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山还有一山高”,至少在金庸的故事中,哪怕是习得一身神功的主角也未必能攀上“天下第一”的宝座,至少《倚天屠龙记》中的天下第一就不是身为主角的张无忌,在他面前,始终矗立着一座“高峰”,即张三丰。
不过“张三丰是天下第一”的说法却未必能说服每一位读者,就因为张真人在书中的表现机会着实太少,而为数不多的几次出手也难以让读者满意。
其中最常被人诟病的莫过于他面对刚相的那一次战斗,张三丰早已修行百年,什么强者没见过,此时为何会被一个武功二流的僧人偷袭致重伤?是实力设定出现了问题吗?答案或许并非如此。
一、古今第一宗师
别说“倚天时代第一高手”,甚至金庸赋予张三丰的定位极有可能是“全书第一高手”这一级别的。
(张无忌、张三丰剧照)
因为在《侠客行》一书中,武林后辈们谈及张三丰时,几乎是将他视为了古今第一宗师,原著中是这么说的:“听说武当派创派祖师张三丰武术通神,所创的内家拳掌尤在少林派之上。依小人之见,达摩祖师乃是胡人,殊不足道,张三丰祖师才算得是古往今来武林中的第一人。”
从这里来看,武林后辈眼中的张三丰甚至比达摩更强,当然,这里是带着偏见去评价达摩的,但退一步说,哪怕只是比肩达摩,张三丰也已经算得上是被捧上了神坛。
而张三丰配得上这样的赞誉吗?事实上他自己对自己也有过一段十分客观的评价,当他被刚相偷袭成功之后,张无忌站出来替他疗伤,他就有过这么一番内心独白。
原著道:“张三丰于刹那之间,只觉掌心中传来的这股力道雄强无比,虽因自己练功数十载,积力深厚,来力尚不及自己内力的精纯醇正……生平所遇人物,只本师觉远大师、大侠郭靖、神雕侠杨过等寥寥数人,才有这等修为,至于当世高人,除自己之外,实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达此境界。”
(张三丰受伤剧照)
你看,他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当世第一高手,张无忌的内力虽深厚,却远不及他的精纯。
但他被刚相偷袭成功的战绩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二、被偷袭的张真人
当时的情况是赵敏有心诛灭少林、武当,于是便派了刚相前去偷袭张三丰,意在削弱张三丰的实力,继而达到灭武当的目的。
其实从上帝视角来看,她要达成这目的谈何容易,毕竟张三丰可是武林至尊,岂会轻易被人偷袭成功?
顶尖高手,哪怕是面对偷袭,往往也能展现出极强的洞察力,继而轻松化解敌人的杀招,比如《天龙八部》中的藏经阁大战,鸠摩智就对扫地僧发起了偷袭,要知道鸠摩智可比刚相厉害多了,而扫地僧面对他发出的无相劫指,却能以“无形气墙”化解,那老僧着实深不可测。
(扫地僧剧照)
如今那刚相的实力可比鸠摩智差得远,他对张三丰发起偷袭,也应该是以卵击石,毫无效果才是,但你看事实是如何?
原著道:“这一下变故突如其来,张三丰武功之深,虽已到了从心所欲、无不如意的最高境界,但哪能料到这位身负血仇、远来报讯的少林高僧,竟会对自己忽施袭击?在一瞬之间,他还道空相悲伤过度,以致心志迷糊,昏乱之中将自己当作了敌人,但随即知道不对,小腹上所中掌力。”
你可能要说了,此时张三丰是毫无防备,他只以为对方是少林派僧人,两派固然有些矛盾,却不至于发生正道人士内斗的情况,所以才没接住对方的杀招。
但正如前文所说,哪怕是偷袭,以张三丰的修为,也应该能够在顷刻间做出反制之举才是,不至于被打伤。
(刚相剧照)
难不成张三丰那“习武百年”的经历只是磨洋工,所谓的百年修为只是花架子?
自然不是,金庸其实给出过合理的解释。
三、郭靖的解释
一个人的武功是越练越强的吗?在旁人看来,似乎的确如此,但实际情况却未必如此。
拿《天龙八部》中的另一位高手来说,那萧远山也有过武功越练越弱的经历。
早年间的他在雁门关大战已经一战封神,后来的他又在少林寺中苦学武功三十年,他的武功理应更上一层楼,但到了三十年后,曾经因他在雁门关大战中疯狂表现而被吓得夜不能寐的慕容博此时却已经能够与他平分秋色,打得有来有回,可见二者的武功是此消彼长了,这是为何?
书中解释过,萧远山偷学的是伏魔杖法,后来的柯镇恶使的也是那招式,或许是萧远山将精力投入在二流武功上,以至于浪费了时间。
所以武功是可以“越练越弱”的,但张三丰变弱的理由却或许不是如此,毕竟他后来修炼的太极神功也是一门顶尖神功,而金庸早已借郭靖之口说出了张三丰显得名不副实的原因。
当年郭靖也早已有了一身神功,但他却觉得自己变弱了,甚至觉得李莫愁都很难对付,于是他与黄蓉有这么一番对话。
(郭靖、黄蓉剧照)
原著道:“黄蓉道:‘一定是她。早就听说赤练仙子李莫愁武功高强,阴毒无比,不亚于当年的西毒。她驾临江南,咱们正好跟她斗斗。’郭靖点点头,道:‘武林朋友都说这女魔头难缠得紧,咱们若是找到岳父,那就好了。’黄蓉笑道:‘年纪越大,越是胆小。’郭靖道:‘这话一点不错。越是练武,越是知道自己不行。’黄蓉笑道:‘郭大爷好谦!我却觉得自己愈练愈了不起呢。’”
是的,正如郭靖所言,懂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对于习武之人而言,亦是如此,学得越多,越觉得学无止境,反而会产生自我怀疑,张三丰习武百年,自然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而不是所谓的“设定漏洞”或“实力体系崩坏”。
只能说金庸的故事虽然都是虚构的,却也经得起推敲,这或许就是他的故事能成为经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