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墨家是怎么消亡的?

春秋时期墨家是怎么消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503 更新时间:2024/2/9 16:49:49

墨儒两家同为先秦时期的显学,缘何步入秦汉之后,墨家渐渐地消声觅迹,而儒家则取代法家成百家的魁首。其实,这问题在战国末也有端倪。墨家虽然是战国的显学,但是在战国后期,墨家已经式微了。而墨家的式微分为两个因素:

一是墨家的巨子制度太江湖了,对诸侯王来说是隐患。举例来说,孟胜作为巨子,竟然为了替朋友阳城君守城用巨子令召集墨家门众。阳城君的城池被楚军围攻是因为阳城君犯了罪而拒绝伏法。之前阳城君在楚悼王的葬礼没有遵照楚国法令,他携弓箭入室,射中了楚悼王的遗体。虽然阳城君这样做的本意是为了射杀吴起,但结果他犯了列兵于入室,射中了王尸,违反了楚国的法律。楚肃王继位后是按律治罪,而阳城君拒绝服罪,退守封地。所以才发生了楚军围攻阳城一事。孟胜帮朋友的行为看起来很仗义,实际上他跟阳城君一样都直接无视楚王的君令。这一行为,用韩非子的话来说是典型的以武犯禁。

二是墨家主张的非攻不符合当时诸侯利益也不符合一般人的利益。墨家的非攻内容核心就是维持东周的现状。现实问题是诸侯们总是想着要攻城略地的。因为诸侯们的终极目标始终是当天子。当天子,肯定是要并天下的。可是不攻城略地又怎么去并天下。然后,天下合对大部分人来说,其好处肯定是大于如春秋战国这样的乱世。非攻,只是听起来好听。实际上对大部分人来说不符合利益的。举例来说,比墨子说服楚惠王放弃攻克宋国,虽然短期保住了宋国,但是宋国依旧被灭了。这一期间宋国人该打得仗也根本没有少打。

综上两点,墨家在战国时期就已然被诸侯们看重了。秦汉时期,墨家消声觅迹也不足为奇了。反观儒家能这么常青树,客观来说无论说孟子之儒,还是荀子之儒,他们主体思想符合诸侯利益的。韩非子说儒以文犯禁,但是实际上这话不尽然。推崇周礼的儒家,本质上严格说是不能算犯禁者。因为周礼本身是一套典章制度。作为典章制度,内容不仅仅是礼和乐部分,涉及到了行政的一些制度。推崇周礼的儒家是遵守周制的人。

不过,进入东周之后,周天子的权威下滑,周礼渐渐式微。诸侯国开始兴起了变法的热潮,法家得以在战国大放异彩。法家和儒家之争,不是在于遵守或者遵守律令的问题。而是尊先王之法,还是尊后王之法的问题。法家的主体主张“法后王”,儒家如孟子这类主张“法先王”。这样的观念差之下,所谓的儒以文犯禁,更多是责难主张法先王的儒家违背法家主张的新法。这其实是一个观点差。从遵守典章本质来说,儒家相较墨家来说,显然是尊重君命,也是遵守诸侯之法的。而战国末,儒家也并非全部都主张法先王。荀子之儒就主张是“法后王”的。荀子跟韩非、李斯等人的区别在荀子强调隆礼,韩非等法家强调隆法。然而,儒家之礼和法家之法,其实都是约束道德的工具是礼,而法律本身是最基本道德。儒家和法家是可以相结合,而墨家的思想跟儒家、法家很难结合的。因为墨家的巨子制度和非攻思想,都是法家、儒家所不赞同。

法和儒两派思想点结合发展出法儒,也是董仲舒之说。其后,汉武帝独尊儒术运用了董仲舒之说。这点上,成就了儒家在其后两千多年里久盛不衰的。

标签: 墨家

更多文章

  • 女皇帝武则天为何大量启用寒门子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武则天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舞台上,曾经出现过很多极具政治手腕的皇帝,在他们的带领下,逐渐带整个国家走上了正轨。在这众多的杰出帝王中,仅仅出现过一位女性皇帝--武则天。在古代,女性的身份地位都是极低的,再加上古代的条条框框,将女子圈在了一方小天地里,连出行的自由都没有,更遑论政治的话语权了。但是武则天却不一样

  • 战国七雄的国祚分别是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国七雄

    秦国:563年秦国虽然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但是并不是存在时间最长的。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说白了是周王室的家臣,并不是诸侯。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这

  • 夏朝少康中兴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少康中兴

    古语有云“得天下易,守江山难”,极言帝王守成不易,然而比之于存亡继绝、兴复故国的帝王来讲,毕竟还是要轻松一些。那些矢志复国的帝王,不知要经历多少艰辛磨难,才得以恢复祖宗基业,重振故国荣耀。如果在这些复国帝王中找出一位最艰辛者,则非夏王少康莫属。少康姓姒,是夏朝建立者大禹的玄孙

  • 旧中国的租界到底是什么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租界

    “租界”这个词,我们经常可以在很多民国时期的影视剧里面听到这个词,而大家对于租界的认识,最主要的应该就是“安全”。因为在影视剧中,很多人为了避难,都会选择进入租界,似乎只要进了租界,就可以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这是真的吗?为什么租界会那么安全,历史上租界

  • 张骞出使的大月氏是现在哪里?大月氏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月氏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很多人都问了,这个张骞出使西域期间经过了大月氏,那么这个大月氏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这个大月氏又有什么样的历史呢?这个问题也非常的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吧!大月氏其实范围很广很广了,大月氏曾经居于祁连山与天山之间,即今甘肃西部至新疆东部

  • 清朝捐官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捐官

    都知道,贿赂和贪腐总是沆瀣一气。看清朝出了一个如此大的贪官和珅,可见这个王朝的官僚体系,处处都有着贿赂的影子。“捐官”又称捐纳,是封建社会时期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物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在清朝,捐官是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它和科举制度互相补充,一部分人通过科举

  • 陈霸先为什么会选择用自己的姓做国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陈霸先

    国号的确立,往往被视为一个朝代或政权开始的标志。古人认为国号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运兴衰,在它的选择上,都是慎之又慎。如汉代,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就以"汉"作为国号;而元代,"元"的命名出自《易经》中"大哉乾元"一句,有广阔辽大之意。如此看来,大多数皇帝对国号的选择都是经过深

  • 五国伐齐后齐国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国伐齐

    五国伐齐,也被称之为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五国大军和齐国大军激战于济西,大败齐军。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当时齐国仅剩莒、即墨仍在坚守。虽然在五国伐齐后,田单成功恢复了齐国。但是,不管怎样,在

  • 南明政权为何不能长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明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现象,北方的中原王朝一旦面临外敌入侵,通常会向南方战略逃跑,只要跨过了长江,往往就能延续百年国运,比如衣冠南渡之后的东晋,靖康之后的南宋。但是这个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场景,到了南明身上就失效了,这是为什么呢?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相比南宋或东晋朝廷,南

  • 西南古国夜郎国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夜郎国

    中国的成语都有典故出处的,如“夜郎自大”。虽然,后来指某个人不自量力,但它的出现却和一个国家有关,即:夜郎国。不过,“夜郎自大”出现在史籍中的时间并不长,最初是在战国时期。后来,汉朝的皇帝派人出使夜郎国,司马迁如实记录,便有了《史记·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