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本被皇帝任命为宰相,丁谓私改圣旨将他调往别地,此人竟认了

此人本被皇帝任命为宰相,丁谓私改圣旨将他调往别地,此人竟认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4479 更新时间:2024/1/27 2:19:21

丁谓钦若同为宋真宗朝的“五鬼”之一,但二人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恨不得你吃我,我吃你。

天禧三年(1019年),宋真宗因患中风,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常常忘了自己说过什么和做过什么。六月,丁谓趁机搞鬼,将曾与皇帝很铁的宰相王钦若排挤出中央,发落到杭州去任职。王钦若可不是任人乱捏的软柿子,虽然权力小了很多,但凭着昔日和宋真宗的“深厚友谊”,再加上自己游刃有余的政治手腕,正图谋东山再起。

天禧四年十二月的某天,宋真宗在宴会上再次见到王钦若,就问他为什么不去中书省上班。王钦若有些哭笑不得,只好如实回答:“臣不是宰相,怎么敢去中书省上班!”听到王饮若的话里明显带了情绪,宋真宗当场吩咐身边的内侍:宴会结束后送王钦若去中书省“视事”。所谓去中书省“视事”,其实就是让王钦若重新当宰相。

然而,对皇帝在酒桌上下达的这道指示,丁谓却假装糊涂,在执行时大打折扣:他既不通知翰林学士院起草任命件,也不在中书省为王钦若安排办公室,而是简单交代手下办事人员说:“王钦若要来中书省,皇帝让我们好好招待!”他显然是想用一顿丰盛的饭食就把王钦若打发走。他这样做也完全解释得通:在正式任命书下来之前,王钦若来中书省只能算作视察工作的客人,好好招待他吃顿饭已经尽了地主之谊。

深知宰相任命程序的王钦若虽被丁谓耍弄,但也只能忍气吞声,默默接受。饭后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请护送他的内侍宋真宗传话:没有用白麻纸书写的宰相任命制书,我不敢接受皇帝的口头圣旨。

宋真宗虽然糊涂,但当内侍把话传到之后,还是果断地吩咐执政大臣:赶快让翰林院起草白麻制书!然而让王钦若啼笑皆非和目瞪口呆的是,他等来的不是朝廷颁发的宰相任命状,而是一份“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的任职书,也就是让他以“使相”(所谓使相,即有宰相的名义,却没有宰相的实职,只是挂一个宰相的空名担任地方长官)身份兼任西京留守。

在宴会上,宋真宗明明白白吩咐送王钦若去中书省办公,怎么下达正式任命书时,却变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使相呢?

原来,宋真宗和王钦若都被丁谓耍了!

丁谓敢戏耍宋真宗,是因为宋真宗交代起草任命书时,只简单含糊地说要翰林院起草白麻制书,并没有明确强调让王钦若当宰相,这就为丁谓弄权预留了方便条件和政策空间。因为宋朝任命宰相和使相用的都是白麻制书,既然两者都用同一文种,丁谓具体落实皇帝指示时,就可以在皇帝的旨意中掺杂他个人的理解和意见。即使皇帝最后发现了,怪罪下来,他也有狡辩的理由,而不会背上违旨欺君的罪名。

丁谓敢戏耍王钦若,是因为王钦若虽然知道自己会做宰相,但起草制书时皇帝的具体指示是什么,他是不清楚的,事后也不敢打听或无从打听。王钦若能够重新获得皇帝重用,对他来说已经十分荣幸,至于最后得到的是宰相还是使相,丁谓相信他也不会太较真。

一切皆如丁谓所料。宋真宗听说翰林学士院起草了白麻制书并且已对外颁布了,便以为执政部门百分之百地执行了自己的指示,哪里会损伤所剩不多的脑细胞去想丁谓有没有愚弄自己呢?王钦若得到任命书后,更是不敢多问,就去西京做他的留守了。

一顿丰盛的饭食加上一道掺杂了个人意见的白麻制书,就把一个潜在对手成功打发走了。病况一日比一日重的宋真宗一年后便死了,从此丁谓更没了任顾忌。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眭达明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标签: 丁谓皇帝宰相王钦若赵恒

更多文章

  • 丁谓:他被称为“溜须宰相”,主编第一部以“会计”命名的专著

    历史解密编辑:飞飞酱故事标签:丁谓,寇准,皇帝,宰相,真宗,溜须

    丁谓:其才堪为相,小人无肚量很早就知道这个丁谓,他被后人称为“溜须宰相”,从字面上一看就知道是个奸佞小人,靠着溜须拍马上位的小人,而我不喜欢他的理由当初却很是简单,因为忠臣寇准是被他整下去的。其实现在想想,说他“溜须”,必是那些看他青云直上而眼热之人的忿忿之言,其中带着讥讽自不必说,但反过来想想,大

  • 古代名人智慧:丁谓统筹规划修皇宫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丁谓,皇宫,宫殿,皇帝,赵恒,皇上,宋朝,国防部门,古代名人智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京都汴梁(今河南封)突遭大火。皇宫人员及御林军士赶来救火,哪知天意不佑,突然又刮起了大风。风助火势,火舌舔了一座宫殿又一座宫殿,直把后官房屋全部引燃。风刮了一夜,那火也蔓延了一夜,直把皇帝后宫烧了个片屋无全,满地焦黑。天亮上朝

  • 是奸臣,也是能吏,从几则故事看宋人笔记中的丁谓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丁谓,奸臣,王钦若,赵恒,欧阳修

    丁谓,宋真宗、仁宗时期著名的大臣,在当时和后世都被视为“奸臣”。北宋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文人士大夫留下了堪称海量的文人笔记,像丁谓这样的人自然是文人士大夫乐于载入笔记中的。然而即便是在当时,也没有人否定他的才华与能力。我们来看宋人笔下的丁谓。欧阳修《归田录》的记载真宗朝,岁岁尝花钓鱼,群臣应制。尝一

  • 是奸臣,也是能吏,从宋人的几则故事看大臣丁谓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遇梦标签:丁谓,奸臣,赵恒,宋人,宋朝,王钦若,李林甫,国防部门

    丁谓,宋真宗、仁宗时期著名的大臣,在当时和后世都被视为“奸臣”。北宋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文人士大夫留下了堪称海量的文人笔记,像丁谓这样的人自然是文人士大夫乐于载入笔记中的。然而即便是在当时,也没有人否定他的才华与能力。我们来看宋人笔下的丁谓。真宗朝,岁岁尝花钓鱼,群臣应制。尝一岁临池久之,而御钓不食

  • 大宋宫词:宋朝五鬼之二丁谓是治国贤才,还是奸佞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丁谓,寇准,宰相,赵恒,宋仁宗,王旦

    作者:许云辉(丁谓)丁谓在《大宋宫词》第七集中高调亮相:他出类拔萃的科考文论令皇太子眼前一亮,殿试答辩时气定神闲侃侃而谈,句句打动皇太子之心:“我大宋之国土,可成为子民栖居之家园,亦可成为杀人之修罗场!”他认为:“唯有让战求和,方能休养生息!”皇太子正中下怀:“丁谓此言甚合我意,此次新科状元非你莫属

  • 大争之宋(七章)丁谓帮助刘娥将寇准流放,为何事后首先被驱逐?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丁谓,刘娥,寇准,赵恒,赵祯

    天禧党争是宋真宗晚年的重要政治事件,引发了政治风波,造成了朝廷的动荡,对当时社会影响也非常重大。天禧党争以宋真宗皇后刘娥的胜利而结束,她先在丁谓的帮助下将北党领袖寇准罢相,然后又流放出京,最远达到了雷州半岛。于是朝中北党势力受到沉重打击,李迪等北党人物也陆续被丁谓等人清扫出汴梁,使得刘娥在南党的协助

  • 一路追杀,宋朝奸臣丁谓玩心理战,寇准、李迪能否躲过陷阱?

    历史解密编辑:去闻历史标签:丁谓,寇准,宦官,宰相,宋朝,古典乐,官宦世家,李迪(北宋),中国传统音乐

    宋真宗晚期,疾病缠身,神思混乱。只是在妻子刘皇后的帮助下,勉强处理国事。但如此一来,权力逐渐向皇后过渡,这是传统士大夫们不愿意看到的。寇准、王旦等元老试图用太子监国的办法化解这一局面,而刘皇后则与大臣丁谓结成了联盟。在争斗的关键时刻,寇准做事不密,走漏了消息,被刘皇后抢先下手,反遭罢相。"准密令翰林

  • 梦华录:顾千帆的亲爹萧钦言,原型居然是北宋大奸臣丁谓

    历史解密编辑:白羽居士标签:丁谓,梦华录,寇准,刘娥,宰相,赵恒

    这几天由刘亦菲、陈晓主演的电视剧《梦华录》终于出现了可以判断年代的具体事件。通过这一重要线索,就可以轻松推算出顾千帆的亲爹萧钦言,真实的原型居然是著名的北宋大奸臣丁谓。顾千帆从一开始苦苦追查的《夜宴图》,也将牵扯出一件波云诡谲的宫廷政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丁谓、雷司公的结局如何?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一

  • 梦华录顾千帆父亲原型 北宋丁谓才高八斗后世褒贬不一

    历史解密编辑:十目影娱标签:丁谓,梦华录,顾千帆,寇准,奸臣,丞相

    《梦华录》顾千帆父亲萧丞相不是虚构的角色,而是有历史原型。这个原型是谁,下文会详细介绍,记得关注十目影娱哦。对了,先小小爆个料,此人的后世评价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和一般意义上的奸臣还是不太一样的。《梦华录》顾千帆父亲原型是丁谓。有了他当坐标,另外几个大人物的原型是谁还不容易定位吗。电视剧里,萧

  • 曲端:南宋名将,屡次击败完颜娄室,受酷刑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萌萌哒标签:曲端,完颜娄,张浚,宋军,吴玠,完颜宗弼

    曲端,南宋名将,“西军”主帅,屡次击败完颜娄室,威震西北。1131年,曲端被押送到重庆,受酷刑而死,麾下将士纷纷投奔金国,南宋自毁长城。1126年,6万金兵分两路南下,完颜宗翰攻打太原,完颜宗望攻打开封,北宋岌岌可危。与此同时,西夏在陕甘行动,攻打北宋,围困柏林堡垒。“西军”主力内调,边防空虚,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