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宋奇葩太监:童贯不仅长胡子,最后还当了王爷

大宋奇葩太监:童贯不仅长胡子,最后还当了王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2611 更新时间:2024/2/18 20:48:45

在现代的社会中很多人都喜欢用伪娘的来形容一些长相阴柔的男子或者一些小鲜肉,伪娘在古代也不是个好的称谓。要说伪娘的群体在古代,那就大家现在都耳熟能详的从一周开始就已经出现了的阉人,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太监。

太监最早由历史记载,登入政治舞台其实是在秦朝大一统之后(先秦时期虽然势力很大,但并没有作为一个群体登上历史舞台。)秦汉帝国建立后,“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创制了庞大的官僚国家机构,一整套与君主专制体制相适应的宦官机构由此创立,并在其自身的演进中逐步完善,宦官数量也随之不断增长。汉和帝以后就在原有宦官机构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尚药、太官、御者、佝盾、尚方、考工、别作诸监,同时原有宦官机构的人员规模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扩充。在《资治通鉴》中记载

“绍遂闭北宫门,勒兵捕诸宦者,无少长皆杀之,凡二千余人”

太监的无论我们在传统的影视作品,亦或是一些正史文献中,都是名声都是已经烂得不行,历史上很多朝代的衰败都和宦官脱不了干系,如东汉和唐末的宦官强势大到可以把持朝政,左右皇权的继承。到了明代已经臭名远扬的他们甚至被立传作为反面典型。《明史第一百九十二—一百九十四卷》都花费了大篇幅来写他们。但书中的太监很多时候太监并不是作为一个胆小伪娘出现,相反他们其中的很多人都是武功高强,人高马大之辈。

而他们当中最勇武的存在,就是今天雨田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雄心万状”一心想要经略“幽燕”的童贯童王爷了。

童贯的发家史,其实也是北宋由盛转衰的一个缩影。童贯虽说已经成了中性人,却长得身材高大,健壮魁梧,相当威猛,皮骨坚劲如铁;下巴上长了十几根胡须,简直不像个太监,童贯的长相,也是特别能得到妃嫔、宫女的欢心。

长期在天子身边行走,看惯了皇家庄严气派背后的勾心斗角、尔我诈,使他早早地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处世哲学。史书上说童贯“有度量,遇事不计较小的小失;又豁达“豪爽”,舍得大把大把地花钱。好的人缘让后宫妃嫔竞相在皇帝耳边说他好话,在众多宦官中他的地位也不断上升,他得到一片赞誉声。《宋史·童贯传》中是这样给他定性的“童贯,少出李宪之门。性巧媚,自给事宫掖,即善策人主微指,先事顺承”。说白了就是说童贯出自大太监李宪的门下,为人善于阿谀奉承、察言观色。

童贯的第一发家是在宋朝和西夏的战争中。

童贯经常戍边西北,在老大哥李宪的帮助下,参与了大宋五路围攻西夏的战役,虽然战役失败,老大哥被撤职。但也将童贯推上了西北前线经略的位置。而且就战绩来说,其实刚开始童贯在西北打的还挺好,那个时候,北宋依靠范仲淹前期经略西北留下的铁壁合围战术(历史上称为浅攻进筑)不断蚕食着西夏。

当然为了能体现自己的能力,童贯在后期逐渐放弃了这种见效慢的战术,1103年在蔡京的举荐下,童贯率领10万大军大破西夏,不过这场战役跟他关系不大,真正的功劳是人家武胜军节度使王厚。而且虽然战争打胜了,但童贯和蔡京兄弟,接着采购军需的时候大肆敛财,在做掉王厚之后大肆任用自己的亲信。在童贯上位后,作战屡战屡败,但为了战功,他经常将战败作为捷报上传回京,蒙蔽昏君宋徽宗。《宋史·童贯传》

“法不得已出塞,遇伏而死。法,西州名将,既死,诸军恟惧。贯隐其败,以捷闻,百官入贺,皆切齿,然莫敢言。“

不过虽然将西北搞得很臭,但人家会迎合圣意。所以军功加身的他又迎来了第二次转运。

童贯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将西北搞乱之后,他又将苗头转向东北,在出使辽国的时候,干了一件在后世看来很“愚蠢”的事情。就是接受了辽人叛徒马植(后面主张联金抗辽的就是这位仁兄)。童贯很笨?事实上这才是他的高明之处,那个时候辽国衰败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虽然宋辽还是兄弟相称,但此时的宋朝腰板似乎赢了起来,一心想要恢复幽云十六州的宋徽宗。很是乐意接受辽国叛徒,来凸显自己的实力。于是乎童贯投其所好。

接纳马植后,童贯将目光投到了国内战场。相继带领西军在国内镇压方腊的农民起义后,方腊农名起义只是很小的区域起义,乌合之众,并不能阻挡北宋正规军,更何况镇压他们的还是朝廷精锐的西军。

“拿钱收买燕京”童贯人生第三次转机

1122年面对着已经病入膏矿的辽国,北宋“落井下石”开始进行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燕京之战”。善于阿谀的童贯也意识到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但是已到暮年的他知道,击败西夏是人范仲淹、狄青和西军打下的基础,自己压根没施展出自己的才华,而且打西夏也不是什么打胜仗,历史上打赢西夏的人多了。但攻打辽国收复幽云是北宋自太祖起就想成就的功绩。

如果完成这样的功绩,自己就可以真正成为北宋的“国民偶像”了。而且现在的辽国已经就剩喘气的力气了,一定要秉承着自己投机倒把的传统——走过场,领战功。然而万万没想到却马失前蹄,北宋的反骨让辽人很愤怒,背水一战的他们连续两次击败了三十万北宋大军。这回轮到童贯傻眼了,说好的收玉米之战,却被人暴打了,怎么办?为了面子上好看,同时也为了让皇帝放心,童贯想到了一个间接导致没送灭亡的计谋——花钱请女真人打燕京。

果然女真人看在钱的面子上,直接拿下的燕京,而“童贯”也因为这次“军功”被封为广阳郡王,太监封王,在北宋也就他头一个。一时间原本打败仗的通过却成为了国民心目中的“军神”。

不过随着封王以后他的好日子到头了

徽宗以后的宋钦宗不是很喜欢这位只会溜须拍马和好大喜功的枢密使,将他和蔡京等人称为“六贼”。当然除了在新主子面前不得宠之外,作为外行的童贯也战场上也是丑态百出,在金国两路大军南下的时候,作为防御西路军的主力,童贯率军在太原防御完颜宗翰大军,当面对兵强马壮的女真人,通过又想通过金钱政策贿赂女真人,却被羞辱,只能率领亲兵弃城而逃。

《宋史·童贯传》记载“平生童太师作几许威望,及临事乃蓄缩畏慑,奉头鼠窜,何面目复见天子?”而在开封保卫战中,新皇帝让他做城防总指挥,被吓破胆的他,却公然抗命,说自己要去陪老皇帝。让人啼笑皆非,以贯为东京留守,贯不受命而奉上皇南巡。当然后面新上位的皇帝和大臣都对这位扰乱槽钢的王爷恨之入骨,在发配柳州的途中,列出他的十大罪状将其枭首。

标签: 童贯太监宦官蔡京西夏宋徽宗

更多文章

  • 北宋奸臣蔡京、童贯和高俅,都是什么样子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蔡京,童贯,高俅,宋徽宗,宋钦宗

    很多《水浒》爱好者,对北宋奸臣蔡京、童贯、高俅等人的结局感到意难平:因为梁山好汉大多数都丧命了,但是蔡京、童贯和高俅这类人反倒继续逍遥。那么,从历史角度来说,这三位最终结局如何?威武霸气的蔡京其实从真实历史来看,不论是蔡京还是童贯、高俅,都不是泛泛之辈。毕竟,宋徽宗虽然昏庸,但北宋朝廷作为最高端的职

  • 一言难尽的童贯:边立军功,边贪军费!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说故事标签:童贯,蔡京,宋徽宗,宦官,西北军

    童贯是北宋末期军队内部影响力最强的人物,可这个人却又是一个特别复杂的人,一方面他是一个比较能干颇有军功的太监将军,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贪污大量财物的巨贪。史载童贯少出李宪之门,性巧媚,后任宫中供奉官,相当于太监中的中级干部。李宪是宋朝比较有名的宦官将军,颇具军事才干,所以受其影响,童贯也逐渐对带兵打仗

  • 童贯名列“北宋六贼”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童贯,宋军,宋钦宗,宋徽宗,太监

    北宋末年出现了六个臭名昭著的奸臣,他们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六人合称“北宋六贼”。许多人认为,北宋之所以走向灭亡,这六贼就是罪魁祸首,亡国的元凶。今天夜读史书就来和大家聊聊这六贼中排名第二位的童贯。童贯这个人物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并不会太陌生。在《水浒传》中,童贯以枢密使(相当于今天

  • 真相:方腊起义军不是宋江而是童贯率军去征剿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宋江,童贯,方腊,蔡京,宋徽宗,皇上

    作者:赵心放(童贯)就历史上的太监而言,北宋太监童贯被宋徽宗赏赐过封地、曾居太师之位,册封为广阳郡王,是个掌握兵权二十多年的权臣。据《宋史》记载,率军征剿方腊的不是宋江而是童贯。他长得十分魁梧,周身很有力气,下巴连着脖子处长满了胡须,不像是一个被阉割之人。后世历代人多是通过《水浒传》了解童贯的,充满

  • 童贯:一个北宋末年大宦官,传奇地创下五项中国历史之最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童贯,宦官,蔡京,宰相,宋徽宗,皇帝

    童贯(1054年—1126年),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末年著名的“六贼”之一,也是人们熟知的和高俅、蔡京并列的大奸臣之一。童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虽然他被后人视为奸臣,但他却传奇地创下了五项我国历史之最!在封建王朝结束之后,宦官这个角色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童贯创下的这五项纪录毫无疑问地无人能打

  • 有胡子的太监童贯:宋徽宗时期的丑闻,丞相也分公、母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童贯,宋徽宗,蔡京,太监,宦官,丞相

    童贯是神宗和哲宗时的太监头子李宪一手豢养起来的太监,自小就在宫中,学会了当太监那一套谄媚逢迎的伎俩。《宋史》本传说他“性巧媚,自给事宫掖,即善策人主微指,先事顺承。”由于他善于察言观色,会揣测主子的心思,很受宋徽宗的宠幸。他又与朝臣勾结,特别是与蔡京之流,相互利用,相互吹捧。童贯与一般太监有点很不相

  • 童贯那么厉害,内能平方腊,外能收复幽燕,为什么还说他是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童贯,蔡京,宋徽宗,宋钦宗,奸臣,宋神宗

    说实话,把童贯划归奸臣有点冤!当时虽然有“六贼”之说,其实童贯跟其他五人的情况完全不同。作为一名有政治野心的太监,童贯确有诟病之处,但也北宋朝廷做出了很大贡献。如果童贯站在你跟前,你一定不相信他居然是个太监,《宋史》说:“贯状魁梧,伟观视,颐下生须十数,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伟岸壮实,还有胡须,完

  • 同为《水浒传》的反派,为何童贯被枭首处死,而高俅却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童贯,高俅,奸臣,蔡京,宋徽宗,宋钦宗,古装片,历史片,水浒传(1998年电视剧)

    看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人都知道高俅和童贯,他们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两位反派角色。小说中的高俅和童贯是代表北宋朝廷剿灭梁山好汉们的,而好汉们被逼上梁山也与他们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这样的角色对于《水浒传》的初级读者来说是恨之入骨的,每当他们看到“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的章节时,都希望这两位反派被梁

  • 灭掉梁山108好汉的蔡京、童贯与高俅,真实历史上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蔡京,高俅,童贯,宋徽宗,宋钦宗,苏轼

    在《水浒传》中,出现过三个十恶不赦的人物,他们分别是蔡京、童贯和高球,梁山108好汉,最终就是被这三人使用各种奸计铲除的,后人对他们简直恨得牙痒痒,其实在真实历史上也有这三人,并且也是坏人。因为《水浒传》中没有交代三个坏人的结局,让很多人感觉难以接受,所以今天我就从正史的角度来带大家了解一番蔡京、童

  • 长胡子的大太监:童贯是真的公公吗?他又凭什么掌握兵权二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童贯,胡子,蔡京,宋徽宗,宦官,太监,方腊,长胡子

    宋徽宗时期,朝廷奸臣佞党无数,多到连臭名昭著的高俅高太尉都排不上“六贼”的名号,而著名的六大奸臣更是在朝堂之上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荒淫无度,排除异己,把北宋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老百姓民不聊生。但是,此六人毕竟都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大家对他们也只是敢怒不敢言。因此,就只得编一些民谣来出出气:打了筒,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