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难怪张三丰自叹不如郭靖,只因武林中有三大魔头,他却不敢出手

难怪张三丰自叹不如郭靖,只因武林中有三大魔头,他却不敢出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耳东文史 访问量:314 更新时间:2023/12/8 6:54:24

《侠客行》一书中的武林高手提到过,张三丰是古往今来第一宗师,哪怕连少林派达摩祖师也逊色于张真人。

能够得到这般赞誉,张三丰自然是有真本领的,不过哪怕旁人将他捧得再高,在他心中,自己也不过是“爬山的人”,因为他始终认为当年那镇守襄阳的“北侠”郭靖比他更强。

张三丰为何如此谦虚?结合书中的细节来看,他对自己的评价其实十分中肯。

一、旗鼓相当的二位高手

别说张三丰对郭靖的崇拜是毫无根据的,事实上只要读过原著的人都知道,《神雕侠侣》末尾的第三次华山论剑之后,金庸便安排觉远大师带着小徒弟张君宝登场,等于说张三丰的确是与郭靖有一面之缘,只是因为这段剧情对《神雕侠侣》的结局毫无影响,所以大部分电视剧都将这桥段删除了。

(郭靖剧照)

不过客观来说,张三丰和郭靖的武功境界应该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

比如《神雕侠侣》开篇,郭靖带着杨过去投靠全真教时,书中旁白就提到了此时郭靖的境界:“此时郭靖的武功真所谓随心所欲,不论举手抬足无不恰到好处,他右手双指微微一沉,那剑倒竖立起,剑柄向上反弹。”

“随心所欲”即是郭靖所达到的境界,而金庸在评价张三丰时,也给予了类似的评价。

武当山一战,张三丰面对刚相时,书中旁白提到:“张三丰武功之深,虽已到了从心所欲、无不如意的最高境界,但哪能料到这位身负血仇、远来报讯的少林高僧,竟会对自己忽施袭击?”

(少年张三丰剧照)

“从心所欲”与郭靖那“随心所欲”自然就是一回事,二者在武功上难分高下。

不过金庸曾借张无忌之口提到过张三丰对郭靖的看他是这么说的:“太师父说,他自己或许尚未能达到郭大侠当年的功力。”

他为何这么说?他“高看”郭靖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或许很简单,哪怕武功相当,他也在境界上差了郭靖太多,比如当年的郭靖不畏任何强敌,而他却不敢面对武林中横行一时的三大魔头。

二、阴毒无比的妖道

首先要提及的便是那擅长用毒的妖道,即百损道人。

书中唯一一次提及这人的名号,还是张无忌被玄冥二老打伤之后,张三丰因无力医治张无忌而痛哭流涕之时。

(张三丰剧照)

他是这么说的:“张三丰皱眉道:‘我只道三十年前百损道人一死,这阴毒无比的玄冥神掌已然失传,岂知世上居然还有人会这门功夫。’……张三丰叹了口气,并不回答,脸上老泪纵横,双手抱着无忌,望着张翠山的尸身。”

正如书中呈现的这般,张三丰对玄冥神掌之毒是毫无办法,要知道玄冥二老的功力还未必有他们师父那么强,而且此时的张三丰已有百年功力,当年神功尚未大成的他就更不是百损道人的对手了。

(玄冥二老剧照)

他不敢出手杀这魔头也是理所当然的。

三、挑衅正道的魔头

要论《倚天屠龙记》中最嚣张的人是谁,无疑要数那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阳顶天。

当年阳顶天前去少林寺挑战了少林三渡,而那三位老僧联手也未能将阳顶天拿下,反倒是三人中武功最高的渡厄还被阳顶天打瞎了一只眼睛,自那之后,三渡便在少林寺中潜心习武,以待有朝一日能够找阳顶天报仇。

说来,少林三渡枉称“高僧”,试问扫地僧若是被人打伤,岂能记恨对方三十年?只能说这三人打不过阳顶天是有原因的。

不过三渡打不打得过阳顶天不是重点,重点在于阳顶天挑战少林三渡的举动等同于在向正道群雄宣战,武当派虽然与少林派互相不服,但此时作为正道门派,也该与少林派同气连枝,三渡吃瘪,张三丰应该要替他们出手挽回颜面才是,张三丰岂能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少林受辱,他武当派又能幸免?

(阳顶天剧照)

然而从书中呈现的剧情来看,张三丰与阳顶天似乎从无交集,这便足以说明张三丰从来都没有向阳顶天出手,至于是不能,还是不敢,那就不好说了。

四、践踏中原的霸主

如果说百损道人和阳顶天还只是小鱼小虾的话,那么还有一位霸主级别的人物则是张三丰惹不起的存在,那人即是新一代的蒙古大汗忽必烈

原著第十一回中,张三丰带着张无忌去少林求医无果,后来遇上了常遇春,还与几个蒙古兵交手。

书中便有这么一段描述:“两名蒙古武官嗖嗖两箭,向他射来。张三丰袍袖挥动,两枝羽箭远远飞出,右足一踏七船板,左掌挥出,登时将两名番僧摔出丈许,扑通、扑通两声,跌入江中。众武官见他犹似飞将军从天而降,一出手便将两名武功甚强的番僧震飞,无不惊惧。领头的武官用汉语喝道:‘兀那老道,你干什么?’张三丰骂道:‘狗鞑子!又来行凶作恶,残害良民,快快给我滚吧!’……老道生平,专杀鞑子!”

(忽必烈剧照)

你看,张三丰嘴上说的倒是霸气,可你看他在正篇故事剧情中哪里下过武当山?甚至书中提到过,他直至七十岁才开宗立派,此前一直在深山中修行,根本没有招惹蒙古人。

更别说去为汉人出头,杀了蒙古大汗忽必烈了。

所以张三丰比郭靖弱在哪?自然不是武功水平,而是救世济人的胸怀。

当年郭靖与周伯通被困于桃花岛上时,周伯通就对郭靖感慨过这么一句:“师哥当年说我学武的天资聪明,又乐此而不疲,但一来过于着迷,二来少了一副救世济人的胸怀,就算毕生勤修苦练,终究达不到绝顶之境。”

很明显,郭靖心怀天下,无论面对怎样的强敌,只要对方是奸邪之人,他总会出手降魔,而张三丰则没有这种霸气,他自叹不如郭靖,并非谦辞,而是真的不如。

更多文章

  • 百岁的张三丰参与华山论剑,是否强于五绝?他可能不如30岁的郭靖

    历史解密编辑:耳东文史标签:郭靖,张三丰,丘处机,小说家,华山论剑,天下五绝,金庸笔下,射箭运动员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以及《倚天屠龙记》的剧情关联紧密,因此读者也将它们合称为“射雕三部曲”。毋庸置疑,三部曲的世界观是一致的,其中还明确提到了一些传承关系,比如《倚天屠龙记》的剧情就是围绕当年郭靖夫妇熔铸的那对刀剑展开,也正因为如此,读者也常常会将《倚天屠龙记》中登场的高手拿来与“双雕”时代的

  • 黄药师的武功,在《倚天屠龙记》是什么水平?张三丰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向青易说奇闻标签:郭靖,杨过,张三丰,张无忌,周芷若,黄药师,武侠片,冒险片,金庸笔下,倚天屠龙记(1984年电视剧)

    连载版《倚天屠龙记》的武学高度不在《神雕侠侣》之下,书中有这样一段内容:江湖间奇人异士,所在都有,比之宋末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之世,武功固更见精进,而惊心动魄,可歌可泣之事,也是书之不尽。结合后来新修版作品内容来看,《倚天屠龙记》这一时代的武学境界的确相当高。一、《倚天屠龙记》时代的武学高度首先

  • 金庸为何写死郭襄?你看她在西川学了什么绝技,十招内可杀张三丰

    历史解密编辑:耳东文史标签:郭襄,杨过,郭靖,编剧,张三丰,金庸笔下,西川(诗人)

    如果有人问你“金庸笔下最让人意难平的角色是谁”,你会说出哪个名字?尽管萧峰、郭靖这些大侠之死足够让人意难平,但他们的故事已经十分完整,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的回答或许会是“郭襄”。郭襄让人意难平的原因倒不是她没能与杨过走到一起,而是她这样一位身披“主角光环”的小妮子,居然在《倚天屠龙记》第三回中就已

  • 金庸武侠十大高手排名,扫地僧上榜,张三丰仅排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史书凌轩阁标签:虚竹,段誉,郭靖,乔峰,编剧,张三丰,鸠摩智,小说家,民国作家,金庸笔下

    金庸武侠,十大高手排名。1、扫地僧扫地僧的武功可以说登峰造极,是金庸笔下的第一高手。扫地僧的主要武功是《易筋经》,这本经书对他的帮助太大了。扫地僧刚出场,就一招将萧远山、慕容博打得昏迷不醒,不省人事。扫地僧的武功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连乔峰都感到惧怕。鸠摩智的武功够厉害了吧,他用无相劫指偷袭扫

  • 杨志与杨再兴、杨铁心

    历史解密编辑:进击的阿木君呦标签:杨志,杨再兴,杨铁心,岳飞,杨家将,穆桂英

    中国人喜欢续家谱,也喜欢给名人续家谱,他们往往能够排出很多忠臣良将,尽管不是一个朝代的人物,尽量往一起凑,看看是不是一个老祖先的。比如关胜关玲是不是关羽的后人,比如岳飞与岳珂、岳钟琪,比如颜回、颜良、颜之推、颜真卿,有时虽然是风马牛不相及,但他们推理得不亦乐乎。今天就看看杨志与杨再兴、杨过。作为大宋

  • 《射雕英雄传》中杨铁心的父亲杨再兴,是杨家将哪位英雄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茗人堂史标签:杨业,宋朝,杨再兴,杨家将,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杨铁心,小说家,射雕英雄传

    我来大致梳理一下。传说中的杨家将,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不过故事大半是虚构,而人物也文学化了许多。一干女眷,基本都是移植;男丁之中,杨继业是杨业的化名,杨延昭实有其人,也确是杨业之子,但没有证据表明他是第六个儿子。杨延昭的儿子也是北宋时边关将领,名字叫杨文广。没错,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而杨宗保呢,历

  • 北宋名相-丁谓,从治世能臣到祸国奸臣,上有所好,下必趋之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丁谓,能臣,寇准,宰相,王钦若,赵恒

    丁谓一、江南才子公元966年,丁谓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相貌不佳,体态消瘦,酷似猿猴,但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数千字的文章,他只读一遍,就能背诵。丁谓所学驳杂,经史典籍、天象占卜、琴棋书画、诗词音律,无不精通。为人骄傲自负且心胸狭窄。丁谓二、全国第四公元992年,26岁的丁谓参加科举考试

  • 寇准极力向此人推荐丁谓,此人:他要上去,你就惨了,后果如其言

    历史解密编辑:有料史艾米标签:寇准,丁谓,赵恒,侍郎,宋朝,宋太宗,古典乐,官宦世家,中国传统音乐

    寇准是北宋名相,也是宋朝有名的大忠臣,他有一个徒弟叫做丁谓,虽然很有才干,但是确实一个喜欢谄媚上级的小人。但是寇准没有看出来,他极力的向此人推荐,而此人眼光很准,一眼看出寇准的这个徒弟心术不正,就屡次拒绝。寇准比较奇怪,此人说:你以后后悔的时候,一定会想起我的话。后来丁谓上台后,果然多次陷害寇准,将

  • 此人本被皇帝任命为宰相,丁谓私改圣旨将他调往别地,此人竟认了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丁谓,皇帝,宰相,王钦若,赵恒

    丁谓与王钦若同为宋真宗朝的“五鬼”之一,但二人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恨不得你吃我,我吃你。天禧三年(1019年),宋真宗因患中风,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常常忘了自己说过什么和做过什么。六月,丁谓趁机搞鬼,将曾与皇帝很铁的宰相王钦若排挤出中央,发落到杭州去任职。王钦若可不是任人乱捏的软柿子,虽然权力小了很多,

  • 丁谓:他被称为“溜须宰相”,主编第一部以“会计”命名的专著

    历史解密编辑:飞飞酱故事标签:丁谓,寇准,皇帝,宰相,真宗,溜须

    丁谓:其才堪为相,小人无肚量很早就知道这个丁谓,他被后人称为“溜须宰相”,从字面上一看就知道是个奸佞小人,靠着溜须拍马上位的小人,而我不喜欢他的理由当初却很是简单,因为忠臣寇准是被他整下去的。其实现在想想,说他“溜须”,必是那些看他青云直上而眼热之人的忿忿之言,其中带着讥讽自不必说,但反过来想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