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的军事和经济举措有哪些?

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的军事和经济举措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08 更新时间:2024/1/15 12:04:33

在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改革内政、重用人才任用贤能。;重视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制度等等。唐朝兴盛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民族关系友好、对外交往友好、)注重创新等。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军事

兵制改革

李隆基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这主要是对于兵制进行了改革。原来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致使农民逃亡,影响了军队的兵源。到了李隆基在位时,士兵逃跑现象极为严重,军队战斗力也很低,无法和强悍的突厥军队抗衡。

开元十一年(723年),李隆基接受了宰相张说的改革主张,建立雇佣兵。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做"长征健儿",这次改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李隆基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了全国。这种制度使原来的府兵轮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开疆拓土

除了对兵制进行改革之外,李隆基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这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提高了战斗力。另外,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李隆基又命令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加粮食产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权。

西域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碎叶镇,第二阶段是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来。

设立节度使

至开元、天宝间,唐玄宗设立十大节度使,北方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8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10镇,始成为固定军区。节度使受命时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大旗),威仪极盛。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威权之重,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于是外重内轻,到天宝末酿成安史之乱。

经济

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唐玄宗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当时的豪强霸占了农民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自己的"私属",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

先天元年(712年)到开元十三年(725年)之间,李隆基的检田括户运动收到了实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一年增加的客户钱就高达几百万之多。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李隆基使唐朝的经济又步入正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标签: 唐玄宗

更多文章

  • 明朝大太监刘瑾掌权后对明朝政治方面做了哪些变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瑾

    刘瑾并非无能之辈,也未曾将国事当作儿戏。史载,刘瑾将奏章带回私第后都与他的妹婿礼部司务孙聪及华亭人张文冕商量参决,再由大学士焦芳润色,内阁李东阳审核之后颁发,还是颇为慎重的。用事期间,他针对时弊,对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动,推行过一些新法。即所谓“刘瑾变法”。据《明通鉴武宗》记载

  • 匈奴人是白种人吗?匈奴人是什么人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匈奴

    说起匈奴族,这是我国历史上首个同意了大漠的游牧民族,而且还建立了十分强大的帝国。对于匈奴字,在历史上存在着很多争议,关于这个民族的种族就颇为争议。很多人都认为,匈奴人和中亚、东欧的游牧民族接近,因而是白种人,另一部分人认为匈奴和突厥、蒙古一脉相承,是属于黄种人。那么到底匈奴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呢?首先

  • 宋朝寒门出贵子的现象为何非常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寒门

    科举制虽在唐代基本定型,但并不是成绩决定一切。一个人能否高中,不仅与他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风评、外貌、口才等密切相关,更为关键的是“行卷”与“公荐”。所谓“行卷”,就是考生在考前将自己写的诗文送给达官显贵,以求他们推荐自己;而

  • 刘邦称帝后擒拿韩信后为何封刘肥为齐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

    韩信,是西汉开国大将,他平定三秦,消灭赵魏,兵不血刃灭亡齐国,并在垓下逼杀西楚霸王项羽。可以说,汉家天下一多半都是韩信打下的。汉朝建立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然而在刘邦心目中,韩信乃是自己的心腹之患。早在楚汉战争时,韩信已表露出不臣之心。如今韩信不在自己掌握中,实在令人寝食难安。于是汉六年,人有上书

  • 三国时期街亭对于蜀汉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街亭

    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仅六年时间里诸葛亮共主持五次北伐。从表面上看,第三次北伐是最成功的。毕竟蜀军已经攻占了阴平郡和武都郡。然而,最令人感到惋惜和遗憾的,却是第一次北伐的失利。如果街亭不丢失,诸葛亮就能指挥蜀军,歼灭困守天水的郭淮部以及马遵部。到时几路蜀军顺利会师,诸葛亮便能很轻松的拿下陇右

  • 秦国士兵为什么战斗力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

    说起战功时期秦国人的战斗力,那是赫赫有名的,几千年过去了,人们依然认同这个观点。水淹郢都、长平之战、平定蜀地、远征东方六国等等,无不一是秦国战斗力的体现,是秦军将士用血肉之躯打出来的,正是有了这虎狼之师,秦才可以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秦军战斗力如此强悍呢?首先,战斗力的强弱和

  • 为何明朝会出现宦官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中,共出现了九个大统一的朝代,分别是秦、汉、西晋、隋、唐、北宋、元、明、清。在这九大朝代中,明朝是太监干政最为显著的朝代,尤其是到了明思宗朱由检时期,太监的地位更是达到了顶峰。可说明朝几乎是等于亡与太监之手。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收

  • 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大西政权

    1644年11月,农民军领袖张献忠于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当时清军主力正在山东、陕西与李自成大顺军作战;后又进军东南,与南明弘光政权作战,无暇西顾。大西军在四川,主要与故明残军及官绅武装作战。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645年11,清廷以驻防西安内大臣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会同

  • 元朝国号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元朝的创建者。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忽必烈为藩王时,便热心于学习汉文化。1251年,长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

  • 清朝晚期的军队朝廷为何指挥不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

    大清虽然活着的时候没有陷入到四分五裂、军阀割据的局面,但是大家要知道民国的一大乱局其实也是从大清的时候就开始埋下了伏笔。到清末,地方割据势力已经形成,大清朝廷也几乎成了一个形式上的存在而已。西太后统治下的大清(1)八旗溃散后的地方团练当初满清入关之时,八旗军队几乎所向披靡,一路势如破竹。但是到了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