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赵国的疆域到底有多大?

战国时期赵国的疆域到底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80 更新时间:2024/1/19 7:02:34

众所周知,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其中,就赵国来说,虽然在战国初期不是非常强大,但是,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如同“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样快速崛起。

在魏国、齐国相继衰落之后,赵国成为山东六国中唯一可以单独抗衡秦国的诸侯国。也即在战国中后期,秦国和赵国之间的较量,直接影响到战国七雄的竞争格局。彼时,赵国不仅军事实力强大,地盘也是非常辽阔。那么,问题来了,赵国巅峰时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对此,在笔者看来,赵国巅峰时期的疆域,仅次于同时期的秦国和楚国。

公元前403年,魏氏、赵氏、韩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赵烈侯赵籍为侯。而这,意味着赵国正式成为周王室之下的诸侯国。对于赵国来说,都城都曾先后在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邯郸(今邯郸),公元前372年又立信都(今邢台)为赵之别都。对于赵国来说,一开始的疆域主要分布今山西省、河北省一带,也即可以视为地跨两省之地。比如赵国曾经的都城晋阳,就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至于赵国最后的都城邯郸,则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一带。

在战国初期,赵国的疆域变化,也即由于赵国实力相对较弱,没能开拓疆域,反而让中山国不断壮大,成为赵国的心腹大患。不过,伴随着赵武灵王的即位,赵国终于迎来了转机。在赵武灵王刚刚即位的时候,赵国不仅拿中山国没有办法,还遭到秦国、齐国、魏国等大国的袭扰,可谓非常狼狈。

于是,赵武灵王在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的策略,也即训练了一支精锐之师,促使赵国得以诞生廉颇李牧等名将。另一方面,在赵国军事实力得到明显增长的背景下,赵国经过长期的苦战,终于消灭中山国。在消灭中山国之后,赵国的疆域面积得到了扩张。除此之外,赵武灵王还大败林胡、楼烦,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赵长城”。

其中,就云中郡来说,包含今山西、内蒙古等地;就雁门郡来说,据考证位于山西省境内的右玉县南,同样处在山西、内蒙古的交界一带;至于代郡,郡治在今河北省蔚县一带。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赵武灵王在位时,赵国的疆域向北扩张到今内蒙古一带,这让赵国的地盘变得非常辽阔。而消灭中山国之后,意味着今河北省一带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战国时期赵国的疆域。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领燕国、赵国、魏国、韩国、秦国这五国大军讨伐齐国。在五国伐齐中,五国联军击败齐国大军。此战,赵惠文王命令廉颇于公元前283年继续率领赵军攻打齐国,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震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山东六国之首。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五国伐齐中,赵国不仅削弱了齐国这一重要对手,还趁机攻占了齐国的疆域,从而将自己的地盘扩张到今山东省一带。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8年),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继续向东攻打齐国,取得胜利。赵惠文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6年),廉颇又一次讨伐齐国,贡献了齐国北部的多座城池。

最后,到了公元前275年,赵惠文王又派遣廉颇攻打魏国,攻占了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等城池。而这,意味着赵国将疆域扩张到今河南省一带。所以,在笔者看来,赵惠文王在位时,赵国的疆域可谓进入到全盛阶段。彼时,赵国的疆域向北到今内蒙古一带,向西到今山西省一带,向东到今山东省,向南则到今河南省一带,也即地跨内蒙古、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这五省之地。当然,在山东省、河南省,赵国只是占据了一小部分地区,也即赵国的主要疆域,还是集中在今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一带。

作为对比的是,赵惠文王在位时,齐国遭受五国伐齐的重创,疆域面积明显缩水,燕国也从齐国撤军,魏国则早早丢失了河西、河东之地。因此,赵国当时的地盘范围,是超过同时期的齐国、韩国、魏国、燕国这四个诸侯国的,仅次于秦国和楚国,位列战国七雄中的第三名。对于当时的赵国,形成了晋阳、邯郸、代地这三大核心区域,可谓狡兔三窟,这也是长平之战、邯郸之战后,赵国依然恢复实力,击败秦国、燕国等诸侯国的重要原因。换而言之,辽阔的疆域,成为赵国在战国中后期和秦国相抗衡的重要基础,也让赵国成为秦灭六国中最难攻打的诸侯国。对于全盛时期的赵国地盘,你怎么看呢?

标签: 赵国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越国的疆域到底有多大?越国为何没成为七雄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越国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其中,就越国来说,无疑是

  • 古代东胡国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胡国

    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以东而得名。它是中国东北部的古老游牧民族,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早在商代,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从有史记载以来,东胡一直是一个强大的部落,春秋战国时曾打败燕国,秦末,曾向匈奴进行敲诈、勒索。东胡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分封制

    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周朝,都城在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分封制是西周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是周人对被征服土地和人民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分封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功劳的大小(辅佐与同盟)分封,其前提是承认周王的统治,或古帝王之后。在分

  • 战国时期魏国都流失了哪些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国

    在战国那段混战中秦国嬴政一举荡平六国统一中国,可是当时比秦国还要富庶的魏国为什么没有秦国这样的能力呢!赵魏韩三国原本是一家人,他们都属于晋国。但是在公元453年,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在魏文侯、魏武侯时期,魏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魏文侯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在国家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改革的第一个方

  • 汉武帝和汉景帝的削藩政策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武帝

    藩王制度,是汉朝高祖刘邦在建朝之初就立下了规矩,而为了防止诸王叛乱,刘邦还特意削减了异姓王的数量,主要是把自家的刘姓王扶持做大。在刘邦的行动当中,淮阴侯韩信等多人都遭到了杀害,由此天下诸王,已经有半数是姓刘了。藩王的权力但毕竟治藩可用微妙手段而不能杀绝,因为很多人原本就是非常忠心的,并且他们帮刘邦打

  • 白马驿之祸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白马驿之祸

    公元875年,王仙芝在河南率兵起义,黄巢在山东响应,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起义拉开帷幕。在长达7年的动乱中,有两个人脱颖而出,一个是朱温(后梁太祖),另一个是李克用(后唐太祖,追封)。朱温是王仙芝和黄巢起义军麾下的一员猛将,同时,他也是一位投机主义者。在关键时刻,他带兵投降了唐朝,反过来围剿黄巢。李克用

  • 明朝大礼议之争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礼议之争

    正德十六年三月,做了16年皇帝的明武宗朱厚照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随着朱厚照的离世,明孝宗朱祐樘一脉彻底绝嗣。不得已,张太后便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商定,由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来继承皇位。令张太后、杨廷和没有想到的是,这位15岁的新皇刚上任便展开了一场长达三年的大礼议之争。从天而降的皇位朱厚熜的生父是兴献

  •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哪个?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由谁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奴隶制王朝

    公元810年,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马蒙成为了第七位哈里发,在他之前,曾经以阿拔斯王朝亲王的身份坐镇木鹿,对东方进行着统治。他大开幕府,广结各路豪杰,为将来进京夺位做人才储备。在此过程中,一位来自河中撒马尔罕附近萨曼村的土豪阿萨德得到了马蒙的青睐。阿萨德有4个儿子,个个文武兼备,其中最重要的是老二艾哈迈

  • 周文王姬昌是怎么奠定取代商朝的统治基础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文王

    周文王姬昌,生于公元前1152年,逝于公元前1056年,享寿九十七岁。他也是中国历史中为数不多的年龄超过古稀的君王。因为历史久远,所以对他的记载也不及其他皇帝多,但是,他是不折不扣的明君,却是名副其实的。周文王姬昌的身世周文王是周西伯季历之子,而季历,也是一个清明的君王。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都很有

  • 李自成和谈的提出的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

    中国古代史上,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是一段嘈杂的战争史,明朝、满清两者之间矛盾不断,却由于李自成的插入,让这段历史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军兵临北京城下,此时的明王朝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是胜利在望的李自成却在这个时候提出了议和,并且提出了三个条件。对于这种无数皇帝梦寐以求的好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