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横贯上下五千年,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值得庆幸的,因为我们很难得的将这段历史完整的保存下来,因为在古代时与我国并称四大文明古国的其他三个国家,其历史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了断层,像古巴比伦这种的甚至连国家都整个销声匿迹。
然而中国不同,虽说中途可能遭遇了许多的坎坷曲折,但是这五千年的辉煌却未曾间断,真正是五千年的风和雨,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之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说制度相对落后,但是在两千多年的演变之中,为现代制度的完善提供了不错的模板。
皇帝是封建社会历朝历代最重要的人物,掌握生杀大权不说,还享受着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权力和地位,这几乎是每朝皇帝的共同点,当然,皇帝之下也有许多号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掌控者,那就是王爷贝勒。
这一类人虽说在称号或是权力上比不上皇帝,但是有的人在身份和地位上是要压皇帝一头的,比如有些王爷就是皇帝的直系亲属,皇上见了不但要行礼,还要一口一个皇叔的叫着,但并非所有的王爷都是如此。因为有的人是被封赏的,不存在亲属关系。
其实在古代,封王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但有一种封王却是绝无仅有的,那就是对太监,童贯:被“封王”得太监,放眼整个历史长河,仅有一人而已。
太监职业的现状与机会
在古代,其实太监这个职位是很常见的,但是,同时也是大多数普通民众都瞧不起的职位,毕竟所有太监,都要经历所谓的净身入宫,也就是说,在你决定当太监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不能为家族传宗接代了。
而在古代讲究一个无后为大,所以当时如果有人选择了当太监,那就意味着放弃了家族的香烟后代,这在古代是相当大逆不道的,所以这门职业是非常不堪的,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即使在这种社会眼光之下,古代的太监还是很多的。
因为在古代社会有一种人,家里并不是很富裕,自己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和背景,对于科举考试压根没兴趣,而自己偏偏又渴望极大的权力,所以这些人就盯紧了太监这一最后的进宫方法,甚至是赌上自己传宗接代的机会。
因为他们认为,只要进了宫,机会多的是,即使是太监,只要自己八面玲珑,也不是没有发达的可能,其实这句话是真理,在皇宫之中,有不少太监虽然表面看着平平无奇,但是手下的权力和手中的财富却是相当多的。
多种位高权重的太监
其实在皇宫之中,太监走向辉煌的道路有很多种,第一种就是肯吃苦得太监,即在刚刚入宫准备分配职务的时候选择去到冷宫之中服侍娘娘们的太监,我们知道,冷宫之中的生活是相当的孤独乏味的,对于太监来说也是在赌。
因为在外面服侍的太监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但是在冷宫之中没有,因为这里大都是犯了错的嫔妃受罚的场所,所以皇帝一般不会来,但为什么说太监在这里也有机会呢?那是因为这里受罚的人,身份都不一般,不是皇宫地位高,就是身后背景大。
犯了错没有被斩首而只是软禁,只能说明这些嫔妃都有强大的依仗,如果在服侍过程中讨得这些嫔妃的欢心,那么有朝一日,这些妃子释放之后,曾经对她们死心塌地的太监还不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当然这是权力的获得,那些想谋取财富的太监,会将目光放在敬事房。
我们都知道,敬事房这个地方是古代给皇帝选妃用的,也就是说在敬事房工作得太监是每天给皇帝提供“翻牌子”操作的,而对于当时皇帝的三宫六院嫔妃来说,被皇帝宠幸是求之不得,但是翻到自己却是几率非常小的事情。
为了提高几率,就只能从敬事房的太监的身上下手,嫔妃都会花大量的钱财在太监身上,让太监暗箱操作,将带有自己名字的牌子多次呈现在皇帝眼前,并且还可以适当的给皇帝美言几句,多数嫔妃都会如此做,所以太监就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当然,整个皇宫之中,要想快速发达,成为皇帝身边的太监是最好的方法,即使皇帝是个脸盲,见到的时间长了多少都会有点印象,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皇帝身边办事的太监,只要会察言观色,财富和权力都是手到擒来,权倾朝野也不是不可能。
历史上执掌大权的太监不在少数,并且多数都是皇帝身边的人,比如史上著名的太监,魏忠贤,就曾权倾天下,此外,东汉末年时期这种位高权重的太监最为常见,比如当时的十常侍乱政。
就是因为当时朝廷皇帝更换频繁,朝政混乱,才导致这些昼夜服侍皇帝的太监钻了空子,不仅如此,后主刘禅身边的宦官黄皓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哥们善于投其所好,刘禅喜欢玩,黄皓就陪他玩。
等到完全取得刘禅的信任之后,开始了自己的逐渐上位之路,而后不但架空了皇帝,还成为了朝廷中的一把手,也曾自豪的说虽在万人之上,也不在谁人之下。所以太监也可以当出很高的地位。
但是这些手段尽出得太监们虽说地位很高权力很大,但是却是不合规矩的,因为他们所采取的各种手段都是错的,所以基本都是遗臭万年的存在,当然,也有凭借自己真正优秀的表现获得认可的太监,甚至还成为千古第一人的封王太监,他就是北宋童贯。
封王之路
其实和大多数的底层人民一样,童贯也是走投无路才选择当太监,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看透了自己的命运,虽说生的身强体壮,身材高大,没有一点太监的样子,奈何没背景,没权利,考试不中,家里还没钱,无奈之下选择了太监这一条路。
他之所以能在这条路上走向封王的道路,其实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很贴合的,北宋,是我国一个经典的政权大分裂时期,也就是说当时有很多的国家存在,所以彼此之间的战争和冲突是必不可少的,而当时的朝廷,却是一种重文轻武的状态。
所以面对其他政权的侵犯,北宋只能选择投降称臣,但是如果一味地忍让,早晚都会出问题,所以有时候还会抵抗,当时恰逢西夏入侵,本来在军队上就不行的宋朝经过连年的征战已经疲惫,此时的宋徽宗看到了这长相像极了将军的太监童贯。
赋予了一定的兵权将他派上了战场,不得不说童贯确实有带兵打仗的大将风范,战场之上指挥起来头头是道,冲锋陷阵也是丝毫不含糊,并且懂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真要进攻之际面对皇帝的退兵命令,直接抗旨,抓住机会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自此战场之上的突出表现让宋徽宗非常重视童贯,当成心腹一样的存在,以至于后续北宋内部争端爆发而引发叛乱的时候,童贯也是作为大将被派去平叛的,这次平叛稳固了大宋江山,全省而归的童贯直接被宋徽宗封王,成为太师。
自此,童贯再也不是普通得太监,而是名副其实的王侯,但是这也是童贯人生的顶峰时刻,因为在此之后,他的人生就开始下坡。
悲惨结局
其实这一次的封王,就像是一根绳索,将童贯和宋徽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此后将需要面对更多的外敌入侵和挑战,北宋在当时的弱基本是所有政权公认的,所以在西夏大军撤退之后,辽又来犯,所以当时的童贯又一次作为大将出征。
但是这一次他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本来就不行,再加上刚刚与西夏之间的战争,此时要面对辽军可以说你的指挥能力再强,也没有一战之力了,所以童贯领导的军队很快就失败,自己也是仓皇溃逃回京。
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回京城的路上,金国又来犯,当时的宋朝出现了分化,宋徽宗要逃跑,他的儿子要投降,结果宋徽宗不惯着他,反手让出皇位自己跑了,童贯回来的时候,发现皇帝竟然换人了,这就离谱,这位新皇帝还让他去打金国。
此时的童贯那叫一个有苦说不出啊,打是一定打不过了,童贯想了半天,我又不是这新皇帝的心腹,没必要为你卖命,结果成了表面兄弟,说是去带兵迎战,结果领着大队人马跑去找老皇帝去了。这种操作可以说是相当迷惑人了。
当时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这接二连三的抗旨甚至还带兵出逃贻误战机,已经引发了众怒,虽说宋钦宗还想留着他打仗,但是众口难平,最终还是将童贯斩首了。
总结
所以说太监也可以达到封王的地步,虽说童贯这位太监有点桀骜不驯,也可惜他是在那个大宋风雨飘摇的时刻,要是在盛世,或许凭借他的武艺和战略眼光,不用当太监也可以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