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推恩令的推行目的

推恩令的推行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542 更新时间:2024/1/30 16:31:08

推恩令,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

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曾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一建议,但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汉景帝即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结果吴楚七国以武装叛乱相对抗(见西汉七国之乱)。

景帝迅速平定了叛乱,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使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但至武帝初年,一些大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并且诸侯王骄奢淫逸,时常违抗中央政令,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

元朔二年(前127年),朝臣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符合了汉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

同年春正月,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封地大的王国被分成封地较小的侯国,这个过程直接导致了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朝廷不用贬斥诸侯王,就使得大的王国自己分崩离析了。在此之后,侯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封地过大问题。

历史背景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帝国的国势已相当强大了。可是当时有三大问题存在。一是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军事势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二是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不断发展;三是匈奴不断入侵,两越不停制造事端,使得西汉王朝边境不宁。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以避免外敌还未进攻,而王朝内部就先行瓦解的局面。

推行目的

汉高祖开国初期,在统治方式上,实施分封同姓王,以确保刘家天下的错误决策。结果王国势力大增,严重威胁中央,并最终爆发“七国之乱”。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思想变革与政治变革统一的标志。

它表明:汉武帝不仅正式采用了儒家思想治国,而且取得了成功,从而完成了汉代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七国之乱后,中央政府决定消减诸侯国的实力。

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三年冬天,开始实行“推恩令”计划,当时诸侯王的子弟众多,但是只能有嫡长子一人继承王位。如果以推广皇帝恩泽的名义把土地再分封给诸侯的子弟,那么看起来是皇帝厚待他们,实际上却使每个封国的面积都化整为零,渐渐缩小,再也不足与中央朝廷抗衡。

并且,“推恩令”的整个过程都清楚明白,有案可查,不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提的建议,武帝采纳了没有,诏令何在?一千年来,虽经众多学者反复考证,但至今仍是一笔令人迷茫费解的糊涂账!

推恩令的历史影响:诸侯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

标签: 推恩令

更多文章

  • 三家分晋为何韩国最弱?三家分晋为什么分配不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战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界点,一直以来也被看做是开启了战国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而三家分晋是韩赵魏三国,但是在后期的发展来看,战国七雄虽然这三个国家都在内,但实力总是有高低的,韩国就是实力最弱的,而且不只是在这三国中,而是在七国当中,而且韩国也是一直都是最弱,并且最终也是第一个被灭

  • 明朝时期的“南倭北虏”分别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倭北虏

    南倭北虏又称北虏南倭,即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的侵扰和北部边境蒙古骑兵的袭扰,是长期困扰明朝廷、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两大问题。嘉靖年间,明王朝面临空前的边疆危机。北方的蒙古各部落统一后,势力强大。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俺答称汗,遣使议和,求通贡市,世宗不许,屡请屡拒。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俺

  • 明朝“大礼议”历史事件介绍“大礼议”事件对明朝造成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礼议

    大礼议是指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间的一场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原因是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为其改换父母的问题所引起,是明朝历史第二次小宗入大宗的事件。明世宗登基不久便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明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世宗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考),以及世宗生父尊号的问

  • 开禧北伐的背景 开禧北伐原因 开禧北伐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开禧北伐

    南宋宁宗朝时首相韩侂胄主持的北伐金朝的战争。宋宁宗时,韩侂胄渐掌大权,力主抗金,得到著名的抗战派辛弃疾、陆游、叶适等人的支持。宋宁宗对南宋的屈辱地位不满,也支持韩侂胄的抗金政策。开禧二年(1206年),身任平章军国事的韩侂胄未作充分准备,便贸然发动北伐。宋军纷纷出击,山东京东招抚使郭倪派兵攻宿州(今

  • 开禧北伐失败的原因 开禧北伐的战争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开禧北伐

    南宋宁宗朝时首相韩侂胄主持的北伐金朝的战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的诗道尽了对收复中原的渴望与对朝廷屈辱求和的愤懑之情。在诗人八十岁那年,宋王朝终于再次出兵,北伐中原,但由于朝中宰相非贤,将帅多庸,战事难如人意。一宋宁宗赵扩即位后,奸臣韩侂胄专权,迫害贤臣,

  • 北宋农业发展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

    北宋初期大面积开荒,土地不抑兼并,农田规模扩大,为提高耕种效率,注重兴修水利,改进农具,改良品种,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在山区出现)、淤田(利用河水冲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边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铺泥成地)等。这大幅增加宋朝的耕地面积,到宋神宗元

  • 汉朝人口变化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

    我国解放的时候是四万万人口,但是在古代我国的人口可不是这么多的。连年的战乱,外加自然灾害,那就是医疗条件落后,这些都可能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所以在我国许多朝代,人口都处于不足的一种状态,而朝廷也会颁发一些法令,鼓励生育的法令。秦末汉初,由于长期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刘邦建立了大汉朝,在当时就是在世界上,大

  • 北宋四京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北宋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定都开封,称为“东京”。既然有东京,那自然就有西京,其实还不止东西二京。北宋实行的是四京制,共有四京,即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初沿五代晋、汉、周旧制,以开封府为东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为西京。宋真宗景德

  • 北宋赋税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宋

    赋税是中国古代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统治者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征收的。赋税制度是随土地制度或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它苛捐杂税。宋

  • 北宋的领土范围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北宋

    宋朝与辽国的疆界长期稳定在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由于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屏障,朝廷只能在边界上广植柳树。与西夏的作战方面,宋神宗力图开扩疆土,取得了绥、熙、河、洮、岷、兰等州。哲宗时又进一步取得了湟水流域,洮河上游与贵德一带的土地。宣和三年(1121年)西安州、怀德军又被西夏所取。宋朝也在与大理交界