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霸先为什么会选择用自己的姓做国号?

陈霸先为什么会选择用自己的姓做国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699 更新时间:2023/12/30 9:18:15

国号的确立,往往被视为一个朝代或政权开始的标志。古人认为国号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运兴衰,在它的选择上,都是慎之又慎。如汉代,刘邦项羽封为汉王,后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就以"汉"作为国号;而元代,"元"的命名出自《易经》中"大哉乾元"一句,有广阔辽大之意。

如此看来,大多数皇帝对国号的选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唯有这么一位皇帝,他"简单粗暴"的选择了用自己的姓氏作为国号,这就是陈霸先,国号"陈"。

陈霸先为人也是霸气豪放,丝毫不辜负自己的名字。他出生草莽,一开始也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人穷,也没接受过什么教育,陈霸先起在村里那也是个游手好闲的存在。幸运的是,后来的陈霸先不知怎么的幡然醒悟,立誓要做出一番成就,就开始发奋读书了。

陈霸先无疑有个聪明脑袋,虽然"一把年纪"了才开始学习,但对知识掌握得非常迅速。

但遗憾的是,虽然我们经常说"英雄不问出处",可在那时候,一个好的家世背景还是非常重要的。尽管陈霸先已经有着不错的本领,没有靠山,终究是无用武之地。

然而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机会来了。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当时他的侄子梁暎担任广州刺史,陈霸先跟随他前去平叛,很快得到了梁暎的赏识重用,后来他的名气甚至还传到了梁武帝面前。据说陈霸先身高七尺五寸,额头隆起,手长过膝,有帝王之相,就这样,梁武帝都能大大咧咧的叫人把他的画像放在自己的宫殿里观赏。梁武帝的做法是令人有些费解,但这也侧面体现出了梁武帝并非帝王之才。

陈霸先终于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他带领士兵从广东出发,一路向北征讨。可这时梁武帝却危险了,他误信奸臣,被宠信的侯景背叛囚禁,最后活活饿死,死得非常不体面,但他的儿子萧绎成功逃了出来,并且和陈霸先成功接头了。在几人的联手之下,很快就平息了侯景的叛乱。

后来萧绎成功登基,对陈霸先这位大功臣感激不尽,大手一挥给封了高官厚禄。

萧绎同样缺乏帝王之才,才当上皇帝逍遥没多久,宇文泰打过来了。而在这个问题上,同样因灭侯景而声名鹊起的王僧辩与陈霸先产生了不小分歧。陈霸先力主前去北齐攻打鲜卑人,而王僧辩在这时候却退缩了,主张向北齐投降。

陈霸先虽然不能说学富五车,却有着自己的坚持与信仰,作为汉人,陈霸先的骨子里是骄傲的,他始终认为鲜卑人是蛮夷,不愿做这种亡国奴。

既然意见无法调和,那就只能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一拍两散了。为了自己的宏图霸业,陈霸先杀了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拥立萧方智为帝,自己带兵去攻打北齐了。为何他敢如此肆意妄为,因为此时的萧绎早已命丧黄泉了!

不得不说陈霸先是有不错的将才谋略潜质的,比如他明知自己的兵力不及北齐,所以从不选择硬碰硬,而是略施小计,派人烧了敌方粮草,断了他们的后勤补给,并且趁他们惊慌失措之时大举进攻。

一场大战之后,大局基本稳定,南北方均是元气大伤,一时之间都没有再次挑起战争的能力。国内政局渐稳,加上萧方智又还只是个年幼的孩童,陈霸先自然就将他取而代之了。

陈霸先也是个爽快人,不喜欢花太多时间在那些繁文缛节上,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大手一挥,就将自己的姓氏作为国号,由此,陈国建立。

陈国虽然建立了,但它的处境着实堪忧,说句四面楚歌并不为过。陈霸先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自然无法和其他国家相媲美。但陈霸先并不轻言放弃,他慢慢地努力着,一点点的改善着这个散乱的政权,让它慢慢变得强大,虽然从地图上看,它的版图并没有明显扩张。

遗憾的是,这个政权并没能存在多久,在他的侄子陈叔宝继位之后,陈国本就糟糕的处境更是每况愈下,最后陈叔宝被人从美人堆中拖走,陈国就此灭亡。陈霸先的结局更是悲惨,他被王僧辩之子破棺焚尸,并将骨灰撒入水中,供千人饮用,极尽侮辱。一代帝王落得如此下场,无不令人唏嘘。

陈霸先生于乱世,身经百战,重整了百废待兴的江山,在位的三年时间,选贤举能,恢复江南地区经济,使江南地区政局趋于稳定。在那个鲜卑族横行的年代,他为抵御落后势力的摧残,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标签: 陈霸先

更多文章

  • 五国伐齐后齐国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国伐齐

    五国伐齐,也被称之为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五国大军和齐国大军激战于济西,大败齐军。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当时齐国仅剩莒、即墨仍在坚守。虽然在五国伐齐后,田单成功恢复了齐国。但是,不管怎样,在

  • 南明政权为何不能长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明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现象,北方的中原王朝一旦面临外敌入侵,通常会向南方战略逃跑,只要跨过了长江,往往就能延续百年国运,比如衣冠南渡之后的东晋,靖康之后的南宋。但是这个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场景,到了南明身上就失效了,这是为什么呢?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相比南宋或东晋朝廷,南

  • 西南古国夜郎国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夜郎国

    中国的成语都有典故出处的,如“夜郎自大”。虽然,后来指某个人不自量力,但它的出现却和一个国家有关,即:夜郎国。不过,“夜郎自大”出现在史籍中的时间并不长,最初是在战国时期。后来,汉朝的皇帝派人出使夜郎国,司马迁如实记录,便有了《史记·西南

  • 清朝文官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官吏制度延续和发展了数千年。而在整个官吏制度中,文官制度是特别重要的环节。“武威克敌,文教治世”,历史上很多时间段,朝廷都奉行“重文轻武”的传统。这样一种制度安排,既有来自理性的积淀,也有来自那些靠武力实现改朝换代

  • 三家归晋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家归晋

    说起三国的历史,大家多是耳熟能详,魏蜀吴三国。里面的人物和事件大家用的都比较熟悉,很多人随口都能说出几件。不过对于三国最终的解决却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只知道是三家归晋,不过是怎样归晋的,大家并不清楚。我们今天看那一下三国是怎样归晋的。三国最终都归西晋了,可并不是都是西晋灭亡的。确切地说,三国中有两个是

  • 元朝为什么没有灭掉高丽 高丽靠什么活了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高丽

    元朝鼎盛期,其战力所向披靡,西夏、金国、南宋统统不是元军的对手。所以后来元朝才能完成统一,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元朝为什么没有将高丽一同吞并呢?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当时元军想要灭掉高丽都不算难事,为何忽必烈没有下手?那下面就准备跟大家分析下其中缘由,实际上也是有一定的外界因素所致,想

  • 金朝为什么要修长城?金朝修长城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金朝

    很多人都知道,长城在我国古代可以说是意义重大,尤其是可以抵御外族对于中原的入侵,在这一点上面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秦始皇要将长城连接在一起,而后世各个朝代几乎都会对长城进行修缮和加固。然而,由女真族统治的金朝,为什么也要去修长城呢?长城本来就是用来抵御外族的,那他们修长城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

  • 金朝和后金能过涿鹿中原的原因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金朝

    《金史》“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隋称靺鞨;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金国和后金都是女真人建立的政权,当然关于二者是否同源至今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是从部落逐渐发展起来的。全部起源于白山黑水之间,金国曾经俘虏

  • 三国曹魏权臣司马昭为何不废帝自立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昭

    生在古代那种皇权社会,但凡自己手里有能力的人,都会向往皇权。而在我国的几千年历史中,离皇位最接近,但到死都没有登上帝位的权臣一共有两位,分别为曹操和司马昭。曹操不用小编多说,大家对这一人物应该有深刻的认知,毕竟每个人在上初中的时候都会学古代史,都会了解曹操的生平事迹,今天小编想和大家聊一下司马昭。明

  •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

    宰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一直到明朝初期的时候。这也难怪,皇帝实在是太繁忙了,还有很多业余的事情要做,这就需要一个来帮助自己管理国家。然而正是因为这样,宰相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个岗位。当然了,皇帝也知道这样做,风险太大了,为了防止他们篡权,其实历朝历代也使用了不少的办法。虽然有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