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越国的疆域到底有多大?越国为何没成为七雄之一?

战国时期越国的疆域到底有多大?越国为何没成为七雄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06 更新时间:2024/1/27 9:34:00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其中,就越国来说,无疑是战国七雄之外的大国。

越国(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是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东南方的诸侯国。越国处在东南扬州之地,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越国在巅峰时期,其疆域范围一度北达齐鲁,东濒东海,西达今皖淮、赣鄱,也即包含了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份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区。那么,问题来了,战国时期,越国疆域辽阔,为何不是战国七雄之一呢?

首先,越国封地处欧余山之南(阳)面,国君为姒姓。在西周时期,越国主要以绍兴禹王陵为中心。春秋末期,越国君主允常经常与吴国发生了矛盾,并相互攻伐。公元前496年,允常死后,越王勾践即位,公元前473年,勾践消灭吴国,出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对于越王勾践来说,也和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等君主并称为“春秋五霸”。

作为春秋五霸,齐桓公、秦穆公所在的诸侯国,都成为战国七雄,至于晋文公所在的晋国,更是分成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而就越王勾践所在的越国,却无缘战国七雄。并且,在疆域面积上,越国的疆域包含了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省份的全部或者部分地区,也即远超战国七雄中的韩国等诸侯国。既然如此,为何韩国是战国七雄,越国却不是战国七雄呢?

对此,在笔者看来,越国之所以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诚然,越国的疆域非常辽阔,甚至超过了战国七雄中的燕国、韩国等诸侯国。但是,越国的不少疆域,在当时都是人烟稀少之地,比如今江西、浙江等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没有较多的人口。换而言之,在春秋战国时期,不仅人口集中在黄河流域,对于科技、文化、商业等,也是以黄河流域较为繁荣。

因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越王勾践灭吴使其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通过迁都于琅琊(今山东省青岛市一带),越国得以更好地吸收中原文化。对于越王勾践来说,也明白越国在各方面的落后,所以不仅迁都到今山东省一带,更出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以此提升越国在中原诸侯国之间的存在感。

但是,在越王勾践之后,越国走向衰落,逐渐失去了对于中原诸侯国的影响力。勾践之后,越国三代发生了弑君的事件,所谓“越人三弑其君”。对此,在笔者看来,频繁的内乱,无疑削弱了越国的整体实力。比如越王翳三十六年(前375年),越王翳的弟弟豫,为了继承王位,连续谋害三个王子。换而言之,越国没能保持实力和影响力上的长期巅峰,这是其没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越国的灭亡时间相对较早,也是其不是战国七雄的原因之一。越王无彊三十七年(前333年),越王无彊欲效法列国征伐中原,于是发兵向北攻打齐国。越王无彊听从齐使计策,转头讨伐楚国。然而,楚威王早有灭越之心,于是楚威王领军进攻越国,大败越军,杀死无彊。在此基础上,越国差不多在战国中期就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由于越王无彊生前未曾明确指定王位继承人,导致他的长子次子各以正统自居,从而导致越国分崩离析。

最后,至于越国的疆域,则基本上被楚国、齐国等大国所占据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在战国中期就被消灭后,越国在战国后期自然没有什么存在感和影响力了。同样的道理,对于宋国这一诸侯国,也是因为在公元前286年就被齐国、魏国、楚国联手消灭了。于是,宋国虽然也比较强大,却也是无缘战国七雄的位置。此外,相对于越国,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其疆域虽然相对较小,但是,不管是五国相王、五国伐齐、合纵攻秦等行动,还是长平之战、邯郸之战、伊阙之战、垂沙之战、华阳之战等战役,韩国基本上都参与其中,比如长平之战的爆发,就和韩国的上党郡争夺存在直接的关系。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越国来说,虽然疆域面积远超韩国,甚至在整体实力上也更加强大,但是,对于战国七雄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越国几乎都没有参与其中。因此,在笔者看来,如果越国和秦国、韩国、魏国、赵国、楚国、燕国、齐国并称的话,很可能会给人一种非常突兀的感觉。如果越国可以积极参加战国七雄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无疑有位列战国七雄的可能。当然,因为在战国中期就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所以越国也没有参与这些历史事件的机会了。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标签: 越国

更多文章

  • 古代东胡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胡国

    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以东而得名。它是中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早在商代,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从有史记载以来,东胡一直是一个强大的部落,春秋战国时曾打败燕国,秦末,曾向匈奴进行敲诈、勒索。东胡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分封制

    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周朝,都城在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分封制是西周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是周人对被征服土地和人民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分封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功劳的大小(辅佐与同盟)分封,其前提是承认周王的统治,或古帝王之后。在分

  • 战国时期魏国都流失了哪些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国

    在战国那段混战中秦国嬴政一举荡平六国统一中国,可是当时比秦国还要富庶的魏国为什么没有秦国这样的能力呢!赵魏韩三国原本是一家人,他们都属于晋国。但是在公元453年,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在魏文侯、魏武侯时期,魏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魏文侯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在国家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改革的第一个方

  • 汉武帝和汉景帝的削藩政策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武帝

    藩王制度,是汉朝高祖刘邦在建朝之初就立下了规矩,而为了防止诸王叛乱,刘邦还特意削减了异姓王的数量,主要是把自家的刘姓王扶持做大。在刘邦的行动当中,淮阴侯韩信等多人都遭到了杀害,由此天下诸王,已经有半数是姓刘了。藩王的权力但毕竟治藩可用微妙手段而不能杀绝,因为很多人原本就是非常忠心的,并且他们帮刘邦打

  • 白马驿之祸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白马驿之祸

    公元875年,王仙芝在河南率兵起义,黄巢在山东响应,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起义拉开帷幕。在长达7年的动乱中,有两个人脱颖而出,一个是朱温(后梁太祖),另一个是李克用(后唐太祖,追封)。朱温是王仙芝和黄巢起义军麾下的一员猛将,同时,他也是一位投机主义者。在关键时刻,他带兵投降了唐朝,反过来围剿黄巢。李克用

  • 明朝大礼议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礼议之争

    正德十六年三月,做了16年皇帝的明武宗朱厚照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随着朱厚照的离世,明孝宗朱祐樘一脉彻底绝嗣。不得已,张太后便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商定,由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来继承皇位。令张太后、杨廷和没有想到的是,这位15岁的新皇刚上任便展开了一场长达三年的大礼议之争。从天而降的皇位朱厚熜的生父是兴献

  •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哪个?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由谁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奴隶制王朝

    公元810年,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马蒙成为了第七位哈里发,在他之前,曾经以阿拔斯王朝亲王的身份坐镇木鹿,对东方进行着统治。他大开幕府,广结各路豪杰,为将来进京夺位做人才储备。在此过程中,一位来自河中撒马尔罕附近萨曼村的土豪阿萨德得到了马蒙的青睐。阿萨德有4个儿子,个个文武兼备,其中最重要的是老二艾哈迈

  • 周文王姬昌是怎么奠定取代商朝的统治基础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文王

    周文王姬昌,生于公元前1152年,逝于公元前1056年,享寿九十七岁。他也是中国历史中为数不多的年龄超过古稀的君王。因为历史久远,所以对他的记载也不及其他皇帝多,但是,他是不折不扣的明君,却是名副其实的。周文王姬昌的身世周文王是周西伯季历之子,而季历,也是一个清明的君王。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都很有

  • 李自成和谈的提出的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

    中国古代史上,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是一段嘈杂的战争史,明朝、满清两者之间矛盾不断,却由于李自成的插入,让这段历史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军兵临北京城下,此时的明王朝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是胜利在望的李自成却在这个时候提出了议和,并且提出了三个条件。对于这种无数皇帝梦寐以求的好事,走

  • AD1945年外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外蒙古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宣布独立。而在此之前,中国历届政府都为保留这块领土付出了种种努力。1、清政府时期早在19世纪的80年代,沙俄就开始通过不平等条约不断在外蒙古扩张势力,把外蒙视为它的势力范围。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早已觊觎外蒙的沙皇俄国,利用清朝政府危在旦夕,无暇顾及边防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