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年,名妓严蕊被朱熹抓进大狱,狱卒扒掉了她的衣服,强迫她趴在冰冷的地砖上,用藤条反复抽打身体。理学大师朱熹逼严蕊承认与太守之间的不正当关系,谁知严蕊却死不认罪!
宋朝初期文人风骨是有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奢靡的生活优渥的环境逐渐侵蚀了风气,这文人骨头开始软了起来。
反而在这市井当中在这教坊瓦舍,出现了不少风姿绰约豪烈胜男儿的名妓优伶,其中官妓严蕊的故事更是被众人所知晓。
而官妓严蕊的故事,要从理学大师朱熹与台州太守唐仲友之间的恩怨说起。
朱熹,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他与二程等思想家开辟的程朱理学i,对后世影响深远。到明清时期,朱熹的《四书集注》成为科场必备的“教科书”,他的思想被奉为官方哲学。
但朱熹在世的时候,他的学说只是宋代诸多学派中的其中一派,推崇的人很多,骂的人也不少,更多时候,朱熹只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朝廷官员。
后来朱熹奉命去浙东赈灾,一路上,浙东灾情让朱熹触目惊心,地方官员的失职更是让他忍无可忍,他将炮火对准了台州知州唐仲友。
次年,朱熹连上六道奏折,弹劾唐仲友一系列不法行为,其中包括他与台州官妓严蕊的不正当关系。
前几道弹劾都没有成功,这让朱熹很是恼怒,于是为了能让唐仲友得到教训,朱熹决定从唐仲友与官妓严蕊的不正当关系入手。
从古至今,才子爱佳人的事情就不少,更何况是一些文人雅士流连与花楼之中那更是常有的事情,但是要知道在当时,官妓与普通的妓女并不一样。
当时宋朝的法律,官府举办酒宴,可以招官妓陪宴,却不能让她们留宿。就是陪酒可以,但是不能发生肉体关系,因为官妓是属于官家的财产,不能让任何人侵占了。
而且还明文规定了,官妓在 没有脱去贱籍的情况下,是不能离开居住地的,不然就会被判处“逃亡罪”。
就算是被太守带出去,也要被杖责,可是唐仲友公然带着严蕊出门,这一点,就让他们受到很多的猜测,他们是不是有私情。
于是朱熹命人将官妓严蕊抓进了大牢里,但严蕊有自己的骨气,不愿栽赃污蔑唐仲友,但是官府并没有怜惜她,为了得到她的口供,对她进行严刑拷打。
史书记载,严蕊被关押了两个月,遭遇毒打多次,差点就被打死了,即使这样,严蕊仍然咬死不松口,她说:“我死不足惜,岂能平白冤枉人呢?”
由此可见,严蕊虽然只是一介官妓,但是她的风骨一点都不比当代的文人墨客少,甚至有些自诩文人雅士的人都赶不上严蕊的一半。
严蕊不仅具有文人风骨,琴棋歌舞她样样精通,尤其是严蕊的词,更是被后世广为传颂。
见严蕊的坚持惊动了朝廷,为了审清此案,宋孝宗安排岳飞的儿子岳霖icon前往台州,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审理此案。
岳霖见到严蕊时,严蕊已被拷打得不成人样,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愿,严蕊作了一首《如梦令》。
拿到严蕊所做的《如梦令》后岳霖也不禁为严蕊的才气所折服,严蕊的如梦令不仅写出了自己的冤屈。
还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如果自己能够安然离开,愿意成为山野间的普通人,不再过问凡尘世间的愿望。
好在岳霖是个正直的人,他不受任何派系斗争的影响,最后以证据不足icon为由放了严蕊,还恢复了严蕊的自由身。
朱熹弹劾唐仲友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唐仲友治理的地方接连受灾,但是唐仲友此人不仅没有处理好民生问题,还沉迷于享乐,这自然让朱熹看不过眼。
其次就是,有传闻说朱熹和唐仲友因为分属于不同的派别,因此朱熹看唐仲友早就不顺眼了。
学术争端的缘由,影响了朝廷处理此事时的态度。
宰相王淮虽一手提拔朱熹提举浙东,但他与唐仲友是同乡,还有点亲戚关系,自然偏袒唐仲友。
在位的皇帝宋孝宗问他该怎么办,王淮轻描淡写地说:“此秀才争闲气耳。”
于是,宋孝宗委婉地告诉朱熹:“浙东之事,朕自知之。”
后来为了避免朱熹与唐仲友的矛盾加深,朝廷对唐仲友从宽处理,也将朱熹调离,让他换个地方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