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周的都城成周位于哪里

西周的都城成周位于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527 更新时间:2024/1/5 2:49:48

成周为西周都城,位于河南洛阳,其名见于周成五年的“何尊铭文”:“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周武王灭殷商后就着手在中原建立新都,是为成周,成周城由周公负责营建,到周成王五年建成。何尊铭文详细记载的周成王五年“宅兹中国”即是此事。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西周时期,成周城驻守由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周八师,每师有二千五百人,共两万人戍守在成周,用以镇慑东方。象征着王权的九鼎放在成周城的明堂当中,寓意定鼎中原,用以震慑天下。

从周武王选址、召公相宅、周公营建洛邑再到周成王定鼎中原,成周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家层面详细规划建设的都城。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将都城名称改为洛邑,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周敬王为避“王子朝之乱”,从洛阳王城迁都到成周。

历史沿革

《吕氏春秋》等史书有关于周成王营居于成周的记载,就此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可见在汉朝当时有大部分学者支持未迁都丰镐的说法。后世有观点认为,洛邑为西周王朝的东都;也仍有观点主张支持汉朝学者的说法,认为周成王迁都于洛邑。何尊铭文开篇便有“唯王初迁宅于成周”的记载,1981年岐山出土的新邑戈和2008年周公庙出土的新邑卜甲,都是这一史事的佐证。

据《尚书·召诰》记载:周成王五年即公元前1039年二月的一天,周成王派遣太保召公前往洛邑,勘察建城基地,名曰“相宅”。三月五日,周召公到达成周洛邑,经“卜宅”吉兆后便正式奠基动工。同年三月十二日,周公旦来到新都成周洛邑;三月二十一日,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并向殷商贵族后裔和各诸侯国的首领发布了营建成周洛邑的命令。自此,揭开了大规模营建新都洛邑的序幕。当年十二月,都城洛邑初步落成。新都成周洛邑建成后,周王朝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大典。

据《尚书·洛诰》载,新都洛邑落成后,周公旦对周成王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紊)。予齐百工,伻(使)从王于周(新邑)。”周朝春秋中叶,周景王卒,发生王子朝争位之乱。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即位,因王城王子朝之党势盛,向东迁居到过去夏商王朝定都居处之地。公元前510年,晋人率诸侯为周敬王修成周都城,此后,成周指周王新都之城。周敬王以下各王均居成周郭城,直到最后的周赧王才又迁都王城(成周宫城)。

武王选址

成周城的初步规划并营建是在周武王灭商之后,《逸周书·度邑》、《史记·周本纪第四》等文献都详细记载了周武王选址时的情景:周武王灭商后,由于丰镐偏西,不能控制殷商旧族广泛分布的东方地区,周武王曾为此夜不能寐。周武王对周公说:“商朝建立时曾经任用有名之士三百六十人,才使殷朝存续。如今殷商政乱已结束六十余载,周人才得以定鼎中原,我还不能使上天赐给周朝的国运永葆不变,哪里顾得上睡觉。”

为巩固新政权,周武王最后决定,为确保周朝的国运昌盛,一定要把靠近天室山周边殷人曾经聚居之地的殷商顽固势力清除,并在此“定天保”建立都城,以此确保西方的安定。之后周武王南望三涂,北望岳北,观察黄河,仔细察看了洛阳盆地的洛水、伊水地区。周武王认为,从洛阳盆地的成周洛水湾直到伊水湾,地势平坦没有险阻,是从前夏朝建都定居的地方,并且离天室山不远,是建都的好地方。于是周武王对在洛邑修建周朝新都进行了初步测量规划,然后离去。

周武王解决了新都成周洛邑城市规划问题,”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终于可以安心的:“纵马於华山之阳,放牛於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

标签: 西周

更多文章

  • 唐朝为什么会出现三教并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

    唐代是一个宗教盛行、多元并包的社会,佛教、道教及各种外来宗教都获得巨大发展,相互之间也在影响、交融。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这一时期,发生了玄奘西天取经,却又出现了会昌灭佛;道教取得了类似于国教的地位,却始终不及佛教深入人心。在相互竞争又相互渗透的各种宗教之上,则是笼罩一

  • 战国时期鲁国实力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鲁国

    鲁国(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255年),先秦诸侯国,姬姓鲁氏,侯爵,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周文公)之子鲁文公伯禽。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受封于奄国故土,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于是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沿用周公初封地“鲁”称

  • 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西燕,北燕,南燕五燕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前燕

    燕国总共拥有800多年的历史,在战国时期还是七雄之一。不过我们这次要说的前燕、后燕、西燕、北燕、南燕,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们只是用了同一个国号。前燕是由鲜卑族创立,鼎盛时期统治的区域包含了冀州、兖州、青州、并州等,因为所处地是燕国的旧址,所以才用同样的国号“燕&rdq

  • 明朝卫所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卫所

    明朝军队主要由卫所、边军、京营三部分组成,其中卫所主要负责驻守全国各地,边军驻守九边重镇负责边防,京营驻守京城内外负责京城安全。明朝的军事编制其实主要以卫所制为主,所谓的京营和边军其实都是从卫所制演变而来,是对当地卫所的重新整编。卫所卫所是明朝全国各地的重要武装力量,以五军都督府为最高统帅机构。五军

  • 中国古代鲜卑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鲜卑族

    华夏文明史上出现了很多游牧民族,包括匈奴、突厥等等,这些民族曾经都给中原王朝带来过伤害,不过随着战争的出现,这些民族大部分都被消灭了。拿匈奴来说,从西汉时期汉武帝开始,匈奴就走向了下坡路,到了汉宣帝时期就更是如此了。在华夏历史上,秦朝、汉朝都被匈奴不断的侵扰,到了汉朝时期,才将匈奴打败。不过这时候的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历史影响及危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称“塔城议定书”或“塔城界约”,是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割占中国西北地区领土(今称外西北)的不平等条约,由清廷代表明谊等与沙俄代表巴布科夫等于公元1864年10月7日(同治三年九月七日,俄历1864年9月25日)在塔尔哈巴台

  • 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平

    在90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的震慑下,在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和北平许多开明人士的敦促下,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了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并于1949年1月21日,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31日,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

  • 秦始皇巡游的路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虎踞中华大地后,构筑了从咸阳辐射全国、四通八达的驰道,从统一天下的第二年起,他开始举行了大规模的巡游。12年为帝,先后巡游达5次,平均2年多一次,死于第六次巡游途中。第一次第一次巡视是公元前220年,统一的次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这是秦始皇旅游的开

  • 北宋咸平之治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咸平之治

    咸平之治,是指北宋宋真宗赵恒在咸平(998年-1003年)年间出现的治世。宋真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任用李沆、曹彬、吕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绩有声有色,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注意节俭,铁制工具制作技术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又引入占城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

  • 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