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仲淹是宋朝的道德模范,天下人敬仰,可为何做官时多次遭贬?

范仲淹是宋朝的道德模范,天下人敬仰,可为何做官时多次遭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江山岁月 访问量:3369 更新时间:2024/2/10 12:57:02

在宋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史书、民间和历史研究者都公认的完人,也是宋朝三百年历史中,唯一的操守和品行被所有人认可的人,他就是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的北宋名臣范仲淹

《宋史·范仲淹列传》在最后对他的评语中,也追捧得相当高,但在历史上,范仲淹做人相当成功,成为一代道德楷模,可做官却比较失败,虽然一度担任过宰执,主持变法,却因方法不得当,被守旧派大臣及勋贵抵制,以至于很快就失败了,造成了晚年的漂泊。

范仲淹一生数度被贬斥,早在宋仁宗天圣年间,皇太后刘娥临朝称制的时候,当时还只是七品芝麻官的范仲淹就因上书劝刘娥把权力还给皇帝,而被贬斥,这还是因为宋朝到宋仁宗时期,基本上已经不杀士大夫了,否则,范仲淹那会估计就完蛋了。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刘娥驾崩,宋仁宗亲政,感叹范仲淹的才华和忠诚,把他调入汴京为官,可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因跟宰相吕夷简互相攻讦,又被贬出京城,两年后才回来,这次同样也只安稳了一年,还是因跟吕夷简的争执,于景祐三年(1036年)再次被贬斥。

这一次范仲淹被贬就稍微麻烦点,因为反吕夷简的共同目标,当时范仲淹身边已经聚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盟友,全是范仲淹这样的新生代士大夫,大家一拥而上的去攻击吕夷简,让宋仁宗和中立派也都有些担心,害怕成为朋党之势。

所以,即使在范仲淹遭贬后的第二年,吕夷简被罢相,也没有谁敢让范仲淹这么个刺头回朝,并在此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让他不停地换地方当官,从江西饶州调到江苏润州,再调到浙江越州,每个地方都待不了几个月就被调走,这恐怕就是所谓的磨砺。

康定元年(1040年),因边境地区西夏的压力,宋仁宗又想到了范仲淹,在回京过渡了几个月后,委派他和韩琦一起到陕西担任夏竦的副手,此后的两年中,范仲淹一直在边境修城,他的策略就是以防御为先,好水川之战时,曾拒绝了韩琦要他配合出兵的请求,结果,韩琦大败。

范仲淹在陕西任官时,从不主动进攻西夏,虽然也经历了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等战役的失败,但也有过收降羌族部落的功绩,还提拔过狄青,特别是他主张修城防御的策略,特别符合宋仁宗不轻战端的原则,而且,他也认为范仲淹磨砺够了,该重用了。

于是,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把范仲淹调回京,先升为主掌兵事的枢密副使,不久后拜为参知政事,成为北宋朝堂上的宰执之一,并把范仲淹的一批死党,如欧阳修等也陆续调回京城当谏官,准备以范仲淹为主,进行改革。

从庆历三年下半年到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的这一年半时间里,是范仲淹在北宋官场最后的辉煌了,他以宰执之身主导了宋仁宗朝唯一的一次变法,即“庆历新政”,也因为这次变法得罪了太多人,范仲淹的晚年只能一直在外漂泊。

“庆历新政”时,范仲淹拉着富弼、欧阳修、韩琦等一帮赞同变法的新生代士大夫们呕心沥血准备大干一场,却因变法的条款触动了太多官员的利益被抵制而举步维艰,最后因欧阳修的一篇《朋党论》让宋仁宗也担心了,新政终止,范仲淹又一次被贬。

此后,别说反对变法的官员,就连宋仁宗也不敢让范仲淹回京了,刚开始,范仲淹出京时,身上还挂着代表宰执地位的参知政事衔,实职也兼着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好歹还是个省部级,但没几个月后,就把宰执身份给他免了,换成了顾问性质的资政殿学士,正三品。

又过了几个月,省部级的职位也没了,实职直接降到了地市级的河南邓州知州,虚职也降成了正四品的给事中,范仲淹在邓州待了三年,政绩卓著,但朝堂上也没人敢让他回去,虚衔变成副部级的户部侍郎,然后调到山东青州继续做知州,过了一年,范仲淹因病调任安徽颍州时,在半路上病死。

范仲淹死后,谥号是文官最高等级的“文正”,追增的官职因死前只是个户部侍郎,所以刚去世时只能追增到兵部尚书这一级别,多年后才慢慢加到太师、中书令、尚书令、楚国公,算是和他的名声以及曾经担任过宰执的地位相符合。

从范仲淹的生平看,他实际上在中枢没有待几年,基本上每次都是一年左右就被贬斥到地方,在中枢站不住脚,只能说明,范仲淹虽然道德、操守是一流水平,可政治水平却差强人意,就以变法而论,后来的王安石搞得比他还厉害,还激进,可王安石就坚持了五年多。

即使王安石最后失败,可朝廷为了安抚他,在他生前,还为他保留着宰相乃至三公的虚职,从同平章事到左仆射,再到司空,只有升而没有降,爵位也一直是国公,没谁敢给他降,从这个经历看,范仲淹政治上的水平和威望远不如同样搞变法的王安石。

而范仲淹到处当知州的经历,也可以看出来,宋朝对于政见不同者的处理,因宋朝到宋仁宗时期就不再杀士大夫,因此,对于反对派,基本上就是到处调任,反复的折腾,古代交通不便,跨省调任其实就是变相的惩罚,不止范仲淹,很多名臣都死在调任的路途上。

不过,从范仲淹刚逝世后的追谥“文正”看,即使是他的反对者,也敬佩他的操守和品行,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是谁都愿意去做的,这句名言就和岳飞曾经说的“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一样,大多数人不但做不到,反而会警惕说这些话的人,范仲淹当年的变法,重点在吏治,想让所有的官员都变成自己一样的操守,不失败才怪。

更多文章

  • 宋朝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却下令继续涨价,灾民:不愧是好官

    历史解密编辑:树人闲谈标签:范仲淹,宋仁宗,灾民,庆历

    庆历五年正月,朝中反对革新之声愈加激烈,范仲淹遂上书仁宗,请求出知邠州。仁宗也很无奈,他一方面想留下范仲淹,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得罪朝中诸多大臣,在权衡一番利弊之后,他只好同意了范仲淹自贬的请求。随着范仲淹、富弼等革新派大臣的离京,历时仅一年有余的庆历新政也随即被废止,改革以失败告终。对于范仲淹来说,离

  • 南宋开国第一悬案,真假柔福帝姬之谜,皇帝错杀亲妹?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柔福帝姬,金人,宋徽宗,皇帝,赵构,韦贤妃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都知道,滴血认亲并无科学依据。这也就牵出了南宋开国第一悬案之:真假柔福帝姬之谜。历史上韦太后从金国归来后,指认柔福帝姬早已死在金国,那现在在大殿上的柔福帝姬又是谁?真假公主之谜宋徽宗风流倜傥,擅长书画,唯独不喜朝政,他有几十个儿女,而柔福帝姬只是其中默默无名且毫不显眼的那一个,同

  • 靖康之耻后逃脱的柔福帝姬,究竟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柔福帝姬,宋徽宗,赵构,韦皇后,蔡京,靖康之耻

    1142年,宋徽宗的皇后韦氏拉着儿子赵构的衣袖哭诉:“你怎么这么傻?她哪里是你的妹妹!你的妹妹早死了!”赵构浑身一僵,去年柔福帝姬只身跨越2000公里逃回南宋,如果她是假的,说明母亲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帝姬”是宋徽宗和他宠信的大奸臣蔡京发明的词汇,蔡京认为可以效仿周天子的礼制,称呼公主为“王姬”

  • 大宋末代公主“柔福帝姬”的跌宕人生:千里逃亡,抵不过人性荒凉

    历史解密编辑:潮流娱乐坊标签:柔福帝姬,大宋,赵构,金国,金人,宋徽宗

    01北宋政和三年,道君皇帝赵佶依旧沉浸在昏天暗地的享乐当中。他觉得宫城不够宽阔,少气象,便指使宰相蔡京等一众不得人心的权奸,在北拱宸门外大建新延福宫。这年春天,新延福宫告竣。也是这一年,赵佶的宠妃王贵妃,为其生下第二十一个女儿。对他来说,不啻双喜临门。赵佶喜欢儿子,也喜欢女儿。当他得知贵妃又为他生下

  • 韦太后在金国为奴15年,为何刚回国便杀死逃难而回的柔福帝姬?

    历史解密编辑:雾漫了江南标签:韦太后,柔福帝姬,金国,赵构,靖康之变,宋徽宗

    《宋史》记载,柔福帝姬是宋徽宗在位期间所生的女儿,她在“靖康之变”中也非常不幸地被金军俘虏北上。但是到了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却有一位自称是柔福帝姬的女子从北方而来。在经过宦官、宫女以及赵构本人的验视之下,南宋政府承认了她的帝姬身份。不过,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回国

  • 南宋真假公主案——柔福帝姬:被掳入金国后,她真的逃出来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赵构,皇帝,宋徽宗,长公主,柔福帝姬,清河公主

    亡国公主的东山再起历史上有两个朝代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晋和宋,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相似之处。1.晋朝和宋朝原本都是在中原战乱多年后,好不容易再次统一的国家,却都因为后人不争气,被游牧民族所灭。2.无论是西晋,还是北宋,在灭亡之时,都有两个皇帝被俘。西晋是晋怀帝与晋愍帝,北宋则是宋徽宗与宋钦宗。3

  • 柔福帝姬:堂堂公主沦为外族奴婢,受辱半生终逃回国,亲哥: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赵构,金人,宋徽宗,长公主,韦贤妃,柔福帝姬

    宋朝,就像是一叶飘摇在风雨之中的扁舟,这是一个既附庸风雅,又血雨腥风的朝代,权臣内廷钩心斗角,赵氏父子软弱无能,有开宝九年烛影斧声,也有宣和七年靖康之难,有岳飞铁蹄踏金,也有秦桧卖国求荣。不论是稗官野史还是官修正史里的宋朝,都透着一股子阴鸷沉闷的气息,就像是黑云压城,大厦倾颓,给人带来令人生厌的窒息

  • 水浒传中最可恶的女人是谁?不是潘金莲,不是阎婆惜,而是她!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固,燕青,吴用,潘金莲,阎婆惜,卢俊义,古装片,梁山好汉,中国古文献,水浒传(1998年电视剧)

    在水浒这部古典名著当中,也许很多人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作者施耐庵似乎很不待见女人。在这部作品里,几乎没有几个好女人。比如说被写入了《金瓶梅》的潘金莲,比如宋江的老婆阎婆惜等等,这些都没有什么好名声,不仅如此,还都是那种在男女问题上面很成问题的人品败坏的女人但是实际上,水浒里面最为可恶的女人,却并

  • 水浒中宋江为什么不报复阎婆惜的奸夫张文远?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阎婆惜,张文远,秦明,宋江

    宋江怒杀阎婆惜是水浒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凸显了宋江的义气和形象,但是很令读者诧异的是,宋江杀了阎婆惜后,却并没有在追究奸夫张文远的责任?更没有报复张文远?哪怕后来张文远恩将仇报一直唆使阎婆惜之母告发宋江、咬住宋江不放,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是宋江害怕,还是其他的原因?其实真正的原因是难以启齿的。有

  • 一念成魔,阎婆惜错过成为郓城大姐大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小馨讲故事标签:阎婆惜,郓城,快活林,宋江,乌龙院,李师师

    人生如牌局,有时抓到一手好牌,未必能赢。阎婆惜一念可登天,也可成魔,为何这么说?只要阎婆惜不碰张文远这颗钉子,她此时无恙,富贵无忧,还可能成为郓城县的女中豪杰,人中龙凤。但他却偏偏剑走偏锋,赌了一局险棋,打了一把烂牌,为自己掘开坟墓。阎婆惜原本因祸得福,遇见贵人,拿到一手好牌。为何说她可以成为郓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