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什么是成康之治

历史上什么是成康之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334 更新时间:2024/1/16 14:32:59

什么是成康之治

什么是成康之治?成康之治,是我国古代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太平盛世。说的是西周初年的两位君王——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的统治。

周康王画像

周成王姬诵刚刚继位的时候,年纪还很小,他的叔父周公代替他执政,帮助他稳固了周朝的统治。周公还政给成王之后,姬诵和他的儿子周康王姬钊,继承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文治武功,对内奉行节俭,兢兢业业。主张“以德慎罚”,积极缓和国内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对外不断征伐,通过武力征服了很多少数民族。因为西周的疆域面积实在太大了,为了可以有效地管理,以血缘和宗法关系为纽带,实行了“封土建国”的政策。从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就是周朝有名的“分封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此之外,周成王还坚持以礼治国,推崇礼乐,使得周王朝的各项典章制度逐渐完备。通过两代君王40余年的不懈努力,周朝的国力达到鼎盛。政治上的清明,使得经济更加繁荣,文化事业也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据说,因为天下太平,40多年间都没动用过刑具呢!

什么是成康之治?周成王姬诵和他的儿子周康王姬钊统治的这段时间所形成的太平盛世,就称为“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不仅是我国最早的太平盛世,更是周王朝国力最为强盛的阶段。成王和康王统治期间,之所以可以使得社会安定和谐、四海宾服。归根结底,是西周初年奉行礼乐治国,重视对百姓道德教化的结果。“成康之治”的很多举措,对后世影响深远。

历史上成康之治指的是哪两位君王

历史上的成康之治指的是哪两位君王?成康之治,是我国有史可查的第一个太平盛世。指的是我国西周初年的两位君王——周成王姬诵和他的儿子周康王姬钊统治的时期。

周成王

周成王姬诵,是西周的第二位君主,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武王去世,他继承王位的时候尚年幼。曾由他的叔父周公姬旦辅政多年。周公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用了三年时间平定了“三监之乱”,迁都洛邑,制礼作乐,颁布了度量衡,使得天下臣服,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周公辅政七年,周成王成年后,周公还政于他。周成王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其在位的21年里,克勤克俭、兢兢业业。

对内推行“以德慎罚”的主张,以礼治国、道德教化,缓和了社会各级的矛盾。执行了“分封制”,有效地管辖了西周大面积的国土,并且加强了宗法的统治。对外则不断攻伐,以武力征服了很多东方的少数民族。为后来的成康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周成王病逝时,他的儿子周康王姬钊还很小,姬诵担心他不能胜任国君的位置,让召公和毕公辅佐他。姬钊继位后,在这两位贤臣的辅佐下,继续推行父亲的德政、勤政爱民。军事上,通过鬼方之战平定了西部边境的叛乱,保证了边境的安宁。

周康王在位二十余年,病逝于镐京。周王朝经过他们父子二人不懈的努力,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众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据说四十多年不曾用刑具。

成康之治指的是哪两位君王?成康之治,是我国古代有名的盛世,而创造了这一太平盛世的两位君王——周成王和周康王,也被视为我国古代明君的典范,为后世所推崇。

标签: 历史上什么成康之治什么成康之治我国古代有据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成康之治指的是哪两位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成康,之治,指的,两位,君王,历史上,成康,之治,指

    历史上成康之治指的是哪两位君王历史上的成康之治指的是哪两位君王?成康之治,是我国有史可查的第一个太平盛世。指的是我国西周初年的两位君王——周成王姬诵和他的儿子周康王姬钊统治的时期。周成王周成王姬诵,是西周的第二位君主,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武王去世,他继承王位的时候尚年幼。曾由他的叔父周公姬旦辅政多年

  • 党锢之祸的影响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锢之,影响,怎样,锢之,影响,指在,东汉,桓帝,灵帝,时期

    党锢之祸的影响党锢之祸是指在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宦官为了欺压与他们作对的士大夫给他们强加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最终使那些有识之士家破人亡的事件。东汉末年一共发生了两次党锢之祸,第一次发生在桓帝在位时期,这一时期虽然陈蕃等名士被宦官诬陷被免去官职,但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事件,影响并不是特别大。而在第二次

  • 三国东吴孙权称帝时几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东吴,孙权,帝时,几岁,孙权,帝时,几岁,十八岁,接管

    孙权称帝时几岁孙权十八岁接管江东表现出的临危不乱和进退有度的气度被后人称道。孙权称帝时几岁被论及颇多,那么孙权称帝时几岁呢?图为张震版孙权剧照孙权是一个睿智的人,15岁就能独管一州,他被称为少年老成的一个人、即18岁有50岁的成熟睿智。当曹操带领80万大军要攻打他吴国的时候,他更表现出临危不惧的皇者

  • 孙权称帝最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权,最晚,原因,是什么,孙权,最晚,原因,最后,一个,各有

    孙权称帝最晚的原因孙权是最后一个称帝的人。孙权称帝最晚的原因各有说法,但孙权选择最晚称帝是最明智的选择。图为孙权的画像孙权称帝最晚的原因之一是孙策死后,年轻的孙权继任兄弟的位置。当时的江东实力远不及曹操和刘备,经济上没有曹魏发达,地理位置上没有蜀国有绝对优势。如果孙权在曹魏和蜀建国时就称帝的话,作为

  • 第一次党锢之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第一次党,锢之,直接原因,是什么,第一次党,锢之,东汉,末年

    第一次党锢之祸东汉末年一共发生了两次对整个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党锢之祸,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于汉桓帝期间。桓帝在位时举行过一次天下大赦,赵津等宦官趁着这个时候为非作歹,做了很多触犯法律的事情,认为即将获得大赦的自己可以逃脱惩罚,然而成瑨等官员并不吃这一套,虽然那个时候皇帝形同虚设,朝廷真正的掌权人是宦官和

  • 曹丕篡汉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丕篡,影响,是什么,曹丕篡,影响,汉曹,丕代,指的,公元

    曹丕篡汉的影响曹丕篡汉曹丕代汉,指的是公元220年魏王曹丕代汉自立为王的事件。下面让我们看一下曹丕篡汉的影响。曹丕画像首先,曹丕篡汉的第一个影响是改朝换代,结束了历经一百九十余年东汉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三国时代曹魏王朝。话说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当时土地兼并日益尖锐,地主豪强出现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东汉朝

  •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有什么相同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胡惟庸,蓝玉,什么,相同点,胡惟庸,蓝玉,都是,我国,明朝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胡惟庸案与蓝玉案都是我国明朝中国的奇冤案件,在明朝朝廷中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意义,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都是朱元璋为了加强自己的政治统治,同时也是强化皇权至上的政治手段。胡惟庸案发生于朱元璋成为皇帝的第十一年,而蓝玉案则发生于洪武二十六年,可以说这两起案件都是发生于朱元璋的统治时期,并且都是

  • 孔子天命观介绍 孔子的处世之道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子,天命观,介绍,处世,之道,是什么,孔子,天命观,就是

    孔子天命观孔子的天命观,就是“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孔子曾经提出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说法,孔子还曾说过“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可见孔子对于天命观是多么的重视。孔子讲学孔子所说的天命和现在的一些算命的所说的天命,不是同一个东西,这里的天命是指上天给我们的使命。而一些算命的所说的天

  • 党锢之祸与士大夫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锢之,士大夫,有何,关系,锢之,士大夫,东汉,末年,生的党

    党锢之祸士大夫东汉末年发生的党锢之祸士大夫是最大的受害者,很多士大夫在这场斗争中不仅使自己死于非命,还连累了很多无辜的人,使得朝廷之上没有可以掌握大局的有识之士,导致了政局的动荡不堪,也直接加速了东汉的灭亡。陈蕃雕像东汉的桓帝和灵帝都是傀儡皇帝,他们虽贵为天子却不能自己掌朝,都是宦官和外戚说了算。第

  • 揭秘什么是党锢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揭秘,什么,锢之,什么,锢之,东汉,末年,皇帝,大权旁落,此

    什么是党锢之祸东汉末年,皇帝大权旁落,此时的朝堂由外戚和宦官把握,他们无视皇帝的威严,朝堂内外肆意妄为。为了使权力更加庞大,外戚与宦官不但掌控朝廷官员的选拔,任人唯亲,这样将一大批有志之士阻挡在朝堂之外。另一方面,大肆在朝堂内外搜刮民脂民膏。当时的朝廷已经陷入了混乱的状态。汉灵帝剧照尽管朝堂黑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