,我饭前不洗手也没生病啊。

再谈谈朱熹思想的下半句:“灭人欲”。人们反对朱熹,就是反对的这句话。那什么叫人欲呢?人有欲望到底好不好呢?

朱熹对于什么叫“人欲”做出了解释,他说人吃饭是天理,但顿顿山珍海味大吃大喝叫人欲。

男人娶一个老婆叫天理,娶一大堆老婆叫人欲。朱熹举了这两个例子,来说明什么叫人欲。通过这两个例子,似乎灭人欲也没毛病。

以现在的思想来看,人欲是不容易界定的,因为人们的消费层次是不一样的,当今社会的普通人家。

每顿饭有鱼有肉,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能吃的健康就是天理,很有钱大吃大喝,最后吃出高血脂、糖尿病,这就叫人欲。

那这样的人欲当然要“灭掉”。朱熹对男女关系和妇女提出了很多要求,这些要求有的在今天看来确实不合时宜。

比如朱熹赞成女人裹小脚。这种思想就是糟粕,因为对人的健康是一种摧残。现在人们生活好了。

不仅讲究的是身体健康,还要考虑心理健康。如果朱熹的思想,能够帮助现代人活得幸福健康快乐。

这就是好的,如果不能那就是坏的。就这么简单,见此而已。

结语:

总之,宋朝思想家朱熹提倡“存天理,灭人欲”,遭鲁迅和女权反对,就是因为他对女人的一些无理要求,不适合现代社会。

参考献:

《宋史》

标签: 朱熹鲁迅灭人欲孝经宋朝孔子

更多文章

  • 江南第一书院竟在浙江台州,曾是片甲寸地,朱熹曾送儿子在此读书

    历史解密编辑:开心菜菜爱旅行标签:朱熹,江南,仙居,鉴湖,桐江,宋朝,台州市,浙江省

    我是一位热爱古建筑与历史的人,真没想到竟然在台州的仙居县被我发现了一幢古建筑:桐江书院。它古朴而沧桑的外观,诉说着无尽的历史,犹如古人烙在仙居的一段文字、一个符号。桐江书院的建造人由晚唐诗人方干第八代孙方斫举资创建,因方干是浙江桐庐人,故以“桐江”为名。桐江书院是仙居县最早建造的书院,号称“江南第一

  • 朱熹大字行书,如快剑斫阵!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朱熹,行书,大字,宋朝,艺术家

    朱熹字符晦,号晦庵人称考亭先生他所著的《四书集注》影响了近八百年来的中国思想朱熹《易系辞册》所书内容节录自《易经》是朱熹存世仅见的大字墨迹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字字筋骨突出,强健有力笔势深沉而迅速大有快剑斫阵之势朱熹《易系辞册》高清大图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商务合作请联系 QQ:95

  • 圣人朱熹:易学理象数思想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红色史令标签:朱熹,义理,象数,易学,宋朝,周敦颐,周易本义,儒家思想

    引言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结合义理与象数的易学思想构建出其独具时代特色的儒学新体系。朱熹的易学思想,被称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他结合佛、道、儒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主张,系统梳理《易》的全貌,通过理象数解析《易》的本质,对于易学的继往开来和传承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朱熹理学思想探究“理”

  • 浅观朱熹生态伦理之理,传承千秋万代之业

    历史解密编辑:红色史令标签:朱熹,儒家,伦理,学说,宋朝,人与自然

    引言伦理学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伦理学中的生态伦理学更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危机的加剧而备受关注。朱熹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中儒家思想的代表,不仅在人文伦理学上有重要的贡献,也为生态伦理学提供了独特的思考和启示。朱熹认为,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其思想理念,在今天的

  • 朱熹将女子抓进大牢,严刑拷问,然而,女子奄奄一息,拒不认罪

    历史解密编辑:鹿说鹿语标签:朱熹,王淮,宰相,皇帝,严蕊,宋朝,唐仲友,官宦世家

    1182年,朱熹把严蕊抓入大牢,严刑拷问,将她折磨得奄奄一息,然而 ,严蕊遍体鳞伤,口吐鲜血,仍振振有词:“我死不足惜,让我诬陷恩人,绝无可能!”严蕊是谁,朱熹为何要对一女子如此?此事还要从朱熹与唐仲友的恩怨说起,北宋时期文风鼎盛,唐仲友和朱熹都是当时的大学问家,只是两人见地不同,学派不同,素来不和

  • 朱熹问:为何叫买东西,而不叫买南北?十岁小孩14字回答令他鼓掌

    历史解密编辑:口说名人堂标签:朱熹,宋朝,房玄龄,隋炀帝,长安城,四书章句集注

    语言是人类交流不可或缺的工具。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二者相互依存,相生相灭。如今,很多古代语言都随着本民族的衰亡而失传,只留下了一点点石碑、泥板,证明曾经存在过。但汉语不一样。它是一种活着的语言,五千年来从未断绝。这也使汉语中的词组带有浓厚的历史气息。比如,“解手”这个词就反映了古代强制的人口迁

  • 朱熹是圣人吗?他为何推崇存天理灭人欲?他自己做到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朱熹,灭人欲,孔子,程颐,教化

    朱熹被称为孔子的继承者,是继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大圣人。同时也是唯一一个非孔子亲传弟子,却能够享受孔庙祭祀的人,被大家习惯称之为朱子。理学大师程颐程颢的三代弟子李侗,便是朱熹的老师。所以朱熹所接受的思想教育主要就是理学教育。此后他的学说甚至与程颐程颢的学说合称为程朱理学。由此可见,朱熹的思想是非常有影响

  • 朱熹问:为何“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朱熹,岳麓书院,五经,进士,孝经,李侗

    身为现代人的我们都知道,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其实古代人也是这么想的,他们都想要努力学习,借着科举之路,致仕为官,成功实现阶级的跨越。 这种好学的氛围在宋代更是达到了顶峰,在宋朝时诞生来极为著名的六大书院,分别是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并且这些书院都会教授“四书

  • 存忠孝心,行仁义事:追忆武所紫阳祠,朱熹文化影响武平

    历史解密编辑:品藏天下标签:朱熹,黄镇,宋朝,紫阳祠,武平县,艺术家,嘉靖皇帝

    品藏天下听品藏故事 追百年记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作为一介藏夫,本人喜欢探究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在此过程中,我也自认为深受古代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响。其中,我对朱熹文化情有独钟,内心深处有一些特殊的“朱子情结”。本人收藏有一套明清时期记载朱熹语录的字板,所载内容在现存朱熹文献中找不到记录,因

  • 伊沛霞 | 榜而告之:作为地方官的朱熹

    历史解密编辑:新史学 1902标签:朱熹,孝经,皇帝,宋朝,伊沛霞,真德秀,伊佩霞,汉学家,科学家,儒家思想

    在引起人们对告示使用的关注上,没有哪个宋代学者比朱熹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朱熹作品集中的一百多份告示涉及了广泛的主题:地方防务、土地调查、丧葬礼仪、家庭财产的不当分割、穷人的苦难、政府学校、政府下属、诉讼等等。公告的特点也出现在朱熹的告示中,包括经济悬赏、鼓励诉告、指示藏匿告示,以及努力遏制下属人员的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