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篡汉的影响是什么

曹丕篡汉的影响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504 更新时间:2023/12/17 8:54:40

曹丕篡汉的影响

曹丕篡汉曹丕代汉,指的是公元220年魏王曹丕代汉自立为王的事件。下面让我们看一下曹丕篡汉的影响。

曹丕画像

首先,曹丕篡汉的第一个影响是改朝换代,结束了历经一百九十余年东汉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三国时代曹魏王朝。话说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当时土地兼并日益尖锐,地主豪强出现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东汉朝皇权衰落,中央政府政治统治黑暗,中央对地方过度放权,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曹操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不臣”持汉献帝,历经数十年征战,统一北方,被封为魏王,丞相,掌握汉末实权。其实,在当时,真正掌权的是曹操,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一个工具。

曹操去世后,公元220年十月,在曹丕的设计下,令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先是故意做出推辞之状,直到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十月二十九日,曹丕受禅,改国号为魏,改元黄初,是为魏文帝,追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十一月一日,曹丕封退位的汉献帝为山阳公。

其次,曹丕篡汉的第二个影响是让国家得到更好的发展,让魏国成为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当时的汉朝王室很是衰败,手中没有什么资源和力量去让国家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曹家不一样,整个江山都是曹操打下的,曹家权倾天下,兵强马壮,富甲天下。朝堂之上,都是听命于曹家的官员。曹丕当上皇帝以后,会尽曹家的全力去发展国家。所以,曹魏王朝的版图在曹丕篡汉后得到了进一扩大,在豫、兖、青、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地都设置有管理部门,还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西域长史府也归他们管理,还攻克了高句丽,朝鲜半岛有一半地区都并入了曹魏的版图。北部幽州的地境也达到了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上依秦岭、淮河各与汉、吴相接,户达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

再次,不能不说,曹丕篡汉本身,对曹魏王族来说也有负面影响,导致曹魏亡国。后来曹魏朝廷渐渐被司马氏一手掌控。263年司马昭为篡位而建立军工,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效仿曹丕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曹魏亡。

曹丕篡汉时间

曹丕篡汉是说曹魏国开国国君曹丕取代汉献帝自立为王的事件。

曹丕篡汉图

那么曹丕篡汉时间在什么时候呢?

曹丕篡汉的时间要从东汉末年开始说起。当时各强权豪霸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逐渐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再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彼此混战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著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之路。当时,曹操挟持汉献帝,历经数十年征战,统一北方,被封为魏王,丞相,掌握汉末实权。通过征战,陆续平定了除了刘备孙权之外的大部分军阀,在曹操的强压下,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兴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虽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从不敢登上皇帝的宝座。

公元220年,曹操病死。死后,曹丕继任“魏王”和丞相,掌管军政大权。曹丕派他的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后来,在公元220年十月,汉献帝宣布退位并把皇位"禅让"于曹丕。

所以,曹丕篡汉的时间是在公元220年。那么曹丕篡汉的时间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候呢?

这个是于曹丕面对的状况有关的:

首先,曹丕是曹操的儿子,曹操传位于他,曹丕对世袭的“魏王”是有继承权的,曹操的手下对曹丕是有听令的基础的。

更多文章

  •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有什么相同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胡惟庸,蓝玉,什么,相同点,胡惟庸,蓝玉,都是,我国,明朝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胡惟庸案与蓝玉案都是我国明朝中国的奇冤案件,在明朝朝廷中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意义,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都是朱元璋为了加强自己的政治统治,同时也是强化皇权至上的政治手段。胡惟庸案发生于朱元璋成为皇帝的第十一年,而蓝玉案则发生于洪武二十六年,可以说这两起案件都是发生于朱元璋的统治时期,并且都是

  • 孔子天命观介绍 孔子的处世之道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子,天命观,介绍,处世,之道,是什么,孔子,天命观,就是

    孔子天命观孔子的天命观,就是“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孔子曾经提出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说法,孔子还曾说过“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可见孔子对于天命观是多么的重视。孔子讲学孔子所说的天命和现在的一些算命的所说的天命,不是同一个东西,这里的天命是指上天给我们的使命。而一些算命的所说的天

  • 党锢之祸与士大夫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锢之,士大夫,有何,关系,锢之,士大夫,东汉,末年,生的党

    党锢之祸士大夫东汉末年发生的党锢之祸士大夫是最大的受害者,很多士大夫在这场斗争中不仅使自己死于非命,还连累了很多无辜的人,使得朝廷之上没有可以掌握大局的有识之士,导致了政局的动荡不堪,也直接加速了东汉的灭亡。陈蕃雕像东汉的桓帝和灵帝都是傀儡皇帝,他们虽贵为天子却不能自己掌朝,都是宦官和外戚说了算。第

  • 揭秘什么是党锢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揭秘,什么,锢之,什么,锢之,东汉,末年,皇帝,大权旁落,此

    什么是党锢之祸东汉末年,皇帝大权旁落,此时的朝堂由外戚和宦官把握,他们无视皇帝的威严,朝堂内外肆意妄为。为了使权力更加庞大,外戚与宦官不但掌控朝廷官员的选拔,任人唯亲,这样将一大批有志之士阻挡在朝堂之外。另一方面,大肆在朝堂内外搜刮民脂民膏。当时的朝廷已经陷入了混乱的状态。汉灵帝剧照尽管朝堂黑暗,可

  • 著名木匠鲁班学艺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著名,木匠,鲁班,学艺,故事,鲁班,学艺,故事,公输,名般

    鲁班学艺的故事鲁班,公输氏,名般。古代般和班是同音字,就被人称之鲁班。生长在匠人家庭里,自幼就对这种工匠活很感兴趣的鲁班想法非常多。在那个时期其实做为一名匠人是非常下等的职业,但鲁班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依旧跟着家里人出去工作。在鲁班成为大师的过程中也学习了很多,那么鲁班学艺的故事是怎样的呢?鲁

  • 孔子提出什么学说一直流传于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孔子,提出,什么,学说,一直,流传,于世,孔子,提出,什么

    孔子提出什么学说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处于乱世之中,开太平是他的最高政治目标和社会理想,为此他在纷乱的时代里惊醒了艰辛的探索,构建了一套包括哲学等多方面的思想体系。其中就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且这个基础上,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并且影响中国历史文化达两千年有余的政治观。孔子学说对于孔子的仁说,他的内

  • 朱元璋北伐檄文 慷慨激昂的抗争檄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北伐,檄文,慷慨激昂,抗争,朱元璋,北伐,檄文,全文

    朱元璋北伐檄文朱元璋北伐檄文全文为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元朝末年,朱元璋号称吴王,于今江苏南京应天府出兵北伐,命宋濂起草北伐檄文。朱元璋北伐剧照在朱元璋北伐檄文中,提及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这言简意干、气宇轩昂的十六字口号成为了朱元璋北伐的纲领。檄文中原文写道:“自古

  • 孔子佩剑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孔子,佩剑,原因,是什么,孔子,佩剑,著名,教育家,文学家

    孔子佩剑孔子,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有着“文圣”之称,提倡“仁”的思想,倡导礼仪道德。但是他却常年佩戴宝剑,现在孔子的很多雕像都是他佩戴宝剑时的样子。作为一个提出“仁”思想的“文圣”,孔子为什么对宝剑这一兵器情有独钟呢?这其中原因有二:孔子佩剑木雕第一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些知识分子都比较喜欢佩剑,剑

  • 曹丕篡汉时间介绍 曹丕篡汉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丕篡,时间,介绍,背景,是什么,曹丕篡,时间,是说,曹魏国

    曹丕篡汉时间曹丕篡汉是说曹魏国开国国君曹丕取代汉献帝自立为王的事件。曹丕篡汉图那么曹丕篡汉时间在什么时候呢?曹丕篡汉的时间要从东汉末年开始说起。当时各强权豪霸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逐渐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再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彼此混战的局面。而这

  • 解析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解析,刘备,三顾茅庐,原因,是什么,刘备,三顾茅庐,原因,提

    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一提起刘备与孔明这两位人物,人们不由地总会提起“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因为这一典故所包含的寓意十分深刻,至今仍能对于人们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刘备像每个典故的发生总会有着故事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历史学家之所以要如此进行每个部分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理清历史故事,因而刘备因为什么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